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30
游天洋(1900~1922年),福建省闽侯人,是中国共产党洛阳党组织创建人之一,是民国10年(1921年)陇海铁路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民国7年(1918年)游天洋在北京读书,后转到唐山交通大学学习。民国8年(1919年)毕业后到粤汉铁路武昌鲇鱼套车站任站长。年底,同进步学生易礼容一起,会同湖南旅鄂同乡和武汉各界人士,配合毛泽东在湖南领导的驱张(敬尧)运动,焚烧了军阀张敬尧准备运往湖南的45袋鸦片……[详细]
|
苏元瑞(1846.5——1922.11) ,字玉书,号霭庭,新圩人。貌雄伟、力气大、声洪亮。幼时读过几年书,天资聪颖,常好吟咏。12岁,随兄元春投张高友部。张败亡后,同治三年(1864年)赴江西投楚军席宝田部。次年,升百夫长。光绪二年(1876年),随楚军入贵州镇压苗民起义,由于“战功”卓著,先后升任镇标中军游击、凯里营都司等职,并由湖南巡抚启奏,奉朝旨以副将补用,赏戴花翎。后多次奉抚檄统兵赴湖南……[详细]
|
邹代藩,字价人,(1861-1922),湖南新化人。1861年10月30日生于新化县罗洪村(今隆回县罗洪乡)。六岁时,父邹世咸令其背诵六十花甲,未能竟,从横楼上将其抛入池塘中,经人救起。此后刻苦攻读,学业大成。1885年,考取县学附生。后补廪膳生,捐光禄寺署正。邹善古文,厌恶科举。一年应试,主考者姓曹,即赋诗讽刺曰:“可恨青龙偃月刀,华容道上不诛曹。奸臣幸运传留种,科甲场中独占鳌”。官府追捕,他裸……[详细]
|
蒋式芬(1847~1922)字挹浮。蠡县郑村人。5岁丧父,靠母亲帮人缝洗衣服为生。6岁入馆拜贡生周锡孟为师,16岁中秀才。但因家贫不能继续求学,即去王辛庄教书,边教边学,后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中举人,光绪三年(1877)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散馆,授检讨。不久,改授湖广道监察御史。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西逃,式芬欲随驾未及,避难故里。其兄蒋老兴怕他失职获……[详细]
|
林缵统(1852~1922年) 清末戊戌维新运动志士,字承先,号天民,崖城区拱北乡人,清咸丰二年(1852)正月十八日生,出身于封建书香门第。祖父详士为岁贡,父亲受年为监生。少时读书聪明,10多岁博得知州奖掖,成为当地稍有名气的秀才郎。20岁左右,参加“郡试”,名列第一,后被授“八品顶戴”,名倾一时。光绪元年(1875),上《崖州利弊书》,向工部右侍郎广东学政江鸣銮提出兴利除弊,改良吏治的主张,……[详细]
|
李蘅石(1838~1922),亦名甲侯、滋森。兴国州(今阳新县)人。曾游太学,任县丞。后投左宗棠部金忠介营。历保道员,署吉昌县,赏戴花翎。1879年,左宗棠率部击败回民军,其首领白彦虎投奔俄国。俄借机窃据伊犁城,左宗棠奏请委派甘肃题奏道观察使李蘅石和噶尔萨巴图鲁提督军门殷国卿去俄交涉。李率领侍从、通事10余人,轻骑遄征。经土耳根、阿拉木图,抵达什坎,谒见高佛满(职同中国总督,沙皇母弟)。高佛满陈述……[详细]
|
韦陟云(1843~1922),字蘅浦,号郇五,壮族,大乐乡大乐村人。生平好学,爱作诗赋,是近代壮族诗人。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考中举人。光绪四年(1878年)十月,任云南报捐局主事。光绪六年七月,在京鉴定,八月正式入户部为主事,十月改加员外郎衔。光绪十六年(1890年) ,请假回乡,次年受人牵连,遭受“无妄之灾”,在家候审,3年后奉命赴京羁栖待命。在百无聊赖中,“忆及家乡山水,旁及各处事迹,古……[详细]
|
容伯挺(1886—1922),字宝韶,新会县荷塘良村大宅巷(今属蓬江区)人。父容体正,是晚清举人,以教书为业,曾任荷塘小学堂和江门景贤高等学堂堂长。容伯挺早年赴日本求学,加入中国同盟会日本分会,进行革命活动。民国元年(1912年)回到广东,从事党务活动。民国2年(1913年)5月初,中华民国各省议会联合会在天津成立。容伯挺以广东代表身份赴天津开会,被袁世凯指派爪牙拘捕,欲加以罪。不久,经国民党机关……[详细]
|
张荆野(1864-1922),字凤巢,号石渠、翼轸。团风镇严家咀人。1897年擢为拔贡,赴京任八旗官学教习。同年,由教习考取同文馆第一名,授俄文馆汉文教习。1909年放江苏候补知县,差委南京下关、四洲、北河口等地厘金局局长。因受反清革命影响加入同盟会。1912年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秘书。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由南京迁居武汉,随任宜昌、青滩口征收局局长。继应四川督军兼巡按使陈宦邀请任督署秘书长……[详细]
|
冉隆安(1880—1922)冉隆安,汉族,向阳镇林烈村纳董人,体重100多公斤,高190厘米,一对虎眼,个性孤僻高傲、好色。青少年时,喜欢在本乡村偷鸡摸狗,成年开始打家劫舍,横行乡里,强占民妻, 剥夺他人财产。民国4年,冉隆安开始发迹,手中已有一百人枪武装,专门从事打家劫舍, -掳掠。他连娶带抢,共11个老婆。民国9年,冉以向阳土匪李介三为内应,勾结吴大(又名吴桂廷)、邓小文等强盗打进向阳,宣布独……[详细]
