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人物 > 公元1962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公元1962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更新时间:2023-12-30

101、廖泽堂 (19141962)
  廖泽堂 (1914—1962),0乡0村人,共产党员,历任互助组组长,初级、高级社社长,公社副社长,县委委员等职。他重视改良土壤,科学种田,在堰河西岸植树护岸,将沙滩数十亩改为水田,小麦、油菜实行冬、春浇灌,从而获得丰收。1953年,水稻平均亩产400公斤,1954年,小麦平均亩产251公斤,闻名省内,参观者上千人(次)。并大力提倡养猪,办起0养猪场,注重增施农家肥,粮食、油料稳步增长。多次参加县……[详细]
102、戴凤翔 (18811962)
  戴凤翔(1881—1962)字钟奇,号光晔,汉族,湖南长沙县东乡(今北山镇)人,国民党早期高级将领、军事教育家。他少怀大志,能文善武,目睹清廷之愚昧腐败,立志驱逐鞑虏,恢复中华。19岁投军南京两江总督府,任勤务兵兼督府子弟陪读,1902年考入江南将弁学堂,开始接触西方军事指挥理论。1904年毕业充新军第9镇马标任排长,时晚清政府为培养现代军事指挥人才,鼓励在职军官进新式军校继续学习。经湖南同乡两江……[详细]
103、陈爱棠 (18911962)
   陈爱棠(1891~1962),原名履仁,又名凤仁,扬中县福德乡(今兴隆镇东新村)人。陈自1933年至1945年,历任国民党扬中县政府、日伪扬中县政府财政科科长,主持田赋征收等工作。 1933年,扬中发生火烧七大家事件,陈爱棠家为被烧户之一。在国民党扬中县政府支持下,被烧户向农民实行倒算,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很快盖起新瓦房。惟陈爱棠家未向农民00,且放弃老家宅基,搬到三茅镇居住。 陈在日……[详细]
104、戴雪岑 (18911962)
  戴雪岑(1891~1962),字荣阶,今汨罗市白水镇人。清末毕业于南洋高等方言学堂英文科,后留学英国,入剑桥大学学习采矿工程。清宣统三年(1911)七月加入同盟会,十月参加武昌起义,担任护法军政府军务部学生军第一大队长,驻守武昌。十一月,受军政府指派,密往南京,与南京八镇徐绍桢所部新军和南京下关商埠警察署长童锡梁联络,促其响应武昌起义。辛亥革命成功,任中央讲演团主任。民国2年任湖南体育专科学校、湖……[详细]
105、郭东海 (19051962)
  郭东海(1905—1962年)温县南韩村人,出身贫苦农民之家。1945年温县解放后,郭积极学习和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带领群众进行反奸反霸和减租减息活动,动员青年参军,组织担架队,支援前线,被群众选为村农会副主席。1946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村党支部书记。1947年夏任村农会主席兼政治主任。郭在农业生产中,吃苦勤奋,从未睡过囫囵觉,平时总是身带一块烂油布,走到哪儿,困了就睡,醒了就干。不论农闲和开会……[详细]
106、廖国器 (18931962)
  廖国器 (1893—1962年) 字云程,北海市铁山港区南康镇陂塘村人。清宣统三年(1911年)在廉州中学堂毕业后到北京大学就读,民国8年(1919年)毕业,获学士学位,后在北京电话总局工作。13年,到海南岛海口市任警察局长。15年夏,经武汉卫戍司令陈铭枢推荐,任武汉卫戍司令部经理处主任。16年春,辞军职回钦县任县长,次年任海口市市长。18年初,任韶坪(韶关至坪石) 公路工程处主任,因该工程经费……[详细]
107、张慧冲 (18981962)
