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人物 > 山东 > 烟台历史人物介绍18

烟台历史人物介绍18

更新时间:2023-12-30

  于连泉(1900—1967)原名桂森,又名树德,字红霞,号绍卿,又号霭芬。艺名“小翠花”。登州(今蓬莱市) 人。京剧演员。7岁入郭际湘(艺名“水仙花”)主持的鸣盛和科班,学青衣花旦,兼唱河北梆子及京剧,艺名“小牡丹花”,学名盛琴。科班停办后,转入北京富连成科班专习京剧,得萧长华、郭春山等名师传授,萧长华为其取艺名“筱(小)翠花”。出科后,又向著名旦角田桂凤、路三宝、侯俊山、余玉琴、王瑶卿等学艺,博……[详细]
  崔福昌(1897—1966)莱阳县(今莱阳市) 北苟格庄村人。1945年参加民兵组织,任爆破队长。与敌进行战斗120余次,炸死敌人50多人,缴获大量武器、弹药,被授予“山东省级战斗英雄”和“胶东0大王”称号。1966年3月9日病逝。……[详细]
  于拱宸(1907—1966)曾用名于惟垣、于洪深。掖县(今莱州市)路旺镇于家村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西海地委-部部长、海外工作部部长、中共江西省委-部部长等职。1966年病逝于南昌。……[详细]
  安波(1915—1965)原名刘清禄。牟平县(今烟台市牟平区)宁海镇庙沟村人。中国现代音乐家,革命文艺事业的组织者、领导者。1931年,考入牟平县中学,毕业后考入曲阜师范学校,1934年转入济南第一师范学校。在校期间,他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曾任济南学联秘书长。193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到鲁南费县师范讲习所,以教员身份为掩护进行秘密活动,在党内任中共山东省委特派员。同年10月,赴……[详细]
  王道远(1892—1965)字履斋,号友石,别号罗峰山人。招远县(今招远市)原家村人。 画家。 幼时喜爱绘画艺术,后到济南求学,开始系统学习工笔花鸟画。1916年中学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被保送到北京高等师院(今北京师范大学)手工图画专修科学习,师从著名国画家陈师曾。在陈的教导下,绘画技艺大有长进,诗、书、印等方面均有了较高的艺术修养。陈师曾给王道远画室题了“我师造化”四个字,称赞其绘画富于写实精神。……[详细]
  王讷(1896—1965)原名王逄元,莱阳县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2月莱阳党组织遭破坏, 他去大连、哈尔滨等地从事党的地下活动。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回到莱阳发展“民先”组织,开展抗日救国活动。后调黄县任抗日民主政府民政科、实业科科长。1941年2月,任莱东行署(县级) 主任兼县大队大队长。1942年调海阳县徐家店实验区工作。解放战争时期,他受中共胶东区委的派遣,以商行公司经理的身份……[详细]
  于学忠(1890—1964)字孝侯。蓬莱县(今蓬莱市)于家庄人。他生于旅顺,少时就读于黄县崇实中学。1908年(宣统元年)考入通州速成随营学堂步兵科。1911年入毅军任排长、连长。1917年,任北洋陆军十八混成旅炮兵营长。1921年秋,川鄂战起,提任团长,后任十八混成旅旅长、第二十六师师长、长江上游副司令、第九军军长兼荆襄警备区总司令等职。1926年,北伐军攻克武昌,吴佩孚主力被歼,他于次年6月返……[详细]
  陈孟元(1894—1963)名嗣宗。掖县(今莱州市)前朱石村人。爱国实业家,全国人大代表。他自幼家贫,只读过几年私塾。16岁去东北爱辉县(今黑河县)学徒,出徒后当店员,不久,被派往俄国负责批发花布等业务。1919年,陈孟元回哈尔滨开杂货店,获利颇丰。他见东北工业受日本垄断,决心走实业救国的道路。首先拟办橡胶厂,要求橡胶进口与日本商人享有同等进口税率,遭当局刁难,便改办“聚丰福”印刷厂。1932年,……[详细]
  刘镜清(1900—1963)又名刘志平,字涟漪。招远县(今招远市)东良村人。国民党党员。国民党中统特务。历任国民党山东省党部组织部长、外交部亚州司司长、国民党中央参议员、“国大代表”、南京市法院院长、台国民党-“-”等职。……[详细]
  徐力田(1914—1962)原名李文范。莱阳县(今莱阳市)徐格庄村人。在莱阳乡师读书期间,就积极参加党组织领导的-、-斗争,被学校当局勒令退学,后又参加了1935年中共胶东特委发动的“一一·四”武装-。抗战初期,参加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 193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建立前,历任区委书记、县委宣传部长、县委书记等职。建国后,先后任省委办公厅副主任、青岛疗养区党委书记等职。1962年10月病……[详细]
  林月樵(1909—1962)原名姜宗泰,别名初召南、张元三。莱阳市万第镇西万第村人。1929年6月参加中国共产党。1932年冬,创建莱阳二乡师党支部,任书记。后在胶东特委做巡检工作,任海(阳)莱(阳)边区党支部书记、莱阳临时县委书记、武装游击队队长、大连市党支部书记、胶东工委委员等职。抗日战争时期,历任连长、营长、团参谋处长、胶东抗大教育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任独立团团长、军分区参谋长、 副司令员……[详细]
