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人物 > 公元1915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公元1915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更新时间:2023-12-30

21、苏亿 (18801915)
  苏亿(1880~1915年)苏亿,字书万,德化县葛坑乡龙輶人,清光绪六年(1880年)生。苏亿为富户苏日通养子,为人刚直。及长,因科举落第及其兄苏育奔霸占家财,愤而出走,经商于闽粤之间,接触到革命党人,决意响应孙中山的革命号召。宣统二年(1910年),同安溪人詹概(又名詹兴光)、洪云山返闽组织武装起义。苏亿回德后,结交赤水吴福、杨梅陈旦和溪口陈宗仪等有志之士百余人,筹谋举事。宣统三年十一月十五日,……[详细]
22、刘思复 (18841915)
  刘思复(1884—1915) 又名师复,字寓生,号子麟,别号抱蜀老人,笔名有丹水、寥土、净慧居士等。祖籍沙溪谿角村,从曾祖辈迁居石岐水楼。16岁曾应试童子试并考中秀才。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其与堂兄在石岐创办演说社,提倡改革,邑中青年参加者众。1904年赴日本留学,次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并到横滨向俄国-者学制炸弹。1906年回国,先到香港协办《东方报》,后在香山创办“隽德女学”。1907年6月……[详细]
23、蒋衍升 (18811915)
  蒋衍升 (1881—1915) 字锡藩,又字洗凡。博山县报恩寺村(今属淄博市博山区) 人。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同徐宝田、张季元等人创办公立高等小学堂,开博山新学之始。同年,考入山东省师范学堂,后被选送日本留学。就读于弘文学院,次年转入明治大学法政专科。赴日不久,听到帝国主义要瓜分中国的消息,刺指血书“不清中原,有如此血”。与徐镜心、丁惟汾、谢鸿焘等10余名山东留日学生一起参加孙中山在东京创……[详细]
24、张伯纯 (18591915)
  张伯纯(1859-1915),名通典,号天放楼主,以字行。为前清举人,才气纵逸,素负经世之志,工诗能文,思想进步,倡导民权思想,一生忧国忧民。清光绪年间曾协助曾国荃督办两江学务。戊戌变法期间,与谭嗣同、黄遵宪、康有为、梁启超、陈三立等,组成南学会,办时务学堂,兴办《湘报》、《时务报》等,一时民智大开,学术大盛。1900年在上海与章太炎等发起“张园国会”。辛亥革命后任临时大总统秘书。一生著述颇丰,有……[详细]
25、沈毅民 (18911915)
  沈毅民(1891~1915.12)沈毅民,原名沈君炤,字质刚,号光甫,清光绪十七年(1891)出生于连城城关西门菖莆塘一个书香富户之家。光绪二十六年父病逝,由母抚养成人。祖遗姑田纸业及杂货商店等由其叔朗西总管。朗西乃清末秀才,为人刚直,对毅民管教甚严,除延师于家塾授业外,经常亲自督教,训诲无间。毅民自幼颖悟,课业长进极快,作文论证,异于同窗。于是朗西管教更严,冀望百炼成钢,毅民偶有小错,即被罚以长……[详细]
26、余逢时 (18921915)
  余逢时,又名及时,号子雍,又号雨苍,桃城镇洋上村人,清光绪十八年(1892)生。兄弟四人,他居长。自幼聪颖好学,入私塾跟其堂叔学习,五年间熟读十三经及史论古文,下笔动辄百千言。15岁进永春州立高等小学堂,得到堂长宋渊源和知州李树敏的器重。宋时常为他讲述欧美资本主义民主学说,抨击清政府之腐败统治,并将秘密收藏的新书报送与阅读。逢时的思想遂生剧变,贱利禄,重革命,拥护孙中山主张,自誓以身许国而弃文就武……[详细]
27、王金发 (18831915)
