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人物 > 海南 > 文昌历史人物介绍6

文昌历史人物介绍6

更新时间:2023-12-30

   叶剑雄(1902~1969) 原国民党陆军中将。原名用爱,铺前镇田良村人。1921年毕业于陆军云南讲武堂,在军旅服务六年,升至中校。1927年夏赴日本深造,先后毕业于日本户山学校、日本骑兵学校。1948年夏奉调参谋教官班第二期深造。历任骑兵排、连、营、团、旅、师长、副军长,海南警保师长,云南武校助教,中央军校少校、中校教官,广州燕塘军政学校骑兵队上校队长,张北分校教育组长,中央陆军学校骑兵分校……[详细]
  叶佩高(1902~1987) 台湾“-”中将高级参谋。又名用迈,铺前镇高峰村人。年青时曾在铺前镇药店当药童。1925年入云南讲武堂第十八期步兵科学习,毕业后,先在黄埔军校任教官,后在国民党军中当参谋。1929年入国民党陆军大学第九期学习。毕业后,历任国民党军上校团长、旅长、师参谋长等职。参加上海抗日战役。1939年随师部在安徽徽州市整训,1940年调往湖南长沙,任国民党军第十一师少将师长。创办岳……[详细]
  冯任臣(1890~1930) 北伐讨逆军将领,追赠陆军中将。派名冯职,号齐平,抱罗镇里隆村人。1916年毕业于广东省立法政专门学堂法律科。历任司法书记官、科员、编辑主任、禁烟善后总局局长、总务科长兼承审员、军需、上校参谋、筹饷局长、军法官、会计主任等职。他任军法官时,一月询结悬案二百余,悉得其平。1926年任广东兴宁县长,1927年充国民革命军东路军前敌总指挥部军需处少将处长、两淮盐运使,192……[详细]
   文朝籍(1896~1979) 原国民党陆军中将。字芗铭,会文镇南坡村人。1919年云南讲武堂第十二期毕业。历任国民革命军中队长、营长、团长等职。1928年,入陆军大学特别班一期学习,毕业后,历任上校团长,少将参谋处长,“围剿”豫鄂陕甘边区副司令、第三十六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一战区商南指挥所主任,联勤总部广西供应局局长等职。在任第二战区前敌总司令部副参谋长任内草拟晋北抗日军对坂垣师团之作战计划,……[详细]
  文鸿恩(1891~1934) 原国民革命军第十七师中将师长。原名文华宗,字对庭,会文镇南坡村人。早年毕业于琼崖中学,1912年参加中华革命党。1916年其父以反对帝制为袁氏爪牙所嫉而杀害,遂偕堂叔朝籍远走南洋。回国后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毕业后回粤,历任粤军副营长、东路讨贼军营长、广东省警卫军营长、国民革命军独立第一师第一团第一营营长,1926年北伐,调升国民革命军第十七师第五十团团长,以攻克南……[详细]
  王录丰(1896~1956) 原国民党陆军中将。迈号镇白玉村人。年幼时随父在吉隆坡读书,1918年回国入云南陆军讲武堂第十五期就读,1922年加入中国国民党,同年毕业后回粤赴闽,在东路讨逆军第二旅三团梁国一部任排长,1923年随军回粤,讨伐陈炯明。1924年投考黄埔军校干部,派充第一期学生总队第一队中尉区队长。国民革命军成立教导团后,调任教导团第一团上尉连长,参加追剿陈炯明部棉湖之役。1925年……[详细]
  云大选(1887~1983) 原国民党陆军中将。字子青,头苑镇头苑村人。北京陆军军需学堂毕业。历任护-少校军需主任,中校团附,师部会计课长。1926年随军北伐,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兵站总监部经理处上校科长。越年升任军事委员会审行处上校科长。1928年军政部成立,任军需署公计司综计科上校科长,少将科长。1936年改为陆军军需总监。1939年任航空委员会会计长。1940年奉准晋支中将薪俸。1946年……[详细]
  云振中(1886~1969) 原国民党军第七战区兵站中将副总监。派名茂村,字笃生,头苑镇头苑村人。毕业于广东省虎门陆军小学第五期、湖北省陆军第二预备学校第二期、河北省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步科。历任见习排长、永安库长、少校营长、中校副官处长,广东省禁烟局局长,上校副官处长。1933年入湖北军事委员会战时工作干部训练团政训班高级组第一期受训。毕业后任六十六军少将高级参谋,在上海参加抗日战争。193……[详细]
   云瀛桥(1880~1940) 原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中将参议。去世后追荐陆军二级上将。派名逢畅,字瀛桥,号日东。公坡镇石盘村人。清末毕业于虎门陆军速成学堂(《海南近代人物志》说云南讲武堂),投身国民革命。历任广东督军府科员,孙中山大元帅府军政部军务课长,国民革命军少校营长、中校副团长、上校团长等职。参加过东征、北伐诸战役。1926年随南征部队渡琼,从铺前港登陆。攻克琼山县之三江镇,再克海口市、……[详细]
   郑庭笈(1905~1995) 原国民党军四十九军中将军长。字竹斋,号重生,文教镇美竹村人。1927年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五期步科,历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四军第十师排、连、营长。1933年任第十师五九八团团附,参加过“围剿”福建人民政府之十九路军和江西苏区的三、四、五次战役。1938年升国民党荣誉第一师四团团长,参加武汉保卫战,曾获国民党军委会嘉奖。1939年11月率部在广西昆仑关对日军开展攻坚战,击毙……[详细]
