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人物 > 江苏 > 扬州历史人物介绍14

扬州历史人物介绍14

更新时间:2023-12-30

   蒋瑞春(1879~1947),字燧,号曜年,以医名瑞春行。清光绪五年(1879年)出生于扬州,祖籍宜兴,祖父时迁扬。家世业医,为蒋氏伤科第八代传人,精伤科。蒋氏祖传的接骨法,在治愈肘关节部骨折后皆遗留功能障碍,伸者不能屈,屈者不能伸直。蒋燧在悉心研究后,采用辨证施治的方法,将动静结合,固定与活动结合,患者经他治疗,无不恢复正常。另外,他对急慢性阑尾炎、蜂窝组织炎以及久不愈合的外科疾患,均能药到……[详细]
焦循 [] 谈天三友 (17631820)
  焦循(1763~1820),清哲学家、数学家、戏曲理论家。字理堂(一字里堂),江苏扬州黄珏镇人,嘉庆举乡试,与阮元齐名。阮元督学山东、浙江,俱招往游。后应礼部试不第,托足疾不入城市者十余年。构一楼名“雕菰楼”,读书著述其中。博闻强记,于经史、历算、声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有《里堂学算记》《易章句》《易通释》《孟子正义》《剧说》等。(据1999年版《辞海》“焦循”条)江苏甘泉人(江苏扬州方巷人),生……[详细]
  张玉良(1895~1977),原名陈秀清、张玉良,祖籍扬州。教授、著名旅法画家。张玉良自幼父母双亡,被舅父骗卖到芜湖记院,18 岁时与安庆人潘赞化一见钟情,由潘赞化赎身从良,结为伉俪。张玉良兰心蕙质,聪颖灵慧;潘赞化慧眼识珠,延师教授,悉心培养。婚后不到一年,她便插班考入中学。张玉良对绘画有特殊爱好,资质过人,中学毕业后,考入刘海粟创办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从王济远教授习油画,民国10 年(1921……[详细]
  梁星玉(1960~1980年) 梁星玉,江苏宝应人。1967~1974年,在石泉路第二小学读书,1978年毕业于勤建中学。1979年2月进上棉一厂工作。梁星玉在中学读书去嘉定县唐行公社劳动时,遇到一农船被撞下沉,他立即跳入河中对正在下沉的船只救人搬物。在上棉一厂工作时,当车间发生火苗,棉花被燃烧起火,他用身体扑在火苗上来回翻滚,直到火苗扑灭。1980年12月6日夜11时半左右,梁……[详细]
  拾龄童(1913~1979年) 拾龄童,原名殷华庭,江苏江都人。12岁被扬剧老艺人周荣根收为徒。14岁登台演出时,在《安寿保卖身》中饰安寿保,首演成功,拾龄童艺名渐扬。后攻演文、武小生戏,尤其是猴戏另有绝招。演猴戏善于掌握幼猴、成年猴的特性和喜怒哀乐情感。《石猴出世》中的乳猴演得喜爱可掬,《闹天宫》中剑鞭棍槌、唱做念打运用自如。民国21年在上海维扬大舞台、大世界等场所演出,挂牌“……[详细]
  筱奎童(1920~1974年) 筱奎童,原名张广胜,江苏邗江人。从小学戏,八九岁就练武功,被京剧武生陈禄庆看中,悉心指导,苦练武功,又帮助练猴子戏。以后正式拜师,陈禄庆长子叫大奎童,便授名他筱奎童。1950年,普陀区成立华联扬剧团,筱奎童为剧团的主要演员。他演戏刻苦认真,精心琢磨每个角色,能演文、武、老、小、娃娃生、小花脸、大花脸。观众说他“装龙象尤,装虎象虎”,同行们赞誉他是“……[详细]
  石小喜(1933~1994年) 石小喜,曾用名连和,江苏江都人。民国36年(1947年)逃荒来到上海,在鞋摊上学皮匠手艺。解放后,1958年进西新街制鞋合作商店当鞋工。 60年代初,为了维护顾客利益,方便顾客修鞋,主动要求放弃室内工作,到中山公园西首一条石子弄口设摊。工作中,处处为顾客精打细算,时时急人所急,令顾客称心满意。有一位第二天赶赴北京机械学院报到的大学生,因一双新布鞋尚未楦好……[详细]
