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人物 > 山东 > 烟台历史人物介绍17

烟台历史人物介绍17

更新时间:2023-12-30

  栾调甫(1889—1972)蓬莱县(今蓬莱市)城里人。著名学者。少时从师学习国文和英文。14岁辍学,随父去上海书店学徒。后靠翻译英文书籍,以微薄收入置书自学,潜心钻研先秦墨学和中国古文字学。1920年,在齐鲁大学博医会任,翻译了多部医科书籍。对墨子研究有较深造诣,并提出“坚白离盈”说,深入阐发墨子辩证逻辑的丰富内容。对梁启超《墨经校释》的立论有独到的见解,所著《读梁任公墨经校释》得到梁的高度评价:……[详细]
  栾恒悦(1920—1972)海阳县(今海阳市) 栾家村人。194 2年参加民兵组织。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战斗百余次,毙敌18名,伤、俘20余名,缴获040余支。 1972年5月去世。先后获“胶东二等民兵模范”、“胶东民兵英雄”、“山东民兵英雄”称号。……[详细]
  宋居田(1890—1972)字经畲。蓬莱费东村人。音乐教育家。幼年在原籍入私塾,1916年在东昌师范读书。1922年毕业于上海艺术专科师范并留校任教。1924年起,宋居田历任上海中华艺术大学、上海艺术大学、交通大学、成都大学、四川美专及福建音专的音乐教授。1930年曾担任过江西南昌教育厅教育委员会乐队指挥。抗战期间从事过抗战歌咏活动。抗战胜利后,因不满国民党反动统治,辞去教授职返乡务农。新中国成立……[详细]
  吴启民(1928—1972)黄县(今龙口市)王屋村人。曾任沈阳军区政治部保卫部部长。 1941年参加革命。1943年入党。解放战争时期立大功1次。1972年因车祸殉职。……[详细]
  逄揆一(1910—1971)又名逄篑一,曾用名逄学山。黄县(今龙口市)逄家村人。“七七”事变后,投身抗日救国活动。1945年,任龙口市工委副书记兼市长。1949年,任江苏省松江地委书记。1963年,任中共江苏省省直机关党委书记。1966年,调中共江苏省监委工作。1971年病逝。……[详细]
  李宪刚(1930—1971)黄县(今龙口市)西三甲村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代飞行员。 1945年5月,由北海中学参加八路军。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美援朝及国土防空作战中, 英勇顽强,机智灵活,击落击伤敌机各1架,立二等功、三等功各2次。 1951年10月,在朝鲜战场与战友击落击伤敌机后,受到朱德总司令接见,并称赞说:“我们的副大队长(指李宪刚),你才21岁,就敢与训练有素的美国空军作战,……[详细]
  周荣鑫(1917—1976)原名周文华。蓬莱县(今蓬莱市)城里西关人。曾任国务院秘书长、教育部部长。教育家。周荣鑫少年时期在家乡一带读小学、初中,后入蓬莱乡村简师班学习。 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与组织失去联系。1937年1月去延安, 参加“抗大”二期学习班学习。同年5月,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结业后入中央党校学习,留校任教务处干事、班主任等职。1943年后,历任中共行唐县委组织部长、中共晋察……[详细]
  梁歧山(1911—1969)曾用名李春荣。莱阳县(今莱阳市)范家庄村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4年4月任牟、海、栖、招四县边区巡视员。抗战期间,先后任中共掖县县委书记、中共莱阳县委组织部长、中共南海地委组织部长、中共西海地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1945年8月任中共南海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1949年4月任中共江苏省常州地委副书记兼武进县委书记。建国后,先后任中共四川省酉阳地委书记兼专员,……[详细]
  林纯之(1910—1969)原名林春之,化名醒狮。福山县人。1933年初级师范毕业后即从事教育工作。 193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福山县委委员、-部长、 福山县委书记。1942年任福山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兼县大队长。1949年1月调山东省民政厅任民政科长和办公室主任。 1956年9月,调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任副院长。“文革”期间被停职审查,于1969年含冤离世。后平反昭雪。……[详细]
  刘仲益(1895—1970)海阳县(今海阳市)新庄头村人。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0议山东省委员会副主席、党组书记。1932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任中共莱阳中心县委组织干事, 在海阳西乡秘密开展党的工作。同年9月,任中共海阳特支书记。次年8月10日,组织10余人袭击黑石嘴盐务所,缴获一批0。1934年8月,任中共海阳县委委员。同月29日被捕,备受酷刑,坚贞不屈。1936年秋,被解往济南反省……[详细]
