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30
阳曲马全是继贾廷诏之后十多年间又一位武状元。乾隆《太原府志》载:“马全,初名马王泉,字具堂,号绳斋。”生于雍正十年(1732年),卒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先后任二等御前侍卫、福建游击将军、头等御前侍卫、署理南昌镇总兵、江南提督。史称,马全出自武官世家,家风尚武。其父马云翔,官至陕西守备,调任金川参将,殉职任上。马全自幼深受家风濡染,父辈熏陶,练就一身好武艺。加之,个人身高马大,足智多谋,又……[详细]
|
清康熙年间,有一部影响较大的古典白话讽刺小说行世,其名叫做《钟馗斩鬼传》。此著虽然存在着“辞意浅露”的不足,但是,它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尤其是讽刺类小说的发展史上,起着承上启下、开拓题材的重要作用。它的作者长期以来不为人知,只是以“樵云山人”、“烟霞散人”、“瓮山逸士”、“阳直介符刘先生”等笔号传世。直到一幅由山西博物院馆藏的“青山绿水”画轴,展现在人们面前时,画轴上的款署“太原刘璋”及款后印章“……[详细]
|
太原城中有老街曰傅家巷,旧说乃因傅山的友人购得街中某院赠予傅山,傅山曾居住于此,故名。然而,史实并不是这样,傅家巷早在傅山出世之前,便已得名,所以称为傅家巷并闻名于太原府,乃与其曾祖傅朝宣及其三个儿子傅霖、傅震、傅霈,也就是傅山的祖父、叔祖,渊源颇深。傅霖——— 傅山的爷爷,便生于斯、长于斯、闻名于斯,与傅家巷万缕千丝。傅霖,字应期,“傅氏三凤”之首。其祖籍大同,后迁忻州,再迁阳曲,以阳曲籍得功名……[详细]
|
周经,字伯常,太原阳曲人。生于正统四年 (1439),卒于正德五年(1510)。少年时,母慈父肃,家教颇严。逮长成,精于学。20岁乡试中天顺已卯科举人,21岁会考,中天顺庚辰科进士,为翰林院庶吉士,授检讨。成化中叶,周经被选为侍读、中允,侍读皇太子朱樘于东宫,某日,讲《文华大训》,依例太子站立拱听。阁臣怕太子劳累,议请坐下听讲。周经则说:这是0规矩,不可偏废。耿直率真之性,跃然纸上。成化二十三年……[详细]
|
周瑄,字廷玉,明初太原阳曲人,生卒年均不详,依史料所推,约生于永乐四年(1406)左右,卒于成化十九年(1483)前后。据《明史》“屡疏乞休,久之,乃得请,家无田园,卜居南京”所载,似可析出,其祖上非富庶之辈,其家非农桑之家,乃久居阳曲县城之平民。周瑄属大器晚成一流。大约在30岁时,乡试得中,为宣德乙卯科(宣德十年、1435)举人。获得功名后旋入国子监,在明朝最高学府就职。四五年后,约天顺六年(1……[详细]
|
郭守文,名号不见于载,北宋并州太原人。世出将门之后,生于后唐清泰二年(935),卒于北宋端拱二年(989),终年55岁。守文之父郭晖,行伍出生。五代时,追随后汉太祖刘知远,北伐南征,为护圣军使牞在与郭威征讨河中之役时,死节沙场。当是之时,4岁的郭守文随父从军,郭威见郭晖战死牞守文无人眷顾,遂收留其帐下,代为养育。若干年后牞郭威取代后汉建立后周,逐渐长成的郭守文,充其麾下,为护卫军校,被任左雄殿直、……[详细]
|