  郑挺锋(1904~1961) 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又名庭烽,号耀台,宝芳乡下水村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步科。历任国民党军第九师见习官、排长、连长、少校营长。1930年人日本陆军步兵学校学习,毕业后在国民党八十三师四九八团任少校营长、中校团附、上校团长。1935年后到别动总队工作,任上校参谋组长,第一大队大队长。1938年升任五十师一五。旅少将旅长,后调任五十四军五十师少将副师长。1939年入陆……[详细]
  郑介民(1897~1959) 原国民党军统局长,陆军二级上将。原名庭炳,字耀全,号杰夫,宝芳乡下水村人。曾在文昌中学读书,十六岁时弃学,后到马来亚当华工。1924年初,返回广州,报考黄埔军校第一期,未中。后到广州市-长兼警卫旅旅长吴铁城办的警卫军讲武堂学习。8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二期,编在步兵科。毕业后,于1925年10月被军校选送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7年8月,从苏联毕业回国后曾任第四军政……[详细]
  陈 策(1893~1949) 国民党海军上将。原名明唐,字筹硕。会文镇沙港村人。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1911年肄业于广东海军学校,与海校同学密谋讨伐袁世凯,失败后赴香港。1917年在粤参加0,1919年,代表海校同学赴漳州说授闽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回师讨逆。后奉派返粤,1923年任江防舰队司令,后任海军局顾问。1927年,任广东清党委员会委员兼情报处长。1928年后,任海军第四舰队司令,……[详细]
   何敦锦(1921~1993) 潭牛镇上山村人。1941年参加潭牛乡抗日后备队,后参加琼崖抗日游击队独立总队。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历任战士、班长,党支部书记、政治指导员、中队长、琼崖纵队党务科长、大队政委、支队政委、团政委等职。海南解放后,历任海南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海南军区炮兵团、华南军区独立二十九团、汽车四十七团、守备二十师一五一团政委,海南军区政治部群众……[详细]
  黄岐山(1918~1984) 榆林要塞副政委。原名黄循瑞,昌洒镇厚土村人。曾到广东番禺简易师范学校读书。后去越南西贡做工。1937年回琼,在家乡参加抗日救国活动,被选为昌洒乡青抗会主任。193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乡党支部书记。1940年10月参加琼崖抗日独立总队,历任大队政委、支队政治处主任、琼崖纵队第一总队宣传科长、纵队政治部组织科长、第一总队政治部主任等职。1950年后,历任海南军区……[详细]
  冯所唐(1923~1969) 东路镇美德村人。1923年4月出生在泰国。1929年随叔父回乡读书。1937年在文昌中学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9年6月参加琼崖抗日独立总队。194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琼崖抗日独立总队文化教员、中队指导员、党务股长、大队政委,琼崖纵队第三总队政治部组织科长,琼崖纵队军政干部学校政治处主任、政委,琼崖纵队第一总队政治部主任。海南解放后,任华南军区独立二十九团政……[详细]
  黄乃宇(1918~1973) 原名中峻,文城镇白芒村人。1938年赴延安,先后在陕北公学、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延安、陕北瓦窑堡、晋察冀抗大任过干事、指导员、党支部书记等职,后任晋察冀军区第二纵队十八团和独立第四旅十团政治处主任,察哈尔军区政治部宣传科长、平西分区独立第二团政委,两广纵队新兵团政委、第二团副政委、特务营政委和-、第三团副政委、第二师五团政……[详细]
  符振中(1911~1989) 琼崖纵队参谋长。抱罗镇大学村人。192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8月参加中共领导的文昌县农民自卫军,转为中共正式党员。1929年被派到文昌冯家坡小学学习文化并兼任该校中-支部宣传委员。1931年冬,被派往广州进行革命活动,因广州的中-组织遭国民党破坏而与组织失去联系。后曾在广西陆军步兵学校学习。1937年冬,在广州市高中学生军事集训队任教官3个月。1938……[详细]
   刘 荣(1920~1993) 原名统领,东郊镇港门村人。1939年参加革命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广东第十四区民众抗日自卫团独立队战士、班长,琼崖抗日游击队第一独立总队正副小队长、正副中队长,琼崖抗日游击队独立纵队正副大队长,琼崖独立纵队第二支队(先遣支队)副支队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琼崖纵队第三总队第七支队支队长、第三总队副总队长等职。海南解放后,历任第一总队参谋……[详细]
  符 路(1915~1999) 原名符用辉,龙楼镇兵坡村人。由于家境贫穷,小时放牛,直到9岁才上小学读书,毕业后,上了一年预中班。1932年当小学教员。为了谋生和继续上学,他省吃俭用,并借了一笔钱,远渡重洋,到新加坡,在英国人办的一间学校里当工人,卖冰水、洋糕。因为读不起正规学校,就在一间夜校里学习,同时又在另一间工人夜校教语文,后来又在华侨办的汉光小学当庶务,直到1940年。 1941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