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人物 > 山西 > 运城历史人物介绍18

运城历史人物介绍18

更新时间:2023-12-30

吕洞宾吕岩 [] 唐朝道教祖师 (796~?)
  吕岩即吕洞宾,天下道教主流全真道祖师,原名吕喦(喦”或作“岩”、“巖”),字洞宾,道号纯阳子,于唐德宗贞元十二载丙子年(796年)农历四月十四生于永乐县招贤里(今山西省芮城县永乐镇),是著名的道教仙人,八仙之一,道教全真派北五祖之一。吕洞宾(798年--?):天下道教主流全真道祖师,原名吕岩,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人。一般说法,都称吕洞宾是唐朝礼部侍郎吕渭的孙子(注:其祖父吕渭生于公元734年,所以本……[详细]
裴骃 [南北朝] 史学三裴
  裴骃(Yīn),字龙驹,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南朝史学家,“史学三裴”之一。裴松之之子,继承家学,博览宏识,官至南中郎参军,以注解史书著称于世。其著作《史记集解》是不朽的史学著作,成为现存最早的《史记》注本。司马迁的《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裴骃为《史记》作注而垂名于中国史坛。他反复研究《史记》,“服其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秋,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详细]
裴子野 [南北朝] 史学三裴 (469530)
  裴子野(469~530年),字几原,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生于南朝宋泰始五年(469年),卒于梁中大通二年(530年),仕齐、梁两朝,南朝著名史学家、文学家。裴子野的著述甚丰。他年轻时著《宋略》,影响深远。当初,裴子野曾祖裴松之刘宋时曾受诏续修何承天的《宋书》,未完成就逝世了。裴子野有志继承祖业,完成修史重任。他在《宋略·总论》中说; “子野生乎泰始之季,长于永明之年,家有旧书,闻见又接,是……[详细]
裴松之 [南北朝] 史学三裴 (372451)
  裴松之(372—451),字世期,汉族,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后移居江南。南朝宋著名史学家,为《三国志》作注。与儿子裴骃、曾孙裴子野被称为史学三裴。裴松之为士族官僚家庭出身,祖父裴昧官居光禄大夫,父裴珪曾任正员外郎。裴松之从小喜爱读书,8岁时已熟知《论语》、《诗经》诸书。后博览典籍,学识日进。晋孝武帝太元十六年(391年),裴松之任殿中将军,时年20岁。晋安帝隆安二年(398年),其舅父豫州刺……[详细]
剧燕 [] 唐朝诗人,咸通十哲
  剧燕(生卒年不详),字号、生平事迹均不详,蒲坂(今山西永济)人,唐代诗人。为诗雅正,亦十哲之一也。王重荣镇河中,燕投赠王曰:“只向国门安四海,不离乡井拜三公。”重荣甚礼重。为人多纵,陵轹诸従事,竟为正平之祸,被杀害。……[详细]
裴贽 [] 唐朝宰相 (?~905)
  裴贽,字敬臣。及进士第,擢累右补阙、御史中丞、刑部尚书。昭宗时,拜中书侍郎,兼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帝幸凤翔,为大明宫留守。罢,俄进尚书左仆射,以司空致仕,为朱全忠所害。 【生卒】:?—905郡望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字敬臣,排行三十五。懿宗咸通十三年(872)登进士第,任主客、司勋员外郎。僖宗时,义成节度使郑昌图辟为掌书记,后擢右补阙、御史中丞。昭宗时,三知贡举。光化三年(900)由礼部尚书转……[详细]
柳璨 [] 唐朝宰相 (?~906)
