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30
刘集臣(1904—1978)黄县(今龙口市)南梧桐村人。为烟台锁厂创办人之一。1930年与人合伙开办程明造锁厂后,相继研制出自行车锁和弹子铜挂锁。60年代与他人合作研制出双开锁,填补世界造锁业空白。他还研制出10余种造锁设备,沿用至今。……[详细]
|
马俊卿(1909—1978)招远县高山区马家村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任中共区委书记。新中国建立后任中共济宁市委书记,中共济宁地委常委、济宁专署副专员。1946年曾在临枣线炸敌火车成功,被山东省军区记一等功。……[详细]
|
林明 (1915—1977)又名郑省农、郑喜亭。牟平县人。1933年3月参加工作,193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胶东军政学校、牟平县第五区、牟海第一纵队、牟平县委、东海地委战时动员部、东海行署教育科工作,历任校长、区委书记、秘书、县委书记、副部长、科长。1941年任牟平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任职期间,曾到鲁南抗大学习,参加胶东减租减息工作队。抗战胜利后至新中国建立初期,他先后在福山县、北海地委……[详细]
|
田志强(1922—1977)曾用名田逢春。黄县城厢(今龙口市城关镇)西北隅村人。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9年3月南下,先后任中共苏南区党委宣传处处长,华东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副总编、副台长。1972年,任中共文汇报社委员会书记。……[详细]
|
王世波 (1928—1977)原名王世柏。福山县(今烟台市福山区) 东回里村人。1944年参加福山抗日游击队。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广西壮族自治区计划委员会机关党委副书记,广西壮族自治区劳动局局长、党组书记等职。……[详细]
|
于清波(1912—1977)又名春芳、秀东、于洋。牟平县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黄县北海抗日专署教育视导员、掖县抗日人民政府视导主任、胶东行政联合办事处教育股长。 1942年6月后,先后任中共牟平县委书记兼独立营政委、中共胶东区委秘书主任、青岛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房产部副部长等职。新中国建立后,历任青岛市房地产管理局副局长、青岛市建筑工程局局长、中共青岛市委财经委员会副书记、山东省统计局局长、……[详细]
|
宫班(1909—1976)莱阳县人。全国先进生产者。17岁到青岛当瓦工,出徒后去东北、朝鲜干瓦工20年。1950年入青岛建筑公司(现青岛第一建筑工程公司)当瓦工组长,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自己的岗位上,他以国家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劳动,虚心学习“苏长有砌砖法”,严格执行日生产计划,使工效不断提高。1953年该组人均日砌砖1100块,1954年砌砖1760块,均居各组之首。1955年在某工地该组……[详细]
|
齐语(1909—1976)原名王冰之,曾用名李东野、李有青。海阳县人。现代作家、新闻工作者。1933年在济南加入共青团。1936年至1937年就读于北平民国学院中文系时,参加抗日民族解放先锋总队,任北平队总交通。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至延安后,任《解放日报》练习、陕北公学秘书、民先华北队部秘书长。1940年至1944年任《新华日报》特派记者和时,写了大量通讯、随笔、散记、杂文和剧评。194……[详细]
|
刘慎谔(1897—1975)字士林。牟平县(今烟台市牟平区)宁海镇岬河村人。植物学家。1918年,刘慎谔考入保定留法高等工艺预备班。1920年,在法国郎西大学农学院及蒙彼利埃农业专科学校学习。1926年,毕业于克来孟大学理学院,获硕士学位,又入里昂大学理学院和巴黎大学理学院深造。在里昂参加“中国生物科学学会”,被推举为学会总书记。1929年,获法国理学博士学位。同年,携带在法国留学10年采集的植……[详细]
|
马杰(1919—1975)原名王臣畿,字辅庭。掖县(今莱州市)前洪沟头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1932年,考入县立师范讲习所,后因家贫辍学,回乡办义务小学,专门教授穷人子弟。 “七七”事变后,马杰参加了民众干部训练班。193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次年8月,动员本乡五六十名青年参加抗日,编为一个区中队,自任队长,经常活动于掖县城周围,反伪除奸,扰乱和打击敌人。1940年11月,任掖南(今属莱州……[详细]
|
