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人物 >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人物介绍(7)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人物介绍(7)

更新时间:2023-12-30

121、杨永斌 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杨永斌(1954.08─)结构工程与力学专家,福建金门人,1976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土木系。1984年获康乃尔大学博士学位后,随即返回母校服务,至2014年8月初届满三十年自请退休。 现任重庆大学土木学院荣誉院长、台大名誉教授、中华工程教育学会(IEET)认证委员会主任委员、SCI国际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ructural Stability and Dynami……[详细]
122、屠善澄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 屠善澄
  屠善澄(1923.08.12- )自动控制专家。浙江省嘉兴市人。1945年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电机工程系,1953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技术顾问。 在试验通信卫星研制工作中,任控制系统主任设计师。主持控制系统研制和飞行试验全过程。在通信卫星飞行试验过程中,为提高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轨道的高度及解决第二颗试验通信卫星蓄电池过热故障控制系统做出了重大贡献。试验通信卫星控制系统运……[详细]
123、王国栋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王国栋(1942年10月2日—),生于辽宁大连。材料学家。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86年加入九三学社。王国栋于1966年毕业于东北工学院,被分配到鞍钢小型厂。1978年,王国栋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北京钢铁研究总院压力加工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于著名的轧钢专家张树堂教授。王国栋在鞍钢小型厂12年理论和实践上的积累和对国际钢铁工业发展的认识,为他接受新知识、开拓新的研究领域打下了坚实基础。他的研……[详细]
124、王迎军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 王迎军
  王迎军(女)(1954.7.31- )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专家。河北省唐县人。1978年本科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1981年和1997年分别在华南理工大学获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任华南理工大学教授、校长、国家人体组织功能重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生物材料学会理事长。长期从事生物材料基础研究与工程化工作。在骨、齿科材料、血液净化材料及眼科材料等研究方面取得多项原创性成果。提出骨再生修复材料类骨仿生构……[详细]
125、朱英浩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 朱英浩
  朱英浩(1929.05.24- )变压器制造专家。生于上海市,原籍浙江省宁波。1952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现任沈阳工业大学教授。曾任沈阳变压器有限责任公司、沈阳变压器研究所总工程师。 长期从事变压器、互感器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多次主持和组织开发变压器、互感器、调压器和电抗器等新产品;并多次主持起草与修制订多项变压器国家标准工作。作为国家电网公司特邀专家参与了国内首条1000千伏变压器的研……[详细]
126、陈肇隆 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卫生学部
  陈肇隆(1950.09.29- )肝脏移植及肝脏外科专家。生于台湾高雄。1976年毕业于高雄医学大学,2003-2015担任高雄长庚纪念医院院长,现任高雄长庚纪念医院名誉院长。 陈肇隆教授是台湾及亚洲肝脏移植的开拓者,1984年完成亚洲首例成功的肝脏移植手术,并率先采用脑死亡定义,促成台湾在1987年达成亚洲第一个脑死亡-立法,比日本、韩国、香港早了10至12年,促成台湾-医学的蓬勃发展。30多年……[详细]
127、沈志云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沈志云, 机车车辆专家。1929年5月28日生于湖南长沙。1952年毕业于唐山铁道学院机械系。1961年获苏联列宁格勒铁道学院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94年选聘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学教授。 1983年发表了非线性轮轨蠕滑力计算理论,被誉为“沈氏理论”在国际上广泛引用在轮轨动力学、曲线通过理论、蛇行运动稳定性和随机响应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研……[详细]
128、屠基达 中国工程院院士(19272011)
  • 屠基达
  屠基达(1927.12.11-2011.2.16)飞机设计专家。浙江省绍兴市人。1951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成都飞机工业公司高级工程师,曾任总工程师、飞机总设计师,现任高级顾问、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科技委顾问。 长期在第一线从事飞机设计技术工作,做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和填补国内空白的工程技术工作。1957年独创性地设计成功国内首架两侧进气下单翼传力的机身结构,此后,出色……[详细]
129、闵桂荣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闵桂荣,工程热物理学及空间技术专家。1933年6月2日生于福建莆田。1956年毕业于南京工院。1963年获苏联科学院动力研究所副博士学位。1992年被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994选聘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从60年代起,长期从事空间技术工作。开创了空间热物理分支学科,解决了中国各类人造卫星的热控制等一系列科学技术问题,创造……[详细]
130、李乐民 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 李乐民
  李乐民(1932.5.28- )通信技术专家。浙江省吴兴人,1952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教授。从事通信技术领域科研教学50余年。发表论文200余篇,专著4部。为多项工程研制了数字传输关键设备。70年代初负责研制成功载波话路用9600比特/秒高速数传机,解决自适应均衡关键技术。80年代初起,对数字通信中传输性能与抑制窄带干扰研究有创造性贡献,提出抗窄带干扰新理论与技术。80年代中以……[详细]