  柳璨(?-906年1月27日),字照之,唐朝河东郡(今山西省永济市)人。中国唐朝末年大臣、文学家及史学家。中唐著名书法家柳公绰、柳公权兄弟的族孙,由于间接造成了唐末惨案白马驿之祸,所以后世史书一直对他的评价相当负面。入仕拜相柳璨是唐代名臣柳公绰和名书法家柳公权的族孙,但柳璨小时家境十分贫穷。柳璨日间以采柴为生,夜间读书,并以燃点树叶作照明。柳璨对史书的解释被当时的人认为是精辟而被推荐为官。唐昭宗亦……[详细]
裴枢 [] 唐朝宰相 (841905)
  裴枢(841—905)字纪圣。绛州闻喜(现运城市闻喜县)人。吏部尚书裴向之孙,开元朝尚书右仆射裴耀卿的侄孙,咸通十二年进士,升为蓝田尉,值宏文馆。跟随唐僖宗入蜀,擢拔为殿中侍御史。龙纪初年官至给事中,改为京兆尹,常以清流自居。裴枢,字纪圣,中眷裴。肃宗、代宗宰相裴遵庆曾孙,吏部尚书裴向孙,御史大夫裴寅子。绛州闻喜人也。咸通十二年登进士第。宰相杜审权出镇河中,辟为从事,得秘书省校书郎,再迁蓝田尉。直……[详细]
张弘靖 [] 唐朝宰相 (760824)
  张弘靖(760年~824年),字元理,唐蒲州猗氏(今临猗县)人。延赏之子。初以门荫授河南府参军,调补兰田尉。旋为监察御史,转殿中侍御史、内供奉。德宗嘉其才干,擢为监察御史,又转为殿中侍御史、礼部员外郎。寻又迁兵部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知东都选事。再拜工部侍郎,转户部侍郎、陕州观察使、河中节度使。因讨伐王承宗事,宪宗未能采纳所言,遂自请罢政,改授检校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太原节度使、北都留……[详细]
董晋 [] 唐朝宰相
  董晋,唐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人,生于开元十一年 (723年),死于贞元十五年(799年),仕唐,官至宰相。董晋在唐玄宗后期中明经,唐肃宗即位后,被任命为秘书省校书郎,供职翰林。之后,还任过汾州司马、淮南节度使崔圆的判官,及主客员外郎等职。唐代宗大历年间{766—779年),董晋曾随同李涵护送崇徽公主嫁回纥,因不辱使命,回朝后拜司勋郎中,后迁转秘书少监、左金吾将军等职。唐德宗即位后,董晋先在朝廷太……[详细]
张延赏 [] 唐朝宰相 (726787)
  张延赏(726年-787年),原名宝符,蒲州猗氏(今山西临猗)人,唐朝宰相,中书令张嘉贞之子。张延赏出身于河东张氏,早年以门荫入仕,历任左司御率府兵曹参军、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关内节度从事、太原少尹、给事中、御史中丞、中书舍人、河南尹、御史大夫、淮南节度使、荆南节度使。大历十四年(779年),张延赏调任西川节度使,致力于蜀地恢复建设,并在泾原兵变时大力支持朝廷。贞元元年(785年),唐德宗召张延……[详细]
裴遵庆 [] 唐朝宰相 (?~775)
  裴遵庆(?—775),字少良,绛州闻喜人。幼强学,该综图传,外晦内明,不干当世。年既长,始以仕家推荫为兴宁陵丞,调大理丞。边将萧克济督役苛暴,役者有丑言,有司以大逆论,遵庆曰:“财不足聚人,力不足加众,焉能反?”由是全救数十族。频擢吏部员外郎,判南曹,不久担任徐州刺史。天宝时,选者岁万计,遵庆性强敏,视簿牒,详而不苛,世称吏事第一。肃宗时,为吏部侍郎。萧华辅政,屡荐之,拜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详细]
吕諲 [] 唐朝宰相
  吕諲(yīn),蒲州河东人。天宝初进士,累历虞部员外郎、侍御史。肃宗即位於灵武,諲驰赴行在,拜御史中丞,从幸凤翔,迁武部侍郎。乾元二年以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迁黄门侍郎。上元元年同中书门下三品,累加银青光禄大夫,封东平男。坐昵中官马上言贬太子宾客,拜江陵府尹。卒年五十一,赠吏部尚书,谥曰肃。新唐书《吕諲传》吕諲,河中河东人。少力于学,志行整饬。孤贫不自业,里人程氏财雄于乡,以女妻諲,亦以諲才不久困……[详细]
裴冕 [] 唐朝宰相 (703770)