  孙丹林(1886—1971)字汉尘。蓬莱县(今蓬莱市)城里人。北洋政府内务总长。1904年(光绪三十年),考入官立山东大学堂。后,加入同盟会,曾任烟台东牟公学汉文教员。1912年1月1日赴大连,于15日晨带领革命军在蓬莱水城登陆,一举攻占蓬莱城,成立登州军政府。同年11月,成立山东军政府,出任秘书长兼军事参谋。山东军政府被袁世凯解散后,被调高苑任知县。1919年前往湖南,充任吴佩孚戎幕,力促吴佩孚……[详细]
  黄日宾(1912—1970)莱阳县人。他在莱阳乡师读书期间,积极参加中共莱阳乡师支部组织的-, 是-的积极分子。 1932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10月任中共莱阳县委书记。 1934年2月辞职。入党后和任县委书记期间,曾积极发展党员,发动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后因国民党当局追捕,离开家乡出走东北。1935年回到胶东,参加了胶东“一一·四”-。-失败后,出走北平,脱离了党组织。后回到家乡任村会计多……[详细]
  海默(1923—1968)原名张泽藩、张凡,笔名海默。黄县(今龙口市)江格庄人。当代电影剧作家、小说家。出生于贫民家庭,11岁丧母,随父去北京,先后在五斗斋小学、北师大附属平民小学、北京育英中学等校学习,接受过抗日爱国思想教育。1935年“一二·九”运动爆发,他积极参加-。1942年毕业于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1944年入延安鲁艺学习。曾任冀中火线剧团演员,教导二旅政治宣传科干事,鲁艺文工团团员。……[详细]
  张超(1923—1968)蓬莱县(今蓬莱市)张家窑村人。1938年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胶东蓬黄战区青年干事,黄县青救会组织部部长、副主任,蓬莱县青救会主任,胶东南海区各救会副会长兼青救会主任。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中共即墨县委书记、中共南海地委宣传部部长, 共青团山东省委副书记、书记。1956年8月任共青团中央-部部长,全国青联副主席。1960……[详细]
  杨朔(1913—1968)原名杨毓,字莹叔(1937年改用现名)。蓬莱县(今蓬莱市)城里北街人。当代散文作家。杨朔青年时代随舅父到哈尔滨,在一家英国商行当办事员,并开始研习中国古典诗文。后当英文翻译。“九一八”事变后,他愤然离哈去沪,集资筹办“北雁”出版社,出版抗日进步书籍。1937年赴延安。1938年辗转到广州,发表了反映陕北革命根据地人民抗日斗争的中篇小说《帕米尔高原的流脉》,还写了一些通讯,……[详细]
  孙自平(1910—1968)原名凤春,又名孙紫萍。蓬莱县(今蓬莱市)弯子口村人。1932年在本乡任教。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参与组织蓬莱抗日武装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二路。历任政治部组织科长、营指导员、团政治处主任、蓬莱县县长、山东水产局副局长、中国科学院海洋所所长兼党委书记。1949年后,主要从事水产行政、科研领导工作。……[详细]
  刘元宪(1908—1968)牟平县唐家夼村(今唐村) 人。194 1年组织抗日游击小组。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带领民兵巧布地雷炸死、炸伤日伪军40多名,缴获大宗敌人武器、弹药。1947年被授予“民兵英雄”、“0大王”称号。1968年在家乡病故。……[详细]
  曲月伦(1944—1967)掖县(今莱州市)埠后村人。1962年入伍。196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入伍期间,曾舍身救险。1967年8月,奉命运输战备物资到西藏,不顾个人安危从帕龙山塌方处进入险区,不幸发生山崩遇难。所在部队为其追记一等功,-授予曲月伦等10烈士“无限忠于毛主席的川藏运输线上十英雄”称号。……[详细]
  刘长胜(1903—1967)曾用名王相保。中国工人运动组织者和领导者,国际活动家。海阳县(今海阳市)孙疃村人。刘长胜幼年家贫。1921年,随舅父去海参崴做皮匠、当店员和码头工人。俄国十月革命后,他组织远东地区的工人参加志愿军,投入保卫苏维埃政权的斗争。1924年10月,加入列宁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5月,加入苏联共产党(布),后转为中国共产党。曾就学于海参崴党校和莫斯科列宁学院。1935年4月……[详细]
  卢景贵(1881—1967)字介卿。掖县(今莱州市)西南卢家村人。1913年被选送美国留学。1918年回国任教。1923年后,先后任某铁路局局长、路政主任委员、技术处长等职。 “七七”事变后,避居天津专心著书。1947年2月,被聘为长春铁路公司理事会顾问。1967年9月7日于天津病逝。著有《高等天文学》《芦氏汉字声韵之研究》《汤伐桀武王伐纣之岁考》《推证释迦牟尼之生灭年》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