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人物 > 陕西 > 榆林历史人物介绍5

榆林历史人物介绍5

更新时间:2023-12-30

  高鹏飞(1904~1933),小名海亮,横山县殿市镇高石畔村人。鹏飞父以务农、制瓷为业。鹏飞从小种地,上过两冬冬学。18岁入殿市附近的李继迁(米脂辖)小学一面打杂一面读书。他活泼、胆大,有反抗精神。民国十二年(1923)考入响水高小,因带头闹学潮被开除学籍。以后就和张生智、白怀瑾等在黑木头川贴标语,散传单,宣传马列主义。民国十七年(1928)陕北大旱,鹏飞举家流浪甘泉。生活无着,他到井岳秀部下当兵……[详细]
  张丕谋(1906—1978),横山县韩岔镇人。1934年参加革命,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南泥湾乡锄奸主任、金岔湾乡保安助理员、陕甘宁边区保安处侦察科长、志丹县检察院检察员等职。张丕谋机智勇敢,抓特特灭匪屡屡取胜。1935年,他化装成卖柴人潜入驻南泥湾寨子民团侦察情况,之后带领游打队全歼守寨民团,立功受奖。1936年,他侦知叛徒张连和隐藏处所,带领武工队潜入国民党宜川县党部,将叛徒抓获处……[详细]
  孙仲奎(1912—1946),横山县党岔镇老庄村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党组织遭敌人破坏,他被捕进榆林监狱,遭受多次严刑拷打,曾七次陪杀场,他以共产党员坚贞不屈的气节,视死如归,始终未暴露组织的任何机密。后经组织多方营救出狱。1931年参加米西游击队,任文书、指导员等职,多次参加战斗。1938年调任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部后勤部主任。1941年任中央警备骑兵旅供给处主任,为保障保安部队和骑兵……[详细]
  孙立生(1917—1947),乳名起世,横山县横山镇花鲍峁村人。出生在一贫苦农民家庭。1921年闹灾荒,其母病饿而殁。三个小妹先后送给人家当童养媳。立生和弟弟随父讨饭,流浪到安塞县砖窑湾。1934年,孙立生给白兴庄一户地主揽工放羊,一只羊掉进山水串洞里,地主硬逼他下去把羊拉上来。串洞既深又窄,他艰难地溜下去,把羊吊上来,在他上洞时,站在洞口的地主儿子,往他头上撒了一泡尿,还哈哈大笑。孙立生上来愤怒……[详细]
  贾生亮(1947~1977),横山县高镇乡董家墕兴旺山村人。出身农家,聪敏好学。小时在本村读书,刻苦眉功。后随父学石匠,二十岁精通手艺,为居民、学校、机关设计、修建窑洞、楼房,式样新颖,构造结实。1970年,他学习南方经验,就地取材,反复试办,在山村钻研沼气成功。1974年带领高镇公社工程队赴延安建设,其工程质量符合标准,多次被评为模范。次年回到家乡建设田园,曾被选为生产队副队长、队长,平日他严以……[详细]
  王怀智(1907~1972),字乐亭,横山县韩岔乡范家河村人。弟兄五人,排行为三,人称“三先生”。他出生在一个殷实农家,自幼勤劳俭朴,问学于老农,求教于典籍。民国初,他就读于横山一高,发愤上进,成绩优良。他能不断学习新思想、新文化,偕校友王东皋、高岗、石作崎等,反对--。高小毕业后,考入省立六中,以品学兼优为杜斌丞校长所器重。卒业后,旋任横山县教育视察员。民国二十一年(1932)改任一高校长。八年……[详细]
  王月明(1903~1971),又称铁匠王师,河南省孟津县北马屯乡东达宿村人。月明早年丧父,家境贫穷,15岁与兄新明从师名匠胡丑,刻苦学艺。不满三年掌握造形、钢水诀窍,成为巧手,闻名乡里。民国九年(1920)王随兄逃荒流落横山高镇庙合沟揽工。几年后重做铁活,打制锄、镢、耙、耩,因地造形。打锻刀剪,矛锋刃利。打斧、凿、推刨,锤锯条,操作灵便。制银器工艺精细。善于体会用户意愿,改革创新。方圆百里皆闻名。……[详细]
  鲁直(1914~1971),原名加廉,横山县高镇乡鲁家河村人。他出生贫苦农家,痛恨地主压迫。民国十六年(1927)秋进横山一高读书,受到教员刘经向(共产党员)的启蒙,使之懂得了做革命者,为人类求解放的道理。翌年5月经同班同学贺云祥介绍,加入共青团,从此,他在党的领导下,利用课余到乡间秘密活动,组织农民抗粮抗捐,宣传革命。民国十九年(1930)他染病卧床,与党失去联系。因家境寒苦无钱就医,即一面与病……[详细]
  冯子存(1926~1970),横山县响水乡胜家庙连山村人。子存生在贫苦农家,从小揽工放牧,受尽剥削压迫。解放后,翻身作主,生活逐渐好转,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先后担任村长、生产队长、党支部委员、大队贫协主任等。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脏活、重活抢着干,对群众一片热忱,扶困帮贫,多次评为“五好”社员、劳动模范、模范党员。1969年冬响应号召,带头报名修建石湾段国防公路。翌年刚……[详细]
  杨增占(1919~1964),横山县武镇杨老庄人。增占出身农民,体态魁伟,力大,有胆识,人称“杨大”。他过惯农村生活,且有农民的义气感,见豪绅欺压穷人,总想抱打不平,讲到红军打天下,则津津乐道。民国二十四年(1935),土地革命风暴席卷武镇,杨凭着智慧勇敢,为红军引路、放哨,传送情报,加入共青团。抗日战争时期,宣传抗日,发动群众,勇敢斗争土豪劣绅,深得群众拥护,1942年参加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时……[详细]
