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霖介绍:
张作霖(1875-1928),字雨亭,奉天省
海城县驾掌寺乡(今
辽宁省
盘锦市大洼县东风镇)马家村西小洼屯人。曾任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人称“张大帅”。
张学良之父。
清德宗
光绪元年(1875)3月19日生。少时曾入私塾,师从杨景镇读书修业。
光绪二十年(1894),中日甲午战争时,在
营口应募投入
宋庆毅军。当过
宋庆的卫兵。
光绪二十一年(1895)3月,甲午战争清军败,被遣返,回到故里。结交绿林,投身草莽,在
黑山组织“保险队”为富绅保镖。
光绪二十七年(1901)除夕,张作霖遭匪首
金寿山勾结俄军马队偷袭,损失惨重,率残部8人,逃到
台安县桑林子村,后到八角台(今
台安县)投靠
张景惠,当上八角台团练长。
光绪二十八年(1902)11月9日,张作霖率200余人被东边兵备道
张锡銮和新置新民府知府曾韫招安收编,编为新民府巡警营马队帮带(相当于副营职)。
1906年张作霖被提升为统带(相当于团职)。期间,张作霖先后剿除、招安辽西徐翰武、侯占山、
金寿山等各路匪徒。特别是智擒悍匪杜立山,清廷发朱批:“予都司张作霖等五员奖叙”,赏银5000两。
1907年张作霖晋升为奉天巡防营前路统领(相当于旅职)。
光绪三十四年(1908),调往
吉林省郑家屯、
洮南一带,追剿蒙匪有功,晋升为
洮南镇守使。
宣统三年(1911),年 任“奉天国民保安会”军事部副部长,后出任“关外练兵大臣”。10月,武昌起义时,带兵入奉天省城镇压革命党人。
民国元年(1912)9月,被
袁世凯任命为陆军第二十七师中将师长,镇压反袁的南方革命党份子。
1915年,支持
袁世凯洪宪称帝,被封为子爵、盛武将军,督理奉天军务兼巡按使。
1916年4月,任命廿七师师长张作霖为盛京将军,督理奉天军务。
1917年2月,以
日本为后台,拥
段祺瑞,反
黎元洪,曾宣布奉天“独立”;7月,被
北京政府任命为奉天督军兼省长。
1918年7月,兼任奉军南征军总司令;9月,改任东三省巡阅使。
1919年7月,在
日本支持下,迫使
吉林、
黑龙江督军让位,控制东三省,成为“奉系”首领,并创建东北陆军讲武堂。
1920年7月,直皖战争爆发。协助“直系”打败
段祺瑞“皖系”,与直系
曹锟、
吴佩孚共掌
北京政权。
1921年5月,兼任蒙疆经略使。
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战争,任镇威军总司令,率部进攻直军,失败,被赶回东北。6月,挟“东三省议会”推举自己为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并宣布东北自治。
1924年9月,重任镇威军总司令,发动第二次直奉战争,大败直军,与
冯玉祥共推段祺瑞为北京政府临时执政。12月,在
天津、北京分别与
孙中山、段祺瑞商谈国是,未有结果。
1925年2月,任东北边防督办;5月,派军进驻华东地区;12月,依靠日本的帮助,击败属下
郭松龄的反奉起义部队。
1926年1月,与
吴佩孚的直军联合将
冯玉祥的国民军赶到
内蒙古;12月,任
安国军总司令,进驻北京,操纵政府,宣布“-讨赤”。
1927年4月,命令搜查苏联驻华使馆,逮捕并杀害
李大钊等20名国共人士。6月18日,在北京就任北洋军政府陆海军大元帅。组成北洋政府第32届内阁,成为国家元首,代表中华民国行使统治权。
1928年6月2日,被
南京国民政府北伐军击败,退出北京。6月4日,回东北途经
沈阳皇姑屯车站时,被日军炸成重伤,当日送回
沈阳官邸后死去,终年53岁。
张作霖相关
人物关系:
父亲:
儿子:
儿媳:
孙子:
曾孙:
孙女:
兄弟:
侄子:
相关影视:
同年(公元1875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28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