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30
王自用(?-1633)明末农民起义初期领袖。明末陕西绥德(一作宜川)人,一名王和尚,号紫金梁。崇祯元年 (1628)与混天王等起义,为王嘉胤部属。四年,嘉胤死,被三十六营义军推为盟主。次年,进围沁水,活跃于豫北,复北进山西榆次、寿阳,紧逼太原。六年,退回豫北,在武安作战受伤,退入山中,病死。一说崇祯八年战死于太和(今属安徽)。……[详细]
|
生于1922年,陕西省佳县人。1939年参加八路军,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陕甘宁边区警备第1团战士,警3旅7团班长、排长、党支部书记,第一野站军4军11师32团连长、指导员、副营长,参加了陕甘宁边区宁条梁、望宁堡、保卫延安、羊马河、楡林、西府陇东、宜瓦、荔北、澄合、扶眉、解放兰州等战斗。作战中以身先士卒,冲锋在先,勇猛顽强,不怕牺牲著称,曾荣立特等功1次,大功2次,小功4次;3次当选为拥军……[详细]
|
杨延玉(?—986年),北宋抗辽名将。杨业之子。雍熙三年(986)正月,随乃父征战,与部将王贵等于陈家谷口一战殉国。兄弟七人,延朗为崇仪副使、延浦、延训并为供奉官,延环、延贵、延彬并为殿直(官名)。……[详细]
|
曹秀清(1902—1984)陕西省米脂县人,是著名抗日将领杜聿明的夫人。后杜聿明被俘,她以一个家庭妇女的身份,带领婆母、儿女到了台湾。经过周恩来总理精心、周到的安排,女儿杜致礼、女婿杨振宁的联系,1963年5月20日,曹秀清从纽约上了飞机,飞到瑞士日内瓦,住了几天后,又由日内瓦经莫斯科取道回国,6月3日,她终于回到北京,和获得特赦的丈夫杜聿明久别重逢。1983年,曹秀清被增补为全国政协委员,她已年……[详细]
|
杜致礼(1927年12月-2003年10月)陕西米脂县人,国民党高级将领杜聿明的长女。杜致礼出生 军人家庭,从小受到严格教育,酷爱文学和音乐,深得蒋介石夫人宋美龄的喜爱。青少年时期适逢抗日战争,就读于西南联合大学附中。1944年,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附属中学读高中的杜致礼认识了她的数学教师杨振宁。1947年,杜致礼只身前往美国留学,进入宋美龄为她安排的美国著名女子学院“卫斯里学院”攻读英国文学。可是……[详细]
|
李晓霞(1942~1991) 女,祖籍永寿县。11岁进入邠县文声剧团学艺,曾拜西安三意社著名旦角张镜堂为师,13岁即成为剧团的小台柱。工小旦、兼演青衣,从事秦腔艺术近40年,演出60余本历史剧和现代戏。对唱腔、演技、化妆不断探索,有所创新。唱腔圆润脆甜,轻柔耐久,字清音饱,刚柔相济、声情并茂。扮相秀美端庄;表演细腻生动,注重人物心理、精神、性格的准确刻画,成功地塑造了王宝钏、杜十娘、秦香莲、白素贞……[详细]
|
李文学(1919~1990) 车家庄乡街子村人。1935年10月在陕北参加了地方部队,开始革命活动。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1945年,先后在延安边区保安司令部和军委后勤部经济建设部工作,历任警卫班长、排长、石油推销处主任、延安利华行经理、绥远丰镇集成公司经理等职。1946年,任东北贸易部驻满洲里办事处处长。建国后,先后任东北贸易部驻满洲里口岸管理局局长、东北区进口公司经理、新中国机械……[详细]
|
肖玉成(1918~1985) 城关镇西街村人。私塾小学毕业后,在县政府、专署供职。期间,从师老中医王克俭。建国后,弃政从医,居家应诊。1956年后,供职于县城关医院近30年。精通经络学、伤寒论,素以滋阴补肾著称。著有《脉诀探讨》《伤寒论著》,曾在省内杂志刊登。晚年编写出《养心诀》。……[详细]
|
马继武(1905~1984) 字经伯,祖籍北极镇东秦村,后移居西安市。青少年时在邠读小学,在西安上中学,后考入黄铺军校,为第二期学生。毕业后,在杨虎城、汤恩伯、胡宗南部任营长、团长、旅长等职。1933年奉杨虎城之命,回本县整顿地方民团,准备扩军。马排除异己,自任保卫总团团长,大肆抽丁派款,扩充民团,民怨沸腾。1936年离县。抗战时期,在河南周口一带率部抗击日军。一次,三面受敌,退无去路,带头跳入黄……[详细]
|
张明智(1917~1971),神木城关人。其祖张星南,父张玉堂,均为本县一代名医。他自幼好学,过目成诵。16岁高小毕业后因家贫辍学,乃随父学医。18岁开始行医,初不为人所知。因其所治病症,每获良效,名医郭星桥,白秀山奇之,试与论《内经》、《难经》、《伤寒》、《本草纲目》等典籍,他口若悬河,所议甚得其要。于是,每遇疑难病症,必约其会诊,由是名声远扬。张明智辨症精当,用药少而疗效显。对一些垂危疾患,投……[详细]
|
杭逢源(1912~1970),高家堡人,出身于世医之家。他秉性聪敏,幼时仅上3年小学,后自学中医典籍成才。因其父母患热病去世,自己也几因热病而丧生,遂对伤寒病学、温病学倍加努力,而成专长。23岁时行医问世,触手成春,一举成名。神木、榆林两地城乡患者,多慕名就医,应接不暇。后迁居榆林行医。解放后,任榆林地区医院中医科主任等职,又受西医启发,相得益彰,医术更佳。除擅长治疗伤寒、温病诸症,对内、外、妇、……[详细]