  张慧冲(1898—1962) 沙溪下泽村人。幼年在上海麦伦书院读书,青年时毕业于航海专科学校,曾在上海招商局船上当二副。民国12年(1923)入商务印书馆影戏部。1924年全资开办上海联合影片公司,1925年参加上海明星影片公司。1927年自组上海慧冲影片公司、上海天一影片公司、中国联合影片公司。主演《莲花塔》、《水落石出》、《夺国宝》等19部影片,其中自编自导自演9部,轰动上海影坛。擅长武技,……[详细]
108、冯华堂 (18891962)
  冯华堂(1889—1962) 字云亭,因排行九被邑人称冯九。扶风县建和乡豆会冯家村人。光绪三十一年(1905)在西安武备学堂上学时加入同盟会,后参加于右任等领导的辛亥革命军,在杨虎城、冯玉祥等部历任连、营、团、师、副军长等职,因其系行伍出身,又非嫡系,后被摘去军权,调为国民党政府军事参议院中将参议,定居南京。 民国15年(1926)3月,北洋军阀吴佩孚派刘镇华围攻西安,困杨虎城、李虎臣……[详细]
109、杨焕周 (19351962)
  杨焕周(1935~1962年),教师,共青团员,渑池县城关镇野狐沟村人。1962年夏为护送生过河回家,被洪水淹没,壮烈牺牲。 1956年杨焕周在陕县高中肄业,曾在洛阳水泥厂当过工人,1960年参加教育工作。先后在池底、官庄、张沟小学任教,后调塔泥小学任五年级班主任。生前工作积极,教课认真,爱护学生,获得师生好评。 1962年6月27日下午,天下大雨,临近塔泥小学南涧河洪水暴发,学校动员……[详细]
110、莫敌 (19101962)
  莫敌(1910—1962),字天纵,百寿县坳上村(今百寿镇坳上)人。出身小地主家庭。14岁时不愿读书,偷偷逃离父母投奔国民军。民国十四年,随国民军第七军北伐,参加了八义集、龙潭等地战斗。在战场上勇猛善战,被提为连长,少校副官。民国二十五年回广西军校高级班深造。 民国二十七年,升任一七六师一0五六团上校团长,率所部攻克英山、安庆,诱歼日军青木大队于桐城练潭。其后率兵驻守潜山县两年,与日军作战二十三次……[详细]
111、陈力 (19171962)
   陈力(1917~1962),原名陈开金,句容环城乡瓜子沟人。幼年在西庙入学,后于城镇高小毕业,成绩优秀。喜爱京戏。1933年考取栖霞乡村师范。毕业后,曾在桥头、郭庄庙小学任教。1937年冬,日军入侵,句容沦陷,全家逃难三岔。陈目睹日军烧杀抢掠,残害百姓,遂筹组抗日自卫队,奋起救亡。1938年,在郭庄参加新四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后,在一支队战地服务团工作,后在0团任侦察员。1942年……[详细]
112、刘玉贵 (18791962)
  刘玉贵(1879—1962)字鸿雁。因排行老三,人们多称“土陶匠刘三”。枣庄市山亭区西集镇伏里村(今建新村)人。是清朝末年闻名遐迩的土陶艺人,终生未娶。一生创作的土陶工艺品品种繁多,且造型奇特,融石刻、铸铜等艺术精萃于一体,独具一格。创制的各种土陶模具花纹图案凝重流畅,质朴隽秀,具有浓郁的乡土艺术韵味,很受民众的喜爱,在当地及滕县、沛县、微山一带颇有名声。流传下来的土陶艺术品有三大类:一是祭祀用品……[详细]
113、邓文钊 (19301962)
  邓文钊 (1930—1962)邓文钊,礼乐穗安一村人。家境清贫,自幼当童工。民国36年(1947年)2月卖身于国民党五十四军炮营当兵,同年11月在山东海阳解放入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十三纵队当战士。先后参加解放山东维县、济南等战斗。1948年8月,在惠县战斗中英勇杀敌,荣立二等功,并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兖州突击攻城战斗中任机枪手,在弹尽危急时奋然抱机枪与敌拼搏。同年11月,参加淮海战役,在……[详细]
114、李永乐 (19381962)
