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30
雷震春,民国将领。1880年投军。1886年考入北洋武备学堂。1895年随袁世凯小站练兵。1892年任北洋将弁学堂总办,总理北洋训练各省将弁。1909年署江北提督。1912年任河南护军使。1914年任京畿军政执法处处长。后积极支持袁世凯称帝,并参与张勋复辟,被判处无期徒刑。1918年被释放。1919年去世。生平经历投身军戎雷震春幼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虽家境赤穷,始终感情深笃,手不释卷。他自幼喜……[详细]
|
陶保(1874~1919年),又名陶顺清,苗族,今猪场乡那绍村人。出身贫穷家庭,曾为地主打过长工,生活艰苦,-上山当“贼寇”与有钱有势的人对抗,特别与地主莫老罗、杨廷增等势不两立。民国初年到猪场安家落户的莫老罗(汉族,地主),一心向往种大烟捞大钱,于是买通县长蒋乃勤(莫的同学),任命莫老罗为“保总”。并与彝族地主杨廷增,互相勾结,共同策划种大烟。 规定每产大烟100两,要上交50两,其余50两用廉……[详细]
|
康宝忠(1884~1919)字蝶庵,又字心孚。祖籍陕西城固,因其父在川为官,故宝忠兄弟皆生于蜀。清光绪三十年(1904)夏赴日,入经纬学校,任陕西留日学生同乡会干事长。翌年七月加入同盟会。七月二十日(8月20日),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正式成立,被举为总部评议员,对同盟会发展多有贡献,井勿幕、于右任即由他介绍加入该会。同年十二月,他积极参加了中国留日学生反对日本政府颁布取缔中国留学生规则《关于许清国人入……[详细]
|
薄子明(1894~1919.6.27)名守德,字子明,又称薄天飞。山东日照(今日照市)人。幼年丧母,寄居外祖父家。受其舅父丁惟汾影响,萌生反清革命思想。曾入济南陆军小学学习。清宣统二年(1910年),经刘次萧介绍,加入同盟会。次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后,在济南参加山东各界联合会,踊跃投入山东的独立运动。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薄子明至烟-政府任军政司科员,后进入周自齐在济南开办的军官养成所……[详细]
|
林辂存,字景商,号鹜生,安溪县崇信里胪传乡(今芦田乡芦田村)人。清光绪五年(1879)闰三月二十七日生于厦门,旋移居鼓浪屿鹿耳礁弧园。后东渡台湾,兄弟10人,他排行第四。祖父林远芳,以海防出力,累官至道员,晚年经营茶业,于厦门、广州和台北设分店,家资巨万。父林鹤年,光绪八年(1894)中举,翌年考取誊录。甲午(1894)之役,献款助军需,授工部虞衡司郎中。旋任广东道员,加按察使衔。不久,告退,开办……[详细]
|
孔令贻(1872—1919)字 孙,号燕庭。孔子七十六代嫡孙,袭封衍圣公。曲阜县(今曲阜市)人。4岁丧父。1877年(光绪三年)5岁接任世袭衍圣公,就读于家学。1888年(光绪十四年),受“陛见”,赐御书“斯文在兹”匾额及“福”、“寿”二字, 赏《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朱子全书》各1部以及绢笺、笔墨、文绮等。在京期间与吏部右侍郎孙毓汶之女结婚。1889年(光绪十五年),奉谕为翰林院侍讲,正式主持衍圣……[详细]
|
恽祖祁(1842~1919) 原名祖源,字心耘,晚号莱叟。生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武进人。出身书香世家。早年纳资盐运使,历任湖南会陵知县、江西盐法道。负责修缮湖北唐心口溃堤有功,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调任福建兴泉永道。次年,力争主权,与日人为厦门虎头山划界一事闹翻,清政府迫于日本帝国主义压力,将他调任建邵道。他一怒之下辞职,回常州隐居。光绪二十六年,义和团运动爆发,被清政府征召,负责……[详细]
|
潘炳年(1844~1919)潘炳年,字耀如,晚号退庵,三溪坂上人,其父潘茂架迁居福州都司巷。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出生。炳年幼年丧父,生活清苦,攻读刻苦。16岁中秀才,年未20即授生徒以自给。同治三年(1864)中举,同治十年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后授编修。光绪八年(1882),充顺天乡试同考官,不久,任国史协修、功臣馆纂修、总纂。光绪十年八月,中法马江海战中闽海军败绩,炳年会同在京的闽籍官……[详细]
|
刘师培(1884.6.24-1919.11.20) 字申叔,号左盦,因参加排满运动,曾改名“光汉”。江苏仪征人。近代著名语言文字学家、文学史家、经学家。 刘师培出身于经学世家,曾祖父刘文淇,祖父刘毓崧、伯父刘寿曾都以治《左传》享誉于世,父亲刘贵曾也以治经学闻名。刘师培自幼聪慧,在母亲的教授下,8岁开始学习《周易》变卦,到12岁即读完《四书》、《五经》。18岁补县学生员,19岁乡试……[详细]
|
秦广礼(1891~1919),字立庵,巴彦镇中心街人。幼年读私塾,光绪三十一年科举制度废除后,各地兴办官学堂,秦广礼又先后到省城齐齐哈尔和北京求学。在求学时期,接受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决心致力于推翻清朝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家的信念。曾任国民政府众议院议员、法制委员,临时大-护国监军等职。宣统三年(1911年)十月十日爆发了震惊中外的武昌起义。接着各省各地纷纷响应,宣告独立,脱离清政府的统治。……[详细]
