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人物 > 公元1940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公元1940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更新时间:2023-12-30

201、印光 (18621940)
  印光(1862~1940),名圣量,字印光,别号继庐行者、常惭愧僧,俗名赵绍伊。陕西郃阳县(今合阳县)人。生于清咸丰十一年十二月十三日(1862年1月12日)。名僧。幼年曾随兄读儒书,后因病数载,始悟“前非”。光绪七年(1881年)投陕西终南山南五台莲花洞寺,依道纯和尚披剃出家。次年,去陕西兴安县双溪寺印海律师座下受具足戒。在湖北莲花寺充任照客时,于晒经时得读残本龙舒净土文,而知念佛法门。闻北京怀……[详细]
202、于江 (19141940)
  于江(1914~1940)原名于镇华,又名于铁生。河北沧县人。1933年考入天津商职学校。1935年“一二·九”运动时成为天津-的骨干。翌年,加入中共外围组织中华民族抗日解放先锋队,后经刘济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于天津-日愈加剧,党组织号召学生及民先队员到农民当中去开展抗日宣传工作。于江到天津北郊小仓附近农村开办了一个小学班,专门吸收贫苦子弟入学,借机开展抗日宣传。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详细]
203、张廷瑞 (19011940)
  张廷瑞(1901~1940)化名张乃东、张之达,号云阶。涿县(今涿州)永乐村人。1920年夏考入保定育德中学,1921年10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2月,保定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建立,他为领导成员。1923年由团转党,1924年5月至1925年春,任首届中共保定市委委员并任代理书记。1925年春,任育德中学党支部书记,中共保定支部书记。期间,在保定育德中学、直隶第二师范、直隶第二女子师范……[详细]
204、侯君枚 (18971940)
  侯君枚(1897~1940)高阳河西村人。出身于富商家庭,高阳、保定、北京都有他家开办的布线庄。早年就读于保定育德中学,后考入北京大学,因病辍学经商。常往来于高阳、北京之间,广泛接触社会和进步人士,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大革命失败后,仍坚持革命活动,毫不动摇。相继发展本村贫苦农民刘勤修、冯振修、邹志清及教员侯八元、孙磊然等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自费创办高阳县第一所“平民学校”,为穷苦子……[详细]
205、陈增佳 革命烈士(19221940)
  陈增佳(1922.12~1940.10),别名鹤,男,汉族,民国11年(1922年)12月生于玉环县城县前(今玉城街道县前社区)。民国26年(1937年)参加革命,民国28年(1939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新四军侦察参谋。民国24年(1935年),环山小学高小毕业。民国25年(1936年),考取温州师范。次年,辍学在家,参加杨炎宾组织的读书会,担任进步刊物《烽火》(后改《快报》)采编、油印和送发工……[详细]
206、彭新民 (18851940)
  彭新民(1885—1940),名权,字方瑞,湘乡县城关镇直四牌楼人。1904年投湖南新军,为教官蔡锷赏识,次年随蔡去桂林创办陆军小学堂。11月与葛谦、谭道源等加入同盟会。1911年随蔡锷去云南训练新军并举行五华山起义,继武昌起义促成西南反正。1915年随蔡讨袁,任护国军中校军官。翌年蔡锷逝世,转投湖南永属区司令谢国光,任上校军官,先后随谢护法、驱张、援鄂、镇守衡阳、反赵、援粤,以上校军衔入黄埔军校……[详细]
207、蒋治 (19101940)
  蒋治(1910—1940),又名子谦,建德乌祥村人。1926年入浙江省立第九中学师范部,后去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上海中华艺大、上海华南大学求学。1929年秋,东渡日本,入东京艺大。留日期间,蒋治积极参加“反帝大同盟”组织的革命活动,并由张国衡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被日本警视厅以“危险分子”的罪名驱逐回国。1930年3月,蒋治回上海,在共青团闸北支部从事地下活动。5月,因共产党员身份暴……[详细]
208、黄清霞 (19121940)
  黄清霞(1912—1940)字趋白,昌江县新街镇(今属东方县)人。清霞排行老大。刚满7岁时,父亲黄耀瑞便送他进私塾读书。1926年,在外地求学的革命青年史丹回故乡墩头村创办昌江县第二小学,清霞进入该校就读。在此期间,他一方面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一方面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发动和组织群众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参加砸神像、捉道公、捣神庙、-、提倡男女平等、反对女子裹脚、禁止买卖婚姻等一系列的革命行动。193……[详细]
209、王唯一 (19111940)
  王唯一(1911—1940)感恩县感城镇(今属东方县)感城村人。192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感恩县最早的党员之一。先后任过感城党支部书记、感恩区委书记等职。积极掩护“感恩临时党支部”的同志和西南临委的成员进行革命活动,几次重要秘密会议都在他家里召开,0弹药交他保管。积极抓好党的组织建设,发展吸收进步青年冯时宜、徐清瑞、王廷俊、麦建全等人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任感恩县第一高小校长,除了从严……[详细]
210、陈曼夫 (19131940)
