更新时间:2023-12-30
金其炳(生卒年月不详) 男,“落地唱书”创始人。浙江嵊县马塘村人。金是道地农民,酷爱歌唱,嵊县一带的宣卷佛曲、民歌小调无所不能,成为有名的农民歌手。他极能即兴创造,有见物唱物、见人唱人之长。1852年前后,他在佛曲宣卷调、山歌小调基础上,糅合流传在嵊县的“工尺调”创新曲,人们称其为“四不像”调。由于帮腔衬用的是“四工上合尺”五个字,故名[四工合调]。后常在田间和台门庭院歌唱,曲词是他自编的四句八……[详细]
|
施银花(1910—1984) 女,演员。浙江省嵊县施家岙村人。1923年,入第一副女子绍兴文戏科班习小旦。学艺刻苦专心,得师傅金荣水悉心教学,脱颖而出,成为科班头牌,在启蒙戏《双珠凤》中饰演主角霍定金。1924年1月,科班携带了刚教会的《双珠凤》、《玉连环》、《龙凤锁》、《四香缘》、《后双金花》等5出大戏到上海演出,首演于闸北升平歌舞台。其后回到嵊县、绍兴、杭州、嘉兴一带演出。在演出时又学唱绍兴……[详细]
|
赵虞(1916~1988年) 赵虞,又名赵礼冉,浙江嵊县人。民国27年(1938年)3月参加革命工作,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嵊县战时政治工作队崇仁区队长,中共嵊县县委组织部长。民国29年8月起,先后任中共上虞县委组织部长、县委副书记、书记等职。当年嵊县严重粮荒,赵虞组织群众数千人,进行“六三”反粮荒斗争,鼓舞和提高群众的抗日热情。民国34年9月底,带领县大队北撤,参加著名的澉浦……[详细]
|
赵传家(1897~1993年) 赵传家,浙江嵊县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举家迁余杭。宣统二年(1910年),入嘉兴秀州中学。翌年辛亥革命兴起,孙中山赴嘉兴演说,赵聆听后即剪去辫子,改着短装。民国6年(1917年)毕业后留校任教。民国9年,转往湖州浸礼会中学任教。民国10年,考入上海沪江大学,毕业后,先后任教于绍兴越材中学、杭州蕙兰中学。民国15年,任杭州新民小学校长。民国18年后,任……[详细]
|
任光(1900~1941)男,1900年11月9日出生,浙江嵊县人。1919年到法国里昂大学音乐系勤工俭学。1928年回国,在上海法侨百代唱片公司任音乐部主任。上世纪30年代初,他结识了田汉等左翼进步文化人士,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参加中共领导的左翼剧联音乐小组、苏联之友音乐小组、中国新音乐研究会等进步组织,与聂耳、冼星海等一起探索新兴音乐的创作道路,积极从事革命音乐的创作与传播,并利用职务之便刻录……[详细]
|
沈克非(1898~1972) 原名贤亚,浙江嵊县人。民国5年(1916年),考入清华大学为庚子赔款预备生,3年后赴美国留学,入俄亥俄州克利文市西徐大学医学院。民国13年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留校任教学医院外科实习医师。民国15年回国,任北京协和医院外科住院医师、总住院医师。设计肠道无菌吻合术、用茶叶浸出液代替鞣酸治疗烧伤,均获成功。民国19年,参与筹建中国自办大型综合医院南京中央医院,……[详细]
|
姚镛(1191~?)(生年据集中《继周圹记》‘馀年将四十而鳏’推定),字希声,号雪篷,又号敬庵,剡溪(今浙江嵊县)人。宁宗嘉定十年(1217)进士,理宗绍定元年(1228)为吉州判官。六年,以平寇功,擢守赣州。因忤帅臣,贬衡阳。嘉熙元年(1237)始离贬所。景定五年(1264)掌教黄岩县学。镛工诗词,有《雪篷集》一卷,《绝妙好词笺》传于世。……[详细]
|
姚宽,字令威,号西溪。会稽嵊县(今浙江省嵊县)人,宋宣和3年随父迁居诸暨,其子姚侃、姚仅为诸暨市浬浦镇陶姚村姚氏迁入祖。宋代杰出的史学家、科学家,著名词人。姚宽聪慧异常,博闻强记,精于天文推算。其尤工词章,篆隶及工技之事。后来姚宽以荫补官。吕颐浩,李光帅江东的时候,都招姚宽致幕府中。奸臣秦桧执政后,因旧时的怨恨而拒绝任用姚宽。之后姚宽经贺允中、徐林、张孝祥等人堆荐,任尚书户部员外郎、枢密院编修官。……[详细]
|
俞丹屏(1872—1942),名炜,号载熙,嵊县卮山乡(今嵊州下王镇)前冈村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肄业于浙江武备学堂,加入光复会。武昌起义后任浙江新军81标代表参与光复沪、杭、宁。1912年后任省稽征局局长、89团团长、混成旅旅长,授陆军少将衔,并被选为国会众议院议员。1916年后致力于实业,先后在杭州、余姚等地创办电灯公司,在江山、长兴开办煤矿,创办武林纸厂、西湖蚕种场、萧山通惠公纱厂等……[详细]
|
马晓春 中国第一个职业围棋世界冠军
马晓春,中国绍兴嵊州人,围棋名手,20世纪90年代中国围棋领军人物,曾创下中国围棋“名人战”十三连霸记录;中国第一个职业围棋世界冠军,曾出任中国围棋队总教练之职。马晓春9岁开始学棋,10岁进体校,12岁进集训队。获第5届、第7届中日围棋“名人战”优胜,第7届、第8届、第9届中日“天元战”优胜,第2届霸王战“霸王”,第2届“友情杯”赛冠军,5次全国个人赛冠军,2次“新体育杯”赛冠军,2次“国手战”冠……[详细]
|
一九一八年生,别名柏森,浙江省嵊州市长乐镇水竹安村人。擅版画。陕西艺术学院。 1938年入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美术系学习。 1939年在晋察冀华北联合大学工作。[1] 1942年到抗大二分校从事美术教学,后在抗大七分校工作,1945年再入鲁艺进修。后到晋绥军区政治部主编《战斗画报》。 1949年后历任西北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西北艺术专科学校副校长,西安美术学院副院长、院长、顾问。 刘蒙天先生曾先后在……[详细]
|
郑午昌(1894—1952)名昶,号弱龛、丝鬓散人,以字行,斋名鹿胎仙馆;浙江嵊县人;曾任中华书局美术部主任,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及新华艺术专科学校教授;1929年与谢公展、王伟等组织蜜峰书社,出版《蜜峰画报》;1932年与同仁创立中国画会。擅山水、花卉,尤长画柳树、白菜。亦善诗词、书法。精画学理论。作品屡次赴英、德、日、美等国展出并获奖;作品有《宿雨初牧》、《柳溪图》等;《溪山钓鱼……[详细]