  裴冕(703年-770年),字章甫,河中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唐朝宰相。裴冕出身于河东裴氏东眷房 ,历任渭南尉、监察御史、河西行军司马等职。安史之乱时,因参与拥立唐肃宗,授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后罢为右仆射,两京收复后封冀国公。唐代宗年间,裴冕历任施州刺史、澧州刺史、左仆射,并加集贤院待诏。大历四年(769年),裴冕被元载举荐为宰相,加同平章事,并兼东都留守。同年十二月病逝,时年67岁,追赠太尉……[详细]
裴光庭 [] 唐朝宰相 (678733)
  裴光庭(678年-733年),字连城,绛州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唐朝宰相,隋朝礼部尚书裴仁基之孙,右卫大将军裴行俭之子。裴光庭出身于河东裴氏中眷房 ,早年以门荫入仕,历任太常寺丞、郢州司马、司门郎中、兵部郎中等职,后因建议让突厥参与封禅,升任鸿胪少卿、兵部侍郎。开元十七年(729年),裴光庭拜相,初授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次年又升任侍中。他任相期间,提出“循资格”,以资历作为擢用官吏的标准,还建……[详细]
张嘉贞 [] 唐朝宰相 (665729)
  张嘉贞(665年-729年),蒲州猗氏(今山西临猗)人,唐朝宰相。张嘉贞明经出身,初授平乡尉,后为监察御史,累迁至并州长史、天兵军大使。720年(开元八年),张嘉贞拜相,担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又升任中书令。723年(开元十一年),张嘉贞因其弟贪赃,被贬为豳州刺史。后任户部尚书,兼益州长史。725年(开元十三年),再贬台州刺史,又升任工部尚书,封河东侯。729年(开元十七年),张嘉贞在洛阳病逝,追……[详细]
裴行俭 [] 十七史百将传 (619682)
  裴行俭(619年-682年),字守约,汉族,绛州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唐高宗时名臣。裴仁基之子。高宗时官至礼部尚书,兼右卫大将军,封闻喜县公。与李敬玄、马载同掌选事10余年,甚有能名,时称裴李、裴马。创立一些法规,使选任官职有条可循,为后来所承用。行俭少时从大将军苏定方学习兵法,后来领兵出征东、西突厥,善于料敌决胜。他诚恳待人,获得士兵爱戴,故战多取胜。由于他文武兼资,高宗特授礼部尚书,兼检校……[详细]
裴谈 [] 唐朝宰相
  裴谈,历官怀州刺史、唐中宗时期的御史大夫,神龙元年授大理卿,景龙四年,韦后-,以刑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留守东都。开元二年,由滑州刺史放归草泽。好佛法,以惧内著称,号称“畏之如严君”。先祖居解县洗马川。 人物轶事裴谈以惧内著称,其妻悍妒,裴谈在她面前胆怯得就像在自己严厉的父亲面前一样。唐中宗时有一首描述他的曲子,叫做《回波词》:“回波尔时栲栳,怕妇也是大好。外边只有裴谈,内里无过李老。”按照……[详细]
袁智弘 [] 唐朝宰相
  袁智弘,唐朝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武周时代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即宰相)。692年2月22被武则天任命为秋官尚书、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同年9月22日,各其他宰相李游道、王璿、崔神基、李元素还有孔思元、任令辉被酷吏王弘义诬陷。一起流放到岭南。孙子袁瀚曾任御史中丞。 ……[详细]
宗楚客 [] 唐朝宰相 (?~710)
  宗楚客(?-710年7月22日) 唐代大臣,宰相,诗人。字叔敖,蒲州(今山西永济县西)人,祖籍南阳(今河南南阳市)。[1-2] 高宗时举进士,武后时累迁户部侍郎。后因奸赃罪流放岭南,岁余召还。神功元年(697),升任宰相。与武懿宗不和,贬为播州司马。长安四年(704),复为宰相。唐中宗时,封郢国公,官至中书令,与纪处讷同为韦后心腹,世号“宗纪”。景龙四年(710)六月辛丑(二十一)日(7月22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