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30
马廷骧(1918~1940),今万善乡马王段村人,出生于一个稍富裕的农民家庭。自幼读书,1932年冠县第一高小毕业后考入冠县师范讲习所。在校期间,接受进步思想,曾和同学一起反对守旧的县教育当局。1933年毕业后,在高王段村当小学教员。“七•七”事变后,积极参加抗日活动,1938年下半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冠县第七区青年救国会主任。他积极参加对国民党顽固派的斗争,改组了被其控制的县文化界抗……[详细]
|
肖友梅(1884年1月7日——1940年12月31日)字雪朋,号思鹤。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广东香山(今中山)人。其作品主要写二十年代,有一百余首歌曲和其它体裁的作品,1922出版的歌曲集《新歌初集》,是我国最早的两本作曲家个人的创作专集,其中艺术歌曲《问》曾在学生和知识分子中广泛留传。此外,《南飞之雁语》《女子体育》、《落叶》、《踏歌》等歌都在当时留下一定的影响。他还创作了一些有影响的爱国歌曲……[详细]
|
朱忠美(1918年~1940年) 又名朱书景,濮阳县鲁河乡朱南孟村人。于1931年到其父在濮阳县城东关开的小店中开始半工半读的生活。1936年,因生计所迫辍学,参加青年进步组织和革命活动。于1937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开始地下革命工作。次年仲春,赴地委(驻清丰梁庄)受训,期满后返乡组织抗日救国联合会,进行抗日救亡运动。 抗日战争初期,朱忠美任昆吾县六区区长,不顾个人安危,领导人民坚持对敌斗争……[详细]
|
刘汉三(1906年~1940年) 又名刘汉章,濮阳市区胜利路办事处马呼屯村(原属濮阳县)人。青年时期,慷慨尚义,邻里遇难,无不解囊相助;如遇官绅欺压乡邻,总是挺身而出,打抱不平,于是乡里邻友遇事无不相求。 1931年冬,刘汉三因支持本村李胜义举,惹恼乡绅,被告到官府。众测不祥,劝刘汉三远离。当时,南方革命活动风起云涌,北方-斗争如火如荼。1932年,刘汉三只身北上,到了天津一带,参加了革命……[详细]
|
胡汉屏(1912—1940),一个年仅28岁的年轻共产党员,其英勇就义的豪迈场景永远印在人们心中。荒野上一个六尺的深坑,一个英俊的青年,被一群匪徒押着,站在坑边。匪首狰狞地嚎叫着:“说不说,不说,栽杨桐(活埋)!”年轻人毫无惧色,脸上露出几丝冷笑:“请便吧,怕死就不会当共产党!”匪首恶狠狠地将他踢入坑内,一面命匪徒“快上土!”一面夺过一把铁锹,凶残地向年轻人头上猛砍。寒光闪处,脑浆四溅,年轻人惨死……[详细]
|
瞿启甲(1873~1940),字良士。昭文县古里村(今常熟市古里镇)人。藏书家。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藏书,至瞿启甲为四世。幼孤,随伯父秉渊及兄启文、启科读书。擅文学、书法,维护先代遗书尤谨。宣统元年(1909年),清政府学部奏设图书馆,两江总督端方遣人令瞿氏献书,许官京卿,他不为所动。后经父老斡旋,进旧刊及影钞若干种。民国12年(1923年),曹锟在国会贿选总统,他重名节,拒贿南归。民国13年,军阀……[详细]
|
管有为(1900~1940),丹阳县(今丹阳市)建山乡人。烈士。曾任塾师,23岁后又学《易经》,不久便颇精于相面之术。民国22年(1933年)始在上海城隍庙挂牌算命,名气日增,有“管半仙”之称。民国26年“八一三”淞沪之战后,出于对“凌我中华”的倭寇的愤恨,不愿苟安于孤岛上海,返回故乡参加抗日救亡活动。陈毅、管文蔚慧眼识人,先是安排他在江南抗日义勇军挺进纵队担任外事副官,曾数度随陈毅、管文蔚去泰州……[详细]
|
李林(1914-1940)八路军第129师新编9旅25团团长兼政治委员本名朝法,字惠卿。男,1914年出生,河北威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任冀南人民抗日救国军副连长。1936年1月任华北人民抗日救国军第1师副连长兼排长。1937年2月被派到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学习。1938年3月任中共广(宗)威(县)中心县委书记,建立了地方抗日政权,建立拥有100多支枪的游击队和两个县区武装。同年4……[详细]
|
王彭年(1886—1940年),泗城正南街人,壮族。清附生,毕业于广西政法学堂。擅长文史、书法、诗,其隶书笔锋浑园,字划伟拔,民国时期“百色中山公园”禅坊横额和凌云县“中山纪念堂”门额隶书即王彭年的手笔。 民国元年(1912年)任凌云第一届议事会会长,1913年当选 广西省临时议会第一届议员,后获三等嘉禾勋章,任广州0军政府内政部次长。1921年回凌云任县长,1925年又连任凌云县县长。曾编过《泗……[详细]
|
李守维(1901~1940),字新甫。泗阳县仓集镇李楼人。民国13年(1924年)夏,毕业于南京工业专科学校职工科,即去上海法租界大隆机器厂当车工。不久,考入黄埔军官学校(第二期),加入中国国民党。毕业后六七年间,历任陆军排、连、营、团长等职。民国16年5月,李守维任营长,随北伐军第一军第三师(师长顾祝同,参谋长韩德勤)北伐,从苏北退回到南京附近。时蒋介石已叛变革命,他便立即向右转。他在第五十二师……[详细]
|
符彬(1904—1940年),临高县美良区前南村人。1925年,他在昌黎私塾读书时,阅读了一些革命书籍,看到孙中山遗嘱中有“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乃须努力”的语句,受到启发,立下誓愿:毕生献给革命,为建立一个新中国而奋斗到底。1927年7月,符彬在东英乡参加中国共产党,任该乡党支部副书记。临高县农民自卫军(后改为讨逆军)第二支队成立后,符彬任党支书。1927年7月间在冯平和王超的领导下,该队同全县的农……[详细]
