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30
后汉隐帝刘承祐(公元930年3月28日―公元951年1月2日),沙陀族,后汉最后一位皇帝,高祖刘知远和李皇后之子。公元948年―公元950年在位,后汉高祖乾祐元年(公元948年),刘知远死后,刘承祐即位,沿用后汉高祖年号乾祐,在位时期大权旁落,后诛杀权臣,引发了郭威叛乱,乾祐三年(公元950年),叛军攻开封,刘承祐被杀,后汉亡,时年21岁。定谥曰“隐”。葬于许州阳翟县之颍陵。早年经历刘承祐,生于后……[详细]
|
李存信(862-902年)本姓张污落,其父张君政,回鹘怀化郡王李思忠之部人。聪敏多计,少善骑射,能四夷语,通六蕃书。 从李克用平定黄巢,屡有功勋,晋王李克用收为养子 。大顺元年,迁马步军都指挥使,与李存孝击破张浚军于平阳。李存孝谋反既诛,以为蕃汉都校,讨伐李匡俦,招降赫连铎、白义诚,从伐王行瑜,积功官至检校司空、郴州刺史。李克用遣将救朱宣,李存信屯于莘县,为罗弘信所击,大败,遗亡晋王亲子落落。后……[详细]
|
张从训,字德恭,本是姑臧回鹘别派,河东太原人。祖父张君政,云州长史,识蕃字,通佛理。父亲李存信,河东蕃汉马步军都指挥使。从训读儒书,精骑射,初为散员大将。天祐中,补先锋游奕使,转云捷指挥使、检校司空,赐名李继鸾,从诸子之行也。后唐明宗即位,授石州刺史,复旧姓名,历宪、德二州刺史。石敬瑭镇守太原,为后晋少帝娶从训长女为妃。清泰初年,授唐州刺史。三年,石敬瑭举义登极,授绛州刺史、检校太保,在任数年。天……[详细]
|
刘知远(895年-948年),别名刘暠,沙陀族人,五代十国时期后汉开国皇帝。刘知远早年追随石敬瑭,曾两次救护石敬瑭脱难;公元947年,遣牙将王峻向契丹奉表投降,后晋灭亡。同年,刘知远看准时机,在太原称帝,建立了后汉政权,公元948年大赦天下,称帝。公元948年(乾佑元年)正月,刘知远驾崩,时年54岁,谥号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庙号高祖,葬于睿陵。人物生平追随敬瑭刘知远,生于公元895年(唐昭宗乾宁二……[详细]
|
贾廷诏,世出殷实的农商之家,祖籍徐沟东高白村。生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卒于乾隆三十年(1765年)。是乾隆丙辰科乡试武解元,乾隆壬戍科会试武状元。官累至御前侍卫、莱州府抚标中军参将。徐沟贾家,先为农户,后广积田亩,渐为本村富户。在廷诏之父贾宗清手上,经商贩运,家资日丰,遂在清源(今县治)城中开设车马栈房,兼运兼营。此时的贾氏家族,人丁旺盛,廷诏一辈便兄弟四人,他行排最末。据村中父老言传,贾……[详细]
|
杨宪(1321-1370),本名杨毕,字希武,太原阳曲(今山西太原)人。明朝初年大臣,属浙东集团(刘基)。元末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攻克建康(今南京市),他投奔居幕府,掌文书。常出使张士诚、方国珍,因办事干练,为朱元璋亲信。洪武元年(1368年)任中书参知政事,二年迁左丞。他任中书省执政时,专决省事,罢去旧吏,更用亲信,杀侍御史刘炳、-左丞汪广洋。后李善长劾其“放肆为奸事”,被朱元璋所杀……[详细]
|
李存勖(885年-926年),别名朱邪亚子、李亚子、李天下、李存勗,五代时期后唐的建立者。李存勖曾击灭燕秦等北方诸割据政权,加强中央集权;灭掉盘踞中原,实力强盛的后梁王朝,北方统一;灭前蜀、后梁,取两川,怀天府之地为一朝;恢复唐制,兴创礼仪,赐信瓜州,编制同光法等;著有《一叶落》《阳台梦》《忆仙姿》等。公元926年,李存勖死于兴教门之变,谥号光圣神闵孝皇帝,庙号庄宗,葬于雍陵。人物生平智勇少年李存……[详细]
|
王泠然(?692--?725),字仲清。太原(今属山西)人。开元五年登进士第,后官太子校书郎。曾-张说自荐,未果。秩满,迁右威卫兵曹参军。工文赋诗。气质豪爽,当言无所回忌,乃卓荦奇才,济世之器。惜其不大显而终。有集今传。……[详细]
|
太原记,唐朝诗人。生卒年月,籍贯生平不详。……[详细]
|
王纬,字文卿,太原人也。祖景,司门员外、莱州刺史。父之咸,长安尉;与昆弟之贲、之涣皆善属文。之咸以纬贵,故累赠刺史。纬举明经,又书判入等,历长安尉,出佐使府,授御史郎官,入朝为金部员外郎、剑南租庸使、检校司封郎中、彭州刺史、检校庶子、兼御史中丞、西川节度营田副使。初,大历中,路嗣恭为江西观察使,陷害判官李泌,将诛之;纬亦为路嗣恭判官,说谕救解,获免。贞元三年,泌为相,擢授纬给事中。未数日,又擢为润……[详细]
