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30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
齐燮元(1879—1946),字抚万,河北宁河人。北洋陆军学堂炮科毕业。曾任江苏军务督办、苏皖赣巡阅副使。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北平投靠日本,沦为汉奸,10月与-敏、王揖唐等组织伪政府筹备处,策划成立伪华北临时政府。组建并指挥伪治安军充当日本侵略中国的帮凶。1940年3月任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兼治安总署督办、伪华北绥靖军总司令,指挥伪军在华北推行治安强化运动。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详细]
|
马青苑(1893~1962)名献章。陕西咸宁新合马家寨(今属西安市灞桥区)人。清末就读于陕西省陆军小学堂和陆军中学堂,辛亥革命时随焦子静、张凤翙参加了西安起义,后在焦子静部充任排长、连长、参谋等职。1914年袁世凯派陆建章督陕,革命党人遭破孩。次年,焦子静、胡景翼等在富平一带组织讨袁军,推陈树藩为陕西护国军总司令,焦子静为先锋支队司令。此间,马一直在焦部任职,参加讨袁逐陆。陈树藩在护国军的支持下取……[详细]
|
赵理泰,(1868-1925),字康侯,安徽合肥人,陆军中将。皖系将领 。早年入淮军,后选送入威海武备学堂,后参加北洋武备学堂会试,毕业后任武卫右军随营学堂教习,旋保以知县选用并加同知衔,后升任山东武备学堂(督办张人骏)提调,1904年8月任留日士官学生监督,率领孙传芳、程潜等各省留日生百余人,由天津转上海乘“大智丸”赴日。后任设在保定通国的北洋陆军速成学堂总办,当时督办是段祺瑞。后调任陆军第三……[详细]
|
荣臻(1889—1960),河北省枣强县人。1912年考入保定军校第一期炮兵二队。1914年分配到奉军李景林部,曾任排长、队官、连长、副官等。1917年1月考入北京陆军大学。1919年毕业后返回奉军服务,1929年3月13日,任中国国民党第五编遣区驻沈阳办事处主任,1930年任东三省保安司令部军事厅中将厅长。1931年,任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中将参谋长。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不久,率长官公署迁移辽宁锦……[详细]
|
施北衡,1893年出生,浙江缙云人。乳名汝福,原名机,字伯衡,后改北衡,国民党陆军中将。浙江陆军小学、南京陆军第四中学、清河陆军第一预备学校、保定军官学校第二期炮兵科及陆军大学第六期毕业。1916年,参加讨袁军事活动。1919年,入陆军大学第六期,毕业后历任浙江军官教育团教官、第一师炮兵营长、师部中校参谋等职。1926年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新编十五师参谋长、第三十一师副师长等。1928年,调任南……[详细]
|
吕公威(1916.10.28~1992.5.8),原名贤斌,字慕岩,开封市人。其父吕烈培生于1886年,早年留学日本学习军事,曾任保定军校、东北讲武堂、黄埔军校教官,国民党少将校阅主任,三十八旅少将旅长,军委会中将参议,1939年因病去世。吕公威8岁上学,先后在北京市第十四小学,文治中学就读。1932年进汉口博学院(后改为博学中学)就读。在校期间,曾主编《博学年刊》和《慎思月刊》,并为《大先报》的……[详细]
|
吴大洲(1884年-1918年),原名廷桢,字佐周。山东省琅琊镇吴家村人,后迁居泊里封家庄。1908年加入同盟会,在东北、山东一带从事革命活动。 1911年武昌起义后曾任山东军政府都督。孙中山发起二次革命后,1914年7月出任山东革命军司令长官,与袁世凯第五师展开大规模战斗。1916年任山东护-都督,打垮靳云鹏和袁军第五师,俘官兵7000余人。袁死后,段祺瑞借黎元洪之名,乘机诱捕吴大洲于陆军监狱。……[详细]
|
刘尧宸(1894~1926)生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祖籍霞浦,出生于福清。 人物生平早年就读于仓前山培元书院。清宣统三年(1911年)初,加入孙中山创建的同盟会。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后,他在福州组织青年响应起义。此后,又先后入陆军小学、清河预备军官学校学习。民国6年(1917年)秋,考入保定军校第七期,编在骑兵科第三连。民国8年秋,尧宸从保定军校毕业后,被分配到福建李厚基部任见习军官。后在……[详细]
|
许显时(1896~1986)字成谋,本县钟石人。光绪二十二年(1896)五月出生于师塾家庭,有兄弟3人和一个姐姐。8岁时双亲先后离世,显时寄养在外婆家,长兄逸夫辍学去南洋谋生。次年,就读于福州培元学校。宣统二年(1910),以优异成绩考入福州商业学校。宣统三年,逸夫由南洋回国参加革命,向他宣传讲解孙中山的革命学说,使他感到振奋。辛亥革命福州光复后,显时等29名闽清籍学生参加福建北伐学生军。民国元年……[详细]
|
周维寅(1895—1949) 国民革命军第十集团军中将参谋长。湖南省沅江县(今沅江市)人,1895年生于沅江县三眼塘镇。县立高等小学堂毕业后,相继就读于湖南陆军小学、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16年冬任湖南陆军第二炮兵团第二连副连长、连长,湘军第八混成旅炮兵营营长,驻防澧州,以少胜众,攻破吴佩孚北军。后调唐生智部下,参加0战争,升任第十四团团长。1926年参加北伐,驻防祁阳,……[详细]
