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30
许侠夫(1901~1927) 原名许声鹏,字秀南,东阁镇玉山村人。幼年聪明,8岁被送进私塾读书,学习成绩很好,二次跳级,13岁在东阁墟读小学毕业。 1921年,被长兄许声鸿带到马来亚谋生,白天为资本家做工,夜间到夜校读书,1923年他离开马来亚回国。在朋友的帮助下,进入南京暨南学校,他经常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各种进步书刊,如《0宣言》、《列宁传》、《新青年》等,开始接触马列主义。1925年,……[详细]
|
周 逸(1902~1927) 原名周德一,又名周庆昌。潭牛镇文郎君村人。幼年时,在家乡附近的广智学校读书。聪敏过人,每次考试,各科成绩都获得第一名。 1919年,周逸以全优成绩考进府城琼崖公学。进校不久,恰逢发生美国教徒0府城匹瑾女中学生事件。他义愤填膺,立即组织学生到美国教会进行抗议。腐败无能的地方政府经不起美国教会的恐吓,采取了屈辱求全的政策。最后,竟责令公学当局以“无事生端”为理……[详细]
|
郭钦光(1896~1919) 原名郭书鹏,字步程,龙马乡龙梅塘村人。父诗祝,母陈氏,妻陈氏,姐兄各一。他聪慧机灵,能说会道,为父兄所宠爱,靠父和兄的勤劳耕种,省穿俭用支持其入学读书,启蒙于家乡农村私塾,后随当教师的舅父陈宜得读书,12岁到抱罗市的罗峰高小就读。1912年父病逝,与兄书燕相依为命。其兄心肠仁慈,以其弟学业成绩优异,矢志培养弟弟成才,于1913年钦光入广州初级师范学校读书。1915年……[详细]
|
陈侠农(1878~1917) 原名家儒,又名宏尤,字聘珍,新桥镇山柚脚村人。18岁考廪生,后因家境不济而辍学,在家以烧陶为业。幸得邻村父老陈明善等资助,赴穗考入两广师范学堂。在校期间,受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影响而加入同盟会,参加秘密的反清活动。1900年毕业返乡创办进取小学,自任校长,次年出任文昌县育才高级小学校长。响应孙中山“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共和,平均地权”的号召,在师生中开展反清宣传……[详细]
|
林文英(1873~1914) 原名林天泽,号格兰,国会众议院议员,清澜镇世坑村人,1873年出生于泰国一个华侨家庭。 少年时在泰国华侨学校读书,中华中学毕业后回乡探亲,并同邻村姑娘陈妚大订亲结婚。1903年春,从泰国去日本求学,考进东京法政大学政治系学习。1904年秋,在日本横滨,经廖仲凯介绍结识孙中山,受其影响,参加了同盟会。与孙情谊笃深,亲如手足,一起到泰国演说,反对帝制,宣传共和,夜……[详细]
|
黄远谟(1855~1916) 字尊琼,号愧庵,生于清咸丰五年(1855),蓬莱镇臬塘村人。父是名医。远谟勤奋好学,早在蒙学时,试于邑已有声名。启蒙不久,父病故。光绪十二年(1886),以优等生免费修业于苏泉书院和琼台书院,与海南著名学人王国宪同窗共诵,交情甚深。光绪十五年(1889),学使樊君考取优行,荐入京师,应京兆乡试,终于光绪23年(1897),举丁酉科副魁(会试第二名),本应继续金榜题名……[详细]
|
云茂济(1826~1875) 字汝楫,一字莘川,生于清道光六年(1826),龙马乡莲花心村人。幼年聪慧,咸丰己未年(1859)以优贡中举人。同治癸亥年(1863)登进士,入为翰林院庶吉士,充实录馆协修。不久,家父去世,归籍“丁难”在里,“服轩哀”三年还朝。朝廷决定考“散馆”,从翰林中再选优录用。在考试时,写政论文,广征博引,纵横古今,其文情真意切,气魄宏伟,文笔隽永,论其才应属尚书。可是,因一时……[详细]
|
潘 存(1817~1893) 字仲模,别字存之,号孺初,生于嘉庆二十二年(1817)农历十二月初一,铺前镇港头村人。从京师返琼后,迁居白沙园村。耕读传家,书香不绝,7岁进入私塾,一目数行,操笔为文,滔滔不绝,号为神童。岁试屡获首名,28岁举案首。清咸丰元年(1851) 始中举人。未几,应礼部试,遵例捐主事,分户部员外郎,转户部主事在福建司。潘存事余暇,研究经史,淹贯百家,工诗、古文辞,书法亦……[详细]
