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人物 > 公元1924年出生的名人

公元1924年出生的名人

更新时间:2023-12-30

41、林尚安 中国科学院院士
  林尚安,高分子化学家 1924年6月8日生于福建永定。1946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1950年岭南大学研究生毕业。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山大学高分子研究所教授,曾任该校化学系主任、高分子所所长、广东省化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自20世纪70年代初至今对烯烃高效催化聚合、共聚合与聚合理论及各种聚烯烃的合成进行系统的研究。探明各种烯烃催化聚合反应规律和最佳聚合条件,理论分析了各种影响的……[详细]
42、於崇文 中国科学院院士
  於崇文,地球化学动力学家、矿床地球化学家 1924年2月15日生于上海,籍贯浙江宁波。195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学系。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地质大学教授。长期从事地球化学动力学和地质系统复杂性研究,将基础地质和矿床学研究提高到非线性科学和复杂性理论的层次,开拓出五个创新的学术领域:(1)用多元分析、随机过程和随机场研究地质系统、地质过程和地质学场。(2)用非平衡、不可逆过程热力学……[详细]
43、金成范
  金成范,1924年12月出生于朝鲜平安北道清城郡清水里的一户贫农家里。8岁入村子里的私立初级小学读书。为了不辜负父母的期望,专心听讲勤奋攻读,以优异的成绩结束了初小的学习生活。因家贫无法支付到外地高级小学继续攻读所需学费,只好辍学在家务农。1940年,他16岁之时,日本侵略者夺走了他家租种的耕地,用以建立军用工厂。他所在的村子里的佃农们无地可租种之后,抗御不了侵略者的强迫命令,只好参加“移民开拓团……[详细]
44、王光远 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王光远1924年3月生,男,汉族,温县黄庄镇南韩村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1946年参加工作。历任助教、讲师、教研室主任、副研究员。我国著名工程力学和结构工程专家,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哈尔滨建筑大学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所所长,系首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科学家。王光远出身于小学教师家庭。从小倍尝生活之艰辛,目睹军阀、土匪和自然灾害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在父亲的影响下,他很早就牢固地树立了科学救国和……[详细]
45、李玶 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李玶,著名地震构造专家。1924年出生于湖北省大悟县,1947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任教过南大、哈军工。曾任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北大及中科院研究生院教授。他长期致力于我国重大工程区地壳稳定性和地震危险性评价;主持完成三峡坝区、二滩、丹江口水电站,大亚湾核电站等国家重大工程场址的构造特征和地震危险性评价;为云南阳宗海火电厂扩建的地震危险性评……[详细]
46、沈渔邨 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卫生学部
  沈渔邨(1924.2-) 浙江杭州人,著名精神病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生于浙江省杭州市。读初一时,抗战爆发,随母亲逃难到上海,考入全国重点中学公立扬州中学。“八一三事变”后,越过日军的-线,到达昆明。1943年入西南联大先修班,1944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西南联大生物系。“一二一” -期间,当选为西南联大学生自治会理事,负责联络、宣传、发动中学生的工作。1946年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详细]
47、穆汉祥 (19241949)
  穆汉祥(1924~1949) 回族,祖籍天津,民国13年(1924年)6月14日生于武汉,6岁时随父母迁居重庆。稍长,逢日本入侵中国,他与小同学激于民族义愤,办起墙报,演唱抗日歌曲,进行抗日宣传。民国32年夏,毕业于中央专科职业学校,入长寿二十六兵工厂任技术员。抗日战争胜利后,考入重庆交通大学电讯管理系。次年,随交大迁回上海。他目击统治者的腐败和社会黑暗,思考“中国向何处去?”同时,参……[详细]
48、池志强 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卫生学部
  池志强(1924.11.16- )药理学家。浙江黄岩人。1949年毕业于浙江大学,1959年获原苏联列宁格勒儿科医学院副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他领导的实验室是我国分子药理学受体研究的主要单位。在国内领先开展阿片受体及其亚型高选择性配体研究,并取得显著成绩。独创设计的研究成果-阿片μ受体高选择性激动剂羟甲基芬太尼是国际承认为最好的μ受体激动剂之一,此项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详细]
49、裴荣富 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裴荣富(1924.8.24- )矿床地质与矿产勘查学专家.出生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山东省聊城市人。1948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获理学士学位.历任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所长、中国地质学会矿床专业委员会主任、国际矿床成因协会主席,中日、中美科技合作和世界大-超大型矿床成因图及全球成矿项目首席科学家。他致力矿业工程勘查和科学研究55年,在国内外主持五项重大矿产勘查工程和30余矿床地质勘探与……[详细]
50、艾兴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艾兴(1924.08.24- )切削加工和刀具材料专家。江西省东乡县人。1948年毕业于厦门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现任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中国高校切削与先进制造技术研究会名誉理事长。 我国切削加工研究领域开拓者之一,首创融合切削学与陶瓷学于一体的陶瓷刀具研究和设计的理论新体系,先后开发成功6种陶瓷刀具,其中3种属国际首创。创建了超声与断续磨——间隙脉冲放电复合加工理论和技术,开发了专用直流电……[详细]
