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30
郑翼之(1861—1922) 名庆麟,又名官富,上家塾时改名应麟,字正阳,号翼之,三乡雍陌人,是郑观应异母五弟,与郑观应年龄相差近20岁。诰授资政大夫,二品顶戴,赏戴花翎。清光绪三年(1877),其16岁随郑观应到上海,在商界谋发展,入职英商太古洋行。光绪七年(1881),上海太古洋行决定在天津设立分行,英方总经理斯维尔指派其随同洋员北上进行筹备。其精明能干,大力发展津沪、津港等航运业务,此时,香……[详细]
|
邓铿(1886~1922),名士元,字仲元。广东嘉应州(今梅县)人。光绪二十四年(1898)肄业于归善(今惠阳)崇雅学堂,1905 年考入广东将弁学堂第四期,在校期间秘密加入同盟会。翌年春留任学堂步兵科教员,并兼公立法政学堂教习。1907 年任学兵营排长、连长代理队官。宣统元年(1909)任广东黄埔陆军小学堂学长,常以反清革命思想灌输学生和士兵。1910 年2 月,参加广州新军起义。失败后,他与同……[详细]
|
爱新觉罗·善耆(1866年3月15日—1922年3月14日),字艾堂,号偶遂亭主人。满洲镶白旗人,晚清贵族重臣,川岛芳子生父。历任乾清门头等侍卫、副都统、统领、民政部尚书、民政大臣、理藩大臣,是中国现代警察制度的建造者之一。善耆在清末赞成立宪运动,并免除刺杀监国摄政王的汪兆铭死刑。辛亥革命后,为宗社党骨干,拒绝在清帝退位诏书上签字,后逃至日本占领的旅顺,两次发起满-立运动,均以失败告终。民国十一年……[详细]
|
夏重民(1885~1922),赤坭西边村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其父母将他送广东孤儿院收养。初就读于广州义育小学,后入广州广府中学,因经济所迫,中途辍学,在义育学堂任教。重民鉴于“国人素文弱,民智鄙塞”,于业余参与提倡体育,创设书报社、商业学堂等活动,在社会上逐步树立威信。光绪三十年(1904)十二月,美国胁迫清政府签订的《中美华工条约》期满,旅美华侨十余万人-清政府,要求废约。美国政府拒绝这一正……[详细]
|
翁斌孙(1860—1922)清末藏书家、字弢夫,又作弢甫、韬夫,号笏斋,又作简斋、笏庵,又号廉访,晚号冰楞、笏居士。翁同书的孙子。光绪三年(1877)翁斌孙17岁(1877年)即进士及第,以侍讲衔任翰林院检讨,任功臣馆、国史馆、方略馆、会典馆协修、纂修、总纂、武英殿纂修、内阁侍读、大同知府、冀宁道、宣统三年(1911)署直隶提法使。是翁家在清末的最后一位大吏。翁斌孙支持并积极参与变法,加入了强学会……[详细]
|
陶克陶(1863~1922年) 又作陶克陶乎,套克套。蒙古族。内蒙古郭尔罗斯前旗(今吉林省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人。精于枪法和骑术。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清朝在蒙古地区推行“移民实边”政策,允许蒙古王公放垦,损害当地蒙古族群众利益。陶克陶和乡亲们请求停止放垦土地,保护土地和牧权。遭到无理拒绝并被毒打。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九月二十二日夜,陶克陶率愤怒的群众宣布起义,攻占二龙索口垦务……[详细]
|
27、徐慕兰
