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30
陈宝箴(1831-1900.7.22),谱名陈观善,字相真,号右铭,晚年自号四觉老人,江西省义宁(今修水)县人。1852年乡试中举人出仕,文才、韬略和办事能力深为两湖总督曾国藩所赏识。先后任浙江、湖北按察使、直隶布政使、兵部侍郎,时与许仙屏号为“江西二雄”。1895年在湖南巡抚任内与按察使黄遵宪、学政江标等办新政,开办时务学堂,设矿务、轮船、电报及制造公司,刊《湘学报》。受到湖南守旧派王先谦、叶德……[详细]
|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德语: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年10月15日—1900年8月25日)德国著名哲学家,被认为是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语言学家、文化评论家、诗人、作曲家、思想家,他的著作对于宗教、道德、现代文化、哲学、以及科学等领域提出了广泛的批判和讨论。他的写作风格独特,经常使用格言和悖论的技巧。尼采对于后代哲学的发展影响极大,尤其是在存在主义与后现代……[详细]
|
周锡恩(1852-1900年),字伯晋,别号是园先生,今罗田平湖古羊山人,后迁居罗-镇石源河。周锡恩幼颖悟,未成年即考取秀才,深得张之洞赏识。后就读于武昌学院,学业日益精进。1876年,湖北优选贡生,被列为第一名。1883年,考取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并以其文思敏捷、才情奔放而颇受推崇,当时,人们将他同江南才子张百熙合称“北周南张”。在翰林院供职期间,痛感国力衰微,民生凋敝,曾多次大声疾呼变革,要“……[详细]
|
傅慈祥(1872-1900)清同治十一年(1872)三月十六日,潜江城东北五里左右的杨家嘴(今竹根滩镇三江村)的傅家,一个虎头虎脑的男婴呱呱坠地了。他就是后来被孙中山嘉许“为中国革命牺牲第一人”的“民族英雄”傅慈祥。“发逆之孙”遇“恩师”傅慈祥(1872~1900),原名元臣,字良弼,潜江杨家嘴人。他的祖父母都参加过十九纪中期洪秀全领导的旨在推翻清朝政权的太平军。太平军失败后,他们一家被列入地方严……[详细]
|
黑田清隆(くろだ きよたか,1840年11月9日 - 1900年8月23日)日本第二任内阁总理大臣(首相),元老。萨摩藩人。积极投身倒幕运动,参与建立萨长联合。戊辰战争时任监军、参谋。后任明治政府兵部大丞、开拓使次官、长官及参议等职。1876年代表日本政府签订了日朝修好条规(即《江华条约》),迫使朝鲜打开国门。致力于开发北海道,聘请美国人开普伦(Capron,H)为顾问,推进开拓使十年计划。黑田清……[详细]
|
许景澄(1845年—1900年),世称许公。原名癸身,字竹筠,生于浙江嘉兴,同治年间进士。1880年开始外交生涯,他曾被清政府任命为驻法、德、奥、荷4国公使。1890年改任驻俄、德、奥、荷4国公使。许景澄曾写《外国师船表》,疏清朝廷,建议加强海防。1892年,沙俄出兵侵占中国新疆帕米尔地区,他曾作为中方谈判代表,据理驳斥沙俄侵略行径,俄军拒不撤退。1898年,许景澄代表清政府与沙俄议定,在边界未划……[详细]
|
李秉衡(1830—1900),字鉴堂,清朝大臣,今辽宁庄河鞍子山人。初捐资县丞,迁知县。光绪五年(一八七九年),为冀州知州。越二年擢永平知府。十年(一八八四年)移任广西按察使,法军侵越犯边时,李衡主持龙州西运局。翌年与冯子材分任战守,取得谅山大捷,彭玉麟奏言:“两臣忠直,同得民心,亦同功最盛。”1900年庚子之变,起用为巡阅长江水师大臣。一度列名张之洞等人发起的东南互保协议,八国联军进攻大沽后,李……[详细]
|
贺福元(1844~1900),字锡五,丹阳人。光绪九年(1883年)中进士,以知县身份赴山东任职。光绪十三年任堂邑知县。光绪十五年调任蒲台知县。时值岁歉,饥民流徙。他悉心安抚流民,赈济抚恤。因有治绩,获朝廷嘉奖。不久调任即墨知县。其间,两度分别校阅辛卯、癸巳乡试文稿,由礼部选定录取编刻成书。光绪二十年,李秉衡巡抚山东,选贺治理郓城。郓城多盗患,到任不数月,盗患全被平息。李因其治政有方,上报政绩,再……[详细]
|
方唐镜,(1845年-1900年)清朝末年著名状师,广东新会外海潮莲(今属江门市蓬江区)人。方在广东民间传说中以刁钻精怪,与衙门勾结欺压百姓而闻名,人称扭计师爷,常在陈梦吉故事中以反面形象出现,与陈梦吉、刘华东、何谈如并称为“广东四大状师”。影视形象香港TVB电视剧-《铁嘴银牙》里的方唐镜:年龄: 20余岁 性格: 心地善良,重情重义,为了公义,甚至不惜牺牲自己,但因为被和珅指名永不录用,性格因而……[详细]
|
张荫桓(1837~1900 年),字皓峦,号樵野。祖先从广东新会小范里迁居佛山镇低街张家巷(今佛山市莲花路沙塘坊)。张荫桓清道光十七年(1837 年)出生于佛山。家富,少有才能,好结交,家财挥霍尽, 遭族人白眼, 忿而赴省, 后得友资助。清同治元年(1862 年),他随舅父李宗岱到了济南, 筹钱捐得山东省东抚县知县之职。同治三年(1864 年)招入幕府,掌管书记事务。因善文辞,有智谋,通晓时务,先……[详细]
|
