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人物 > 安徽 > 宣城市历史人物介绍10

宣城市历史人物介绍10

更新时间:2023-12-30

舒雅 [] (9391009)
  舒雅(约939-1009),字子正,旌德四都(今旌阳镇新桥一带)人。舒雅出生书香门弟,自幼好学不倦,每夜以读完二盏灯油为限,油不尽不寝息。他才思敏捷,作文赋诗,立笔而就。并常常将自己著的诗文读给名家赏析,谛听行家里手的评论。有时也读给老妪们听听,从旁察看老妪们的脸色,是否懂得诗文中的字句含义。舒雅工文善画,以才思自命,与当时著名文人吴淑齐名。南唐保大年间(943──957),唐元宗李璟开科取士,舒……[详细]
  徐元太(1536-1617),《明史》作“元泰”,字汝贤,号华阳、华阳子、华阳山人、华阳主人等,宣城人。元太在兄弟八人中排行第七,与兄元气(官至南京右通政使)俱有名于明末政坛。家世 徐元太一生受父亲徐衢的影响颇深。徐元太兄弟从小读书耽于游乐,不思进取,成绩很不理想,结果被县学除名。徐衢在浙江做一个典史的小官,因为冒犯了巡按御史,遭到责打。徐衢羞愧难当,辞职归里,又见儿子们不求上进,“每流涕,……[详细]
陈迪 [] (?~1403)
  陈迪(?-1403),字景道,宣城县人。世居麻姑山西村。公元1403年,刚刚打入南京,登上皇帝宝座的明成祖朱棣,在大殿召见了建文帝的礼部尚书陈迪。永乐帝希望他归顺自己,说,“朕乃先帝之子,尔乃先帝旧臣,今大事已定,尔心如何?”迪应之曰:“但受高皇顾命,不知其它。”再问,迪抗声不屈,并指斥朱棣“背祖欺侄,谋权篡位”,是“不仁不义、不忠不孝”之人,坚决不侍“逆贼”。燕王怒不可遏,遂灭他三族,将他和6个……[详细]
  胡富(1446—1522),字永年,号龙峰,绩溪龙川人。七岁能诗,13岁中秀才,被时人誉为神童。成化七年(1471)27岁中举人,成化十四年(1478)34岁中进士,授南京大理寺平事。入仕后,政绩颇著。弘治年间,他在任福建佥事时,福宁一地系囚犯达200余人,到任后,胡富迅速清理积案,平反冤狱,审案清正,断案明快,致使“囹圄顿空”。当地百姓十分感激他,编出“滩头水”民谣,称他“天高地厚胡恩公,千年再……[详细]
  江希舜(1585-1668),字孺慕,旌德县人。因祖上几代从医,成年后继承家业,行医于乡里,精于儿科。当时,皖南一带常有天花疫病流行,感染者儿童居多。一但染上此疾,大多有生命之虞,即便侥幸治愈,也会留下痘疤(俗称麻子)。可以说,天花在当时是一种人人惧怕,谈及色变的瘟疫。虽说民间不断有人研究预防和治疗此病的措施,但一直收效甚微,大多采用驱神赶鬼的迷信方法,结果是劳命伤财。16世纪末到17世纪中叶,中……[详细]
梅庚 [] 清初著名画家、诗人 (1640172)
  梅庚(1640—1722),字子长,号雪坪,晚年号听山翁。梅庚的曾祖父是大戏剧家、诗人、藏书家梅鼎祚。他的父亲梅朗中是复社名士,善于书画诗文,在当时被称为“三绝”,可惜36岁就英年早逝。梅朗中著有《书带园集》16卷,又编《赋纪》50卷(所辑为唐以前之赋);他的书画作品大多失传,《国(清)朝画识》、《江南通志》、《静志居诗话》记录了他的事迹。梅庚由母亲抚养成人,他自幼“资禀颖异”,勤奋好学,博通经史……[详细]
  胡天注(1742—1808),字柱臣,号在丰,绩溪八都上庄村人,胡开文墨业的创始人。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入休宁 “汪启茂墨室”业墨,次年娶汪女为妻;三十年(1765)在屯溪租开汪彩章墨店,开始经营自己的墨业。他以徽州府孔庙“天开文苑”金匾中“开文”两字冠名,此即“屯溪老胡开文”(今屯溪墨厂);四十七年(1782)接替岳父汪启茂墨室(汪启茂墨室店匾一直悬挂到“文革”前),由次子余德管理,此即“……[详细]