|
杨和春(1908~1986),又名杨霖、杨子荣,神木城关人。父杨象贤,商人出身,颇具民主思想,曾在榆林各界代表会上公开抨击军阀井岳秀。杨和春1925年入省立绥德第四师范学校,积极参加革命活动,手1926年加入共青团。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经组织决定加入国民党。是年秋,为避“清党”离校。1928年回县,任小学教师速成所主任,与王季明等组建中共神木城关区委,任书记,对本县早期共产党组织的发展,……[详细]
|
蔡雪村(生卒年不详),原名振德,神木城关人。1924年在天津南开中学上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后留学苏联。1926年回国,在上海中共中央机关工作,曾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长、中共江苏省委书记。著有《中国农民革命史》一书。后蜕变为托洛茨基分子,与中央闹对立,从此脱离革命。1931年回西安,在杨虎城驻陕期间任陕西日报社社长。1932年随国民军马仲英部入新疆。马仲英部被盛世才消灭后失踪,至今下落不明。……[详细]
|
王补梅(1896~1975),女,栽子沟村人。家极贫,14岁时卖到王家后坬村做童养媳,丈夫王侯小以揽工为生。土地革命开始,红军游击队和地下党干部常到其家宿营、开会。王补梅为他们放哨、送信。还送两个儿子参加了红军。1935年神府第二次反“围剿”斗争中,王补梅一家藏在贺家山1座山洞里,这里遂成为红军隐蔽所,后来又成了“红军医院”。王补梅与6岁小女儿每天采药、熬药,为伤病员换洗衣服、洗伤口、喂药,忙个不……[详细]
|
刘荣胜(1896~1947),字克安,刘家坡村人,家为世医。刘荣胜天资聪敏,自幼文、医兼学,过目不忘。对《内经》、《难经》、《伤寒论》等中医典籍无不精研,而尤其推崇《景岳全书》。其医术长于伤寒,亦善于妇科,又得祖传“灵药”、“九龙丹”、“黑矾散”之助。入世后,遂以诗文、医术、医德在南乡和晋绥名声大噪,求医求药乃至求学者,络绎不绝,其门生张世雄、贺升效,后亦成为榆林、神木之名医。刘荣胜对病者不分亲疏……[详细]
|
王光荫(1894~1939),字雪樵,号一居士,神木城关人,肄业于北京法政大学。曾任北洋政府农商部主事、陕西督军李根源秘书、府谷县县丞等职。因与当局政见不合,于1924年退隐家乡,宣传新文化,创立“天足会”,倡导女子放足。因守旧势力所不容,后以驻军骑兵旅长高志清代表名义,出游南京、西安等地。1930年起赋闲家居。王光荫矢志书法,自幼临摹各家字帖,皆能得其神髓,又曾游历各地,浏览古今名家墨宝,揣摩苦……[详细]
|
刘瑞庭(1888~1970)高家堡人。幼年就读私塾,20岁起与人合作经商。因他乐于助人,办事公道,且常解囊资助办学、修桥补路、救济灾民等,深得本乡父老敬重。1924年选为高家堡绅士。1934年任联保主任。刘瑞庭虽任伪职,却良心未泯,同情革命。时值国民党疯狂“围剿”神府革命根据地,常有成批的革命者和无辜群众被俘至堡城,惨遭杀戮。刘瑞庭冒着风险,尽己所能,予以营救。1935年驻高家堡国民党军高沛部抓到……[详细]
|
裴廷藩(1879~1926),原名学增,字宜丞,原籍高家堡人。出生于今大保当乡裴家梁村。13岁考取秀才。光绪三十四年(1908)毕业于京师大学堂,出任陕西三原宏道高等学堂教员。于此时期参加同盟会,为革命奔走呼号,在本县颇负盛誉。辛亥革命胜利后,任河套安抚使兼边墙内外团练使。旋任陕北安抚使,消灭了旧军杨昆山部,委任了陕北各县县长并组建了各县民国政权;在高家堡创办县立第二高等小学,提倡男子剪发,女子……[详细]
|
郝伟(1653~1718),神木县城关人。幼年父母双亡,生活寒苦;流浪度日,20岁左右离开家乡,到山西五寨当兵,被编入火头军。一次,郝伟所在武营被敌合围,他顾不得吃饭,盛了一铜罐热粥挂在马后,手提大刀,随军突围。不料马一跑开,热粥溅出,全部浇在马背上。战马着热受惊,狂奔不止,一直冲入敌阵。郝伟只好挥舞大刀,用尽平生力气乱砍乱杀,当者无不披靡,竟为全军杀开一条血路,使全部人马突围而出。从此上下官兵无……[详细]
|
韩成刚(1964~1986),后石圪台村人。1982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生前系35175部队七连七班副班长,共青团员。1984年母亲病重,3次急电催其探亲。他见部队正值新老交替,而战备任务又迫在眉睫,遂只写信安慰母亲,照常工作。1985年冬,部队决定赴云南老山前线与越南侵略军作战。营连-劝其回家探望一下双亲,他再次婉言谢绝。部队到达集结地点,他协助班长认真做好临战训练,甚至发高烧亦不休息,终于使……[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