  杨世忠(1906~1966),排行三,人称杨三,横山县五龙山乡王树峁沟村人。世忠祖传七代木匠。祖父士英,手艺精湛,建造五龙山法云寺塔,古朴大方,气势宏伟。父则林,修造乐楼,技术精湛,别具一格。世忠出身贫苦农家,身材高大,膂力过人,心灵手巧。自幼刻苦学习木工,量、锯、砍、刨、装,技术娴熟,功力过硬,砍削木料不上绳墨,推刨在暗处刨出工件平整如砥。几年成为巧手,设计、制作木器、建筑,继承传统,改革创新,……[详细]
  王庆云(1875~1961),字缦卿,号横山野人,或称王老曼,横山县党岔乡王家坬村人。庆云7岁从师贡生齐登榜、翰林院庶吉士张祥龄、进士高植卿,孜孜以求,几年后能文善诗,乡里誉为佼者。清光绪十六年(1890),在榆林道初试,后赴省乡试未中,家道维艰,在怀远等地教书。光绪二十九年(1903),在西安赴考未中,与张季鸾、于右任入三原宏道高等学堂,次年选为上舍生。宣统元年(1909),赴省考中拨贡,进京朝……[详细]
  曹颖僧(1888~1962),名思聪,号“圁滨山人”,横山县响水堡人。曹出身书香门第,父子正(字端卿),前清拔贡。他在其父熏陶下,自幼勤奋好学。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入私塾,两年读完《三字经》、《千字文》等书,之后入怀远县高等小学堂就读。光绪三十二年(1906)考进榆林中学,宣统元年(1909)经县、府选送西安两级师范学习。民国二年(1913)曹于师范毕业,适逢省大都督府考选留日生,他以第十七……[详细]
  高增岳(1916—1949),横山县殿市镇李继先村人。1927年夏加入中国共青团。l932年春,到甘肃庆阳国民党十一旅投奔老乡王子庄,王把他留做自己的勤务兵。1933年提任排长。1937年,该团地下党组织接收他为中共党员,同年秋,升任五连连长。1938年春,十一旅奉命北上抗日,驻防榆林三岔湾、米家园则一带,他在连队中实行民主,教士兵学唱抗日歌曲,激发士兵的爱国热情。1940年部队移驻靖边柠条粱,与……[详细]
  • 刘秉温
  刘秉温(1911~1979) ,横山县韩岔乡猪头圪垯村人。秉温出身贫苦农家,幼随父逃荒到安塞。他勤劳朴实,天资聪敏,白天操作田间,夜晚就读私塾。几年后,偕父迁居延安县杜甫川。随着土地革命的深入,秉温投身农村根据地的活动。民国二十四年(1935)加入中国共产党。接着任肤甘革命委员会主席、延安战区委员会主席、肤甘保卫局长,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西安事变后,秉温任肤甘县委书记兼苏维埃主席、延安县县长。在……[详细]
  • 吴满有
  吴满有(1893年—1959年),陕西横山人,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大生产运动的典型。后因被俘而身败名裂。1928年因逃避灾荒,移居延安柳林吴家枣园。1934年土地革命后分得一座荒山。因善于经营、吃苦耐劳而致富。1941年在缴纳公粮后还有一半盈余,并购买了不少公债,引起注意。1942年4月30日,延安《解放日报》刊登了人物通讯《模范农村劳动英雄吴满有》(作者莫艾),得到朱德的称赞。他被命名为全边区的……[详细]
  封可涵,原名封营荣,陕西子洲人。1913年2月2日生于子洲县(原清涧县)何家集封家坪村。1927年3月参加革命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担任清涧县蛇沟党支部书记。1934年后曾任清安六区蛇沟乡苏维埃政府主席、支部书记,区委巡视员,王家湾区委组织部长、区委书记,延安县委组织部长,陕北省委巡视员,关中地委及赤水县委组织部长、代理县长,中共中央西北局巡视员、西北局党校干部科副科长,八路军干部子弟学校校……[详细]
  李嵬名,西夏公主,成吉思汗的老婆,据说在她跳黄河以后,成吉思汗曾令士兵开掘黄河,一代美女沦为西夏的救国工具,可西夏最终还是难逃被灭。与李嵬名有关的成吉思汗死因猜测被咬掉生殖器说这一说法普遍流传于外蒙古,据说成吉思汗在攻打西夏时,西夏国王李安全为保国家,将西夏第一美女自己的女儿李嵬名赠与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得到美女后将对攻打西夏的计划推迟了,依然没有放弃攻打西夏,李嵬名得知后非常气愤,于是借用和成吉思……[详细]
  李锦(1606-1650)明末农民起义将领。又名过、双喜,号一只虎,陕西米脂人。起义军领袖李自成侄。崇祯三年(1630)从自成起义,从骁勇善战著称。历任营制将军。进京后加都督衔。自成牺牲后,他与高一功等联明抗清。南明封其为御营前都左军侯,赐名赤心,所部号“忠贞营”。永历四年(1650)在广西庆远(宣山)病死。……[详细]
马守应 [] (?~1644)
  马守应(?-1644)明末农民起义军首领。回族。别号“老回回”。陕西绥德人。曾当过边兵。崇祯元年 (1628),率众起义,隶属闯王高迎祥、活动于甘肃东部,众至数万。四年(1631),入山西,编入王自用的“三十六营”,是仅次于王自用、高迎祥的重要首领。八年(1635),参加河南荥阳大会,为十三家首领之一。转战于陕、晋、豫、鲁、川、鄂、皖、湘等地。势力极盛。后与贺一龙(绰号“革里眼”)、贺锦、刘希尧、……[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