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30
蔡堡(1897—1986),字作屏,余杭高桥头人。7岁入私塾。1912年在余杭高等小学读书时,即以“列强蚕食风云急,铁血男儿国事伤。欲斫长鲸无利剑,水云深处独徜徘”的诗句,抒发对列强侵华的忧愤之情。1913年入杭州府中学。1917年入北京大学理科预科。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参与“火烧曹宅”。1923年毕业于北大地质系,同年,去美国耶鲁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专攻动物学,获硕士学位。1926年回国……[详细]
|
胡汝鼎(1905—1985),杭州人。早年留学美国康奈尔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在爱迪生任董事长的通用电气公司与麻省理工学院合办的一个班内学习,是爱迪生的高徒。1927年,他发明变速电机和红绿灯转换时中间所出现的黄色,获得奖励。1930年归国,任浙江大学教授,将异步电机改为同步电机,使我国出现有声电影。新中国成立后,设计制造出我国自己的计算尺(即“胡汝鼎计算尺”)。用经过处理的薄钢片代替硅钢片,解决了……[详细]
|
钱思亮(1908—1983),字惠畴,余杭人,生于河南淅川。1931年清华大学理学院化学系毕业,获理学士。同年,赴美国,入伊利诺大学化学系,获理学硕士、哲学博士学位。1934年回国,任北京大学、国立长沙临时大学、西南联大教授。抗日战争胜利后,曾任经济部化学工业处处长。次年,复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化学系主任。1949年1月去台湾,任台湾大学教授兼教务长。曾出席在巴黎举行的国际大学校长会议。1951年,任……[详细]
|
蒋筑英(1938—1982),杭州人。1956年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1962年毕业,考取著名光学家、长春光机所所长王大珩的研究生,后一直在该所从事光学传递函数研究工作。1965年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光学传递函数测量装置,质量达国外同类装置一流水平。1966年后,自学电子计算机理论和应用技术,掌握英、德、法、俄、日5种外语,负责组建我国第一个光学传递函数测量实验室,在光学传递函数研究方面做了开创性工作……[详细]
|
王公道(1909—1981),原名广法,曾化名振玉,余杭乔司镇人。少年时在皮鞋店学艺。1930年到上海,接受革命教育,参加反帝反战大同盟,曾任上海皮鞋工人互助会执委、主任等职。1933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社联”、“左联”、“武联”等进步组织的书刊发行工作,在-下,机智沉着,历经风险,出色完成任务。1935年被捕,受尽酷刑,坚贞不屈,以“嫌疑犯”关入苏州反省院。1937年……[详细]
|
戴不凡(1922—1980),笔名梨花白、严陵子,建德梅城人。1940年毕业于金华高中。1943年从事报纸工作,曾任兰溪《浙西日报》总。因撰写揭露和抨击当时社会黑暗现象的杂文,受到反动当局和报社的警告,1945年10月被撤职。1946年考入《东南日报》任。建国后,任杭州《当代日报》。被推选为杭州市一届五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1952年,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评田汉(金钵记)》,田汉因此荐其到中……[详细]
|
程尚仁(1918—1980),建德梅城人。1940年毕业于昆明艺术专科学校,在成都四川省立艺专任教。1945年任国立杭州艺专讲师。1951年调往北京,先后在中央美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执教,历任副教授、教授、教研组长、系副主任、主任。曾担任学院教育工会副主席,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筹委会委员,《装饰》杂志和《中国工艺美术大全》编委。1952年,作为中国馆代表团成员,参加莱比锡国际博览……[详细]
|
袁迈(1915—1980),原名振良,桐庐石阜镇珠山村人。1935年考入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毕业后相继在杭州国立艺专、中央美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任教。并担任中央工艺美院装潢系主任、北京市包装协会副理事长、包装装潢设计委员会主任。迈广泛涉猎祖国优秀的传统工艺,对汉砖、宋瓷、明锦有深入的研究。解放初,深入兄弟民族地区,学习、借鉴民间的优秀工艺;1954—1955年,访问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国,编……[详细]
|
方豪(1910—1980),字杰人,笔名芳庐、绝尘、圣老,余杭人。出生于基督教圣公会家庭。1922年入杭州天主教修道院攻读拉丁文,接受宗教陶冶,并自修文史。1929年入宁波圣保罗神哲学院,研究哲学、神学,旁及圣经、教律、教史等。1935年开始,在嘉兴、金华、武义、永康、汤溪等县传教,并从事宋史研究。1938年到云南,佐于斌复刊《益世报》。1940年去台湾,任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并在天主教会任指导司……[详细]
|
罗霞天(1898—1980),临安於潜景村浪山(今属太阳镇)人。青少年时曾以刘大白等为业师,刘为其取霞天之名。后留学德国柏林大学经济系。北伐时任黄埔军校政治教官。北伐军入浙后,罗积极参与“清党”,为当时国民党CC派中坚之一,曾任国民党中央执委。1933年,笕桥中央航空学校创建,罗任政治总教官。1932年4月29日,因上海虹口炸毙日军白川义则大将事件,日方追捕朝鲜独立运动领袖金九、李青天等,罗曾掩护……[详细]
