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人物 > 山西 > 太原历史人物介绍8

太原历史人物介绍8

更新时间:2023-12-30

  王法慧(360年—380年),太原晋阳人,镇军将军、会稽内史王蕴之女,哀靖皇后王穆之的侄女 ,晋孝武帝司马曜的皇后。宁康三年(375年),被晋孝武帝立为皇后。王法慧喜好饮酒,骄傲妒忌,晋孝武帝深感忧虑,便召见王蕴,述说王法慧的过失,让他加以训诫,王法慧于是稍加改正。太元五年(380年),王法慧去世,时年二十一岁,谥号孝武定皇后,葬于隆平陵。立为皇后当初,晋孝武帝司马曜将要纳娶皇后,向公卿们询问此……[详细]
王穆之 [] (?~364)
  哀靖皇后王穆之(?—364年),太原晋阳人,司徒左长史王蒙之女,晋哀帝司马丕的皇后。王穆之初封琅邪王妃。晋哀帝即位后,被立为皇后,追赠其母爰氏为安国乡君。王穆之在后位三年,无子。兴宁二年(364年),在东晋都城建康去世,谥号“哀靖皇后”。……[详细]
王濛 [] (309347)
  王濛(309年-347年),字仲祖,小字阿奴,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人。东晋名士、外戚。深得辅政的会稽王司马昱倚重,官至司徒左长史。王濛年轻时放荡不羁,至后期才开始克己励行,从而获得风雅潇洒的美好名声。王濛与刘惔齐名,并且是好朋友,二人互相称许。当时的人以刘惔比为荀粲;王濛比为袁涣,并成当时风雅潇洒名士的典范。王濛初任司徒王导的掾。当时王导要任用苏峻降将匡术的弟弟匡孝,王濛写书给王导暗指匡孝是小人……[详细]
王蕴 [] (329384)
  王蕴(329~384年),字叔仁,东晋太原晋阳人。王蒙之子,晋孝武帝皇后王法慧之父。起家为佐著作郎。累迁尚书吏部郎,掌典选,进达有方,性平和,不抑寒素。补吴兴太守,有德政。女儿成为皇后,迁光禄大夫,领五兵尚书、本州大中正,封建昌县侯,辞让不受。改授都督京口诸军事、左将军、徐州刺史、假节,再次辞让。谢安以褚裒故事劝说他,方接受任命,镇于京口。不久,征拜尚书左仆射,将军如故,迁丹阳尹,即本军号加散骑常……[详细]
王恭 [] (?~398)
  王恭(?-398年),字孝伯,小字阿宁,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人。东晋大臣、外戚。司徒左长史王濛之孙,会稽内史王蕴之子,孝武定皇后王法慧之兄。官至前将军、青兖二州刺史,曾先后两度起兵讨伐朝臣,但在第二次起兵时因刘牢之叛变而兵败,后被捕并被处死,死前仍坚持自己起兵之出发点是忠于朝廷。死后家无余资,为时人所惜。桓玄执政,追赠王恭为侍中、太保,谥曰忠简。著有文集五卷(据《隋书·经籍志》),今佚。少有美誉……[详细]
  刘承勋 ,陈王,高祖刘知远之幼子也。国初授右卫大将军。隐帝嗣位,加检校太尉、同平章事,遥领兴元尹,俄代侯益为开封尹,进位检校太师、兼侍中。乾祐三年冬十一月,萧墙之乱,隐帝崩,军-立勋为嗣。时勋已病,大臣及诸将请候勋起居,太后令左右以卧榻舁之以见,诸将就视,知勋之不能兴,故议立刘赟。周广顺元年春卒。周太祖下诏封陈王。……[详细]
  魏王刘承训 ,字德辉,高祖刘知远之长子也。少温厚,美姿仪,高祖尤钟爱。在晋累官至检校司空,国初授左卫上将军。高祖将赴洛,命承训北京大内巡检,未几,诏赴阙,授开封尹、检校太尉、同平章事。以天福十二年十二月十一日薨于府署,年二十六。高祖发哀于太平宫,哭之大恸,以至于不豫。是月,追封魏王。归葬于太原。……[详细]