|
何宣(1891~1946),字啸夫,号桂生,大栗港小石洞人。1912年入保定军校第3期步科,与白崇禧、叶琪是同期同学、密友。早年在湘军供职,北伐时任第12军2师少将师长,以善练兵、军纪严、赏罚明著称。北伐时从武汉沿平汉路北向直打到平津,进驻山海关,后班师回武汉,记功一次。彭德怀平江起义后,叶琪下令追击。何说:“彭团长已去两天,追也追不上,他不接受整编,自找出路,可能也有他的理由,我们何必硬要去追?……[详细]
|
廖磊(1890—1939) 字燕农,号伯符。陆川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考入广西陆军小学堂学习,宣统三年(1911)入湖北陆军第三中学学习,参加武昌起义,与清军战于滠口,负伤仍坚持战斗。1913年入清河陆军第一预备学校学习,次年秋升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步兵科就读。1916年毕业后到湖南湘军第一师三团任连附,次年任连长,随唐生智参与护法战争。1918年升营长,驻守衡州。1920年升团长,率部攻……[详细]
|
刘峙(1892年6月30日-1971年1月5日),字经扶,江西吉安人。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历任黄埔军校教官,河南省政府主席,参与北伐、中原大战等多场战事,甚为得到蒋介石赏识。民国江西五上将之一,素有北伐战争中的“福将”、中原大战中的“常胜将军”、抗日战争中的“长腿将军”和国共内战中的“败将”之称。抗战时曾任第一战区第二集团军司令,第五战区司令。1948年被任为徐州剿共总……[详细]
|
李必番(1892-1938) 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七军第二十三师师长,抗日烈士。 湖南省嘉禾县人,1892年春出生于城关镇一书香世家。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工兵科毕业,历任排、连、营、团、旅长和师长。北伐战争中颇著战功,后依附蒋介石。1930年以后,参加了中原大战和对红军的“围剿”,后又追堵红军长征。1936年1月,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七军第二十三师师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详细]
|
李文卿(1887~1960)名秉璋,李雨田之三子。少年立志反清灭洋。初就读于陕西陆军小学堂,后入湖北陆军中学堂,参加辛亥武昌起义。袁世凯窃国后,李回三原从事反袁逐陆(建章)活动,1918年1月,出任陕西靖-右翼总司令胡景翼部参谋长。靖-统一改编后,李任胡景翼第四路参谋长及陕西靖-卫戍司令;1920年靖-总指挥署成立,任总指挥参谋长;靖-解散,李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一期;毕业后仍回胡部参加冯玉祥、胡景……[详细]
|
金德洋(1895~1979),字普仁,生于中医世家,祖籍建湖县建阳镇,父时迁居八滩镇。民国6年(1917),金德洋毕业于省立淮安中学,任建阳小学教员。翌年,投笔从戎,考入保定军官学校步兵科,民国11年(1922),分配至浙江第一师见习。北伐初期任连长,在仙霞岭战斗中率百余士卒袭击十倍之敌,取得了胜利,长官惊奇才能,以后常委其为先锋。民国16年(1927),在龙潭战役中,与孙传芳部激战,全歼反扑之敌……[详细]
|
梁祗六(1893~1951):号达濂,湖南安化人,中将。 抗战期间曾任第73军15师师长,曾率部参加常德会战、长衡会战、湘西会战,抗战胜利后曾任湖南省干训团教育长,1948年任湖南省司令部中将参议,1949年8月在长沙参加起义。梁祗六出身书香门第。其祖父是清咸丰举人,父亲是清光绪贡生。梁祗六自幼便入私塾学习经史,后入新学。1916年从湖南长郡联立学校毕业后,深感国弱民穷,毅然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详细]
|
陈国栋(1879—1954),原名言保,字益廷,四川郫县人。北洋政府陆军中将加上将衔,将军府骞威将军,四川陆军讲武堂、保定军官学堂毕业,川军将领。生于郫县郫筒镇。1908年(此处不详)顶替已故学员陈国栋之名,补入四川官弁学堂。毕业后,入四川陆军讲武堂和保定军官学堂继续学习两年,然后随营见习。1917年,随征茂军司令张达三驻松潘。1920年,任川军第3军第7师师长。1921年10月7日授陆军少将衔。……[详细]
|
李章达(1890~1953),字南溟。广东省东莞县人。不到岁,父母双亡,靠叔10 父养活。少年时,先进东莞县城的“子曰馆”,后进私塾,读四书五经。光绪三十二年(1906)进广东黄埔陆军小学。宣统元年(1909)毕业后升入南京陆军第四中学。1911 年加入同盟会,并参加了辛亥武昌起义。11 月,李章达等南京陆军第四中学学生,与武昌陆军第三中学学生合编在一起,充当黄兴的卫队,驻扎在汉阳昭忠祠总司令部。……[详细]
|
吴逸志(1896—1961),名福胜,号锡祺,字学行,广东省丰顺县丰良镇莘陂村人。先后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陆军大学、柏林大学。北伐战争时任第四军团长、支队长、第八路军总参谋、广东国防设计委员、中央训练团教育委员,1937年4月1日晋升少将军衔,抗日战争时期任第九战区前敌参谋长,1939年7月12日晋升中将军衔。曾任教育部部员、交通部广州航政局局长兼治海航政局局长。1938年3月当选第一届-广东……[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