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30
童济时(1886—1943),又名德淼,字济川,号渠轩,嵊县(今嵊州)下王村人。与其兄童杭时均为绍兴府学堂学生,加入光复会。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春随徐锡麟联络会党,次年留日学习警监。1911年参加光复杭州之役。1916年参加讨袁和护法运动。后长期在司法界工作,曾兼代大理院院长。……[详细]
|
张伯岐(1881—1936),字南月,号颂南,嵊县(今嵊州)永富乡(今崇仁镇)廿八都村人。17岁时因仗义误伤人命,被逼为“盗”,劫富济贫,人称“梁山好汉”。后参加竺绍康领导的平阳党。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进绍兴大通学堂学习,加入光复会。后随竺绍康回嵊筹饷,陪秋瑾赴金华、台州等地,联络会党,筹组光复军。皖浙起义失败后,遭清廷缉捕。清军前来追捕,伯歧设伏杀哨官及士兵两名。后避往上海,结识陈其美、……[详细]
|
俞翰西(1903—1935),字捍西,嵊县(今嵊州)中南乡(今苍岩镇)苍岩村人。1924年,毕业于浙江医药专门学校,任九江医院医务主任。1933年2月加入红军。次年10月,随红一方面军长征,在中央干部休养所一直任医生,为董必武、徐特立、谢觉哉、邓颖超、贺子珍等中央领导担任保健工作。1935年4月,部队在贵州紫云坡五里牌卸装休息,在为伤病员查病时,突遭敌机袭击,中弹牺牲。……[详细]
|
谢飞麟(1867—1923),名震,号显雷,别号侠佛,嵊县(今嵊州)新市乡江夏村人。幼年在私塾读书,17岁设馆教学,自学诗文经史。后去杭州崇文书院和嵊县入县学。35岁补廪入贡。嗣后在杭州设馆授徒,结西泠吟社,向拳击名家俞渭滨学习拳技,颇有造诣。清光绪三十年(1904),与周志山、王金发、胡士俊等创大同学社,鼓吹民族革命。三十一年,在县城创办爱华女校,提倡女子教育,宣传女权解放。三十二年,任绍兴东湖……[详细]
|
楼映斋(1846—1923),又名景晖,嵊县(今嵊州)石璜镇楼家村人。清末在宁波开纸行,后至上海创办丝厂、茶栈,产丝锦、珠茶外销。合资在萧山创办通惠公纱厂、合义和丝厂,任总经理,并任清廷农工商部顾问,后又创办钱江、乍浦商-司,出资万元修嵊县南桥。……[详细]
|
王金发(1883—1915),原名逸,谱名敬贤,字季高,号孑黎,乳名金发,嵊县(今嵊州)广利乡董郎岗村人。幼聪颖,性豪侠,爱习武,善射击。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入乌带党。二十八年归附平阳党,任首领。三十年考取秀才,与同乡志士创立大同学社,秘密进行反清活动。三十一年在绍兴大通学堂加入光复会,为徐锡麟所赏识。同年冬,东渡日本,入大森体育学校,以第一名毕业。翌年夏回国,在秋瑾主持的大通学堂任体操教员……[详细]
|
竺绍康(1877—1910),字履占,号酌仙,又称“牛大王”,嵊县(今嵊州)金庭乡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秋,组织平阳党(平洋党),与王金发结成生死之交,从事反清革命。三十年,与谢飞麟等创办大同学社,参加光复会。次年任绍兴大通学堂襄理。后随秋瑾与徐锡麟联络会党,任光复军分统,商定在皖浙两省同时起义。事败,遭通缉,避往上海,加入同盟会,联络陈其美等继续从事革命活动。曾参与策划嵊西“白竹之战”。……[详细]
|
智果(生卒年未详),隋僧,剡县(今嵊州)人。住永欣寺,师事智永。常诵《法华经》,颇爱文学,又善书,隶、行、草皆工,写铭石尤为瘦健。隋炀帝杨广早年以晋王为扬州总管,爱其书法,召令写书。智果以为既已出家,不能再为世俗服役,拒不从命。杨广大怒,将其囚禁于江都,令守宝台经藏。后杨广入朝为太子,出巡扬越,智果上《太子东巡颂》,始得宽释,赐钱一万、金钟两枚,召入东都慧日道场。后终于东都。年六十余其书法近似王右……[详细]
|
邢震南(1892-1941),字霆如,嵊县人。人物履历1928年2月25日,第26军所属部队重新整编,其中原第1师和第2师分别改称第62师和第63师,赵观涛为62师师长,邢震南为63师师长。1929年8月13日,第26军在南京被缩编为第6师(师长陈焯),邢震南为18旅旅长,16旅旅长为郭忏,17旅旅长为赵观涛。1930年11月,以教导第2师在河南开封改称第4师,辖三旅六团。邢震南调任为副师长(徐庭……[详细]
|
李鲁连,原籍浙江省嵊县,一九二七年生于山东青岛。他是“一二·一”惨案中师院第一个死于国民党武装暴徒的手榴弹之下的,牺牲时年仅十八岁。鲁连的父亲在国民党政府的交通部门任职,服务地点调动频繁,鲁连从小跟着父亲东奔西走,却从来没有回过故乡。鲁连六岁在青岛进小学,七岁到浙江金华,八岁到萧山,九岁在萧山初小毕业。一九三七年,在湖南醴陵读高小,读了一年半,因祖母去世和父亲患病,辍学到衡阳。一九三九年,由衡阳到……[详细]
|
周泰福(1883.11— 1950.9),字汰束,又字无羁,晚年号冰渔老人,嵊州开元镇人。曾就读于政法学堂,毕业后赴江西任法院推事,后辞职回到开元,学习中医学,并兼任开元蒙学堂教师。辛亥革命时期,周泰福深感满清政府腐败无能,参加光复会。在家乡率先剪去辫子,并积极宣传光复会的主张,深得辛亥志士徐锡麟赏识。当时为防卫土匪侵扰,嵊县各村纷纷成立自卫武装,被公推为民团团总。因忠于职守,深为勾结土匪之劣绅所……[详细]
