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人物 >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人物介绍(20)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人物介绍(20)

更新时间:2023-12-30

381、余贻鑫 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余贻鑫(1936.11.6- )电力系统分析、规划与仿真专家。出生于北京市密云县。 1963 年毕业于天津大学,获硕士学位。曾任天津大学教授、日本九州工业大学首席客座教授。现任天津大学教授。 长期结合电力系统工程实际进行深入的电力系统稳定性理论研究,特别是在电力大系统安全监视、防御与控制中域的方法学方面,取得了开创性的国际先进成果,并在世界上首次把该成果用于实际电力大系统。在城市电网优化规划方面,……[详细]
382、张铁岗 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张铁岗(1946.9.24- )安全技术及工程专家,教授级高工。出生于河南省许昌县,原籍河南省许昌县人。1966年毕业于焦作矿业学院(现河南理工大学),1990年进修于北京煤炭干部管理学院,曾任平煤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 长期在一线致力于煤矿工程、科研与安全技术工作。为攻克瓦斯,担任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矿井瓦斯综合治理示范配套技术研究》课题组组长。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科技进步……[详细]
383、沈国荣 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沈国荣(1949.7.17- )电力系统保护和控制专家。江苏省武进县人。1978年毕业于华北电力学院,1982年毕业于电力部电力科学研究院,获硕士学位。现任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董事长,电力行业继电保护标准化委员会主任,全国静态继电保护分标委会主任,国家电监会电力系统安全专家委员会二次组组长。 首创 “工频变化量继电保护原理”、“区分短路与系统振荡及特殊工况的原理”,……[详细]
384、钟群鹏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钟群鹏(1934.10.28- )机械(电)装备失效分析预测预防专家。浙江上虞人。1952年考入北京航空学院(清华大学一部),1957年北京航空学院研究生毕业(苏联专家指导)。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导。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学位委员会委员、材料失效和预测预防研究所所长等。兼任中国质量检验协会第三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国防工业质量与可靠性专家组组长、-生产专家专业组组长,《机械工程学……[详细]
385、郑健超 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郑健超(1939.10.6- )高电压技术专家。广东省中山市人。1963年清华大学电机系毕业,1965年该校研究生毕业。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广核集团公司科技委名誉主任、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高电压外绝缘、防雷和高电压测试技术领域的研究并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主持或合作研制成功我国首台6000 kV户外式冲击电压发生器、高坚挺度高压直流发生器、高压架空输电线路故障精确定位系统、特高压等电位屏……[详细]
386、张耀明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张耀明(1943.12.9- )无机非金属材料专家。江苏省无锡市人。1965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应用物理系。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高级工程师、原院长、南京市科协主席。长期从事非通信光纤和特种玻纤领域的研究。首创了代铂炉拉制高强度玻璃纤维及丝根针管风冷技术,成为新型特种玻纤拉丝工艺的技术基础;主抓的防热材料用立体织物和天线罩用玻璃纤维仿形织物的配套研制工作,成功应用于TS导弹等国防军工重要配套部件中……[详细]
387、张文海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张文海(1939.2.1- )有色金属冶金专家。生于福建省福州市,原籍福建省长乐县。1958年就读厦门大学,1963年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现任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总设计师。曾任江西省科协副主席,江西省知识分子联谊会会长,国家有色金属短流程节能冶金战略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西理工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绿色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详细]
388、周玉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周玉(1955.7.1- )先进陶瓷材料学家。黑龙江省五常市人。1982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金属材料及工艺系。1989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和日本东京大学中日联合培养博士,获博士学位。英国利兹大学访问学者。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陶瓷学院院士。现任哈工大教授、博士生导师、校长。主要从事陶瓷相变与韧化、陶瓷复合材料抗热震与耐烧蚀性能及其在航天防热部件上应用等研究。发明了新型防热陶瓷复合材料并成功应用于航天型……[详细]
389、张福泽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张福泽(1936.03.08- )飞机结构寿命与可靠性专家。辽宁岫岩县人。1962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现任总装备部科技委顾问、空军首席专家和空军某部高级工程师。 在飞机寿命和可靠性理论研究中,独自发表疲劳寿命论文92篇和日历寿命论文23篇(合写论文没计)。取得了一批国内外同行专家公认的重要理论成果,有的被誉为是“里程碑”,有的被誉为“张氏载荷谱”,有的被誉为“张福泽疲劳分散系数理论曲线”、有的被……[详细]
390、左铁镛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左铁镛(1936.09.03- )材料学专家。北京人。1958年毕业于东北大学;1958-1991年在中南工业大学历任教授、博导并任副校长;1991-1996年任国家教委科技司司长;1996-2006年任中国科协副主席;1996-2004年任北京工业大学校长。现任北京工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章程核准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科技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副……[详细]
