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人物 > 公元1967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公元1967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更新时间:2023-12-30

141、叶应科 (18851967)
  叶应科(1885~1967年),字登元,男,汉族,曲江县武城镇(今属北江区)人。叶应科出身于小城镇的书香之家,祖父叶祥(或长)荣是清代举人,他幼承祖训,工书画,尤擅楷书、行书,甫7岁,即能代书春联,有手书条幅存世,今之曲江县马坝镇何屋村和乳源瑶族自治县桂头乡莫家祠均保存有他的墨迹。作品有《韶关史略》。叶应科系晚清末科秀才,两广优级师范学校毕业,曾先后受聘于晚清时代的乳源官立高等小学,民国时期的曲江……[详细]
142、李再雯 小白玉霜(19221967)
   李再雯 (1922—1967)艺名小白玉霜。女。山东人。5岁时,随父亲逃荒到直隶(河北省),被评剧“白派”创始人,有“评剧皇后”之称的白玉霜(本名李桂珍,后改李慧敏) 收为养女,起名李再雯。在养母的熏陶下,李再雯很快即粗通戏理。白玉霜先让艺人“珍珠花”给李再雯以指点,后叫老演员李文质担任她的师傅。李文质谙熟白玉霜的演唱技巧,在其传授下,她一开口就有浓厚的“白派”评剧风韵。进入童年时代,李再雯开始……[详细]
143、来伟良 (18821967)
  来伟良,1882年出生于萧山长河头,1967年病逝于杭州,终年85岁。浙江武备学堂及浙江炮工学院将校科毕业。光复会会员、同盟会会员。1908—1909年,任清军浙江陆军混成旅工程营左队队官,旋升充该营管带,后受孙中山先生革命思想的影响,毅然参加辛亥革命。1911年11月4日午夜12时,他率领工程营官兵分头打开杭州艮山门及清泰门城门,让81、82标(团)主力部队进城。他是光复杭外一役的第一个发难者。……[详细]
144、翟念劬 (18911967)
  翟念劬(1891.8~1967.2),字秋峨,县城北门街(今城厢村公所辖)人。少年随父在雷江书院、桥漘两等小学堂、柳郡中学堂就读。1908年,翟念劬考取桂林第二师范学校。1910年以优秀成绩毕业,次年由广西公费送北京法律学堂深造。武昌起义后,学校停课,他离开北京经广州回广西。后加入同盟会,参加国民革命。民国成立,北京法律学堂改名北京法政专门学校,他回校复学,1915年毕业后,先后在广西陆川县、广东……[详细]
145、许漱玉 (18801967)
  许漱玉(1880—1967),名云章,以字行,瑞安人。出身贫寒,清光绪十八年(1892)到温州益大布店充学徒,时年13岁。二十三年,在县城殿巷(今公园路)自开小布店,4年后稍有积蓄,在曹仙巷租房开许云章绸布店,规模稍大,开始雇用店员、学徒、司账等三四人。货真价实,顾客盈门,积21年之久,资财益富,遂于1917年买下五马街平屋店面七间,独出心裁,拆建成温州第一座3层楼店面,当即轰动全城。开业之日,热……[详细]
146、赵镇 (18841967)
  赵 镇(1884-1967),字东藩,原籍巴彦县城东大房身屯(现富江乡四合村)人。1O岁时入私塾念书,后为县学童生,20岁考取秀才。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入黑龙江巡警学堂,毕业后委任巴彦州巡警局长,在任3年辞官回乡,专攻经史及八股文;宣统元年(1909年)考取己酋科优贡生。宣统二年委吉林候补县佐,宣统三年任吉林宾州府(今黑龙江省宾县)巡检。民国3年(1914年)任实业部权度局局长,简任二等官……[详细]
147、何成湘 (19001967)