王正谊(大刀王五)~~(1844~1900)沧县人,1878年开设源顺镖局,因善使大刀和双钩,人称“大刀王五”和“双钩王五”,名震中原,后收谭嗣同为徒,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王五率全体镖员抗击鬼子,后被清廷出卖,于九月初三被捕,交于八国联军德军司令部,他受刑惨重,毫不屈服,就义时大呼“大丈夫殉大业无憾也”简介:王正谊一生行侠仗义,曾支持维新,靖赴国难,成为人人称颂的一代豪侠。王……[详细]
|
聂士成(1842~1900),字功亭,长丰县岗集乡人。家贫寒,父早亡,母子相依,租种田地为生。17 岁,应清军袁甲三部友人之邀,弃农投军。清同治元年(1862 年),转入淮军铭字营任把总,参与镇压太平军和捻军活动,先后转战江、浙、皖、闽等省。因作战勇敢,晋升为副将。同治五年,随直隶提督刘铭传追剿东捻军任柱部,屡获大捷,赏力勇巴图鲁勇号。同治七年,镇压西捻军张宗禹部有功,以提督记名。清光绪十年(18……[详细]
|
王立言(1862-1900),高唐县琉璃寺乡王莫庄人。王立言曾做过生意.有文化。义和拳运动时,为拳众出谋划策,人称“王宰相”。1899年2月。义和拳首领朱红灯来高唐,活动在琉璃寺郝庄、王莫庄、南镇、后杨庄一带.王立言积极参加活动,设场 练拳。人们争相参加。王立言对拳众要求甚严,不贪财,不好色,不准以大欺小。朱红灯、杨顺天被捕牺牲后,王立言挺身而出.组织余众坚持斗争。先后于清光绪二十五、二十六年两次……[详细]
|
简大狮(?~1900年),原名简忠诰,出生于台湾淡水县,祖籍梅林坎下。简大狮胆量过人,嫉恶如仇,富有民族气节,是台湾抗日义勇军首领,被称为台湾“三猛”之一。大狮年青时回祖籍南靖县梅林坎下学武3年,技艺超群,常在漳、厦、码一带演武献艺,广交朋友。不久,渡海返台,在市集演武授徒,济困扶贫。甲午战争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台湾,大狮的妻、妹被日军0致死,母、嫂、侄子多人惨死在日-下。大狮愤而变卖家产,募集义……[详细]
|
黄肇颚(1827~1900年),字仪山,号仲严,即墨城里人,清代贡生,候选训导,明代兵部尚书黄嘉善后裔。工书法,尤工劈窠大书。参与清同治《即墨县志》编修的采访事宜。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辑修成《崂山诗乘》八卷。晚年栖居华严庵,历经十载,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辑成《崂山续志》(又名《崂山艺文志》)十卷,其内容将山中名胜分处各列,每处详载四周道路、里程,名人诗文附后。凡有关崂山之碑文、游记等……[详细]
|
屠仁守(公元1829年—1900年),字梅君,湖北孝感西河镇人。其祖父为嘉庆刑部员外郎,道光直隶总督。他读书刻苦,于同治末年考中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道光时转为江南道御史,曾上疏提出改良朝政的六项措施和指出在海防建设上的五种弊端。1889年,因慈禧太后建颐和园,又疏谏被罢官,遂到山西讲学,执教14年。是清末出自孝感、名动全国首屈一指的铁面御史,开时代风气的教育宗师。1900年,慈禧太后游山西,被……[详细]
|
沈鹊应(1877-1900),字孟雅,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清代爱国名臣沈葆桢之孙女,“戊戌六君子”之一林旭的妻子,在林旭戊戌变法失败就义后,服毒自尽。父沈瑜庆,同光派闽派重要诗人,长期身任要职,曾官至贵州巡抚,功名在沈葆桢诸子中最盛。母郑夫人是林则徐小女林金鸾与郑葆中(月庭)之女。沈鹊应能诗擅词,现存《崦楼遗稿》(附《晚翠轩诗集》后),存诗29首,词35首。沈鹊应是沈瑜庆的长女,两岁时,祖父沈葆……[详细]
|
马福禄(1853年——1900年8月13日)幼年入私塾就读,读书过目成诵。后弃文习武,投师于靖远大芦唐门下,专习弓箭刀石之术。清末安宁营管带、简练军记名总兵,与马福祥,马福寿并称为西北三马。少时受伊斯兰教传统教育,并习兵练武,光绪二年(1876年)中武举人,光绪六年(1880年)赴京会试中武进士,留京侍卫,后以双亲无人赡养乞请归家,务农习武。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冬,河州(今临夏)、循化一带回……[详细]
|
袁昶(1846—1900),原名振蟾,字爽秋,号重黎,清桐庐坊郭(今桐庐镇)人。同治四年(1865)举乡式。光绪二年(1876)登进士,授户部主事。九年,考取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历充会典馆、方略馆、天文算学馆诸差。十八年,以员外郎出任徽宁池太广道。任内整顿吏治,奖励农商,提倡教育。督修芜湖西南滨江圩堤12里,昶捐资5000余两,逾年竣工。从此,堤内田庐数万顷,蓄泄有资,旱涝无患。皖人设生祠于中江……[详细]
|
阎洛福(1846~1900)涞水北高洛村人。精通中医,常常舍药为人治病。为人正直,好义多谋,威望甚高,被村人推为村正(即村长)。高洛原是400余户大村,后划分南北两个高洛村。南高洛村有人信奉摩尼教(俗称“模摸儿教”),阎洛福极为反对,禀请县令笞辱之,习教者拟入天主教,以图报复,遂与徐水安新庄天主教堂法籍席教士说明0之事,始入教。光绪二十五年(1899)正月十五日,高洛村敬神会(又名佛事会,高洛村每……[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