131、冯培德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冯培德(1941- )中国工程院院士恩平市牛江镇莲塘村人 1963年在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毕业,1966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控制系研究生毕业。1981年赴美国留学,回国后历任研究室主任、618所所长、中国国防科委第一航空集团科技委员会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生导师等职。冯培德在担任所长期间,领导618所均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此曾被评为航空航天部劳动模范,航空工业总公司优秀领导干部和全国先进工作……[详细]
132、宋健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宋健, 控制论专家。1931年12月29日生于山东荣成。1958年在苏联莫斯科包曼高等工学院获工程师学位,1960年在莫斯科大学力学数学系毕业,同年包曼高工研究生毕业,获副博士学位,后又获科学博士学位。1994年选聘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国务委员、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长。1991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1960年前后,在最优控制系统……[详细]
133、任阵海 中国工程院院士·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
  任阵海(1932.11.7)大气环境科学专家。出生于河北省大名县,原籍河南省新乡人。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50年代参加战略作物防害工程发现致害诱因。此后从事云雾催化工程,筛选催化剂,实施最早云中催化。受命组织军事环境科学研究,负责核试验场边界层污染实验。在我国三线建设时期,负责十余座山区及临海基地的选址及环境规划实验,与团队撰写了最早的山区空气污染专著等。 在长期研究实践及调研基础上,团队认识……[详细]
134、曾溢滔 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卫生学部
  • 曾溢滔
  曾溢滔(1939.05.27- )医学遗传学家。广东省顺德市人。1965年复旦大学遗传学研究所研究生毕业。现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上海市儿童医院研究员,曾任上海市儿童医院上海医学遗传研究所所长。 长期从事遗传病的防治以及分子胚胎学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是我国遗传病基因诊断、血红蛋白病研究和胚胎工程技术的主要开拓者之一;发展了一整套基因诊断技术,发现了8种国际新型血红蛋白;近年来,将基因工程与胚胎工程相结……[详细]
135、顾夏声 中国工程院院士(19182012)
  • 顾夏声
  顾夏声(1918年5月6日—2012年2月6日),出生于江苏无锡。环境工程学家。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81年加入九三学社。顾夏声于1918年5月6日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辈多在教育界和工程界工作,对顾夏声影响较大。20世纪30年代初,他就读于上海大同大学附中时,就决定上大学时报考工科。当时上海交通大学名声极大,是报考工科学生最向往的大学,顾夏声也是梦寐以求。1936年……[详细]
136、张运 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卫生学部
  张运(1952.09.28- )心血管疾病专家。山东济南人。1985年毕业于挪威奥斯陆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内科主任,中华医学会超声分会主任委员,曾任山东大学副校长。 主要研究方向是动脉粥样硬化,承担国家“863”重大项目课题、国家“973”项目课题、国家“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3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详细]
137、林元培 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林元培桥梁专家。1936年2月8日出生于上海市,原籍福建省莆田(县)人。1954年毕业于上海土木工程学校。曾任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现任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资深总工程师。 主要成就和贡献 理论方面主要有: (1)Bending Theory of Skewanisotropic Plates.(I.A.B.S.E.Proceedings P-32/80) (2)装配式横向铰接板横向分……[详细]
138、叶尚福 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 叶尚福
  叶尚福(1938.12.14- )微波天线专家。四川省成都市人。1961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长期致力于卫星通信地面站天线及高效馈源技术的研究与实践,尤其在多种大口径、高精度卫星地面站天线系统研制方面取得重大成就。主持研制的“自动跟踪卫星地面站天线系统”是国内最早的卫星地面站天线之一;“高精度卡塞格伦卫星地面站天线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达到当时国际先进水平,在国防建设中产生重大效益。撰写和发表的多篇……[详细]
139、陈敬熊 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 陈敬熊
  陈敬熊(1921.10.16-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家。浙江省镇海人。1947年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1950年上海交通大学电讯研究所研究生毕业。航天工业总公司第二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兼职教授。曾任航天工业总公司第二研究院23所副所长。长期从事电磁波地面波传播、电磁场理论、天线与微波技术的研究与应用。1959年最先提出Maxwell方程的直接求解法,在地空导弹研制中解决……[详细]
140、谭建荣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谭建荣(1954.10.10- )机械工程专家。浙江湖州人。1987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199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系主任、浙江大学工程与计算机图形学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流体动力与机电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浙江大学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图学学会副理事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