  王金发(1883—1915),原名逸,谱名敬贤,字季高,号孑黎,乳名金发,嵊县(今嵊州)广利乡董郎岗村人。幼聪颖,性豪侠,爱习武,善射击。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入乌带党。二十八年归附平阳党,任首领。三十年考取秀才,与同乡志士创立大同学社,秘密进行反清活动。三十一年在绍兴大通学堂加入光复会,为徐锡麟所赏识。同年冬,东渡日本,入大森体育学校,以第一名毕业。翌年夏回国,在秋瑾主持的大通学堂任体操教员……[详细]
28、欧阳伟 (18891915)
  欧阳伟(1889~1915),别号铁庵,河源县船塘老围人,欧阳俊胞弟。1914年孙中山寄手谕予欧阳伟,勉励其“继其尊兄遗志”,并委任欧阳伟为东江国民军副司令。欧阳伟立志报国,参加反袁,不惜变卖祖田,筹措钱粮枪弹与司令刘云龙一起重组民军,在河源县船塘、骆湖、上莞、曾田等地征召壮丁400余人,于蓝口举旗起义讨袁。后至惠州横沥,欧阳伟与叔父欧阳品湘,亲属欧阳光瑶、欧阳光奎战斗牺牲(原载《河源县志》第11……[详细]
29、黄日章 (18501915)
  黄日章 (1850—1915年)字润江,合浦县常乐崩田埤村人。幼年随父母移居北海。家境不裕,早年设塾授徒以补充家用。教学之余,苦攻书法,以骨秀劲健兼清丽气雄而独树一帜。故商店招牌,庙宇古迹榜额楹联,多出自他的手笔。黄日章教学要求严格,故有“严师”之名,培养出不少人才,全国著名经济学家龙大均博士便是他门下的启蒙学子。黄日章虔崇儒教,笃奉中庸、孝义之道,不沾酒色烟赌癖好,赋性宽仁,平生致力于地方慈善……[详细]
30、张秋舫 (18401915)
  张秋舫(1840~1915年)张秋舫,原名赞廷,字登朝,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生于福州台江铺前顶的商业世家。幼年攻读私塾,年未弱冠即继承祖业,扩展商业经营,批购福建土特产运到上海推销,在上海又批购大量京果百货运回福州批售。随后在福州开办迈罗罐头厂,把福建的荔枝、龙眼、冬笋等土特产制成罐头,在上海设迈罗罐头厂门市部推销。秋舫在福州经营的工商业范围很广,先开设厚坤、厚馀两家钱庄,由于资金雄厚,信誉……[详细]
31、罗金城 (18431915)
  罗金城(1843~1915年)罗金城,字文基,号筱坡,又号迁藩,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生于福州台江下杭街商人家庭。金城自幼聪明好学,13岁应童子试时,因父患眼疾,难以经商,金城继承父业,弃学从商。是时,金城经营恒和、升和、均和3家钱庄,分设于下杭街、延平路、上藤路。升和钱庄还发行大量台伏票在市面流通,信誉卓著。金城还经营罗坤记进出口商行,购销花纱布、苧麻、烟叶、黄酒等南北土特产杂货。又开设恒……[详细]
32、沈汪度 (18711915)
  沈汪度(1871~1915),字石泉,湖南长沙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五期炮兵科毕业,与谭学夔、陈仪、何海清、杨揆一等人同学经历。1909年,当时的云南总督锡良重办云南讲武堂,沈汪度、李根源、李烈钧、方声涛、赵康时、唐继尧、张开儒、庾恩旸等一批日本士官学校的毕业生担任教官。当时大量留日学生陆续回国并在云南新军中担任不同层次的军职,同盟会战略部署由发动哥老会群众转为发动新军参加革命,在军内宣传发动革命……[详细]
33、陈仲权 (18801915)
  陈仲权(1880—1915),名以义,字仲权,嘉兴新篁人。辛亥革命嘉兴七烈士之一。幼有大志,不愿应科举试,求学于海宁县硖石双山讲舍,研究经世之学。戊戌变法失败后,知改良之不足恃,乃服膺孙中山的革命思想。清光绪三十年(1904)东渡日本,入早稻田大学,先后结识孙中山、黄兴、宋教仁、陈英士、褚辅成等。三十一年加入同盟会,为嘉兴籍最早的同盟会会员之一,并在日本被推为嘉属同乡会会长。后与邹宏宾同返浙江办学……[详细]
34、麦孟华 (18751915)