|
孔祥桐(1874—1922)字润生。曲阜县(今曲阜市)城内考棚街人。他深受戊戌变法影响,主张维新应以教育为始基,教育必须注重物质学科。1902年 (光绪二十八年) ,应孔祥霖之邀,赴日本考察学务实业。回国后,尽焚旧存文稿,一意研求新学,崇尚实业救国。不久,考入山东优级师范学堂。毕业后,再次赴日本攻读理化学科。回国后,目睹中国既贫且弱,深感兴办实业,必须教育先行,便致力山东的教育改造与建设。先后任齐……[详细]
|
刘德骥(1848~1922年),字南星,号坦云,贡川人。生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曾以贡生资格出任大田县训导。后回永安掌教燕江书院。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年过半百的刘德骥,眼看清朝腐败,列强侵华,深感自己数十年来给学生灌输封建教育,难以造就人才,对国家无济于事,于是他广找中外新书,阅读带有新思想的各类书籍。光绪三十一年,朝廷下诏废科举办学堂,刘德骥即率先募款办学。……[详细]
|
简照南(1870~1922)简照南,名耀登,字肇章,号照南,广东南海(今佛山市石湾区澜石镇黎涌村)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仅读了3年私塾,13岁时丧父,-停学作童工。17岁时随叔父简铭石赴香港,在巨隆瓷器店学生意,后赴日本设店。香港巨隆歇业后,他在日本神户自立门户,开设东盛泰商号,并与二弟简玉阶在香港合开怡兴泰商号,几年间盈利上万。他又在日本创办顺泰轮船公司,租船经营航运业,购置“广东丸”轮船一艘……[详细]
|
杨晨(1845—1922),字定孚,黄岩路桥河西(今属路桥区)人。16岁有神童之称。清同治四年(1865)举人,光绪三年(1877)进士,殿试二甲第8名,为本科浙江首位,授翰林院庶吉士,国史馆协修。十年,升任御史,同年开始编《三国会要》,立凡例。次年,与王棻购《逊志斋集》,续刻《台州全书》。后历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山东道监察御史,工部给事中,刑部掌印执事中等职。十五年,浙江遭大水,省籍京官联名上疏请……[详细]
|
冯豹(1859—1922),原名隆杰,改名豹,字地造,一字笛樵,晚号勿翁,乐清人。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在家乡白石凤岙创办延祥书院,常向学生讲授太平天国故事及历代兴亡史实。次年,和吴郁周、石蕴辉等筹办柳市高等小学。旋闻孙中山先生在海外倡导革命,遂曰:“复兴祖国,此其时也,丈夫处世,岂可抱卷执粉笔而终乎?”结识敖嘉熊后,积极参加革命活动。三十年,参与嘉兴创温台处会馆,“谋握地方上财、兵二权,以……[详细]
|
李成虎(1854—1922),萧山衙前西曹村(今凤凰村)人。少年时曾随母乞讨为生,家境贫苦。陈晋生(1878—1922),萧山衙前项家村人。向以务农谋生。1921年4月,沈定一(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员)回乡发动农-动,倡导组织农民协会。李成虎积极响应,并动员农户团结起来,同地主、奸商斗争。李率领农民捣毁坎山、瓜沥一带哄抬粮价的米店,迫使米商降至原价。9月27日,在衙前东岳庙召开农民大会,成立“衙前农……[详细]
|
徐一冰(1881~1922年) 徐一冰,又名益彬、逸宾,浙江吴兴(今湖州)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因不忍“东亚病夫”之耻辱,东渡日本,进大森体育学校,专攻体育。光绪三十三年回国,奋力宣传“体育救国”思想,设立华商体操会,操场在北浙江路(今浙江北路)会审公廨之北,供华人商余之暇,练习体操,以健身尚武。徐先后在爱国女学、湖州旅沪公学、南洋女师等校担任体育教师。光绪三十四年,在北浙江……[详细]
|
李起颐 (1873~1922)字铁侯,本县陈家坝乡杜家台人。李幼时,赋性聪颖,好读书。19岁中秀才,24岁中贡生。善书法,常有慕名求其书字者。光绪二十五年(1899)赴西安参加科举考试未中。到北京,经友人陈少端(安康人,在清户部任职)介绍于满族子弟学校任汉学教员;次年,时值八国联军入侵,遂回故乡。曾自书对联-:“水镜村庄陶令宅,香山乐府放翁诗”。钻研历代名人遗著,分类抄集,著有《静观山房文集》。十……[详细]
|
59、李泰阶
李泰阶(?~1922),平江县人。民国初年为基督教长沙循道公会牧师。湖南都军汤芗铭拥护袁世凯称帝,大肆捕杀革命党人,他极为愤慨。4年,孙中山派王鹏、廖湘云来湖南倒汤,李泰阶住处是其联络点。5年2月,革命党人分途进攻督军署,李率队从史家巷进击。原约定督军署卫队内应,不料临事叛变,遭致失败。汤芗铭连夜通过英领事知照循道公会英籍牧师交出革命党人。李大义凛然,毅然承担责任,被捕入狱,其他革命党人因此脱险。……[详细]
|
邓仲元(1886~1922)邓仲元,原名士元,别字铿,广东嘉应州(今梅县)人。父亲以行商为业。幼年随父定居于归善(今惠阳县)淡水,光绪三十一年(1905)考入广东将弁学堂步兵科,翌年以优异成绩毕业,留校任步兵科助教员,兼任公立法政学堂体操教习,并加入中国同盟会。历任学兵营排长、代理左队队官。宣统元年(1909)任广州黄埔陆军小学堂学长。同年入讲武堂研习军事。宣统三年(1911)广州“三·二九”起义……[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