汪近圣 [] 清代四大制墨名家 (16921761)
  汪近圣(1692—1761),行名元林,字鉴古,绩溪尚田人,著名墨工。初受雇于曹素功墨店为主桌墨工,清朝雍正初(1723)郡城歙县自开“鉴古斋”墨店。其精于墨理,独能鉴古法,而更为调燮,所制之墨,光可以鉴,锋可以截,其声铮铮,黑如齐汇,被视为当世之宝,徽属六邑士子争购其墨。乾隆六年(1741),朝廷征墨工于徽州,歙县令赵本因悉“徽墨之见赏朝廷,曹氏为播其名,实赖汪近圣及其子惟高之制作。”故推荐汪惟……[详细]
  中国封建社会的许多地方官,往往不因其位名传后世,而是因其艺因其文或因其道品为史为人传扬。清代的地方官方学成,就因为在夏津任职其间,组织纂修了一部名志—— 《夏津县志》(亦称《夏津县志前编》),而为后世念念不忘。方学成(1723—1795),字武工,号松台,室名有学古斋、松华馆等称,旌德县华坦人。祖君训,父廷翰,均以资望德谔,见称于时。学成习其祖德,自幼课读于“饬经堂”,并饬以立身、行已之道。及长,……[详细]
  刘光旸(生卒年不详),字若雨,旌德县蔡家桥镇乔亭村人。明未清初篆刻家、鉴赏家。刘光旸聪明睿智,擅长宝器和字画鉴别。顺治(1644-1661)初,尚书冯谧爱其才,招其进京,令刻《快雪堂法帖》。刻石摹镌精良,进呈顺治帝。帝召见,以王羲之之墨迹试其才智,一真一伪,刘光旸立判无讹。又外域进有一炉,炉后有“金炉”二字,帝按其字询问,刘称此物并非金炉,而是某朝某年乳母进献某太子饮乳御器。顺治帝十分惊异其奇才,……[详细]
  鲍守业(约1625~1695),字承勋,旌德县俞村乡合锦人。木刻家。鲍守业擅长雕刻人物,刻有长洲(今江苏吴县)钱谷(磬室)绘图本《杂剧新编》。顺治(1644-1661)末年,奉召进京镌刻御像,名重一时,出京时都院饯别送行。康熙(1662~1722)年间,刻吴门(苏州)汪琎(汝阳)绘图本《怀嵩堂赠言》,又与本县鲍天锡同刻吴门顾云臣(见龙)画文喜堂本《秦楼月传奇》等书插图。康熙六年(1667),其镌刻……[详细]
  谭子文(1733~1813),名廷柱,常以字相称,旌德县白地镇下洋村人。洋川毓文书院创始人。谭子文“生而体貌魁梧,见者目为伟人”。生平俭约,酷爱读书。幼时家贫,早年经商于六安双河集,经营数十年,乃成富商巨贾。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择其故乡洋(阳)山胜境,创建毓文书院。他亲自设计,自讲堂宿舍以至井灶、厨房、浴室,无不规划周详,计筑房舍堂馆百余间,历时三年竣工。又捐银若干购置学田,以其租息支付院……[详细]
  江珠(1764—1804),女,字碧岑,祖籍旌德县白地镇江村。文学家,诗人。祖父江日宙,于雍正九年后迁江苏甘泉,住小东门外钓桥多子街,以开“天瑞堂”药铺兼行医为业。父亲江起栋(1722—1786),早年营商,35岁时由甘泉迁吴县居住,与当地学者薛起凤、汪缙、余萧客、江声等交往密切。余萧客劝其蓄书、信佛;后与子江藩收集抄录古今中外奇书三万余册藏于家中,并钻研佛学,深得佛理,佛号若波,65岁时唱念佛名……[详细]
  梅光迪(1890—1945),字觐庄,又名迪生,宣城县西梅村人。6岁始随其父攻读四书五经,过目成诵,有“神童”之誉。14岁应童子试,中秀中。时值晚清,国势孱弱,国人倡洋务,废科举,崇尚西学。遵从父命,他于1905年考取安徽高等学堂,为堂长(即校长)严复得意门生。三年后,转学至上海复旦公学(今复旦大学),20岁毕业。1911年以优异成绩考取庚子赔款留美学生,入北京清华学堂留美预备班学习,后赴美国。初……[详细]