徐慕兰(?一1922),女。原名佩兰。拱北北岭人(今珠海市拱北北岭村),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徐润之侄女,女革命家徐宗汉(黄兴夫人)之胞姐,出生于富有的买办兼茶商家庭。徐慕兰动员举家革命,广东光复,她担任广东女子北伐队队长,率队参加对张勋作战。小妹徐宗汉是著名革命家黄兴的夫人。她追随孙中山革命,成为近代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徐慕兰、徐宗汉二姐妹由父母作主,分别嫁给粤海关官员李庆春的长子李紫石与次子李岐石……[详细]
|
冯肇宪(1895~1922),海珠区新滘镇黄埔村人。民国元年(1912)初中毕业,考取了广东黄埔海军学校。民国5年毕业后,被分配到广东舰队工作。民国11年初,冯肇宪在广东江海防司令陈策荐举下,由孙中山亲自委任为永丰舰舰长。民国11年(1922)6月15日,陈炯明背叛活动的消息传到舰队后,广东江海防司令陈策立即召开舰长秘密会议,商讨警戒任务。当时,冯肇宪和永丰舰广大官兵表示坚决拥护孙中山。孙中山几经……[详细]
|
汪树仁(1871年---1922年),又名立元,曾任国民政府安徽省参议,自幼饱读诗书,文学底功深厚,恪守孔孟之道,中庸之学,常以“慎独”自勉,与本乡礼屋人、曾任民国时国务院谘议及安徽省长名誉顾问的康达交往甚密,是街中有名的开明乡绅及慈善家。树仁在街中开设最大的商号“源泰”,广有资产、田地,但从不恃强凌弱,而是广行善事义举,为贫苦人排忧解难、修桥铺路等。每逢年节,贫苦者衣食无着,难过年关,可去其店中……[详细]
|
王维忱(1875—1922),名嘉榘,别名家驹,字维忱,号伟人,曾用名渭忱、渭仁、加渠、加伟、嘉伟、嘉袆、袆人等,嘉兴人。幼年时家居王江泾镇,后住江苏盛泽镇。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考入浙江求是书院。二十六年春夏间,与蒋方震、敖嘉熊等在杭州成立浙会,后因受清政府查办,改名为浙学会。二十七年官费留学日本,先后入东亚商业大学和早稻田大学。二十八年,参与章太炎提议的“支那-240周年纪念日”,为发起……[详细]
|
何梓林(1875~1922)何梓林,又名南薰、梓八,宁乡县九都杓子冲(今沙田乡长冲村)人,清光绪元年(1875)生。少时迫于生计,在家乡设馆教学,兼作乡间游医。三十年春,他与何叔衡、姜梦周,谢觉哉、王凌波、夏果雅结成盟兄弟,在乡间见义勇为,替穷人打抱不平。三十二年,因替一受欺凌的乞丐鸣不平而拳打王姓财主,被迫离乡远走,沿途行医谋生。他经江西转入福建时,遇驻闽湘军水师老管带张树臣,被收留供差使。张女……[详细]
|
龚友梧(1850~1922年) 龚友梧,字鼎乾,上海县新泾乡(今属长宁区)北龚家宅人。父业裁缝。龚自学成医,擅长喉科。医道高明,名闻远近。除门诊外,龚还经常远道出诊,踪迹南至松江,北达大场,西抵蟠龙,东到吴淞、浦东。 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龚名盛业奠,成为龚氏喉科的创始人。凡急喉风危症患者,经其施手术兼用汤药,无不奏效。患者愈后辗转相告,龚声名远扬,成为喉科名医。徐……[详细]
|
廖定三(1882~1922),原名正全,又名华鼎,平利县龙门乡龙门村人。 他自幼“才气纵横”,抱负远大,不甘在穷乡辟壤蜗居苟且,一心寻觅报国之门,遂去武汉求学。光绪三十一年(1905)由孙中山、黄兴发起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确定以“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廖定三接受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在武汉求学时因参加反清遭-,经越狱脱身。随后,东渡日本留学,并参加中国同盟会。……[详细]
|