  何成湘 (1900-1967),四川省珙县人。1917年考入宜宾叙州联合中学读书。1922年秋考入上海大学。这所大学是上海-的中心,在学期间,受到新思潮、新文化影响,经常阅读《新青年》、《向导》、《觉悟》等进步刊物。1923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由黄培元、刘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全国学-会和上海学生联合会成立后,他是学联党团组织成员之一,同年积极参加了五卅运动。1926年2月,……[详细]
148、王雨亭 (18911967)
  王雨亭(1891~1967),曾用名王玉柱、王都,坊镇乡王家庄人。幼时家境贫穷,15岁同其弟玉印在蒲城孙镇学毡匠,幸识饭馆童工杨虎城,结为异姓兄弟。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加入杨虎城成立的仇清-组织——中秋同志会。辛亥军兴,随杨投入秦陇复汉军向枝山的向字营。是年冬,升允率清军自甘入陕镇压革命,向字营势在必战。一天,连长集合队伍说:“王雨亭,我看你魁梧高大,很有‘虎’气,你能把桌子上摞的这十个银……[详细]
149、陆纲 (19131967)
  陆纲 (1913-1967年),原名姚旦,又名姚常新、陆绠。1913年9月27日出生在浙江省镇海县姚家丰村。1931年毕业于宁波高级专科职业学校。1934年考入上海光华大学,1936年进入上海中国银行储蓄部任助理员。1938年4月加入浙江抗日自卫会直属政工队,是年6月参加中华民族抗日先锋队,9月进入浙江省战时工作队,任县政工队长。193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后,历任中共浙江省嘉兴县……[详细]
150、张叔亮 (18901967)
  张叔亮(1890—1967),又名张永宣,1890年出生于城固县许家庙镇张家桥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其父是一位忠厚善良的农民,以其勤劳、淳朴和乐于助人而享誉乡里,邻里有事,必请他前去调解说和。他父亲对外仁厚,治家却严而有方。他常对儿子们说:“咱家世代务农,没有几个人读过书,我不管再苦再累,都要让你们进学堂读书。”张叔亮耳濡目染父亲的言行,从小就养成了生活简朴、热爱劳动、好学上进、追求执著的性格。启蒙以……[详细]
151、高凤翔 (19151967)
  高凤翔(1915~1967)原名占荣。民国四年(1915)出生于宜川县云岩镇贺家岭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他两岁那年,瘟疫就夺去了母亲的生命。3岁时,父亲被土匪害死。靠爷爷和二叔养育成人。二十二年(1933)高凤翔受共产党的影响,跑到二里半村,找到共产党员赵正化,投身于革命,被分到宜川预备队工作。预备队是专门给红军补充兵员的后备军。他到了预备队因报仇心切,私自约了4个队员,悄悄地奔向延安桃花沟准备去消……[详细]
152、格雷戈里·平卡斯 美国生物学家(19031967)
  格雷戈里·平卡斯是美国生物学家,他在研制口服避孕药中起了重要作用。虽然他从来不特别出名,但是他对世界的实际影响远远大于许多闻名全球的人物。避孕药并不是由格雷戈里·平卡斯独自发明的,实际上是弗兰克·科尔顿发明了羟炔诺酮。显然科尔顿和许多科学家都为他的成功开辟了道路,他们应享有很大的一部分荣誉。在平卡斯小组工作的许多其他人,其中包括约翰·罗克、张民楚和塞尔索拉曼·加西亚博士也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就此而……[详细]
153、宁祥雨 (19091967)
  宁祥雨(1909—1967) 字瑞霖。著名爱国华侨领袖。平度宁家村人。宁祥雨19岁到牡丹江谋生,22岁返乡当“货郎”,并学中医,习针灸。1940年再度离乡,背着一个“丝绸包袱”只身闯“南洋”。此后便在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侨居,常以针灸为人治病,逐渐成为当地华侨中的知名人士。1945年日本投降后,宁祥雨在雅加达创办了新源公司,事业兴旺;同时参加了由山东籍华侨组织的“山东公会”,任交际股长。1949年……[详细]