  源根(1883~1972年) 源根,女,原名崔觉照,江苏仪征人。因家境贫寒,6岁在常州虹庙出家。后适逢常州福缘庵废除子孙制,改为十方选贤制,老师太往虹庙挑选接班人,延请源根到福缘庵为第三代传人。 民国12年(1923年)春,老师太病重,源根法师接替该庵住持。当时有两徒不服,把庵内财物全部卷走,又把门窗拆去,仅留空庵一座,源根并不灰心,白手起家,重建庵堂。两年后,福缘庵佛事繁忙,香火鼎盛……[详细]
  辛德培(1913~1986) 曾用名辛勤,江苏扬州人。毕业于安徽大学。民国23年(1934年)起,先后任教于扬州正谊中学和盐城省立联合中学。七·七事变后,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为扬州文化界抗日救亡协会负责人,并任《抗日周刊》。学校内迁重庆后,历任江苏旅渝中学、求精中学教师,重庆中华职业学校、重庆中华工商专科学校教务主任等职,并参加中共领导的进步组织“鲁迅研究会”(后改名为“国际问题研究……[详细]
赵丹 中国著名电影演员 (19151980)
  赵丹(1915~1980)原名赵凤翱,祖籍山东肥城,生于江苏扬州,迁居南通。16岁中学毕业后,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课余参加美专剧团、新地剧社和拓声剧社的演剧活动。九·一八事变后,激于爱国热情,取艺名赵丹,演出《决心》、《乱钟》等话剧。民国22年(1933年)加入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同年,被上海明星影片公司录用,拍摄无声片《琵琶春怨》;后连续参加《时代的女儿》、《乡愁》和《热血忠魂》等近30多部影……[详细]
  魏正荣(1908~1980) 江苏扬州人。13岁到上海一玉器作坊学艺。民国27年(1938年)自开玉器小作坊。他勤奋好学,刻苦钻研,长于制作走兽和水生小动物,在同行中颇有名气。建国后,参加上海雕刻工艺美术生产合作社,后被选为理事会副主任。他是南派玉雕艺人的代表,擅长花草鱼虫、飞禽走兽及人物的设计和制作,“相玉”、“用料”、“俏色”(亦作“巧色”)是他的“三绝”。他曾从废料中拣回一块蟒黄……[详细]
江上青 江上青,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19111939)
  江上青(1911~1939),原名江世侯,清宣统三年(1911 年)三月十二日生于江苏扬州江都县仙女镇一中医世家。民国16 年(1927 年)江上青考取南通中学,阅读了一些进步书刊,特别是李大钊、-的文章,开始参加-。同年11 月加入共青团。民国17 年,转学扬州中学,仍秘密从事-,引起国民党当局警觉。不久在东关江家桥的家中被捕,关押于苏州司前街监狱。其父请律师辩护,法院判“年幼无知”予以释放。江……[详细]
  吴应熊(1634年-1674年5月18日),吴三桂之子,额驸、少傅兼太子太傅,娶建宁公主为妻。因多尔衮对吴三桂有戒心,故以额驸之名让吴应熊留在京城作为质子。吴三桂起兵反清,吴应熊和次子吴世琳被杀,其子吴世璠即位吴周皇帝,追谥吴应熊为孝恭皇帝。人物生平吴应熊 (1634—1674年5月18日),云南平西王吴三桂之子。吴三桂因擒杀南明永历皇帝,将其赶出云贵,逃往缅甸,一举平定了西南,立下大功,被清廷封……[详细]
杨鸣玉 [] 同光十三绝