张永德,字抱一,五代并州阳曲人。生于后唐天成三年 (928年),卒于北宋咸平三年(1000年)。其家族饶财豪富,世代行武。其父张颖,曾为后晋石敬瑭麾下武将,官至安州防御使,与当时的石氏侍卫使,后来的后周太祖郭威过从甚密。所以,在张永德年轻时便被郭威知晓和赏识。郭威赏识张永德并不是因其武功,而是因其德行。因为永德年幼时生母病逝,后来父亲续弦再娶,永德奉侍继母如生母,以贤孝而闻名于故里,深得乡民赞许。……[详细]
|
吴元扆,字君华,宋太原人。生于后周广顺元年 (951),卒于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太平兴国八年(983),在父亲吴延祚去世13年后,被太宗赵光义看中,招为驸马,娶其四女蔡国公主为妻,被封左卫将军、驸马都尉。婚后一年,即外放北宋南陲爱州(今越南境)任刺史,是年冬又授爱州团练使。雍熙三年(986),宋辽开战,在南陲戎边3年的吴元扆,上表朝廷,请求到前线效命。依宋例,吴元扆任爱州刺史也届期满,遂……[详细]
|
吴延祚,字庆之,北宋并州太原人。生于后梁贞明三年 (917),卒于北宋开宝四年(971)。《宋史》载:吴延祚“少颇读书”,自幼好学,博闻强记。由于身处乱世,家居并州,受世风、乡风之濡染,不弃文而习武,投奔于后汉权臣郭威麾下,为其亲校。及郭威代汉而立,建后周,即为周太祖庄宅副使。是时,吴延祚为行伍中之文人,遂一步一步因文升迁,前后出任内军器库使、怀洲(今河南沁阳)知州、皇城使、郓州知校等职。显德元年……[详细]
|
狐偃(?——629年),姬姓狐氏,字子犯,因是晋文公之舅,又字舅犯、咎犯。春秋时晋国大夫,生年不详。论其生世,《国语·晋语四》载:“狐氏出自唐叔。狐姬,伯行(狐突字)之子也,实生重耳。”史家考:“狐氏出自旧族,与周同姓,姬太伯居于戎,故以狐为氏。”(见载《中国史研究·论春秋中山与晋国的关系》)可见,春秋时白狄部中山国之狐氏,是周王朝姬姓宗族融于白狄部族的一支,是唐侯叔虞之后裔。到晋献公执政时,迎娶……[详细]
|
窦犨,妫姓窦氏,字鸣犊,也作鸣铎。春秋末季晋国大夫,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在晋定公时代。因其采邑(封地)在今太原古城村一带,古属狼孟、后属阳曲县,而《阳曲县志·古迹》也载:“古城,县西北七里,春秋时晋大夫窦鸣犊之食邑也,今村东、北面古墙地犹存。”所以历代均以窦犨为阳曲人。世传:窦氏为夏少康之后,乃妫姓之裔,因遭难,先祖从窦(洞)中逃得性命,遂以窦为氏(《通志·氏族略》),播衍后世。窦犨为晋大夫时,正……[详细]
|
董安于(?——前496),又称董阏于,生年不详,春秋末晋国人,是晋卿赵鞅之心腹家臣,古晋阳城的始创者。安于出身于史官之家,本姓辛。先祖辛有是西周王室之大史 (史官),他的次子子承父业在晋国任 “董史”之职。所谓董史,乃诸侯国之史官,专门从事晋国典籍和史册的撰写及管理。由于世袭晋国董史之职,遂以其职董为氏传后。饮誉史册的“秉笔直书”者董狐,乃安于之祖辈,他不畏权臣赵盾,对晋灵公被杀之事,直笔“赵盾弑……[详细]
|
尹铎,春秋末季晋国人,赵卿简子之家臣。生卒年不详,关于其身世史无载,尚是一桩悬案。明清以来《太原县志》均将其列入晋阳建城以来第一位名宦。尹铎早年与赵氏家臣董安于从往甚密,是为忘年之交。晋阳城创建后,尹铎经安于举荐,取信于赵简子,遂为家臣。晋定公十六年(前496),安于横死,尹铎受命于赵氏为晋阳宰。受命之时,尹铎面请于赵简子:“请曰:‘以为茧丝乎?抑为保鄣乎?’简子曰:‘保鄣哉!’”(《国语·晋语九……[详细]
|