  陈曼夫(1913~1940年),佛罗老孔村人。出身地主家庭,少年勤奋读书,胸怀大志。1933~1937年,先后负笈广州、香港读书。读书期间,对国家的前途命运十分关注。有一次和同学到黄花岗凭吊革命先烈时,感慨地说:“我们国家这样大,却这样弱,人这样多,烈士却这样少。”表示要为国捐躯的意愿。1937年,在香港华南中学高中毕业后回到家乡,就任本村小学校长,尽力于家乡的教育事业。1939年初,崖县抗日游击……[详细]
211、李尚勤 (19161940)
  李尚勤(1916~1940)化名张俭恭,本县陵前乡朱南窑人。1930年小学毕业后参加渭北游击队任勤务员,后在康尚武支队任小队长。1933年后先后在张邦英、-、封正葆部下工作,后任省委秘书。西安事变后,任淳耀县县委书记。不久调延安红军大学学习,毕业后分配到晋、察、绥游击司令部任教官,后调山西新编第五军任参谋长。党内职务为中共中央北方局巡视员,时改名张俭恭。抗日战争时期,1940年8月16日中午,在河……[详细]
212、林超常 (19151940)
  林超常(1915—1940年),昌江县墩头村(今东方县辖)人。抗战时期,昌江县抗日救亡的活跃分子之一。海尾特别党支部的组织者和创建者。1931年以优异的成绩考进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就读。受到共产党员林克泽、张光壁等人的革命思想启迪,参加民主革命活动。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初,林受聘任海尾小学教务主任。他以学校为立足点与王业喜秘密发展建党对象。建立“海尾特别党支部”。1938年3月,奉昌感县委书记……[详细]
213、胡玉缙 (18591940)
  胡玉缙(1859~1940),字绥之。元和县(今苏州市区)人。清咸丰九年七月二十日(1859年8月18日)生。学者。光绪四年(1878年)肄业于苏州正谊书院,后入江阴南菁书院。光绪十一年中举人,次年入福建学幕。光绪十四年聘为苏州学古堂斋长。光绪二十六年任兴化县教谕。光绪二十九年应经济特科试,获一等第六名,遂改委湖北知县,入张之洞幕府。光绪三十年奉两湖、两江会派,东渡日本考察。光绪三十二年学部以治经……[详细]
214、许友义 (18871940)
  许友义(1887~1940年)许友义,名进勇,号云麟,德化浔中乡丁溪村湖前人,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生于山湖派雕塑世家。友义性恬静,勤奋好学,15岁辍学从父兄学习雕塑,很快便尽得家传木雕、泥塑技艺。他博采诸家之长,拜瓷雕名家苏学金为师。精心钻研瓷雕工艺,把泥塑、木雕、瓷雕技法熔于一炉,创造出活动瓷链、捏塑珠串等新技法,形成造型匀称、装饰华丽、雕工精细、形象逼真、风格独特的德化瓷雕艺术新流派。友……[详细]
215、陈光燕 (18691940)
  陈光燕(1869~1940),新兴县新城镇南外村人。受其祖辈的影响,从小酷爱习武,白天读书识字,晚上到族人练武的“宛卢”跟大人一起习武,弄刀枪、练内功。青年时期,武功大进,先后通过县试、府试,成绩名列前茅。光绪十四年(1889年)参加乡试,决赛时,主考官、两广总督张之洞亲临现场监考,陈光燕由于武功全面,表演出色,获光绪己丑科乡试两广解元,成为武举人。1894年春,25岁的陈光燕赴北京参加会试,荣获……[详细]
216、陆梦熊 (18811940)
  陆梦熊 (1881—1940)陆梦熊,字渭渔,县城人。1904年东渡日本,入早稻田大学学习,1906年获商学士学位归国,即参加殿试,授商科进士,在邮传部路政司任职。嗣任-编查馆统计局科员、京师大学堂教习等职。1912年起,陆连任北洋政府交通部首席参事16年。其间兼任京汉铁路局副局长及其他铁路局局长。1913年,任北洋政府政治会议议员。翌年兼任北京邮电学校校长。解放前电报界崇籍人士不少出其门下。19……[详细]
217、王鸣亚 (18921940)
  王鸣亚(1892~1940),原名大章,字赞生,别号平夫,海南省三亚市羊栏镇妙山村人。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考入琼崖中学(今海南省琼台师范学校)。在校期间加入中国同盟会,从事民主革命活动,被琼崖镇守使密令通缉,逃亡日本,进入早稻田大学。在日本认识孙中山后,被委派返回琼崖,与陈继虞组建琼崖讨袁(世凯)民军,任副司令。琼崖讨龙(济光)战争结束后,被任命为琼崖抚黎局总局长。不久抚黎局撤销,赴广州……[详细]
218、谢葆璋 (18651940)
  谢葆璋(1865~1940年)字镜如,女作家谢冰心之父,原籍长乐县,家住城内杨桥路。清光绪七年(1881年),入天津北洋水师学堂首届驾驶班学习。光绪十年(1884年),结业,转上“威远”舰实习。光绪十三年(1887年)赴英接收舰船。回国后,被任命为北洋海军右翼左营守备,“来远”舰二副。光绪二十年(1894年),升任-官。在黄海大战中,“来远”舰中弹起火,葆璋与广大官兵共同奋力扑救,保住负重伤的舰只……[详细]
219、穆志贤 (19081940)
  穆志贤(1908~1940)又名东善。陕西蓝田人。1925年考入西安职业学校,同年加入中国共青团。1926年底西安城围解除后,国民军联军驻陕总司令部开办中山军事学校,穆转入军校继续学习。在校长史可轩、学生总队总队长许权中的教育、影响下,1927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学习结业返乡,在农村发展中共党员,建立中共组织。冯玉祥附蒋-后,陕西形势急转直下,经中共组织千方百计保留下来的原联军驻陕总司令……[详细]
220、罗富弟 (19051940)
  罗富弟(1905~1940年),原名俊英,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六月生于福安松罗牛落洋村的贫苦家庭。民国18年(1929年),在马立峰的引导下,罗富弟走上革命道路,积极从事革命活动。民国1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22年12月,岭面区苏维埃政府筹备处成立,罗富弟任副主任。同月,任中共霞浦下西区区委书记和中共福霞边委委员。民国23年2月任福霞县革命委员会副主席,岭面区苏维埃政府主席,中共福霞县委……[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