  杨鸣玉,祖籍江苏扬州甘泉县,原名阿金,字俪笙,号鸣玉,乳名娃子,因排行第三,故人称杨三。职业是京剧演员,清嘉庆二十年农历乙亥九月十八日出生。艺术经历自幼入苏州科班学昆生,后改昆丑。奠定扎实的文武戏的功底。道光年进京后曾搭和春、双奎、老嵩祝成各班,后搭四喜班,专演昆丑,功底深厚,文武皆精,每戏均有绝妙。代表剧目武戏能演《盗甲》、《问探》等,文戏能演《借靴》、《测字访鼠》、《风筝误》等。所演《芦林》、……[详细]
鉴真 [] (688763)
  鉴真(688~763),中国唐朝僧人,律宗南山宗传人,日本佛教律宗开山祖师,著名医学家。日本人民称鉴真为“天平之甍”,意为他的成就足以代表天平时代文化的屋脊(意为高峰)。756年,鉴真被封为“大僧都”,统领日本所有僧尼,在日本建立了正规的戒律制度。鉴真不仅为日本带去了佛经,还促进了中国文化向日本的流传。在佛教、医药、书法等方面,鉴真对于日本有极其深远的影响。人物生平14岁随父于扬州大云寺出家,从智……[详细]
  蒋贵(1380—1449年)字大富,江都人,身材高大、孔武有力、擅长骑射。早期随燕王朱棣起兵,因功官任指挥佥事,后镇守边关,战功极多,官至平蛮将军、定西伯。正统十四年(1449年)去世,追赠其为泾国公、谥武勇。蒋贵早期以随燕王朱棣起兵,高大有力,善于骑射,因功任昌国卫指挥同知。后又随大军征讨交趾和沙漠,升为指挥佥事,掌管彭城卫事务。 宣德二年(1427年),四川松潘番人反叛,蒋贵充任造右参将,跟随……[详细]
  蒋琬 ,泾国公蒋贵之孙,蒋义之子,江都人。因父亲蒋义有病不能袭爵,他直接承嗣祖父的定西侯爵位。天顺末年,佩平羌将军印,总兵甘肃,筑甘州沙河诸屯堡。成化八年召还,协守南京,兼督操江。十年入督十二团营,寻兼总神机营兵。上言:“太祖肇建南京,京城外复筑土城以卫居民,诚万世之业。今北京但有内城。己巳之变,敌骑长驱直薄城下,可以为鉴。今西北隅故址犹存。亟行劝募之令,济以工罚,成功不难。”又言:“大同、宣府诸……[详细]
  江德量的曾祖父江浧,祖父江世栋,全都没有作官。他的父亲江恂从拔贡生,直到最后任徽州府知府,以才干而人称于时。江德量天生就有不一般的禀性,他的父亲喜好金石上的文字,收集、整理了很多,江德量从小就跟着父亲学,继承了下来。他父亲说:“我有这样的儿子,就是金石上的文字对于江家,会得到更多。”乾隆四十二年,江德量拔贡。乾隆四十四年,参加乡试,考取举人。乾降四十五年,会试中式,入殿试。荣获一甲第二名进士,授翰……[详细]
  贾国维(?~?),字千仞,字奠坤,号毅安。江南扬州府高邮人。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丙戌科王云锦进士第三人。贾国维时在京会试时用的是王兆凤的名字。(也有称其弟为兆凤)他与弟弟康熙三十八年己卯解元,同榜成进士,选为庶常,任职泽州。相国陈廷敬尝有“花砖联步”之额纪念贾国维兄弟双双登科的盛况。贾国维是孝廉贾良璧的次子。早年博通经史,善长于诗、古文辞、书法。康熙三十五年,贾国维得中康熙丙子科顺天府乡……[详细]
  康熙二十三年甲子科,季愈参加乡试,得中举人,康熙三十九年庚辰科,御赐季愈鼎甲一甲第二人进士及第,授翰林院编修。据记载,季愈的父亲为掾吏时,湖西奸民刘某图谋不轨,被官府查获。于是,有命令要将与刘某有关联的人穷追到底,将党羽全部治罪。季愈的父亲以掾吏受命搜查刘某家,发现有一本册子,一看上面都是他素来就知道姓名的人,这些人根本没有不法行为。他有心解救他们,但是当时的形势,他也不敢藏匿这本小册子。到摆渡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