391、陈清如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陈清如(1926.12.3- )矿物加工专家。浙江省杭州市人。1952年毕业于唐山交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致力于选矿理论和工程实践的研究,是我国矿物加工学科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主持建立了我国第一座重介质旋流器末煤选煤厂,指导研究设计了我国第一台筛下空气室跳汰机,解决了我国跳汰选煤机的大型化;建立了 “粒群透筛概率”的筛分理论,研制成功煤用概率分级筛系列设备,较好地解决了潮……[详细]
392、樊明武 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樊明武(1943.7.8- )湖北沙市人。1965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回旋加速器专家、磁铁理论与工程专家。现任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协常委、中国粒子加速器学会理事长。曾任国际电磁场计算会议国际指导委员会委员,国际电磁场计算学会理事,湖北省科协主席。 在磁铁理论与工程领域,基于有限元方法开发了通用二维电磁场计算软件包DE2D,三维磁场计算软件包DE3D。在积分方程法中合理处理奇点和……[详细]
393、戴永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戴永年,有色金属真空冶金专家,1929年2月生于云南省昆明市,原籍云南省通海县。1951年云南大学矿冶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56年由中南矿冶学院冶金系研究生班毕业后在昆明理工大学任教至今,现任昆明理工大学教授,真空冶金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曾任中国有色金属学会资深常务理事。 戴永年院士发展了金属真空气化分离理论,形成了有色金属真空冶金理论体系;发明了内热式多级连续蒸馏真空炉和卧式真空炉,在宝钢、鞍钢……[详细]
394、顾大钊 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顾大钊(1958.5.1- ),矿山工程与水文地质专家。江苏滨海人。1982年毕业于山东科技大学,1988年在中国矿业大学获博士学位,是我国煤矿建设井巷特殊工程领域的第一位博士。1990年至1991年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93年在中国矿业大学破格晋升为教授。1995年作为科技带头人调入神华集团工作。现任神华集团科技发展部主任,煤炭开采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对我……[详细]
395、王浚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王浚(1935.07.29- )人机与环境工程技术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控制、环境模拟、生命保障、热控制及空调制冷技术。山西省孝义市人。1959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原)。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制冷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制冷学报》、《真空与低温》副主任委员。 长期从事人机与环境工程科学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二十多项大中型环模工程建设,达到国际先进和国内领先水平,参加多项航空……[详细]
396、刘业翔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刘业翔(1930.9.1)有色金属冶金专家。生于湖北省武汉市,原籍湖北省武昌县。 1953年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获学士学位。曾任中南工业大学(现中南大学)党委书记、书记兼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人事部博士后管委会专家组专家,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常务理事及轻金属学委会主任委员。 长期从事有色金属冶金,特别是轻金属与铝电解及电化学冶金领域节能技术研究与应用,在高温熔盐电解电……[详细]
397、刘伯里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刘伯里(1931.3.17- )放射化学和放射-物化学专家。江苏省常州市人。1953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中国核学会核化学和放射化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大百科全书》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卷副主编。长期从事放射化学和放射-物研究。承担并完成了我国核燃料后处理工程低放裂变废液的处理、核0裂变产物污染苦咸水的去污、核潜艇原子反应堆第一回路水放射性的净化和从高放裂变废液中提……[详细]
398、张寿荣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工程管理学部
  张寿荣(1928.2.17- )钢铁冶金专家。河北省定县人。1949年毕业于天津北洋大学冶金工程系获工学士学位。武汉钢铁集团公司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钢铁冶金生产、建设及高炉设计工艺等方面的研究。参加鞍钢恢复生产,推行高炉炉顶调剂法和低锰炼钢铁的冶炼使鞍钢全国领先;参加武钢一期工程建设,使国内第一座1000立方米以上大高炉顺利投产;研制成功用1513立方米设备建2516立方米四高炉并提出炼铁系统技术……[详细]
399、邹竞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邹竞(1936.2.9- )(女)感光材料专家。生于上海市,祖籍浙江平湖。1960年毕业于前苏联列宁格勒电影工程学院,获工艺工程师学位。现任中国乐凯集团有限公司研究院首席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兼任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感光材料和功能性薄膜材料研究和新产品开发,并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上世纪60年代成功地研制出当时国防军工急需的三种特种红外胶片,填补了国内空白。从70年代起,先……[详细]
400、钱清泉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钱清泉(1936.05.07- )铁道电气化自动化专家。江苏省丹阳市人。1960年毕业于唐山铁道学院。现任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国家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长期从事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领域的科研与教学工作。首次提出采用冗余备用流动群方式的环状通道结构;提出控制中心采用局域网加双机冗余备用方式;提出并研制成功了多级防雷、防高压、防强电磁场干扰以及RTU地线浮空、外壳屏蔽等技术设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