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佩孚介绍:
吴佩孚(1874—1939),字子玉,
蓬莱县城里人。北洋军阀首领。
吴佩孚少时读私塾,22岁考中秀才。清
光绪二十三年(1897)因与乡绅翁爷失睦,出走
北京,以占卜、卖字为生。
光绪二十四年(1898)投
天津淮军聂士诚部,当勤务兵;同年入
开平武备学堂步兵班学习,光绪二十六年(1900)回部队任后路炮队队官。光绪二十八年(1902)入
保定陆军速成学堂测绘科学习,回队后被授予陆军中尉、上尉衔。光绪三十二年(1906)任北洋军第三镇第十一标第一营管带。宣统三年(1911)辛亥革命暴发,吴佩孚跟随第三镇统制
曹锟镇压
山西革命军,升为第三标标统(翌年改称第三团,吴任团长),1914年升任第六旅旅长。1916年又随
曹锟入川,镇压护-,被授予陆军中将衔。
张勋复辟后,与
张勋部战于丰台、天坛,获全胜。1917年代理第三师师长兼前敌总指挥,在
湖南岳阳、
长沙等地与0军作战。这时,担任代理总统的直系首领
冯国璋与皖系总理
段祺瑞争权夺利,吴佩孚附合
冯国璋,与
段祺瑞相对抗。1918年6月,被授予孚威将军衔;8月,从
湖南衡阳发出通电,反对段祺瑞的武力统一政策,主
张南北议和。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吴佩孚于
衡阳通电全国,反对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主张取消中日密约。同年12月,冯国璋病死,吴佩孚成为地位仅次于曹锟的直系军阀首领。1920年5月,不听段祺瑞的命令,自衡阳领兵北撤,随后通电反对皖系安福俱乐部把持政权。7月,直皖战起,他联合奉系军阀
张作霖,大败皖军,直奉两系军阀共同控制
北京政府。9月,吴佩孚任直鲁豫巡阅副使。1921年8月升任两湖巡阅使。
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奉系败走关外。
黎元洪任大总统后,授予吴佩孚孚威上将军衔。1923年2月,吴佩孚镇压京汉铁路工人大-,造成二·七惨案。10月,曹锟贿选总统后,任其为直鲁豫巡阅使,驻
洛阳,控制鄂、豫、直、陕等省,得到英、美帝国主义的大力扶植。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吴佩孚任讨逆军总司令,因直系将领
冯玉祥回师北京发动政变而大败,率残部2000余人先逃至
武汉,不久退入鄂豫交界的鸡公山。192 5年3月又逃至岳州,受湖南军阀
赵恒惕庇护。10月
孙传芳于
江苏发动反奉战争,吴佩孚前往
武汉,通电全国,自称受14省区将领推举,就任讨贼联合军总司令。1926年下半年,北伐军挥师北上直抵武汉。吴佩孚的主力在汀泗桥、
贺胜桥、武昌等战役中被歼。1927年,吴佩孚率残部投奔
四川军阀
杨森、
刘存厚,打着孚威将军旗号企图
东山再起。
1930年北伐成功,
蒋介石两度邀其出山从政,因
杨虎城劝阻,未就。1932年1月,吴佩孚到达北平,居东城什锦花园,虔念弥陀。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华北地区沦陷,日军利诱吴佩孚出任北平维持会长。吴佩孚以
日本从中国撤军为条件相拒绝,在给
汪精卫的复信中表示誓与国家生存,同其命运。这一时期,吴佩孚所赋《满江红》词中有何日奉命提劲旅,一战恢复旧山河之句。
1939年,吴佩孚突患牙疾,高烧不退。12月4日,经
日本牙医寺田施行手术后,于当晚暴卒,时年65岁。国民政府追认他为陆军一级上将。
吴佩孚有儒将之称,喜读《春秋》,遗著有《春秋正识证释》、《易箴》、《大丈夫论》、《日食参考说》等。
经历历史事件:
相关人物:
相关院校:
相关影视:
同年(公元1874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39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