韦文林(1875~1922.3),号宝树。大任里(今平福乡)丹竹村人。少年,随平南武林进士朱羲晋在太平圩义学读书。受维新思潮影响,又得姨襟卢星海资助,约于光绪末年东渡日本,入经纬学校警务科读书,其间加入孙中山组建的同盟会。一年卒业回国,在广州-供职,旋升队长,官至候补巡检。得广西督军谭浩明引荐,转任都督府顾问。辛亥革命后,追随广西都督陆荣廷。民国元年(1912)春任藤县行政官。时各地会党兴起,聚众……[详细]
|
林质兰(1874—1922),女,字西园,澄海县澄城镇信宁村人。出生于上海,后返原籍。黄嫫妽(1877一194 3),女,字清芬,澄海县澄城镇城东人,为人豪爽。林、黄两人为妯娌,时痛国事衰沉,常怀维新救国殷望,决意兴办女校,提高妇女觉悟,促进妇女解放。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林质兰和黄嫫妽随夫侯周臣、侯乙符往广州求学,考入两广女子师范学堂,开澄海妇女外出游学之先声。质兰工国文、日语、数学,毕业……[详细]
|
王诚斋(1873~1924)名玉汝,字成斋,又作诚斋,号觉一。陕西扶风人。青年时期曾受业于关中著名学者刘古愚门下,与于右任、焦易堂、冯孝伯、茹欲立等人交往密切。光绪三十四年(1908)到北京应考。回陕后经临潼志士曹印侯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即与同乡魏象枢秘密从事革命活动,一度被捕入扶风监狱。在狱中从容镇定,数月时间竟通晓中医,使狱吏为之倾服。时扶风知县陈绾绍同情革命,暗中为之开脱,遂获释。不久,借知……[详细]
|
徐乃光(1859~1922)字厚余,南陵工山汤村徐人,出身望族。父徐文达在光绪年间任两淮盐运使、福建按察使等官。徐乃光曾在上海同文书院读英语,后娶长江水师提督李成谋之女为妻,封一品夫人。光绪十六年(1890 年),父徐文达死,遂荫授江苏后补知府。光绪二十年由外交大臣杨儒推荐,出任驻美国纽约第一任首席领事。当时旅居美国的华侨达七、八万人之多,因商业纠纷,致启械斗。徐乃光从中秉公调解,晓以民族大义,勉……[详细]
|
蔡联芳(1865~1922年)蔡联芳,名然惜,字联芳,以字行世。石狮容卿人,清同治四年(1865年)出生。幼失怙,曾就读乡中私塾。10余岁随叔父南渡菲律宾,协助叔父经商。业余继续攻读中文,并刻苦学习西班牙文,成为贯通中西,且善筹箕的人才,为甲必丹陈谦善和中国历任驻菲领事所器重。联芳于1902年自设怡和酒店于马尼拉后街仔。1903年,扩充址于下其厘街的怡和纸烟店和纸烟厂,并创办汇兑信局。1909年,……[详细]
|
李云峰(1882—1922年),乳名宝玉,字龙山,男,长武县城内东街人。光绪末年邑庠生(附生)。幼时爱好武术拳技,喜谈兵法战事,后加入哥老会,排行“坐地大爷”。清末,秘密加入同盟会,在邠长一带联络同志,待机举事。宣统三年(1911年)10月,西安举义后,派员赴长武联络,李云峰与王仲元、任祥等,“据县城为遥应”,积极奔走,宣传革命。秦陇复汉军第五标第一营统领石得胜率部,于10月13日从西安出发,开赴……[详细]
|
40、何国钧
何国钧(?-1922年),字干臣,云南宜良河溪营人,民国滇军将领,清末贵州提督何秀林之子。自幼读诗书,清末赴日本留学,毕业于振武学校,并参加中国同盟会。归国后,历任临开广道道尹、蒙自道道尹。任职(1915年),何国钧参加护国运动,以陆军中将任护国军第二军总参谋长兼第三梯团长,出师广西、广东。1917年8月,何国钧参加护法战争,任靖国联军挺进军总司令。逝世何国钧随顾品珍拒唐继尧入滇失败。同年,顾品珍……[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