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公元1875年-1907年,近代民主革命志士]
秋瑾介绍:
秋瑾(1875~1907),女,原名闺瑾,字玉贞,小字玉姑,后易名瑾,字璇卿,号竞雄、鉴湖女侠,别号汉侠女儿,另署秋千。祖籍
绍兴山阴漓渚(福全)人,出生于
福建闽候县。
秋氏为山阴望族,几代官宦。自幼喜好诗文,尤慕剑侠,豪爽奔放。稍长,随四表兄习棍棒拳术、骑马击剑,性格倔强。
光绪十七年(1891)初夏,秋瑾跟随祖父
秋嘉禾回到
绍兴,居住于绍
兴城南和畅堂。次年,父亲调往
湖南湘潭任职,秋瑾随全家到
湖南。
光绪二十二年,依父命出嫁湖南
湘潭王家。丈夫
王廷钧,捐赀在京城任部郎。秋随王去
北京,感情极不融洽。时值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失败之际,秋瑾目睹清廷腐败和民族危难,遂荫生“置生死于不顾”,献身救国之志。三十年,冲破家庭束缚自筹旅费去
日本留学,入东京实践女学校学习,积极参加留日学生革命活动。参与发起组织“共爱会”、“十人会”,创办《白话报》,宣传推翻清朝统治和提倡男女平权。三十一年三月,回国筹措学费,经
徐锡麟等介绍在绍兴加入光复会。七月再赴
日本,经
黄兴介绍,在日本会见
孙中山,加入同盟会,并被推为同盟评议部评议员和同盟会浙江主盟人。因反对日本“取缔留学生规则”,年底回国。三十二年三月,由
陶成章等辗转介绍,到
湖州南浔镇浔溪女校,任日文、理科、卫生课教习。数月后辞职去沪,与
陈伯平等准备武装起义活动,创办《中国女报》。三十三年初,接任绍兴大通体育师范学堂督办。“大通”名义上是培养小学体育师资,实际上是培养革命军事人才干校。l~6月间,一面与教员
王金发、竺酌先等在和畅堂秋瑾制定秘密计划;一面派亲信去
诸暨、嵊县、
新昌、
义乌、
金华、
丽水等地联络会党。多次往来于
上海、
杭州,在浙江新军和
杭州武备学堂、弁目学堂中发展同盟会组织,吸收光复会员,曾亲拟《光复军军制稿》,在杭州
白云庵召集浙江各地会党,正式组织光复军,推
徐锡麟为首领,自任协领,商定五月下旬浙、皖联合起义会攻
南京。因叛徒告密,7月6日,徐锡麟在
安庆仓促起义,失败。7月13日(六月初四),清政府派兵包围大通学堂,秋瑾被捕入狱。任凭绍兴知府贵福等严刑逼供,秋瑾坚贞不屈。于初六日(7月15日)在绍兴轩亭口从容就义,年仅33岁。次年,好友
吴芝瑛、
徐自华按照烈士生前愿望,几经周折,遂将其遗骨葬于杭州西冷桥畔。
辛亥革命后,
孙中山亲笔为秋瑾题写“巾帼英雄”四个大字,并书楹联一副:“江沪矢丹忱,感君首赞同盟会;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民国十九年(1930)在古轩亭口建“秋瑾烈士纪念碑”,府山之巅建“风雨亭”以志纪念。建国后,辟秋瑾故居为“秋瑾纪念馆”,定“秋瑾故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秋瑾烈士纪念碑”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后人辑有《秋瑾集》。《中国近现代人名大辞典》等有录。
相关文物·景点
人物关系:
爷爷:
父亲:
兄弟:
丈夫:
公公:
女儿:
儿子:
经历历史事件:
相关人物:
相关影视:
同年(公元1875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07年)去世的名人:
秋瑾相关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