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人物 > 陕西 > 宝鸡历史人物介绍16

宝鸡历史人物介绍16

更新时间:2023-12-30

   唐拥军(1968~1986),汉中人,生于凤县平木乡。中学读书时,品学兼优,加入共青团,被评选为优秀团员。1985年高中毕业后应征入伍。谦虚好学,听从指挥,团结战友,刻苦训练。11月部队赴云南执行参战任务,在临战训练中,他发扬“钉子”精神,超负荷进行训练,很快掌握了军事技术,受到连队嘉奖。当他得知自己所在连担负出击拔点任务后,连续三次向连队党支部递交决心书、请战书,要求到最危险的地方去,担任……[详细]
   邵桂英(1910~1979),女,凤县红光乡磨湾村人。1953年加入中国0,曾任磨湾大队妇女主任、副大队长、公社党委委员等职。 邵桂英一生勤劳朴实,热爱集体,工作踏实。曾先后被评选为省和全国妇女社会主义建设先进生产者,受到0陕西省委和全国妇联表彰。 1958年秋,她白天带领社员抢种抢收,送交公购粮,晚上冒着寒露在场里守护集体粮食。因劳累过度,感受风寒,突患半身不遂,说话艰难。可她想……[详细]
   黄锡九(1892~1976),名建极,字锡九。凤县三岔乡三岔村人。1899年入私塾念书,颖悟好学。1906年中秀才,同年入凤县高等小学堂。1908年升入汉南中学堂,肄业一年,因成绩优异,被选入陕西高等巡警学堂深造。1909年中拔贡。 1911年,陕西革命人士响应武昌起义,10月27日成立临时军0,黄锡九投笔从戎,参加革命,任民政部机要科员。1912年春至1913年夏,任陕西第六混成旅书……[详细]
   李江升(1901~1972),凤县双石铺乡庙滩人。排行第四,人称李老四。因家贫,10岁即为人牧羊。1926年春,流浪甘肃省徽县、成县一带。稍长,受雇于张家川镇一骡马店饲养牲口。掌柜哈丙,精于兽医,李江升遂拜哈丙为师,边干工,边学医。两年后,学会钉掌、垫鞍及扎火针、割白内障等技术。1929年回双石铺,次年佃种土地兼行医。相继购买《元亨疗马经》、《医学三字经》、《汤头歌》、《脉诀》、《神农本草经》……[详细]
   文谟尧(1909~1972),字焕堂,凤县黄牛铺西街人,开明绅士。幼时在本街上私塾,后就读于凤县高等小学堂。1927年考入陕西省立中山中学,1930年入陕西省公路局公路人员养成所测绘班,受训一年。毕业后,先后被派往西(安)兰(州)、西(安)汉(中)公路任监工员。1940年回凤,任黄牛铺初级小学教员、校长。 1944年10月,县成立临时参议会。他以知名人士身份,经县0遴选报省核定为临时参议会……[详细]
   高清玉 高清玉(1945~1970),凤县凤州乡北山村人。1965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1409部队任通讯班长,同年加入中国0。服役期间,曾被评为五好战士。1970年7月,回家探亲,主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7月20日晚,冒雨和本村群众一起抢救集体粮食,回家途中,前行的西安市插队知识青年朱林志(女)被突涨的山洪卷走,在千钧一发之际,他临危不惧,冲上前去抢救,因山洪凶猛,抢救无效,同朱……[详细]
   马映选(1908~1970),字骥伯,回族,凤县凤州人。陕西省立第二中学毕业,1931年又在陕西省公路局公路人员养成所学习,1932年回县任西街小学教员。1933年2月奉陕西省建设厅调令,参加汉(中)白(河)公路测量及施工,直至公路建成。1942年回凤,任县0建设科技师。 1942年县内创办初级中学,马映选任设计兼监修,次年5月4日竣工,秋季招生开学。当年又由他设计,在凤州西门外建成造纸厂……[详细]
   李永源(1892~1969),排行第五,人称李老五,凤县黄牛铺三岔河村人。 青年时期拜当地名医赵昆山为师,潜心学医,三年后出师,行医乡里。专长中医外、骨科、掌握了三仙丹升炼技术,对内、妇科杂症的诊断、立方有独到之处,用药效果显著。看病不分贫富,一视同仁,贫穷患者不收诊费,以助人为乐事。在民国时期行医的10余年间,全县各地均闻其名。每到一地,患者竞相求诊。 1956年经县人民委员会批……[详细]
   冯兴汉(1908~1969),曾用名左臣、银学,岐山县人,初小文化。曾任国民党岐山县岐阳乡第九保警队班长。1946年6月,经0地下党扶风县工委书记孙宪武、陕西省工委干部刘天章等争取、教育,他把警备班拉出组成革命武装,经孙宪武、刘天章介绍,加入中国0。10月,根据岐山县工委指示,建立岐山县第一支游击队,冯兴汉任游击队长。在地下党领导下,发动群众,在岐山、扶风边界地区开展抗粮、抗丁、抗款斗争。 ……[详细]
   徐家成(1918~1991),徐造祯之子,自幼随父学习草医草药,继承父业。 徐氏父子接骨用药,系以生长在本县浅山、路旁、水沟、荒坡上的刺龙包、千里光、野菊花,铁干蒿、水芹菜、夏枯草为原料组成。原为秘方,不传外人,特点是药源丰富、采摘方便、制作简单、费用低廉。其药性能解毒定痛,续筋生骨,活血化瘀,消肿散结。只须捣烂外敷,包扎固定,即可着手回春。因此,名声远扬,省内外骨折病人,来医者络绎不绝……[详细]
