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30
朱昌琳(1822~1912)朱昌琳,字雨田,晚年自号养颐老人,长沙县人,清道光二年(1822)生。昌琳家承儒业,考取秀才后,乡试屡不第,乃至富绅唐艺农家任帐房,后借资在长沙租赁铺房开设“乾升杂货店”。道光二十五年(1845),湘中农业丰收,谷价骤跌至1000钱3石。人多以谷贱不愿经营,而昌琳独倾资囤积。次年,长沙旱灾,滨湖水灾,谷价腾贵至15倍。昌琳尽售所囤谷米,以此致富,并将“乾升杂货店”改为“……[详细]
|
王治军(1883——1912年)乳名叫河,字经武,河南老汝州宝丰县城北7公里肖旗乡茨芭岭村人。早期同盟会员,是“辛亥革命河南起义殉难烈士”之一。王家早期家道清贫,经治军祖父克俭、父亲平两代在临汝(今汝州市)经营卖面条生意,省吃俭用积蓄下钱,陆续在家乡置地400余亩,成了富户。王治军弟妹五个,治军居长,二弟名治安,曾在郏县当过区长,三弟治环,历任郏县中学校长,河南省教育厅督学、开封大陆电影院经理等职……[详细]
|
刘培源(1871—1912)字鉴清。荣成县(今荣成市)马山寨村人。幼年丧父,事母至孝,性格沉毅明果,热心公益,乡里人都很推重他。被推举考取了县学生员第一名,不久,即成了荣成县学的一名廪生。1894年(光绪二十年),中日甲午战争,清军败绩,黄海沿岸居民备受涂炭,海内志士痛心国事日非,起而提倡维新,他从钻研旧学转为致力于新学。1900年之后,清政府在推行“新政”中把废科举、兴学堂作为自固之策,他不惮烦……[详细]
|
丛琯珠 (1878—1912)丛琦珠 (1880—1912)丛环珠(1887—1912)文登县(今文登市) 文城北宫村人。兄弟3人,童年就学于家塾,先后中秀才,同为辛亥革命牺牲。丛琯珠,字燮臣。性豪爽果敢。琦珠字赞臣,个子矮,性沉毅,不苟言笑,成秀才后好诗赋。环珠最小,字华臣,不拘小节,好勇武及工艺。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秋,琯珠考入山东省师范馆。翌年春,清政府选40名士子赴日本留学,琯珠为其……[详细]
|
李奎林,男,京剧鼓师。即李五。李奎林同郝六被誉为鼓界“昆乱不挡”者。光绪间,为杨隆寿、姚增禄两武生大家打武戏。二十二(1896)年,谭鑫培入喜庆班,概约奎林司鼓。李五长兄李春元,习昆鼓,在梅巧玲主四喜班里充场面,享名已称极盛。逝世:1912年7月,农历壬子年……[详细]
|
王度(1864—1912)字恺章,湖南湘潭县人。家贫好学,为人开拓有奇气。1906年赴日本,入弘文学院。留日期间,洞悉国际形势,痛中国积弱,有志于民族革命。归国后任湘潭驻省中学理化教员。时湖南提学使吴庆坻反对新思潮,摧残士气。王度忧愤益深,谋革命益急。1911年六月,远赴吉林,与张树勋、粟森、周琢章、周斗山、曹广诚等往来密切,常慨叹说:“清廷假立宪之名,行-之实。我们不奋起革命,将步印度、波兰之覆……[详细]
|
容闳(1823~1912),字达萌,号纯甫。中国近代早期改良主义者,中国留学生事业的先驱,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1828年11月17日出生于广东香山县南屏村(今珠海市南屏镇)。少入澳门马礼逊学堂。道光二十七年(1847)赴美留学。后考入耶鲁大学,1854年(咸丰四年)以优异成绩毕业,成为毕业于美国大学的第一个中国留学生,后加入美国籍。咸丰五年(1855)回国。曾在广州美国公使馆、香港高等……[详细]
|
李宝焌(1886~1912年),字馄甫,乳名汉佬。永安洋畲(今属贡川镇)人。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生于一个商绅家庭。他年少志高,聪明好学,14岁时就对人说:“我将来要做一个有出息的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李宝俊到福州,入全闽师范学堂读书,光绪三十二年毕业。因成绩优异,和刘佐成一起被选送到日本留学,先入同文、宏(弘)文书院,后进早稻田大学求学,“研究理化,精心钻研飞行技术”①。在日……[详细]
|
黄熊祥(1867—1912) ,原名缵先,别字绪昌,笔名起东。吉一里三家岭村(今石咀乡嘉荷村) 人。家清贫。父儒彰是塾师,故熊祥稚龄即随父习文。12岁应童试,14岁入府学。以成绩优异,送广州广雅书院肄业。除学经史之外,兼习西洋科学,接受民主思想,有富国强兵之志。光绪十九年(1893年),熊祥赴桂林应乡试,中举人。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与邑人程大璋一同在桂林听广东举人康有为讲学,接受维新思想。……[详细]
|
俞廉三(1841—1912),字廙轩,山阴(今绍兴)人。曾祖圣文、祖芳亭、父星若以幕吏名闻遐迩。自幼深受家教熏陶,聪颖明达、肆力于学。16岁投效山西戎幕,管理军符,参与军机,参加防河之役,先后积功,由武乡县知县晋代直隶知州,旋迁宁武知府,调补太原知府。晋地贫瘠,光绪初年连年旱灾,饿者相望于道,荒墟落月照耀白骨,百里内不闻鸡犬声。廉三亲管赈济,赈牍之文远近传递,募资得百数万金,用以赈灾。晋俗,民多栽……[详细]
|