滕绍武(1904—1974)掖县(今莱州市)朱旺村人。省立第九中学毕业。1930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任区委宣传委员,在原籍以教学为掩护从事党的地下革命活动。1935年后任掖县第三区委书记、掖县游击队第三大队大队长、掖县第三区区长、掖县抗日民主政府征收处主任。 1941年1月进抗大一分校学习。后任泰宁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泰南专区民政科长、蒙阴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山东省粮食局科长、滨北分区粮食局长……[详细]
|
郝香斋(1907—1974)掖县(今莱州市) 坎下村人。1929年7月至1937年7月,在掖县以教学为掩护积极从事革命活动。 1931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7月任掖县七区分区委书记。 1937年3月当选为县委军事委员,同年10月任七区抗日锄奸团团长。 1938年3月后,先后任胶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第一大队副队长及特务大队政委、胶东区党委干部学校副队长、胶东军区军事部独立二营营长及军械股长……[详细]
|
周亚川(1903—1974)原名周少亭。海阳县朱村人。京剧演员。13岁时随朱佩兰学戏,后拜著名须生兼红净王汇川为师,改名亚川。他嗓音洪亮,唱腔高拔,效高(庆奎)派;念字清劲,做戏洒脱,具麒(麒麟童)派风范。在辽宁及胶东等地演出甚受欢迎。他戏路宽,能演小生、须生、红净、花脸和武生,早期经常演出《罗成叫关》《八大锤》《甘露寺》(前乔玄、后张飞)《长坂坡》《四进士》《徐策跑城》《古城会》 等剧。 30年……[详细]
|
刘超(1926—1974)亦名刘之刚。栖霞县(今栖霞市)虎龙口村人。1943年参军,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 参加战斗200余次。被东北野战军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获东北民主联军“勇敢奖章”1枚、东北人民解放军“模范奖章”1枚、辽宁省“荣誉奖章” 3枚。曾参加开国大典,受到毛泽东主席等国家领导人接见。1953年转业,任栖霞县杨础供销社支部书记,不居功自傲,廉洁奉公。1974年病逝。……[详细]
|
吕云章(1893—1974)女。福山县(今烟台市福山区) 东留公村人。1925年加入国民党,曾任北京市国民党妇女运动委员会委员、国民党中央党部妇女部干部、国民党浙江省党务指导员、国民党中央党部社会部妇委会委员、国民参政会参政员,是国民党第六届中执委委员、--。主编《妇女之友》《革命的妇女》《浙江新妇女》等杂志。著有《妇女问题论文集》《世界妇女运动史》等著作。还曾长期从事教育方面的工作。1949年去……[详细]
|
王兆庆(1904—1974)烟台城里法院街人。1948年参加工作。在新中国建立初期,凭着30余年的技术经验,带领工人完成了新浦面粉厂、油厂、水厂的机器修复,使这些厂迅速恢复了生产。 195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3月被评为山东省工业劳模。同月,调临沂县负责电厂、油厂、铁厂、面粉厂建设的设计与安装,两年多的时间就使4个厂相继建成投产。 1959年后,任临沂县重工业局副局长、县手工业联社副主任等职。……[详细]
|
梁前光(1916—1973)蓬莱县(今蓬莱市)南王乡宿驾埠村人。鼓词家,胶东大鼓梁派艺术创始人。 1929年,梁前光去辽宁省营口市商店当学徒。1938年5月参加革命。同年7月,入抗日军政学校学习。次年3月,入沂南县山东鲁迅艺术学院戏剧系学习,7月任胶东军区独立营五连干事。1940年,先后在八路军五支队前线剧团、北海区话剧团当演员。其间,编写了不少唱词,常在剧团演出前为群众和战士演唱,被称为“梁大鼓……[详细]
|
张静斋(1887—1973)又名龟年。黄县(今龙口市) 洼里村人。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 加入中国同盟会。 参加过“登黄举义” 。1930年,脱离政界回乡任教。1948年赴济南接管文物,历任山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文史馆副馆长等职。1973年病逝于济南。……[详细]
|
李一真(1892—1973)名喜诚,号忠展。黄县(今龙口市)北马镇西村人。早年在湘、沪办学。后去吉林、锦州、厦门大学执教。1954年,被聘为山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1956年为政协山东省委员会委员。他精研文史,著述有《阳明学》《孔子教学法》《醒梦草堂文集》等。……[详细]
|
迟自修(1917—1973)原名迟汝敬,号慎远。掖县(今莱州市)驿道镇迟家村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掖南县县长、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室主任等职。……[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