   徐造祯(?~1968),凤县南星乡榆林铺人,骨科大夫。在凤县、留坝、汉中和甘肃两当、徽县一带行医,用草药接骨和治疗跌打损伤,疗效显著。……[详细]
   孙永生(1946~1967),河南省杞县人。1965年1月应征入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凤8318部队二连战士。1967年4月21日,部队在黄牛铺公社长桥大队方家湾生产队执行任务时,为奋力抢救一落水妇女而光荣牺牲,时年21岁。 为表彰孙永生舍己救人的英雄行为,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0党员,记二等功。0凤县委员会、凤县人民委员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8318部队,于1967年5月4日在长桥村北、嘉陵……[详细]
   邓乙黎(1892~1965)原籍湖北省郧西县,幼时随父母迁居西安。1918年公费往日本留学,1925年毕业于早稻田大学体育系。曾在陕西靖国军总司令部、杨虎城38军、西安警察局任职。 抗日战争开始后,他目睹国民党政治腐败,愤辞公职,购买胶轮马车一辆,往返成都一带经商,道经凤县,与留日同学黄锡九晤面。黄得知他决心弃政为民,遂介绍了凤县气候与自然环境,希望他在凤县落户,发展林、牧、养殖业。 ……[详细]
   宋登瀛 宋登瀛(1909~1964),凤县凤州人。小学文化,木工出身.1950年加入中国0,曾任凤州乡凤光高级农业合作社副业队长,凤州农具厂党支部书记。 宋登瀛青年时期学木工手艺,好钻研,建房造屋,制作家具、农具均很精通,尤精雕刻,能镶拼多种花纹、图形。 建国前夕,国民党军溃退时,破坏了长途电话线路。1950年省上组织力量,全线修复,至凤县境内,因无铁丝而停工。宋登瀛研制出拔……[详细]
   窦立庵(1879~1962)名建章,字立庵,凤县凤州人。幼年苦读四书五经,1898年考取秀才,宣统己酉(1909)拔贡。 1906年,他在陕西省师范学堂毕业后,任凤县高等小学堂教员、堂长;1911年任凤县学务局局长、校长;1912年和1915年先后任宜君县、清涧县知事;1927年任八十一军军部秘书长;1929年任合阳县县长;1930年回凤县。先后任私塾教员、县0秘书、财务委员会主任委员、……[详细]
   杨维滋(1886~1952)字玉轩,排行第四,人们尊称“杨四老爷”。凤县双石铺乡西庄村人。汉中联立中学毕业。20年代任凤、留两县联防团总。1921年与郭秀山、李恒昌创办双石铺女子小学,1934~1936年任双石铺初级小学校长。 杨维滋青年时即爱好文学和医学,与时不合,无意竞逐官场,遂在家学医,博览各家医籍。熟读《黄帝内经》、《金匮要略》、《伤寒论》、《唐云川症论》、《审视瑶涵》等著作。对温……[详细]
   翟象仪(1890~1950),字威如,凤县凤州人。汉中联立中学及陕西省立单级师范学校毕业,历任凤县留凤关县佐,县立高等小学教员、校长、县教育科长等职。 翟象仪生活俭朴,严于律已,勤谨治学,数十年如一日。对一切奢侈浪费行为极为痛恨,常以“衣贵洁,不贵华”、“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等通俗名言教导学生。他常对学生说:“学问就是要学要问,不懂不要装懂,千万不要作半瓶子叮噹的人。要养成敏而好学……[详细]
   卢献之(1877~1948),名廷琛,字献之,号席鑫,祖籍甘肃成县,清康熙初年移居凤县凤州。清末秀才,一生从事中医,以治病救人为己任。对张仲景《伤寒论》、陈修园《医学实在易》、《附方妙用》等医书颇有研究。擅长妇、儿科。1933年在凤州东街开设药铺,坐堂行医,如遇病人困难,即在自己药铺抓好中药,送给病人,不取分文。病家延请出诊,不论路途远近,从不推辞。 1918年他倡导妇女放足,创天足会……[详细]
   乔治·何克(GeorgeHogg1915~1945),1915年出生于英国一个中产阶级家庭。1937年以文学士学位毕业于牛津大学。不久随其姑妈穆里尔·莱斯特(一位激进的和平主义者)作环球旅行,来到中国上海,担任美国合众国际社目田撰稿记者。之后在八路军汉口办事处经艾格尼丝·史沫特莱帮助,到延安、晋察冀边区考察,被那里的革命精神深深感染。 1938年夏,何克在汉口经史沫特莱介绍与路易·艾……[详细]
   赵昆山(约1860~1944),原籍四川,1908年来凤县,定居于黄牛铺宽滩村。他精于医道,擅长外科、骨科,乐于治病扶伤。村人受伤或骨折,即予敷药正骨,多有奇效,因而名声远扬,许多枪伤、刀器伤和各类骨折患者,均慕名登门求治。 赵昆山还长于制药,所制三仙丹、熊胆眼药、滴耳药和七厘散、生肌散等,用以治疗眼、耳等疾病及配合外科手术,有良好功效。 黄牛铺李永源、陈如贤曾先后拜他为师,承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