|
郑学文(1835~1919)浑号郑老五,利辛县城北郑小集乡西郑庄人,捻军的文墨师爷,太平天国封镇殿将军、转本御史。郑学文幼读私塾,后辍文习武,少有大志,聪敏慧黠。清咸丰二年(1852 年)十一月,亳、蒙、凤、宿、永(河南省永城)捻首至雉河集(今涡阳县城)会盟,郑学文亦至。后在张乐行麾下,深为张器重。咸丰五年,各路捻军首领再次集雉河-盟,公推张乐行为“大汉盟主”,决定反清举义,郑学文起草义军文告,参……[详细]
|
卢汝翼(1879—1919),又名云邨、云川、天游。请秀二里罗秀圩边贤塘村人。汝翼13岁入县学,后东渡日本,改读于东京政法大学。在日期间,与马君武、蒙 经、李应元等一道加入同盟会,参加-、-等革命活动,旋为日本当局所禁止,-回国。汝翼回国后,与刘崛同为同盟会广西分会主盟人。1908年与罗佩珩在桂平组织秘密机关,开展革命活动。1910年,卢汝翼到桂林任广西自治讲习所教员,是当时桂林同盟会支部的活动……[详细]
|
谭学衡(1871—1919),字奕章,新会县棠下天乡礼村继龙里(今属蓬江区)人。广东黄埔水师学堂第一期毕业,入北洋海军,参与甲午中日海战。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五月,谭奉命与林国祥等人往英国监造“海天”、“海圻”两艘巡洋舰,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率舰回国。其时,清廷设立海军处(后改为海军事务处),先后被任命为副使、参赞、北洋海军运输船队副统领、水师学堂监督、海军处副参领。清宣统二年(1……[详细]
|
时经训(1874~1919),字志畲,河南省通许县时庄(后迁至县城东街)人。著名教育家。时经训自幼读书,天资聪慧敏捷。一生博览群书,但却不受其绳束,奇思伟论,令人悦服。清光绪二十三(1897)拔贡。1906年毕业于京师大学师范馆,在京任中书科中书、邮传部主事等职。回河南开封后,任开封府中学堂监督、河南省立第二师范学堂监督。1912任河南省高等学堂监督。10月,被河南临时教育学会选为会长。1918年……[详细]
|
朱景武,字少卿,陕县菜园街人。生于1911年,家系地主兼工商业。1933年,毕业于汾阳军校。 1944年夏,洛阳沦陷。驻扎菜园一带的三十九集团军总司令高树勋,委任朱景武为陕县游击支队长。不久,朱勾结亲信侯俊相(县保安团中队长)和张得胜(地方团队中队长)于9月25日,包围了县政府,打死任世荣等6人,并夺走了县政府财产和县印,迫使县长盛际孝自杀。事后国民党河南省政府以杀官劫库罪通缉朱景武。 ……[详细]
|
刘人熙(1844~1919)刘人熙,字艮生,号蔚庐,浏阳县枨冲油柘园人,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生。同治六年(1867)乡试中举人第一名,光绪三年(1877)成进士,任工部主事。六年,派充工部则例馆纂修。十年,调任会典馆纂修官,并兼课授生徒,谭嗣同曾从之读《船山遗书》。十一年,中法之战中方虽胜,清廷反而签订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刘人熙目击国难,写《海国》七律八首,痛斥李鸿章的-行径。光绪十六年……[详细]
|
陈宏萼(1880一1919),澄海县澄城镇岭亭人。早年毕业于广东武备学校、日本士官学校。清宣统元年(1909)任广东新军混成协工程营管带,参加新军推翻清朝的革命活动。辛亥革命后,就任潮郡安抚使。到任后整肃军纪,精选军队,裁撤冗员,编成陆军一混成旅,就任旅长。后升任陆军第一师参谋长、代理师长。袁世凯恢复帝制后,宏萼军权被夺,改任虚职,宏萼托故辞职。生前授少将衔,获三等文虎勋章。……[详细]
|
赵念伯(1887—1919),原名毓驯,又名,字驭六,大港镇人,为赵声大弟。赵光(1890—1929),原名毓光,又名馨,字翊三,为赵声的二弟。两人幼随父读,后念伯考入南京陆师学堂,毕业时部试一等,任排长、队官;光则于南京陆军召募新兵时应征入伍。经赵声引导介绍,均入同盟会,参与赵声领导的反清活动。赵声受端方破孩离开新军三十三标后,念伯负责声与三十三标中革命志士的联络工作,不久随声去香港。光于清……[详细]
|
葛依克勒·全亮(1840-1919年),出生于三姓。前系赫哲族,祖居乌苏里江口之德新部落。始祖尼亚胡图三世祖索索库于后金天命六年(1621年)率部迁来三姓。全亮自三世祖起属新满洲,隶正黄旗,历代承袭世管佐领,排十二世,其家为葛姓之望族。 全亮幼年,家境较贫无力攻读,16岁学瓦工,18岁因边境形势突变而被征入伍。不久即调往新疆伊犁平定叛乱及反击沙俄侵略。参加了伊犁谷地战争,立下了战功。在伊犁与……[详细]
|
郑业斅(1842~1919)郑业教,字君觉,号幼惺,长沙县人,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生。他博览群书,屡试不第,遂弃科举,专务经世致用之学。光绪二年(1876)夏,他人左宗棠幕参与谋划收复新疆军务,至九年返湘。次年,游广东,值中法战争爆发。彭玉麟督师虎门,邀他人幕充文案。十一年二月清军在谅山、镇南关作战失利,广西巡抚潘鼎新为推卸责任,诬陷统军冯子材、王德榜失职。他力向彭玉麟及两广总督张之洞剖析情……[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