赵魏(1885—1912)字象阙,又名星民,原名庶庆,改名魏。寿光县斟灌城里人。他幼读私塾,少年时即有救国之志。15岁值庚子乱,曾作《义和团论》,内有“其志可嘉,其识甚陋”等语,其识见颇受父兄辈所称许。1903年正月,入县立小学堂,1906年,因学绩优秀,被选送青州中学堂。在校期间结识同盟会员李曰秋,经李介绍加入同盟会。1908年,青州知府黄曾源反对办新学。是年秋,黄指使学监孙同知考试学堂诸生,特……[详细]
|
茅恒(约1837-1912后) 字北山,镇江画家茅鹿鸣之子。清末禀贡生,工于书法,学颜体而参以柳体,写的碑版铭志很多。他又精通音乐,镇江祭孔应用“古乐”,他按清朝乐谱教授一班秀才。但他并不排斥“俗乐”,常在酒楼歌榭教唱昆曲。端方曾在南京朝天宫设立“音乐传习所”,以“保存国乐”自任,聘督他去当教师。因他常去秦淮河畔教伎女歌伶学唱,有人到学使署控告他“背乎礼法,大江南北女弟子不下千余人”,后才离开南京……[详细]
|
卢性正(1872~1912),字淑雍,号枕资居士,笔名世弃仙,大栗港碑矶人。卢是夏思痛的学生,才思敏捷,10岁浏览四书五经,12岁中秀才,时人称为“神童”。但卢三试未中举人,便以狂人-。1906年,卢由妻子资助潜赴日本,结识黄兴,入华兴会,为同盟会创始成员。卢回国后奔走湘、鄂、赣、皖、浙、苏各地,全力投身革命,准备武装起义。还曾到越南、缅甸等地开展秘密工作。1911年黄花岗起义前夕,黄兴电约卢赴广……[详细]
|
黄世仲(1872~1912),又名黄小配,黄耀恭之弟,别号“禺山世次郎”,又号“世界一个人”,笔名“黄帝嫡裔”。早年就读于佛山书院,后因家境渐贫,一度在广州谋生。后与其兄同往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地谋生。曾在保皇会的《天南新报》任记者、。随后参加了孙中山老友尤列领导的“中和堂”,在政治上与保皇会决裂。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他回香港,在陈少白创办的《中国日报》当记者。次年,在香港与郑贯公办起《世界……[详细]
|
雷恒焱(1885~1912)原名恒贞,字坤山,亦作昆山。陕西礼泉人。少受塾师、他的姑夫张履元影响,立志救国救民。光绪二十九年(1903)考入西安陕西陆军小学堂读书,因“常以汉族不振,动于辞色”而被校方开除。复考入甘肃陆军小学堂,后升入湖北陆军第三中学堂学习,光绪三十四年(1908)毕业回陕。在校期间,他广交朋友,受到民主革命思潮的熏陶,返回西安后又阅读了《总理小传》《民报》等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书……[详细]
|
张恭(1877—1912),又名临,字伯谦,又字同伯,金华城区人。12岁参加童子试,名列榜首,26岁中举。任侠好义,在城区首创积谷会、千人会,后人终南会。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与兰溪蒋倬章在杭州紫阳书院就读时,结识湖南自立军首领唐才常胞弟才中,接受入会凭证“富月票”,相约发展革命组织,后因唐才常在汉口遇害而中止。与永康沈荣卿、武义周华昌(祖籍仙居)另立山堂龙华会,被推举为副会主。总部设金华,……[详细]
|
彭述(1854-1912) 字向青,清咸丰四年十一月生于清泉县城东郊彭家园(今衡阳市郊区酃湖乡解放村),后迁居黄茶岭彭家冲。光绪十二年(1886)中二甲第一名进士(传胪),选遮吉士,任翰林院编修,并担任光绪皇帝的书法侍讲,兼教皇族诸子弟。彭述目睹朝政腐败,常思救国之道。对康有为《大同书》和谭嗣同《仁学》誉为真知灼见,积极拥护维新变法。光绪二十六年,任御史。赞同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曾聘请义……[详细]
|
刘纯仁(1881~1912年),字粹轩,号养爱庐,河南省新蔡县人。刘纯仁出生于革命世家,靠祖母汪氏、母亲时氏两世孀居抚育成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在河南乡试中举人,任开封优级师范暨高等学堂学监(校长)。他利用合法身份,向学员宣传革命。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刘纯仁被推选为同盟会河南支部长,负责领导河南革命工作。武昌起义后,与偃师杨源懋、巩县刘镇华等人,亲自到洛阳策动和组织杨山绿林武……[详细]
|
李光仪(1875—1912)字小岩。临沂城人。1894年(光绪二十年)入县学。后考入保定师范学堂速成科。毕业时,因其才华出众,被选为官费留学生赴日本,入东京法政大学攻读。1905年8月, 李光仪参加了1000多名留日学生在东京召开的欢迎孙中山大会,支持同盟会筹备会。同月,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正式成立,由丁鼎丞(惟汾)介绍,加入同盟会。在此期间,他曾拜见过孙中山,参与商讨工作计划。之后,与丁惟汾、刘冠三……[详细]
|
陶浚宣(1846—1912),原名祖望,字文冲,号心云,别号东湖居士,又号稷山居士,绍兴陶堰人。清末著名书法家。清光绪二年(1876)举人。后应聘赴广东广雅书院、湖北志书局任职,在福建漳州开过煤矿,在邑东白米堰设丝厂,皆丧其财。晚年隐居绕门山麓,利用采石形成的塘、潭、池、洞造桥、筑路、营屋、建亭,将箬蕡山悬崖绝壁作了巧夺天工的布局,点缀成为各种胜景,为此花费了大量财力和精力,终于在二十五年完工,名……[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