知伯,名瑶,也称知伯瑶,又称智襄子,春秋末季晋国四卿之一。时为晋国正卿,执晋政。所谓知伯者,知霸也,乃因其为晋四卿中势力最强,故而曰知伯。他生年不详,死于晋二十二年(前453)。晋国知氏,本为晋大夫逝遨之后,姓荀。因其先祖荀首授封知邑为采地,遂以邑为氏,称知氏。知氏传到知瑶已第五世,世代为晋大夫。史载:知瑶的父亲叫做知申,他有三个儿子,知瑶为次子。因知瑶“贤于人者五”,一身材高大、鬓发美观……[详细]
|
风仪清秀,长于经史,号称北魏末季举国“三哲”之一的王尊业,系出名门望族“太原王氏”。其先祖在晋室南渡时,追随司马氏避居江南。其高祖王愉为东晋高官尚书仆射,曾祖王缉为散骑侍郎,祖父王慧龙为“太原王氏”中名声显赫者,在家族惨遭灭门之祸时,年仅14岁,只身潜逃,免于杀身,后亡命北魏。北魏泰常八年(423年),明元帝拓跋嗣启用为洛城镇将,未几,太武帝拓跋焘即位,又先后委任王慧龙为南蛮校尉、安南大将军左长史……[详细]
|
郭澄之,字仲静,生卒年不详,晋太原阳曲(今太原阳曲)人。似应为随家族南渡乔居江南东晋的移民。史称其少有才思,机敏过人。逮东晋末年曾为南康(今江西赣县)郡相。所谓“相”,乃郡守之副职。在任内时,恰逢卢循在广州起义,义军挥师北上,连克南康、庐陵、豫章等郡,势如破竹。是时,郡守见义军势大,南康必不能守,遂率其属下弃城而走,郭澄之则随太守辗转流离返回京师建康(今南京)。当时的东晋王朝,大权旁落,朝政由当朝……[详细]
|
温子昇,字鹏举,东魏太原人,后迁居济阳冤句(今山东菏泽)。生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卒于东魏武定五年(547)。少时的温子昇勤奋好学,极喜读书。年纪稍长,已是以博览群书、强记百家、文诗清新婉约而称著一时。刚刚步入社会,即被广阳王元渊聘入幕府,从事府上众仆役的先生,“教诸奴子书”。执教闲暇,子昇撰写了他的成名之作《侯山祠堂碑文》。此文行世后,引起北朝著名学者文人常景的关注和赏识,他亲赴元府拜访温……[详细]
|
郭祚,字季,北魏太原晋阳人。生于太平真君九年(448)卒于延昌四年(515)。原本是太原阳曲的郭淮之后,怎么又成为太原晋阳人呢?这绝非史载讹误,乃支脉迁徙之故。当时晋阳为太原郡之治,郭氏由阳曲迁晋阳,同在一郡望,称其太原晋阳人,当在情理之中。史称,郭祚出于太原士族,家族显盛于魏晋,逮至其祖父郭逸时,两个女儿先后嫁于北魏献文帝朝司徒崔浩为妻。当是之时,崔氏亦为高门士族,崔浩为国之“三公”之一,他长……[详细]
|
台骀,是华夏民族史传中“英雄时代”的英雄,是早于唐尧、夏禹贝载太原史册的第一位先贤。所谓太原5000年文明的帷幕,就由台骀开启。述及台骀的身世与事迹,首见成书于战国时代的儒家经典《左氏春秋传》。《左传·昭公元年》(前541年)载:“昔金天氏有裔子曰昧,为玄冥师,生元格、台骀。台骀能业其官,宣汾、洮,障大泽,以处大(读tai)原。帝用嘉云,封诸汾川,沈、姒、蓐、黄实守其祀。今晋主汾而灭之矣。由是观之……[详细]
|
王喜(1893.6-1976.4)王喜,山西太原乐小店村人,幼时父母双亡,由舅父抚养。15岁始学木匠,后闯关东,先后在沈阳、哈尔滨等地做工。1925年定居呼兰,在福全功、万慎兴等木铺领班。曾参加长春博物馆、哈尔滨糖厂等大工程建设。王干活认真,讲究质量,并注意总结经验,逐渐学会制图设计。新中国建立后,为呼兰建筑公司的骨干,被授予“土工程师”称号。主持修建翠兰俱乐部,深受好评,翠兰林业局赠他“德高艺精……[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