|
王之荣(1958—1979),淳安鸠坑乡青苗碣村人。1966年上学读书,在校担任过学习委员、班长,多次被评为学习雷锋积极分子。1975年高中毕业后在家务农,受过公社党委的奖励。1978年4月应征入伍,三个月后,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1979年初,王之荣所在部队奉命选调骨干开赴前线,以对付越南当局对我边境的武装挑衅,王之荣带头报名。1月21日,支部批准。2月上旬,王之荣在祖国边疆给家里写信说:“我是……[详细]
|
方南亮(1957—1979),淳安长岭乡合富村(今属唐村镇)人。1969年小学毕业,1972年横石初中毕业,后务农,曾任生产队会计。1978年应征入伍。1979年到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广西边境前线。2月1日,在给家里的信中写道:“上前线总是要流血牺牲的,但一个人的生命总是有限的,要想想老一辈,如果他们只为了自己,就没有全中国人民的今天……为了祖国人民,就是献出生命,也是心甘情愿的。”参战前夕,又给家里……[详细]
|
金守儿(1955—1979),富阳王洲乡(今属场口镇)人。1976年3月入伍,为广西军区独立师独立团八连六〇炮班战士。勤学苦练,成为投弹能手和出色炮手。197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年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战前血书誓言,战时勇猛顽强。是年2月17日,随部攻打越南保肯公安屯,右额为敌弹片所伤,未及包扎,继续战斗。下午腹部又被子弹打穿,班长严令医疗,才被送入战地医院。伤未痊愈,即回原部力请参战,……[详细]
|
凌普选(1953—1979),临安鱼跳乡赤岭人。高小毕业后,回村参加农业劳动。1973年在公社担任农技专管员。197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5年1月应征入伍,历任战士、班长、排长。在部队受到连、营5次嘉奖,并获优秀“共产党员”、“四会教练员”光荣称号。1979年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他带领战士,3次英勇穿插于崇山峻岭的保肯战区。3月1日晨,他奉命率领3排主攻高巴岭2号高地,冒着疯狂倾泻的火力指……[详细]
|
李元庆(1914—1979),笔名袁里、李健,杭州人。1929年人杭州西湖艺专学钢琴。1931年去上海音专理论作曲系攻读,次年参加“北平左翼音乐家联盟”,开展革命音乐活动。21岁以大提琴演奏出名。1938年任京华美专教授。1941年赴延安参加革命,任鲁迅艺术文学院音乐系教师、《民族音乐》、华北联大音乐系教师等。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建立后,历任中央音乐学院研究室主任,中央音乐研究所副所长……[详细]
|
丁振麟(1911—1979),余杭九堡镇杨公村人。幼年家贫,学完初小后,以成绩优异,免费荐送杭州普济堂高小。又以半工半读升入大学。193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农学院农艺系。先后在中央大学、金陵大学、云南大学任农场技术员、助教、副教授。1945年1月,考取留美实习生,在爱渥华农工学院与康乃尔大学研究作物育种。发表论文《野生和栽培大豆的遗传研究》,获中央研究院科学论文二等奖,为国际有关大豆专著广泛引用。1……[详细]
|
夏定域(1902—1979),原名廷棫,字朴山,笔名诚堂、一峰、古溪子、象山子,富阳里山镇古溪坞(今属里山乡)人。5岁丧母,由祖母抚养成人。自幼聪慧一,14岁读毕《四书》、《诗经》。1917年,定域入杭州宗文中学读书。“五四运动”时,曾参加--、焚毁日货等活动。后毕业于江苏省立第一中学,去扬州扬子淮盐总栈公立初级中学任教。旋为史学家顾颉刚所赏识,经介绍,任广州中山大学助教,兼语言历史研究所工作。1……[详细]
|
孙光远(1900—1979),原名孙鎕,余杭和睦乡梧桐村(今属闲林镇)人。我国研究微分几何与数理逻辑的先行者、国内近代数学奠基人之一。自幼刻苦好学,成绩超群,屡受褒奖。1920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留校任教。从事微分几何、数理逻辑研究。1925年考入美国芝加哥大学研究生院,继续攻读微分几何。越两年,撰写《曲面对的射影微分几何学》,受到当时国际著名数学家E.P.Lane的高度赞扬,获博士学位。1……[详细]
|
沈霁春(1903—1978),萧山人。小学毕业后,由黄炎培介绍就学于上海职业学校。翌年由邵力子介绍考入复旦大学心理系。1928年毕业后曾到南京中央大学、浙江大学生物系任教。1936年留学比利时,在著名生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海曼斯教授指导下从事研究工作。1938年获博士学位。在出国留学4年中,沈在《国际药理学》和《治疗学》等杂志上发表论文30多篇,并主持过国际生理学会议。1940年返回上海,在雷氏……[详细]
|
傅彬然(1899—1978),又名冰然,笔名秉仁、炎如、逸君、逸文等,化名冰弦、镜常,萧山浦南横山傅村(今属临浦镇)人。从小读四书五经,对古文修养有素。1916年考入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其间,参加新文化运动,和施存统、周伯棣等人组成“新生学社”,撰文提倡新道德,反对封建礼孝。五四运动中,和宣中华、徐白民等一起发起成立“一师”学生自治会,傅被推选为代表,参加杭州学生联合会、杭州学生联合救国会和全国学生……[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