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30
王安国(1692—1757),字书城,号春圃,王念孙之父。王氏祖上居苏州,明初迁高邮。王家世代书香,王安国禀承家训,从小精读四书五经,雍正二年以殿试一甲二名榜眼及第,授翰林院编修。历任广东学政,左都御史兼领广东巡抚、礼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职。王氏祖上素贫,王安国虽居官高位,但为人耿直、清廉。“由巡抚人为尚书,衣食器用不改于旧。”王安国六十四岁去世,乾隆赐白金五百治丧,谥文肃。著作有《王文肃公遗文》一……[详细]
|
王永吉(1600---1659)明朝大臣,字修之,号铁山,高邮人。曾任山东大理卿,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国史院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事,为官清正廉洁。市博物馆至今保留着王的遗冠和遗笏。 ……[详细]
|
孙觉(1027—1090)字莘老,北宋高邮人。曾任湖州、庐州、润州、苏州、福州、亳州、扬州、徐州等地知州,右谏议大夫,吏部侍郎兼右选,龙图阁学士兼侍讲。莘老,精通经学韬略,著作颇多,著有《周易传》《春秋传》等。北宋元丰七年(1084年)曾同苏轼、秦观、王巩等登东岳庙载酒论文。 ……[详细]
|
李方膺1695~1755,中国清代诗画家。字虬仲,号晴江,别号秋池,抑园,白衣山人。寓居金陵借园,自号借园主人。为“扬州八怪”之一。通州今江苏南通人。出身官宦之家,曾任乐安县令、兰山县令、潜山县令、代理滁州知州等职,因遭诬告被罢官,去官后寓扬州借圆,自号借圆主人,以卖画为生。与李鱓、金农、郑燮等往来,工诗文书画,擅梅、兰、竹、菊、松、鱼等,注重师法传统和师法造化,能自成一格,其画笔法苍劲老厚,剪……[详细]
|
李缮:李缮的绘画艺术代表着清代文人画,特别是扬州画派的风格。在继承传统绘画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自辟蹊径,成为“扬州八怪”的代表。李缮字宗扬,号复堂。别号懊道人、墨磨人、木头老子、苦李、滕薜大夫等。江苏扬州府兴化县人。生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卒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李缮一生在仕宦途中,历遭坎坷。康熙五十年即25岁时中举,三年后以画技至清宫当内廷供奉。他本是学画山水的,进宫后,康熙皇帝……[详细]
|
李北海,即李邕,唐高宗凤仪三年(公元678年)——唐玄宗天宝六年(公元747年),终年70岁,杨州江都人,曾“旨至北海太守,故人称李北海。李邕(678~747), 中国唐代书法家。字泰和,广陵江都(今江苏省扬州市)人。其父是为《文选》(梁萧统编选)作注的李善。李邕少年即知名,后召为左拾遗,曾任户部员外郎、括州刺史、北海太守等职,人称“李北海”。后为宰相李林甫所忌,含冤杖杀。他工文,尤长碑颂。善行书……[详细]
|
吴绮(1619~1694) 清代词人。字□次,一字丰南,号绮园,又号听翁。江都(今江苏扬州)人。顺治十一年(1645)贡生、荐授弘文院中书舍人,升兵部主事、武选司员外郎。又任湖州知府,以多风力,尚风节,饶风雅,时人称之为三风太守。后失官,再未出仕。吴绮的词,小令多描写风月艳情,笔调秀媚,题材狭窄。如〔醉花间〕《春闺》上阕:思时候,忆时候,时与春相凑。把酒祝东风,种出双红豆。颇传诵,因有红豆词人之……[详细]
|
吴熙载(1799~1870),清代篆刻家、书法家。字让之,亦作攘之,别署让翁、晚学居士、方竹丈人等。江苏仪征人,包世臣的学生。一生清贫,著有《通鉴地理今释稿》。吴熙载工四体书。篆书和隶书学邓石如,行书和楷书取法包世臣。书法功力虽深,但受邓石如和包世臣的束缚太深,未能创造自己的风格。亦善画。一生成就最大的是篆刻,篆刻得邓石如精髓,而又能上追汉印。晚年运刀更臻化境,在浙派末流习气充满印坛的当时,将皖派……[详细]
|
(1470?-1530?) 明代散曲家。字鸿渐。高邮(今属江苏)人。生于富室,有隽才,好读书,洒落不凡,鄙视仕途,终身不试。纵情山水诗酒。筑高楼于高邮城北,日与文士谈咏其间,因自号西楼。他工诗能画,善音律,尤善词曲。散曲多表现他个人闲情逸致。但有部分作品比较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或表达了作者改变现实的愿望,如最为人称道的[朝天子]《咏喇叭》,讽刺当时,描摹宦官作威作福、装腔作势的丑态,揭露了他们给……[详细]
|
冯延巳(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五代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人。在南唐做过宰相,生活过得很优裕、舒适。他的词多写闲情逸致辞,文人的气息很浓,对北宋初期的词人有比较大的影响。宋初《钓矶立谈》评其“学问渊博,文章颖发,辩说纵横”。作为词人,他虽受花间词影响,多写男女离别相思之情但词风不像花间词那样浓艳雕琢而以清丽多彩和委婉情深为其特色,有时感伤气息较浓,形成一种哀伤美。其词集名《阳春集》。……[详细]