|
韩锦云(1806~1874) 原名日升,字紫东,生于清嘉庆十一年(1806),锦山镇亚园村人。幼年聪明异常,12岁能文,17岁取文昌案首秀才,20岁在琼台书院读书,杨斋先生赏识之,赞为国器。道光十五年(1835),29岁中举人。35岁(道光二十年,1840)登进士。此科与族侄捧日同登会榜“叔侄同科”,传为科场佳话。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分刑部山东司。咸丰元年(1851)补奉天主事。三年(1853)……[详细]
|
云茂琦(1790~1849) 字以卓,号贝山,又号澹人,生于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头苑镇人。 自幼聪颍,才智过人,好学不倦,嘉庆二十年(1816)乡试中举,道光五年(1825)留居京都,研读王阳明学说,深受其影响,推崇“身心性命之学”。以圣贤之言为座右铭,躬行实践。 道光六年(1826)进士及第,分发江南,出任沛县(今江苏西北端)知县。沛县地处低洼,历年夏秋雨季,庄稼多被淹没,……[详细]
|
张日旼 字穆侯,号熙斋,南溪都(今翁田镇)排山良 村人。幼年聪明颍悟,勤奋好学。家贫,其父务农,极力教之。日旼曾从琼山进士谢宝就读,是谢宝的得意高徒。登乾隆元年(1736)丙辰科进士,金德瑛榜。选任云南宜良县知县,为政崇尚简易,注重教化,以课士训农为务。宜良地瘦民穷,日旼奏准奉委修浚银汁河,自己献捐俸金千馀。又开凿灌渠——张子沟于北屯40余里,灌溉陆凉、路南、宜良三州县,使瘠土皆变成膏腴之地。……[详细]
|
陈是集(1593~1648) 字虚斯,号筠似,别号双峰居士,晚号忍辱道人,迈号镇地平村人,明代进士,爱国诗人。生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十月二十四日,卒于清顺治四年(1648)十一月十五日,享年55岁。少有奇悟,立介节,秉情操,赏慕海忠介之为人。勤奋好学,读书不沾沾章句。天启元年(1621)辛酉科乡试,名甲乡里。可是,两赴殿试,名皆落榜。他不气馁,列入黉庠,十载励志。耕耘砚田,终于38岁登崇……[详细]
|
邢 宥(1416~1481) 字克宽,号湄丘。祖先在南宋初期从汴梁(今河南开封市)迁来文昌县文教镇水吼村,六世祖宣仪,知文昌县,高伯祖梦璜知万安军,曾祖父在元代先后任琼山、文昌知县。邢宥与丘浚、海瑞齐名,有“一鼎三足”之称。 邢宥生于明永乐十四年(1416)。少年聪慧过人,5岁始读三字经,过目成诵,日记数十言。10岁作“勉学诗”,表现出“治国齐家”的-。14岁补文昌邑庠弟子员,甚有声名,……[详细]
|
符其珍(1775~1845) 字聘之,号晓峰,生于清乾隆四十年(1775),东阁镇竹根村人。兄弟有六,他排行三,容貌端庄,丰神韶秀。家穷而好学,在私塾读时,为先生及村人所器重,他求知欲极强,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篇,并颇有见地。尤其醉心诗学,对诸家诗体均有深入细致的研究,并能博采众家之长,在当时颇有声名。 嘉庆二年(1797),科进庠,嘉庆六年(1801)科拔贡,入京朝考,钦……[详细]
|
张云逸(1892~1974) 中共中央军委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原名张运镒,又名张胜之。头苑镇上僚村人。出生于贫农家庭,7岁时进本村私塾念书,刻苦攻读,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小学毕业后因家庭经济拮据,无法继续升学,为了谋生,他到广州投靠当军官的同乡赵士槐,当上一名勤杂工。1908年,张云逸以优异成绩考入广东黄埔陆军小学第二期。在陆军小学,他接受了严格的军事训练,较系统地……[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