154、沈蒲 (18991967)
  沈蒲(1899.11~1967.4),祖籍云霄县,是东山县髹漆业著名行家。沈蒲3岁丧父母,生活无着,跟随三叔到处流浪,过着露宿风餐的生活。11岁流落到广东省大埔县,一位客家髹漆师傅收他为学徒。沈蒲学髹艺专心致志,从煮油、清底、补漆面到上油,都聆听师训,细察师行,反复琢磨。3年艺就,本可出师,但由于师傅留他当帮手,他也想把技艺学得更扎实高深一些,因此继续从师6年。在此期间,沈蒲还到南澳拜画师学画,从……[详细]
155、赵文洲 (19031967)
  赵文洲(1903~1967年) 赵文洲,出生于沪西赵家花园世代花农之家。8岁随父学种花。擅长插花技术,精通树桩盆景制作。所生产的花草树木,由小贩登门批售,或送至斜桥花木市场出售,名贵品种曾远销国内外市场。赵于种植实践的同时,潜心研究多种草木的药理作用,为平民医病。上海解放后,赵主持赵家花园盆景园,是上海市盆景协会发起人,曾在哈同花园原址作首次插花表演,后在中山、闸北、复兴、人民、……[详细]
156、周汉华 (19341967)
  周汉华(1934~1967)周汉华,广东新会人。出身农民家庭,仅读过4年小学。1955年在大泽第五和第二农业生产合作社任水稻育种员,进行水稻丰产试验,采用经过穗选、粒选的“齐粘”和“金山粘”,采取深耕改土、精耕细作、施足基肥、合理密植等措施种植,当年创造亩产750公斤和次年创造亩产826公斤的丰产纪录,比一般耕作的亩产高两倍有多。接着,又试用水稻和高粱进行杂交试验。1957年4月,周汉华被邀请参加……[详细]
157、马凤仙 (19191967)
  马凤仙(1919—1967)邢台四股弦著名女演员,临潼县人。 民国二十六年(1937)入马凤云班拜张平欣为师,工青衣。她天资聪敏,勤奋好学,不到一年出师,以《小坐楼》(《乌龙院》折)中阎惜姣的唱、做与扮相,在邯郸、永年、沙河、邢台等地驰名。她嗓音圆润清亮,演唱沉深含蓄,委婉动听,素有“金嗓子”之称。她对四股弦传统唱腔,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尤其在唱腔方面,从不滥用花腔,而是根据人物思想感……[详细]
158、吴德忠 (19261967)
  吴德忠(1926~1967年)侗族。乐江乡地灵村人。1940年考入义龙国中(校址宛田),1942年夏毕业,考入省立桂林师范就读。1944年冬,日军入侵桂林,学校迁三防,吴离校回家避难而辍学。1945年9月, 吴德忠任江底中心校校长,当时县教育科开展全县性论文比赛,吴获得论文比赛第一名。1945年11月, 龙胜县参议会创办《民声》半月刊,吴德忠担任。1946年7月,吴去柳州日报社工作。 1947年9……[详细]
159、马小弟 (19131967)
  马小弟(1913~1967),又名马伯良、马金根。上海人。12岁开始作临时工,经常失业。民国27年(1938年)进英商马勒船厂,在中共地下党员毛良的启发教育下,积极投入抗日救亡活动,以结拜“九兄弟”、“弟兄会”等形式,团结工人群众,发动抗征兵、抗拉夫等斗争。在这基础上,成立厂工会,办起了工人食堂和工人消费合作社等集体福利,因此在工人群众中享有较高的威信。民国29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因他家在厂附近农村……[详细]
160、蒋培英 (18981967)
  蒋培英(1898—1967),字明生,伍家村人。小时在家读私塾。1920年秋在广西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毕业。翌年秋考入北京中国大学哲教系,1924年在该校经郭春涛、陈资一介绍加入国民党,并任该校学生会学习股长兼会立平民学校校长。后因闹学潮于1927年11月离开北京中国大学,经中大同学卢奕农、罗绍徽介绍到武汉国民党军第七军政治部任额外上尉科员,参与编修七军战史。 1928年3月回广西任省党部商民部秘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