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30
虢城公,西周时期虢国国君。在青铜器班簋上有“令毛白(伯)更虢城公服”一句,郭沫若认为虢城公是与周穆王为同时期君主,因为毛伯班与周穆王同时。毛天哲认为虢城公即是虢仲,毛伯班只是追述祖先毛叔郑与虢仲的事。……[详细]
|
虢公长父,姬姓,西周时期虢国国君,谥号厉公。周厉王三年,讨伐淮夷。周厉王、周宣王之际,始东迁至今三门峡立国,相关文物有青铜器虢仲盨、虢仲鬲、公臣簋,虢公长父被《吕氏春秋》视为历史上的四个不义之人之一,国人-又被其称为虢公长父之难。……[详细]
|
虢仲,周文王的弟弟,季历的第二子,和弟弟虢叔开始都是文王的卿士。周武王伐纣灭商朝后,封两个叔叔为虢国国君。其中虢仲被封在雍地(今陕西宝鸡陈仓一带),称作西虢,虢叔被封在制地(今河南荥阳),被称作东虢。东西虢国在王畿的左右,作为周王室藩屏。虢仲的后裔虢公长父、虢公林父也被称为虢仲。……[详细]
|
张载(1020年~1077年),字子厚,凤翔郿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人,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张载与周敦颐、邵雍、程颐、程颢合称“北宋五子”,有《正蒙》、《横渠易说》等著述留世。世称横渠先生,尊称张子,封先贤,奉祀孔庙西庑第38位。张载青年时喜论兵法,后求之于儒家“六经”,曾任著作佐郎、崇文院校书等职。后辞归,讲学关中,故其学派称为“关学”。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返家途中病逝……[详细]
|
李淳风(602-670),唐代杰出天文学家、数学家,在天文、历法、数学、阴阳学等方面皆有建树,著有《推背图》、《乙巳占》。李淳风是世界上第一个给风定级的科学家;注解的《周髀算经》和《古算十经》是世界上最早的数学教材,特别是为宋元时期数学的高度发展创造了条件;《乙巳占》10 卷,是李淳风的一部重要的星占学著作。李淳风根据他对天文历法的多年研究和长期观测,于麟德二年(665)编成新的历法,命名为《麟德……[详细]
|
刘俊(1417~1487),字世英,号朴庵,明宝鸡县玉涧堡(今属宝鸡市金台区)人。明英宗正统十年(1445)乙丑科商辂榜进士第三人。刘俊夺得探花后,授翰林编修。正统十二年(1447),英宗命刘俊、杜宁、商辂等十人肄业东阁,曹鼐等为老师,后迁左春坊,升修撰。天顺八年(1464),父亲去世,朝廷以纂修《实录》起赴,驰驿赴京。又转南京国子监祭酒、左右通政、南京太仆寺卿等职。成化十四年(1478)七月,升……[详细]
|
马逢(生卒年不详),字不详,稷州扶风(今陕西省扶风县)人。唐朝贞元、元和年间诗人。贞元五年(789年)卢顼榜举进士第,官佐镇戎幕府,尝从军出塞。贞元二十年(804年)任盩厔尉。元和二年(807年)自咸阳尉试大理评事,充京兆观察支度使。后官至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王仲舒郎中友善。工诗属文,有诗名,篇篇警策。著有诗集录入《全唐诗》、《唐才子传》等得以传世。其诗在《全唐诗·卷七七二》收录有5首。生平事迹……[详细]
|
窦蒙唐代书法家,字子全陕西省麟游县西人。著有《画拾遗录》、《述书赋语例字格》等。唐代书法家。字子全,窦臮之兄.扶风郡(今陕西省麟游县西)人。官至试国子司业兼太原县令、国子司业。书迹末见。曾经为其四弟窦臮的《述书赋》作注定。《述书赋》曰:吾兄书包杂体,首冠众贤,手倦日瞥,瞬息弥年,比夫得道家之深旨,习阆风而欲仙。《述书赋》凡7640余言,然尚觉得意有未尽。 著有《画拾遗录》。今不传。《全唐诗》录其……[详细]
|
窦群(763—814),字丹列。兄弟皆擢进士第,独群以处士客于毗陵。韦夏卿荐之,为左拾遗,转膳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出为唐州刺史,武元衡、李吉甫共引之,召拜吏部郎中。元衡辅政,复荐为中丞。后出为湖南观察使,改黔中,坐事,贬开州刺史。稍迁容管经略使,召还卒。诗二十三首。窦群 ,字丹列,扶风平陵人。祖亶,同昌郡司马。父叔向,以工诗称,代宗朝,官至左拾遗。群兄窦常、窦牟,弟窦巩,皆登进士第,唯群……[详细]
|
窦叔向,字遗直,京兆(今陕西省扶风)人。唐代宗大历初登进士第。窦叔向[唐](约公元七六九年前后在世)字遗直,京兆金城人。(旧唐书作扶风平陵人。此从新唐书) 学识:文学家。 家庭出身:官宦之家,同昌司马窦亶之子。生卒年均不详,约唐代宗大历四年前后在世。以工诗称。大历初,登进士第。少与常衮同灯火,及衮为相,引擢左拾遗,内供奉。及坐贬,亦出为溧水令。卒,赠工部尚书。五子群、常、牟、庠、巩,皆工词章,有《……[详细]
|