刘承佑 [五代十国] 后汉最后一位皇帝 (930951)
  后汉隐帝刘承祐(公元930年3月28日―公元951年1月2日),沙陀族,后汉最后一位皇帝,高祖刘知远和李皇后之子。公元948年―公元950年在位,后汉高祖乾祐元年(公元948年),刘知远死后,刘承祐即位,沿用后汉高祖年号乾祐,在位时期大权旁落,后诛杀权臣,引发了郭威叛乱,乾祐三年(公元950年),叛军攻开封,刘承祐被杀,后汉亡,时年21岁。定谥曰“隐”。葬于许州阳翟县之颍陵。早年经历刘承祐,生于后……[详细]
刘继元 [五代十国] 五代时北汉末代皇帝 (?~991)
  英武帝刘继元(?―991年),五代时北汉末代皇帝。孝和帝刘钧养子,少主刘继恩弟。郭无为杀刘继恩后,立他为帝。在位11年,国亡降北宋后病死,葬处不明。刘继元本姓何,其母是北汉建立者刘崇的女儿,先嫁薛钊,生子继恩,后嫁何氏,生继元,二人都做了舅父刘承均(刘崇之子)的养子。天会十二年(公元968年)七月,北汉睿宗刘承均因宋军压境,国势日窘忧愤而死,刘继恩即位。同年九月,刘继恩被侯霸荣杀死,刘继元当了北汉……[详细]
  慕容彦超(?-952),曾冒姓阎,号阎昆仑,沙陀族,后汉大将,刘知远同母异父弟。初事后唐明宗李嗣源,为军校,累迁至刺史。后任镇宁军节度使,徙镇泰宁,因智诈而为郭威所忌。郭威起兵后,败逃兖州。后周广顺二年,联络南唐、北汉反周,兵败投井而死。慕容彦超是刘知远同母异父的弟弟,曾冒姓阎,因体黑又麻脸,号阎昆仑。早年担任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军校,累迁至刺史。后坐法当死,因刘知远相救,免死流放房州。契丹灭亡后晋后……[详细]
刘赟 [五代十国] 后汉湘阴公 (?~951)
  后汉湘阴公刘赟(yūn)(公元?~951年2月24日):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养子,未即位就被废黜后毒死,且葬处不明他原为刘知远的侄子,后由刘知远收为养子。刘承佑于公元950年11月被郭允明杀死后,群臣决定立刘知远子、前开封尹刘承勋为帝。这时,刘承勋正重病卧床不起,又改立刘赟为帝。时刘赟为徐州节度使,获悉立他为帝的消息后,便起程赴京准备即位。他才走到宋州,郭威已经抢先一步进入都城,逼迫太后下诏封自己为“……[详细]
刘继恩 [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时期北汉第三任皇帝 (935968)
  刘继恩(935年―968年),本姓薛,北汉睿宗刘钧的外甥兼养子,五代十国时期北汉第三任皇帝,968年7月—968年9月在位,共在位60天。968年7月,刘钧病死,刘继恩于同月向辽国告哀,获得辽国同意后继位。刘继恩在位期间,权臣郭无为掌握政权。同年9月,刘继恩宴请群臣,意图擒杀郭无为,反被郭无为派人杀死。刘继恩原姓薛,父亲薛钊因不受岳父北汉世祖刘崇所用,又与妻子刘氏聚少离多,因而在一次酒醉之后,薛钊……[详细]
北汉睿宗刘钧 [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时期北汉第二任君主 (926968)