  吴化文(1904—1962)字绍周。掖县李家村(今莱州市铁民村)人。早年任冯玉祥部参谋、 国民党第96军军长,1948年9月在济南战役中率部起义,后任解放军第35军军长。浙江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他8岁随父母迁居安徽省蒙城县移村集, 1920年离家出走,投西北军冯玉祥部当兵,升为排长、传令官。1923年,入北京教导团学习,继又进北洋军阀开办的陆军大学深造,毕业后回冯部任师参谋长。1930年弃……[详细]
  杨积慧(1927—1961)蓬莱人。全国劳动模范。14岁入青岛光际大戏院当放映练习生。 1946年8月到青岛华发电料行做实习电工。20岁时,任青岛真善美电料行电工兼副经理。1953年在青岛中国影剧院工作期间,研制成功同期马达整流器。同年,调至济南,在山东省电影公司工作。1958年,开始研制5501型35毫米固定式放映机。通过拜师寻友,查阅资料,细心研究,终于在有关单位配合下攻克了难关,实现了一个放……[详细]
  于非(1888—1959)字非厂,又名于照,号闲人。蓬莱人。书画家。新中国成立前,曾任华北大学美术系、京华美术专科学校、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教授。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美术学院民族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北京画院副院长、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画》编委会主任,北京市第一、二、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等。于非善工笔花鸟画。早年师承齐白石,多作写意山水及花鸟,1935年开始学习研究工笔花鸟画,初学清代陈洪绶,后……[详细]
  张烈(1915—1958)原名张永和,字温如。掖县(今莱州市)单山村人。曾任中共辽宁省委常委兼辽宁省总工会主席、党组书记。1931年,张烈考入山东省立第九中学。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九中学生会主席、党支部委员,多次组织发动学生参加-。1936年春,去北平从事党的地下活动。“七七”事变后,在山西参加“抗日救国牺牲同盟委员会”,历任县长、县委书记、农会主席、地委群委会书记等职。在严酷的环境中,……[详细]
  孙学之(1911—1958)又名孙世俭。海阳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6月任中共海阳县委书记。 1935年“一一·四”-失败后,转移到烟台。1936年春被国民党山东省政府逮捕。抗日战争爆发后出狱。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共淄博特委委员兼组织部长、八路军山东纵队三支队团参谋长、国民党第五战区总工会淄博办事处主任,中共鲁南区党委委员,鲁南区总工会副主任、主任,胶东区总工会主任、渤海……[详细]
  褚文郁(1890—1957)字宗周。海阳县(今海阳市)西坊坞村人。幼读私塾,后入北平朝阳大学法律系学习,毕业后于1917年到烟台执业,自办《爱国报》。1929年,烟台0会长澹台玉田以红字会会长的名义,聘其为烟台恤养院第二副院长,并负责筹建。 他将《爱国报》并入红字会,改名《胶东报》,仍兼社长。1930年2月, 褚文郁赴北平、天津等地考察学习。返烟后,在恤养院先后设弧儿、嫠妇等6部, 对其分别恤养。……[详细]
  李子初(1880—1957)名恒瑞。黄县(今龙口市)遇家村人。实业家。出身商业世家,幼时就学于村塾,22岁去日本留学,专攻经济,四年后学成归国。不久,再次去日考察。1912年归国后一直从事实业,肇兴轮船股份有限公司是其经营的实业之一。清末民初,“肇兴”一问世,就与英商“太古洋行”展开经济、政治斗争。英商为挽颓势,主动提出和解,甘愿放弃营口——龙口航线,并将其在龙口的不动产兑给“肇兴”。1930年,……[详细]
  井克里 (1919—1956)蓬莱市人。1936年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1年12月至1942年2月任中共黄县县委书记。新中国建立后曾任潍坊市副市长、徐州市政府秘书长、国家计委基建综合局处长等职。……[详细]
  谢鸿焘 (1873—1954)字一尘。栖霞县(今栖霞市) 占疃乡杏家庄人。1904年(光绪三十年),谢鸿焘婚后与妻同赴日本留学。次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成为骨干会员。同年11月,与好友秋瑾率先回国,在烟台与徐镜心(同盟会山东分会主盟人)等秘密设置同盟会机关。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出资兴办“东牟公学”和“端本女校”,秘密开展革命活动。不久,遭当局通缉,离烟去潍县(今潍坊市寒亭区),与妻分别执教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