窦庠,唐朝人,曾任登州刺史。窦叔向之子,家中还有四位兄弟:窦常、窦牟、窦群、窦巩,窦氏一老五小俱以诗驰声当代,且与同时名仕常衮、包佶、元稹、白居易、韩愈、韩皋、房孺复、韦夏卿、武元衡、裴度、令狐楚等过从友善,多有酬唱,著有《窦氏联珠集》。《全唐诗》收有其诗作二十一首。唐朝诗人窦叔向之子,窦氏一老五小合著有《窦氏联珠集》,且与同时名仕常衮、包佶、元稹、白居易、韩愈、韩皋、房孺复、韦夏卿、武元衡、裴度……[详细]
|
马植(生卒年不详),陕西扶风人。字存之,凤州刺史马勋之子,-先祖。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进士擢第,又登制策科,初任寿州团练副使,得秘书省校书郎,三迁饶州刺史。开成初年(836),迁安南都护、御史中丞、安南招讨使。马植文雅之余,长于吏术。他善于安抚少数民族首领,以信诚相待,使各部首领乐于向朝廷纳赋税。他奏请将武睦县升为州治,以少数民族首领任刺史,得到朝廷批准。开成三年,上奏:“当管羁縻州首领,或……[详细]
|
杨炎(727年-781年),字公南,凤翔府天兴县人(今陕西凤翔县),中国唐朝中期的政治家,两税法的创造和推行者。杨炎(727—781),唐代大臣,财政改革家。生于唐玄宗开元十五年,卒于德宗建中二年,年五十五岁。美须眉,峻风寓,文藻雄丽,豪爽尚气。父丧庐墓,号慕不废声。河西节度使吕崇辟掌书记。德宗时,累拜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作两税法,一变租庸调旧制。当时便之。初炎矫饬志节,颇得名。后党元载,……[详细]
|
元载(?-777年):字公辅,凤翔府岐山(今陕西省岐山县)人,唐朝宰相,其妻是河西节度使王忠嗣的女儿王韫秀。 天宝初,因熟读庄子、老子、列子、文子之学,考中进士,后任新平尉。肃宗时,因与掌权宦官李辅国之妻同族而受到重用,管理漕运。代宗时,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即宰相),封许昌县子。后又授予天下元帅行军司马。因先后助代宗杀了李辅国以及后来的鱼朝恩两个掌权宦官而更加受到皇帝信任,此后营专其私产,大兴土……[详细]
|
韦云起(?~626年),唐初地方官吏。雍州万年(今陕西西安市)人。他在隋文帝开皇中以明经中第,任符玺直长。一次,隋文帝问他朝臣中有何不同意见,他生性耿直,说话不避当事人。当时,兵部侍郎柳述同在文帝面前,云起却说柳述骄纵,不适宜任兵部侍郎,只是因为他是公主的女婿,因而身居要职。这样,天下人会说皇帝任人不择贤,重私情。隋文帝听了,认为他的话有理,便对柳述说,韦云起的话是你的良药,你应当以他为师友。仁寿……[详细]
|
韦方质,韦云起孙,扶阳郡公师实子,雍州万年人。则天初鸾台侍郎、地官尚书、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时改修《垂拱格式》,方质多所损益,甚为时人所称。俄而武承嗣、武三思当朝用事,诸宰相咸倾附之。方质疾假,承嗣等诣宅问疾,方质据床不为之礼。左右云:“踞见权贵,恐招危祸。”方质曰:“吉凶命也。大丈夫岂能折节曲事近戚,以求苟免也。”寻为酷吏周兴、来子珣所构,配流儋州,仍籍没其家。寻卒。神龙初雪免。685年,武后抽调……[详细]
|
窦抗(?-621年),字道生,扶风平陵人,唐朝宰相、外戚,北周太仆窦善之孙,隋朝洛州总管窦荣定之子,太穆皇后族兄。窦抗出身于河南窦氏三祖房,早年曾入太学,历任千牛备身、梁州刺史、岐州刺史、幽州总管,袭爵陈国公。后因隋炀帝的猜忌,被免去官爵。窦抗与唐高祖是姻亲,太原起兵后前去投奔,授为将作大匠。唐朝建立后,历任纳言、左武侯大将军,参与平定陇西薛举、洛阳王世充等割据势力。武德四年(621年),窦-病去……[详细]
|
窦威(?-618年),字文蔚,扶风平陵人,唐朝宰相、外戚,隋朝太傅窦炽之子,太穆皇后堂叔。窦威出身于河南窦氏三祖房,雅好文史,早年曾出仕隋朝,历任秘书郎、蜀王府记室、内史舍人、考功郎中,后坐事免职。唐高祖太原起兵,窦威补任大丞相府司录参军,参与制定朝廷典制。武德元年(618年),唐朝建立,窦威担任内史令。病逝后,追赠同州刺史、延安郡公,谥号靖。早年经历 窦威年轻时性情沉静,器量不凡,而且博览群书。……[详细]
|
汪兆谟(1923~1989),凤县河口镇人,8岁读书,曾在汉中师范肄业一年,1940年回家务农。 他从小喜爱绘画。在学校或在家,有空就拿笔在纸上临摹,或用树枝在地上练画。辍学后,边劳动,边习画。1944年投师康生银学艺,随师五年,先后在草凉驿、马鞍山、苇子坪等地绘画和雕塑。出师后坚持绘画不懈,艺技大有长进。他善画龙、虎、猫、牛、雀鸟及山水、花卉、人物、仕女,作品深含诗情画意,受到人们的……[详细]
|
陈宏伟(1966~1986),曾用名行宏伟,生于凤县双石铺镇。1972年入学读书,1985年高中毕业,同年10月应征入伍。新兵训练中,不怕艰苦,努力学习军事技术,受到连队嘉奖。训练结束,被分配到有线电话班,为掌握过硬本领,每天坚持比别人多跑一公里,多练一小时。调到无线电通讯班后,白天在电台上苦练操作技术,晚上用手电照明熟背密语,考核中,获优秀成绩。他遵守纪律,热爱集体。一个寒风凛冽的晚上,连……[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