  李永乐(1938~1962),陕西华县人。童年在农村度过。1956年初中毕业,到西安市公安局新城分局长乐西路派出所工作。1960年11月加入共产主义宵年团。工作认真负责,对所管户勤段的情况了如指掌,鼎力为群众排忧解难。辖区杨家村垃圾成堆,他积极组织群众,并带头拉架子车清运,彻底改变了该村脏乱差的卫生面貌。1961年5月18日,三官庙巷5号居民李培兰突然口吐鲜血,不省人事。他闻讯立即将李送往医院抢救……[详细]
115、蔡绍歧 (18901962)
  蔡绍歧(1890~1962年),又名熙,字秉洵,本县坪上镇榕树寮村人。蔡绍歧少时在本村私塾读书,后进汕头市同文学校学习。1908年,他考取官费留学,赴日本早稻田大学预科学习,后攻读矿冶工程。到日本后不久,蔡绍歧即参加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积极参与民主革命活动。1917 年毕业回国。时值民国初年,他胸怀“不做大官,要干大事;发展实业,振兴中华” 的大志,开始了一生的奋斗历程。他先到东北一带,后到安……[详细]
116、叶长燊 (19161962)
   叶长燊(1916—1962),又名万炎、玉懿,樟木林乡新华村人。在桂林师专读书时,便受到时任教育长的中共党员杨东莼等人的启发,思想进步很快。1936年毕业,翌年在贺县尚德小学任教,同年8月,经罗奋平(后任中共贺县中心县委书记)介绍加入中国4共产党,成为昭平最早的一个中共党员。 1938年转教于公会小学,同年8月,叶接受党组织指示,通过原桂师老师张海鳌、杨东莼的介绍,到广西五路军搞政治工作。19……[详细]
117、严叔夏 (18971962)
  严叔夏(1897~1962年)名琥,别名普贤,侯官县阳岐人,严复第三子。生于天津,曾就读于北京清华学堂和唐山工业专门学校,未毕业,被严复召回聘名师在家授课。民国4年(1915年),叔夏在经史、诗文、外语、哲学及自然科学等方面已打下基础,学识得到江西心远大学承认,发给国文科特别生毕业文凭。民国8年元旦,与“台湾林”之女慕兰结婚。除到私立福州中学和私立福建学院任教外,闲居在家读书、吟诗、作画,研究佛典……[详细]
118、杨淑慧 周佛海第二任妻子
  周佛海第二任妻子。周幼海之母。曾帮助寻找中共一大会址。1962年冬去世。杨淑慧并非寻常人家的女子,父亲是上海总商会的主任秘书,在当时的大上海小有名气。杨淑慧也算是有钱人家的富贵小姐,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绝非一般女子可比,眼前这位穷酸留学生虽然穿一身脏兮兮的白西装,瘦瘦的,高高的,但她读过周佛海发表在《解放与改造》上的不少文章,知道这个年轻人的政治前途一片光明。杨淑慧后来在《我与佛海》一文中,回忆了……[详细]
119、吴继舜 (19061962)
  吴继舜(1906~1962),字协奄,辛店乡文家寨人。1930年考入国立青岛大学。“九·一八”事变后他随学生-团南下向国民党南京政府--,遭镇压后经中共地下组织安排转入北京大学。期间,他与在燕京大学就读的妻子刘宏范一起积极参加抗日救亡宣传活动。“七·七”事变后,吴继舜随教育部抗日救亡宣传团南下辗转鄂、川、陕,1940年到西北联大任教。他遵照中共地下工作者的意见,夫妇参加国民党,掩护中共地下党、团组……[详细]
120、许达民 革命烈士(18791962)
  许达民(1879~1962)原名许廷璋,字达臣,辛亥革命后改达臣为达民,德州市宋官屯乡段庄人。幼时就读于私塾,勤奋好学。清末考入州学为痒生,后又考入师范讲习所。毕业后在桑园蒙养学堂任教。民国初年任德县劝学所劝学员,该所改为教育局后任视学员。为改革教育、兴办学堂,常步行于运河两岸和南北百里之间,为发展德州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做出积极贡献。1937年“七·七”事变后,许达民退居故里,从事教学和抗日救国……[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