|
朱爱周(1902—1940),名秉莲,字爱周,赣榆县罗阳人。1918年考入江苏省立第十一中学,1922年考入北平高等警官学校,毕业后历任国民党灌云、盐城县公安局长,赣榆县常备大队长,江苏省第三水警区区长,赣榆县长等职。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下,他号召全县各阶层人民团结对日,共赴国难。他聘请师资筹建赣榆中学,号召青年一面学习文化知识,一面进行抗日救亡宣传。1938年4月,朱爱周领导……[详细]
|
沈新萍(1868~1940),字础实。清同治七年(1868年)生,宿迁县(今属宿迁市)宿城镇人。中国同盟会成员,主张办学。16岁中秀才。弃举子业,研究西学。光绪末年,考入日本东京弘文学院。不久,结识孙中山,加入中国同盟会,从事民主革命活动。学成归国后,回县从事教育工作。民国元年(1912年)1月,被推举为苏北民众代表,到南京参加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就职典礼。他在宿迁先后创办国民小学、女子小学和县立甲种……[详细]
|
章辅(1918~1940),女,字逸仙,笔名曼子。浙江上虞县人。烈士。她原是上海大同大学经济系学生。民国27年(1938年)秋,大同大学被日军封闭。章辅毅然弃学从军,和其他7名青年一道从上海出发至安徽省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民国28年冬,她被调到江北新四军五支队戏剧队(后改为战地服务团),为主要演员。民国29年6月到高邮县金沟区西安乡(今该县金沟镇)搞-工作。7月6日上午,章辅和-队员杨少青正在乡里……[详细]
|
周梦虞(1865~1940年),字桐崖,晚号遁庵,别号遁庐老人,福鼎县秦屿人。生于清同治四年(1865年)。光绪十年(1884年)府试中秀才。翌年,应省试中副举人。光绪十四年,任福鼎桐山书院山长。光绪二十七年改任桐山小学堂堂长。民国3年(1914年),任桐山小学校长时,反对县公署知事赵士鹏将原桐山书院的“膏火”、“宾兴”两项学租据为“官俸”,竟被诬为惑众“匪首”,解省入狱。嗣由国会众议院议员朱腾芬……[详细]
|
孙玉声(1862~1940) 又名家振、别署海上漱石生、警梦痴仙、退醒庐主人,上海人,住永嘉路371号。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主编《新闻报》。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起独自创办《采风报》、《笑林报》、《新世界报》等,有“报界耆宿”之称。孙玉声博学多闻,痛恨清廷腐败,无意仕进,一生办报著书,抨击社会黑暗,为弱者呐喊,支持孙中山革命主张。辛亥革命成功,他率先剪掉辫子,还曾拒绝袁世凯重……[详细]
|
黄拢(1891年—1940年),法名延侯,龙溪县人。系漳州名药——片仔癀的主要传人,在该药延续、推广中做过重要贡献。他幼年拜漳州璞山岩寺僧修文为师。后随师学习并继承明朝宫廷传出的“八宝丹”秘方及制作技术。清末随师还俗,在漳州东门开设馨苑茶庄兼制“八宝丹”出售。此药对跌打损伤,消炎止痛有独特疗效,但因采用多种贵重药材,经特殊工艺精制而成,故药价昂贵,一般群众难以购买,为方便病家需要,遂将整丸切片供应……[详细]
|
史伯龄(1915—1940)原名史振怡,昌江县墩头镇(今属东方县)。墩头村人,后迁居新街墟。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从大埔中学回到家乡,参加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宣传工作。1937年上半年,考进琼崖抗日自卫团养成所(军校),毕业后又重返家乡参加抗日。1938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受党组织派到昌江县第五小学(今四更村小学)任教,在校期间,组织抗日宣传队,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发动四更地区的人……[详细]
|
范云梯(1863~1940)字步月。广西永安州(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蒙山县)东平里水窦村人。少时即好读清官之类书籍。光绪八年(1882年)考取生员,后因家贫辍学。二十三年(1897年)考选拔贡,翌年参加朝考,获一等第二名,因病未能参加复试。二十八年出任琼崖兵备,审结当地恶霸强抢民女案及上诉案件多起,百姓送“两袖清风”大匾。次年被委任岭门(今属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抚黎分局委员,深入黎峒,严办外来客……[详细]
|
胡志发(1913~1940)曲阳宿家庄村人。早年赴开滦赵各庄煤矿做工,并成为中共地下党员。1938年春,与节振国一起参加开滦煤矿大罢工。夏末,随冀东特委领导周文彬、积极分子王家义等到迁安、滦县、丰润等地开辟抗日根据地,任四总区区长。常和节振国一起行动,并介绍节振国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10月,调任冀东迁(安)滦(县)丰(润)联合县抗日民主政府财政科科长,为抗日活动筹集了上万元资金。1940年4……[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