|
王文娟 生日:1926.12.19 籍贯:中国绍兴嵊县黄泽镇坑边村 职务: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的0特殊津贴) 曾任上海市人民代表,华东戏曲研究院越剧实验剧团二团、上海越剧院主要演员,上海越剧院小红楼剧团团长。 艺术角色:越剧青衣。艺术成就:越剧 王派创始人。王文娟的丈夫是著名艺术家孙道临。父亲是个乡村教师。两个舅父,一个会拉琴,一个会敲鼓,母亲又爱看戏。后在沪……[详细]
|
傅全香,原名孙泉香,1923年8月3日出生于浙江嵊县后庄村。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享受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的0特殊津贴。1933年,她入四季春科班学习花旦,1940年以《恒娘》一剧声誉鹊起,1943年在“四季春”挂头牌,50年代初期,傅全香在《十八相送》和《织锦记》中首开定腔定谱先例,她广泛借鉴京昆和评弹的唱法,在程派“真声假一点,假声真一点”的理论中汲取营养,形成自己的特色:嗓音明亮……[详细]
|
袁雪芬(1922.3.26~2011.2.19),女,浙江绍兴人,中国越剧泰斗,越剧袁派创始人,工正旦。袁雪芬1933年开始学艺,先后在杭州、上海等地演出。袁雪芬认真唱戏,洁身自励,持斋茹素。2011年2月19日下午2点,在上海逝世,享年89岁。袁雪芬,1922年3月26日(农历二月廿八日)出生,浙江省嵊县杜山村人,越剧袁派(旦角)创始人,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袁雪芬1933年7月入四季春科班……[详细]
|
丁仲礼 中国科学院院士
男,1957年1月出生于浙江嵊州市。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北京市第十届政协常委,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主同盟副主席。兼任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主任,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副主任,国际IGBP-PAGES执委会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为第四纪地质学、古环境学、古全球变化等。丁仲礼,1957年1月出生,浙江省嵊州市甘霖镇黄胜堂村人。第四纪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员。1982年7月毕……[详细]
|
吴常信 中国科学院院士
吴常信(1935— ),动物遗传育种学家,畜牧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嵊县人。1935年11月15日出生。1957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畜牧系,留校任教。1979-1981年留学英国爱丁堡大学进修动物遗传育种学。四十余年来一直从事动物遗传理论与育种实践研究,历任北京农业大学副教授(1983)、教授(1988)、动物科技学院院长(1993)、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院 吴常信长(2002)、内蒙古……[详细]
|
邢球痕 中国科学院院士
邢球痕,男,1930年生于浙江嵊州长乐镇太平村。高中就读于嵊县中学(现嵊州市第一中学)1957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前身)。1983年,任中国航天工业部第四研究院院长,现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四研究院研究员。 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邢球痕系我国固体火箭发动机专家,主要从事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研究。在发动机总体设计研究中,提出了总体优化设计方法及预研成果集成……[详细]
|
张弥曼 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弥曼(1936.4-) 原籍浙江嵊县,生于江苏南京。古脊椎动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36年4月生于南京。“八•一三”事变后随父母逃难到四川北碚,后辗转江西,小学时辍时续,直到抗战胜利后才受到系统的教育。1953年毕业于同济附中,并考入北京地质学院,入学不久,被选拔留学苏联,1960年毕业于前苏联莫斯科大学地质系。回国后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工作至今。1……[详细]
|
沈寅初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沈寅初(1938.7.7-)。生物化工专家。浙江省嵊县人。196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上海市农药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生物化工和生物农药研究。研究成功我国第一个用量最少、对环境最安全、对人畜无毒害的井冈霉素新农药,并得到广泛推广,建厂30余家,为我国生物农药产业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研究成功微生物催化法生产丙烯酰胺,建立了我国第一套利用生物技术生产大宗化工原料的工业化装置,推广了生物催化在化工行业中……[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