|
王京岐,又名景岐、钰孝,嵊州中南乡安村人。1908年在嵊县县立高等小学学堂毕业后,就读于之江大学、留法预备学校。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入阿佛尔工业学校。1921年,在法国巴黎召集侨胞,包围中国驻法大使署,反对当局出卖采矿筑路权等丧权辱国的行径。9月,与蔡和森、李立三、陈毅等为争取里昂中法大学的入学权而开展斗争,被法国当局逮捕入临时监狱。在狱中,王京岐等又发表《-宣言》,开展-斗争。10月,被……[详细]
|
邢乐中(1895 — 1973.6),名默,谱讳曰中,嵊州长乐人。大革命时期,拥护孙中山的新-、拥护国共合作。1926年冬,加入国民党,为长(乐)开(元)太(平)区分部的发起人之一。1927年2月,任国民党嵊县县党部农工部农民委员。奔走乡村,宣传“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成立农民协会,推行“二五”减租,投身于国民革命。嵊县“四·一二”惨案后,被委为县党部佃农仲裁委员会主任、长乐区佃农理事局……[详细]
|
张仲愚(1899.10 — 1951.2),嵊州沙园村人。1923年,毕业于浙江高等学校丝织专业,后去上海,入纬成绸厂。1926年,与同行的几个技术员合股开办宝华绸厂。1927年,任天衣绸厂厂长。抗日战争爆发后,关厂回家。1938年,张仲愚当上了国民党嵊县画图乡乡长。1941年底,嵊县县城即将沦陷,中共嵊新县委为开展游击战争,通过各种方式建立武装。竹山村的保长(中共党员)郑苗以保卫家乡的名义,成立……[详细]
|
魏湘生,嵊州人。早年曾去上海绸厂做工,后回乡当过农民、乡村小学教师,并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1月,进入新昌战时政治工作队,任队内中共支部书记。12月,任中共新昌县工委书记。根据上级指示,将党的工作重心逐步转移农村,注重在农村发展党员,建立党的基层组织。1940年12月,任中共新昌县特派员,及时将党的工作重心转到农村,领导党员以乡村小学教师等社会职业为掩护,组……[详细]
|
王寄松,原名成季松,嵊州人。1932年开始参加工运活动。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7年转为中共党员。同年参与组织了上海美亚十厂工人的-斗争。抗日战争爆发后,王寄松受上海丝绸系统党组织指派,回嵊县开展建党活动。通过开展抗日宣传活动,发展中共党员。9月,成立中共嵊县临时工作委员会,任书记。1938年,到皖南新四军军部工作。先后任新四军七师组织干事、直属队总支书记、组织部干部科副科长。1……[详细]
|
陈布衣,原名裘樟培,曾用名裘祖恩、裘金昌,嵊州人。1931年,进嵊县长乐润丰钱庄学徒,开始阅读进步书刊。1935年,组织周飞、周斯明等进步青年,成立“求知”读书会,政治上日趋成熟。193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嵊县开(元)长(乐)太(平)分区党委书记、水竹庵分区党委书记。1939年2月,任中共嵊西区委书记。1940年1月,任中共嵊县中心县委组织部长。1941年12月,调余姚工作,先后任中共……[详细]
|
齐昌瑞,(1913 — 1948.10)又名明、浦千、才刚,嵊州黄泽镇白泥塘村人。出生在一个革命家庭里,抗战时期,全家有10人参加了革命,6人加入共产党,3人先后为革命献出了生命。小学毕业后,回村参加村国术团练拳习武。1938年冬,进村校识字夜校学习。193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在村中发动农民开展减租斗争,并在村保甲长中安插共产党员,使这个村10个甲长中有6个党员,成为红色保垒村。194……[详细]
|
王正山,又名王明远,嵊州北漳镇东林村人。1930年,到上海美亚绸厂当织绸缎艺徒。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转为中共党员。曾任上海法南区共青团支部书记、区委组织部长。1934年3月,因领导美亚绸厂-斗争被捕入狱。1936年10月出狱后,在浙江长兴县休养期间即投入抗日救亡运动。1937年10月,王正山回嵊县开展建党工作,通过团结广大进步青年,组织抗日流动宣传队、乡村救亡协进会、安排进步青……[详细]
|
邢子陶,又名尹阿根,嵊州长乐镇沃基村人。1929年7月,到上海美丰绸厂学徒,开始接触进步思想。1930年7月,由于带头组织工人-被开除。9月,进美亚织绸总厂做工,年底转美亚十厂,与进步工人成立读书小组,阅读进步书刊。1933年5月,因美亚丝绸总厂资本家削减工人工资,引起工人-,-扩展到美亚所属14个分厂,邢子陶因担任总-委员会负责人,被厂方开除。之后,他通过关系,寻找党团组织。7月,加入中国共产主……[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