|
建安七子之一·陈琳陈琳(?-217)字孔璋,广陵射阳(今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射阳湖镇)人。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人物生平生年无确考,惟知在“建安七子”中比较年长,约与孔融相当。汉灵帝末年,任大将军何进主簿。何进为诛宦官而召四方边将入京城洛阳,陈琳曾谏阻,但何进不纳,终于事败被杀。董卓肆虐洛阳,陈琳避难至冀州,入袁绍幕。袁绍使之典文章,军中文书,多出其手。最著名的是《为袁绍檄豫州文》,……[详细]
|
陈撰:(1678--1758),字楞山,号玉几、玉几山人,鄞县人,居钱塘,以书画游江淮间,遂流寓扬州。初主銮江项氏,项氏中落,又馆于筱园主人程梦星,晚年江都江鹤亭延之入康山草堂,直至终岁,是〖扬州八怪〗中唯一不以卖画为生的画家。乾隆元年(1736)被荐举博学鸿词科,拒不应试。为人品性孤洁,不原与达官贵人交往。常与汪士慎、 高翔、万鹗等在扬州马日涫玲珑山馆赋词作画。所作花卉,疏简间逸, 格调清雅,尤……[详细]
|
秦观(1049~1100) 北宋词人。字少游,一字太虚,号邗沟居士,学者称淮海先生。高邮(今属江苏)人。少时丧父,侍母家居,借书苦读,研习文词。个性豪隽,喜读兵书。神宗熙宁十年(1077)往谒苏轼于徐州,作《黄楼赋》,赋成,苏轼誉为有屈宋之才。元丰七年(1084),自编诗文集10卷,名为《淮海闲居集》。同年苏轼向王安石推荐他的诗,安石赞为清新似鲍谢。元丰八年,秦观登进士第,授定海主簿,调蔡州教授……[详细]
|
张纮字:子纲时间:152——211(寿60)籍贯:徐州 广陵(今江苏扬州)官职:长史家庭成员:子:张玄人物传记:游学京都,还本郡,举茂才,公府辟,皆不就。避难江东。孙策创业,投策。表为正议校尉。从讨丹杨。谏策勿身临行陈。建安四年,纮奉章至许都,留为侍御史。谏曹公不以策薨伐吴。曹公从其言。出纮为会稽东部都尉。权以为长史,从征合肥。谏孙权勿亲临突击。次年,劝止吴军征合肥。建议宜出都秣陵,权从之。还吴……[详细]
|
袁江:(1671?~1746?),清代画家,字文涛,晚年号岫泉,江苏江都人。善画山水楼阁界画,继承唐宋及明代仇英青绿山水的画法,所作多为绢本,山石以卷云皴、小斧劈皴为之,笔墨厚重;林木仿宋代郭熙、李唐、马远诸家;建筑物刻画工整精巧,合乎规矩;色彩鲜艳浓郁。其界画在清代画坛独树一帜。作品大致可分为两类,一为对景写生的画幅,一为描绘想像中的古代著名建筑物。另外,亦有以自然山水名胜为依据,并加以想像而描……[详细]
|
史惟则生卒不详,唐广陵人(今江苏扬州),名浩,字惟则。与韩则木、蔡有邻、李潮并称唐隶四大家。 史惟则(生卒年不详),原名浩,以字行,广陵(今江苏扬州)人。玄宗时至殿中侍御史,人称史御史。宋陈思《书小史》称其隶书“迫近钟书,发笔方广,字形俊美亦为时重。又善篆籀、飞白”。传世的书迹有《大智禅师碑》等。 ……[详细]
|
姓名:史维则(以韩择木、史维则、蔡有邻、李潮并称隶书四家)生卒:籍贯:家谱:擅长:经历:评价:作品:《大智禅师碑》-------------------------------------------- 此碑亦名《义福禅师碑》,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立,高345厘米,宽114厘米。是著名唐隶碑刻之一。《大智禅师碑》 严挺之撰文,史惟则书并篆额。史惟则(生卒年不详),名浩,字惟则。广陵(今江苏扬……[详细]
|
倪田:(公元1855-1919年),初名宝田,字墨耕,又号璧月 主,江苏江都人。初学画于王素,后改学任颐。终身以卖画为生。擅画人物、仕女、佛像、禽兽、花卉,尤其长于画马。是清末上海派中重要的画家。 倪田[近现代](一八五五至一九一九)初名宝田,字墨耕,别署墨畊父,号墨道人、墨翁,又号璧月庵主,江苏扬州人,侨上海。初学画於王小某(素),人物、仕女及古佛像取境高逸,尤善画马。光绪中行商到沪,爱任颐画,……[详细]
|
汪士慎(1686--1759),字近人,号巢林,别号溪东外史、晚春老人等,原籍安徽歙县,居扬州以卖画为生。工花卉,随意点笔,清妙多姿。尤擅画梅,常到扬州城外梅花岭赏梅、写梅。所作梅花,以密蕊繁枝见称,清淡秀雅,金农说;〖画梅之妙,在广陵得二友焉,汪巢林画繁枝,高西唐画疏枝〗。(《画梅题记》)但从他存世画梅作品看,并非全是繁枝,也常画疏枝。不论繁简,都有空裹疏香,风雪山林之趣。五十四岁时左眼病盲,仍……[详细]
|
汪中(1744~1794) 清代学者、骈文家。字容甫,江都(今属江苏)人。乾隆四十二年(1777)贡生,后绝意于仕进。汪中出身孤苦,幼年无力求学,由寡母启蒙。后因依书商为佣,才有博览经史百家书籍的机会。他禀性耿直,疾恶如仇,尤其能不囿时俗,讽谕权贵,对封建礼教和传统思想敢于立异说,标新论,因此被当世视为狂徒,使他受到种种冷遇和迫害。汪中一生坎坷,怀才不遇,他只得依靠当幕僚和卖文为生。汪中私淑顾炎武……[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