|
王劭,生卒年不详,隋代并州晋阳(今太原南郊)人。史载,他自幼喜沉默,寡言语,酷爱读书。少年时代即以博闻强记知名。北齐时尚书仆射魏收辟与祖孝徵、阳休之等成名学士、官吏,经常在一起论古道今,有所遗忘,或是模糊之处,便向王邵询问出处。王劭每问必答,毫不匆忙。查出对照,半点不差。王劭任著作郎近二十年,专门负责撰修国史,编著《隋书》八十卷,内容庞繁大多是起居记录、文帝言论以及口敕,其中不乏迂怪不经的故事和街……[详细]
|
王绰,字思和,王翔之子,太原晋阳人也。员外散骑侍郎。上党王天穆以为北道行台郎中。尔朱荣代天穆为大行台,仍为吏部郎。以预奉庄帝之勋,封猗氏县开国侯,邑五百户。永安末,除征西将军、豳州刺史,不之任。元晔立,转除骠骑大将军、并州刺史。兴和中卒。……[详细]
|
王涣(859--901),唐文学家。字文吉。太原(今属山西)人。中和、光启中,佐滑州王铎、京兆郑延昌幕掌笺奏。大顺二年(891)登进士第。 ……[详细]
|
王彦威 ,太原人。世儒家,少孤贫苦学,尤通《三礼》。无由自达,元和中游京师,求为太常散吏。卿知其书生,补充检讨官。彦威于礼阁掇拾自隋已来朝廷沿革、吉凶五礼,以类区分,成三十卷献之,号曰《元和新礼》,由是知名,特授太常博士。……[详细]
|
郭遵,太原晋阳人,东汉顺帝汉安元年(公元142年)八月,朝廷命当时任职兖州刺史的郭遵以及冯羡、栾巴、张纲、周栩、刘班等八人守光禄大夫,分行州、郡,班宣风化,举实臧否。太原郭遵也是东汉八俊之一,与周举、杜乔、周栩、冯羡、栾巴、张纲、刘班等人并称。《后汉书 周举传》云:“时,诏遣八使巡行风俗,皆选素有威名者,乃拜举为侍中,与侍中杜乔、守光禄大夫周栩、前青州刺史冯羡、尚书栾巴、侍御史张纲、兖州刺史郭遵、……[详细]
|
王初,并州人,王仲舒之长子也。元和末,登进士第。诗十九首。……[详细]
|
王铎(?-884年),字昭范,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唐朝宰相,司徒王播之侄。王铎进士出身,累迁至礼部尚书。咸通十二年(871年),以礼部尚书进同平章事,成为宰相,后加门下侍郎、尚书左仆射。不久又进拜司徒,乾符六年(879年),王铎自请督军镇压黄巢起义军,出任荆南节度使,镇守江陵,受封晋国公。后因不战而遁,被免职,随唐僖宗逃入西川。中和二年(882年)正月,王铎充任诸道行营都统,与各镇节度使围剿……[详细]
|
王播,字明敭,唐太原人。生于肃宗乾元二年(759),卒于文宗太和四年(830)。其父王恕为扬州仓曹参军时,举家侨迁,定居扬州,遂以扬州为家。王播出生在一个人丁兴旺、家境日富的小官吏家庭。正值他少年至青年转型时,全家由军镇太原,迁居富庶之地、举国称雄的扬州。在扬州这块温柔之乡,王播和他的两个弟弟王炎、王起,受到很好的教育,成长颇顺,学识才干小有名气于一方。贞元十年(794),兄弟三人在科考中“并擢进……[详细]
|
乔琳(?-784年),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唐朝宰相。乔琳进士及第,历任成武县尉、监察御史、巴州司户、南郭县令、果绵遂三州刺史、大理少卿、怀州刺史等职,曾先后进入郭子仪、张献诚、鲜于叔明的幕府。唐德宗继位后,乔琳拜相,授御史大夫、同平章事,但无宰相之才,被罢为工部尚书。朱泚之乱时,乔琳随唐德宗出幸奉天,改任吏部尚书。兴元元年(784年),乔琳以老迈为由,与德宗分手,并削发为僧。但却被朱泚追回长安,……[详细]
|
郭若虚,宋代太原人,生卒年不详。为著名的书画鉴赏家和画史评论家。有《图画见闻志》传世。郭若虚世居太原,出身于北宋初期的豪门望族。其曾祖父郭守文历仕太祖、太宗两朝,官至宣徽院使、北面行营都部署。郭若虚尚仁宗弟东平郡王赵元弼之女永安县主,任供备库使。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冬,任辽国使节接待官,与辽国副使邢希古纵论书画。后又任西军左藏库副使。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郭若虚为赴辽国贺正旦副使,次年……[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