江泽涵 中国科学院院士 (19021994)
  江泽涵(1902—1994),旌德县江村人。父亲江世才,早年在芜湖经商,后回乡务农。江泽涵从小就养成了吃苦耐劳、克己待人的习惯。他7岁入私塾,后来转入本村改良的“养正小学堂”。1915年,进入旌德县三溪公立高等小学堂。小学毕业,家中准备送他到芜湖读中学时,堂姐夫胡适回绩溪上庄为母亲办理丧事。1919年1月,胡适带着侄子思聪和江泽涵回到北京,江泽涵报考南开中学,当年夏被录取为二年级新生。在南开中学读……[详细]
  胡钟吾(1906—2005),绩溪县荆州人。出生商人家庭,父亲胡学汤,字商岩,青年时代弃儒就商,勤俭致富,热心公益事业。胡钟吾因家资殷厚,青年时代即出外求学,先后就读于上海大学、群治大学和广州中央农-动讲习所,受教于于右任、谭祖庵、廖仲恺、毛泽东等贤师,尤为廖仲恺先生所器重。抗日战争爆发后,胡钟吾曾在抗日名将戴戟麾下,参加了汀泗桥战役。后来他在皖北从事国防经济建设,督修江淮水利,抗战兴军。他与夫人……[详细]
  吴半农(1905-1978),号曲林,原名祖光,泾县茂林人。著名文学家吴组湘胞兄。1919年考入宣城省立第八中学,两年后转读芜湖圣雅各中学。在校时曾组织开展中英文辩论会,出版《狮声》进步刊物,成立进步团体——“协社”。1925年3月孙中山先生逝世,他以学生会主席的身份召开追悼会,并在会上发表演讲。同年秋,考入北京清华大学经济系。1929年毕业,参加陶孟和主持的社会调查所,从事调研工作。1934年夏……[详细]
许杰 中国科学院院士 (19101989)
  许杰(1910—1989),号兴吾,广德县誓节渡人。7岁上学,小学毕业后,赴湖州浙江省立三中就读。1919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两年后转入该校地质系,受业于李四光教授等名师。此间,参加了“五四”-。1925年大学毕业后,许杰在安庆建华中学和安庆一中等校任教。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中共怀宁中心县委委员。北伐军抵武汉后,他奔波于安庆和武汉之间做联络工作。大革命失败后,党组织通知他转移隐蔽。他辗转回到家……[详细]
  朱剑农(1910~1986),旌德县朱旺村人。其父为晚清秀才,英年早逝,朱剑农由祖父抚育成人。少年时就读于本地私塾及城内高级小学堂,1924年考入南京安徽公学中学部。1927年北阀军到达旌德,朱剑农辍学迎接北阀军,投身农民革命运动,在旌德北乡一带组织农民协会。“四·一二”-政变后,朱剑农-离乡,在武汉遇到共产党人恽代英等,开始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不久回乡,在成志小学任教。1928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详细]
罗立言 [] (?~835)
  罗立言(?—835),宣城人。中晚唐诗人。出身商贾之家,自幼聪慧过人,勤于读书;在家耳濡目染,也精通经营之道。德宗贞元二十年(804)考中进士。 当时各地军使争霸,到处网罗人才。罗立言被魏博节度使田弘正收用,他精干的才略得到表现,很受器重,不久被任命为阳武县令。罗立言独当一面,显示出强劲专行的作风。当时阳武县治没有城防,罗立言知道上司意图,决定修建城郭。堪址时发现场地大多被富豪占据,一时无人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