51、黄祖洽 中国科学院院士
  黄祖洽,理论物理和核物理学家 1924年10月2日生于湖南长沙。194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50年于该校理论物理研究生毕业。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及低能核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曾任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院理论部副主任、北京第九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原子能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师范大学低能核物理研究所所长,《物理学报》主编。主要从事核理论、中子理论、反应堆理论、输运理……[详细]
52、陆婉珍 中国科学院院士
  陆婉珍,分析化学家 1924年9月29日生于天津,籍贯上海。1946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化工系。1949年获美国伊利诺大学硕士学位。1951年获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博士学位。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53-1955年在美国玉米产品精制公司任研究员。曾任石油部石油炼制研究所分析组组长,中国石油化工集团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分析室主任、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详细]
53、王澍寰 中国工程院院士(19242013)
  王澍寰(1924.12.12-2013.10.08)手外科专家。北京市人。195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北京积水潭医院名誉院长,是我国手外科专业的奠基人之一。在国内外手外科领域中,最早、最系统地从理论到实践进行一系列临床研究,并形成特色。1958年创建我国第一个手外科,设计和改进多种治疗和手术方法。1978年编写出版我国第一部《手外科学》。1963年在国内最早开展直径1.0mm的显微血管外科实验……[详细]
54、纪怀仁
  纪怀仁,1924年5月6日出生在北京市平谷县英城乡果各庄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里。在他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纪怀仁与父亲二人相依为命,过着穷困艰难的生活。纪怀仁13岁的时候,就到京西门头沟煤矿当童工。他年小体弱,拖着沉重的煤筐,从矿井下一步一步地往上爬,累死累活干一天,却挣不下几个血汗钱。两年后,他不堪忍受煤矿把头的剥削压榨,愤而回家务农。生活的磨难,在他幼小的心底埋下了仇恨的种子。1937年七七……[详细]
55、周同惠 中国科学院院士
  周同惠,分析化学家 1924年11月8日生于北京,籍贯广西桂林。194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1952年获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博士学位。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研究员。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主要从事药物分析与中草药活性成分分析的基础研究,开展药物代谢及代谢产物的鉴定与分析方法的研究。领导研究建立了运动员禁用的五大类100种药物的分析及确证方法,筹建了中国兴奋剂检测中……[详细]
56、陈子元 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子元,核农学家。原籍浙江鄞县,1924年10月5日生于上海市。1944年毕业于上海大夏大学化学系。浙江农业大学教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氢-3、碳-14、磷-32、硫-35和砷-76等研制合成了15种同位素标记农药,利用同位素示踪方法对农药在土壤和植物中的残留动态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同位素示踪技术与动力学相结合的示踪动力学理论,首先应用示踪动力学数……[详细]
57、陈树棠 (19241947)
  陈树棠,1924年出生在天津市塘沽区于家堡子一个贫寒的铁路工人家庭里。1940年,陈树棠只身来到青岛,在码头上当搬运工。他做的是成人活,挣的是童工钱,整天扛箱子、背麻袋,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一天,码头上来了一火车豆油,十几个日军和工头强迫工人要在10点钟以前全部装上轮船。每个油桶有一百多斤重,16岁的陈树棠扛了几趟就累得满头大汗、两眼冒金花,可是跟在他身后的一个日军,却死死盯住他不放,他又挣扎着扛了……[详细]
58、王西兰 (19241947)
  王西兰,原名王世兰,1924年出生于江苏省赣榆县玉河区蒋家河子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青少年时曾打短工谋生。1935年母亲去世,家境更加困难。1942年,年仅18岁的王西兰毅然辞别父亲,参加了当地区中队,后调八路军主力部队,成为一名战士。参军后,王西兰作战机智勇敢,进步很快。1943年10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曾先后担任过警卫员、通讯员、通讯班长。他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曾机警地捉获了一……[详细]
59、袁承业 中国科学院院士
  袁承业,有机化学家 1924年8月14日生于浙江上虞。1948年毕业于国立药学专科学校(现中国药科大学)。1955年获苏联科学副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58年建立并领导了核燃料萃取剂研究组,解决了我国国防工业的急需。20世纪70年代结合我国有色金属的综合利用研制成功分离稀土及钴镍的多种萃取剂。与合作者在大量实验数据基础上进行萃取剂的……[详细]
60、王凤江 (19241951)
  王凤江,1924年生于黑龙江省肇州县一个贫农家庭。他17岁就当了长工。生活的艰苦造就了他吃苦耐劳的毅力和敢作敢为的性格。1946年12月,民主联军进驻肇州进行土改的第三天,他就积极报名参加了民兵组织。1947年,王凤江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入伍不久,王凤江先后参加了昌图攻坚战、彰武战斗和闻家台战斗。他以顽强的斗志和不怕牺牲的精神,经受住了战斗考验。1947年9月,王凤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8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