  刘钧(926年-968年8月23日),原名刘承钧,沙陀族人,后来定居并州晋阳,北汉世祖刘旻次子,五代十国时期北汉第二任君主,954年—968年在位。乾祐七年(954年),刘旻去世,刘钧为辽国册封为帝。天会十二年(968年),刘钧去世,谥号孝和皇帝,庙号睿宗,刘钧的外甥同时也是养子的刘继恩继位。刘承钧性格孝顺恭谨,喜欢读书,擅长书法。 后周广顺元年(951年),刘承钧的父亲刘旻登基称帝,建立北汉政……[详细]
  刘琠:沙陀人。为李克用的列校,刘知远、刘旻的父亲。947年,其子刘知远即位建立汉朝(史称后汉)时,追尊父亲刘琠为皇帝,庙号汉显祖,谥号章圣皇帝,皇陵称肃陵……[详细]
刘旻 [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时期北汉开国君主 (895954)
  刘旻(895-954年),原名刘崇,沙陀族,后汉高祖刘知远之弟,五代十国时期北汉开国君主。 年轻时喜欢-,后来在河东从军。刘知远担任河东节度使时,任命他为都指挥使。后汉建立后,历任太原尹、北京留守、河东节度使,镇守河东地区。950年,枢密使郭威起兵造反,皇帝刘承祐为乱兵所杀,郭威遂控制后汉朝政。刘旻原欲举兵南下,但听闻郭威计划迎立其子刘赟为帝,遂打消此意。951年,郭威称帝,建立后周,并杀死刘赟。……[详细]
郭彰 [] 金谷二十四友
  郭彰,字叔武,贾南风从舅,太原晋阳人。贾充素相亲遇,待若同生。历任散骑常侍、尚书、卫将军,封冠军县侯。及贾后专朝,郭彰参与权势,物情归附,宾客盈门。世人称为“贾郭”,说的就是贾谧和郭彰。常常以高门自诩,鄙视甚至欺凌同族人晋阳人郭琦。卒,予谥曰烈。……[详细]
  陆琇,字伯琳,陆馛第五子。母赫连氏,身长七尺九寸,甚有妇德。馛有以爵传琇之意。琇年九岁,馛谓之曰:汝祖东闰王有十二子,我为嫡长,承袭家业,今已年老,属汝幼冲,讵堪为陆氏宗首乎?琇对曰:苟非斗力,何患童稚。馛奇之,遂立琇为世子。馛薨,袭爵。琇沉毅少言,雅好读书,以功臣子孙为侍御长、给事中,迁黄门侍郎,转太常少卿、散骑常侍、太子左詹事、领北海王师、光禄大夫,转祠部尚书、司州大中正。会从兄叡事免官。景明……[详细]
  陆馛,陆俟长子也。多智,有父风。高宋见馛而悦之,谓朝臣曰;吾常叹其父智过其躯,是复逾于父矣。少为内都下大夫,奉上接下,行止取与,每能逆晓人意,与其从事者无不爱之。早年经历兴安初,赐爵聊城侯,出为散骑常侍、安南将军、相州刺史,假长广公。为政清平,抑强扶弱。州中有德宿老名望重者,以友礼待之,询之政事,责以方略。如此者十人,号曰十善。又简取诸县强门百馀人,以为假子,旅接殷勤,赐以衣服,令各归家,为耳目于……[详细]
  陆突,生卒年不详,代郡人,南北朝时期北魏将领。陆突的祖父陆干、父亲陆引,世代管领部落。陆突在道武帝时率领部民随从征伐,屡建战功,被任命为厉威将军、离石镇将。天兴年间(398年―404年),位居上党太守,封关内侯。其子陆俟是北魏著名将领。……[详细]
  陆俟(392年―458年),鲜卑族,代郡人,北魏将领。曾祖父陆干、祖父陆引,世代管领部落。父亲陆突,道武帝时率部随从征伐,屡建战功,位居上党太守,封关内侯。陆俟初任侍郎、内侍,袭爵关内侯。后改任龙骧将军、给事中,掌吏部、御史台事务。任职期间,履行职责,从不退缩。始光三年(426年),太武帝亲征胡夏,命陆俟统领各军镇守大沙漠,以防柔然。与西平公安颉攻克虎牢,赐爵建业公,任冀州刺史、龙骧将军。当时考核……[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