  麦孟华(1875~1915)麦孟华,字孺博,号蜕庵、佩弦生,广东顺德人。清光绪十四年(1888)入读广州学海堂。光绪十七年冬,入广州长兴学舍从学于康有为。光绪十九年中举人。光绪二十一年春,与康有为、梁启超进京会试,时清廷将签订《马关条约》,麦遵康有为之嘱,与梁启超一起鼓动在京各省举人上折拒和,被称为“公车上 书”。同年六月,康有为创办《万国公报》,麦、梁同任、撰述。八月。加入维新团体“强学会”。光……[详细]
35、梁培骥 (18871915)
  梁培骥 (1887~1915年),梁村镇人,出生于富裕的书香门第。1907年在广州读书,受到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影响,立志参加革命活动。1911年受民主革命组织委派,回乡积聚力量,准备起义反正。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清王朝垮台,全国响应,各省纷纷独立。9月15日,广西都督沈秉堃、陆荣廷宣告独立,并任命党其昌为怀集知县。但是,党到任后一切仍行旧制。此时县内出现两股势力,一以梁培骥为首推行新政的势力,……[详细]
36、阙麟书 (18791915)
  阙麟书(1879—1915),字玉麟,乳名志仁,丽水碧湖人。16岁入丽水圭山书院,19岁处州府试名列第一。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入处州双龙会,被举为丽水分会会首。三十年初,革命党人陶成章、魏兰等赴处州,联络金华、衢州、严州会党,策划协同起义。与双龙会会首王金宝商议,改双龙会宗旨仇洋为反清灭洋。五月,赴金华会见龙华会会主沈荣卿,策动双龙会与龙华会协同响应湖南华兴会长沙起义。九月,因叛徒出卖,王……[详细]
37、周永广 (18761915)
  周永广(1876—1915),字旭宾,天台县南山周家村人。幼年习武。成年后为泥水匠,技艺出众。天台城西麻车王溪岸石磡,屡筑屡崩,自永广砌后,近百年稳固如初,民间传为美谈。因不堪地主、大姓欺凌,聚众反抗。后与仙居县义民武装首领郑万枝取得联系,队伍扩大至数百人,驻上马山。武昌起义胜利后,革命党人谋攻江宁(南京),招募台州先锋兵二营,永广率所部二三百人入伍,在光复南京战役中立有战功。1913年2月,二次……[详细]
38、张世珍 (18421915)
  张世珍(1842—19 15),澄海县十五乡镇隆城村人,出身商人.勤奋好学。他根据黄谦的《汇音妙语》和谢秀岚的《雅俗通十五音》,结合潮州方言实际,编出《潮声十五音》,以潮汕方言的15个声母为经,50个韵母为纬进行拼音。该书收字7200个,在潮汕地区流传甚广,它对于帮助潮汕群众知书识字、学习文化,影响很大。……[详细]
39、于式枚 (18581915)
  于式枚(1858—1915) 字晦若。贺县(今贺州八步区)人。少年勤学睿智,博学强记,文章甚佳。清光绪六年(1880)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兵部主事,充当李鸿章文案10余年,李办理洋务和外交的奏牍多出自其手。二十二年随李鸿章参加俄沙皇加冕典礼,并出访德、法、英、美等国。回国后授礼部主事,由员外郎授御史,迁给事中。二十四年曾加入康有为组织的保国会。八国联军之役,助李鸿章签订《辛丑条约》,获赏五品京……[详细]
40、黄桂荣 (18751915)
  黄桂荣(1875~1915),字林一,附城镇人。清宣统元年(1909)拔贡,候补府经历。辛亥革命时参与推翻清帝制,在本县驱逐封建势力。民国元年(1912)3月初,广东代都督陈炯明并吞王和顺部后,授命桂荣驱逐驻在和平县城的王和顺部廖容。黄联合绅耆于同年3月8日(农历正月28日)领民团围攻县城,廖部撤离后,各绅在县署开会,公推桂荣为临时县长,后又被选为省议员。民国2年袁世凯下令通缉孙中山,解散国民党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