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人物 > 广东历史人物介绍5

广东历史人物介绍5

更新时间:2023-12-30

  潘允新,男,汉族,中共党员。1942年10月出生,龙门县田美李洞大径围人。1961年9月参加工作,担任教师。1962年12月参军,1963年11月在6954部队卫训班学习1年卫生员专业。1964年11月在解放军6940部队卫生队药房任调剂员、解放军512医院任药房主任。1973年4月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药局进修,学习1年药剂专业。1979年11月在解放军512医院任药局副主任。1985年10月在兰……[详细]
  邓小兵,男,1964年6月出生,籍贯广东龙门,出生地广州增城,1985年7月参加工作,198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7月任中山市团委干事,1986年8月任团市委宣传部副部长,1987年5月任团市委副书记,1993年8月任团市委书记,1996年10月任团市委书记、坦洲镇党委书记,1999年3月任中山市委常委兼火炬开发区党委书记,2004年2月任中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详细]
  黄双福,男,汉族,广东龙门人,在职本科学历,1953年出生,1973年6月入党。现任中共东莞市委副书记。曾任龙门县龙城公社西埔小学民办教师,西埔大队民兵营长,龙城公社石龙头大队党支部书记;龙城公社党委副书记、革委副主任;龙门县蓝田公社党委书记、蓝田区委书记;龙门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党组副书记;龙门县委副书记、副县长(主持政府全面工作);1989年4月,任龙门县委副书记、龙门县人民政府县长、县武装委员……[详细]
谭耀 革命烈士 (19231948)
  谭耀,男,1923年12月出生,龙门县王坪镇江-厦村人,是粤赣湘边纵队第三支队黄虎大队战士。1948年2月2日在龙门县平陵镇白石墩与国民党反动派军队作战时,不幸头部中弹牺牲。1994年广东省人民政府追授其为革命烈士。……[详细]
  李观佑,男,1907年2月出生,龙门县龙华镇水坑村人,是东江-纵队增龙博独立大队金龙大队战士。1946年5月秘密发动群众,扩大革命队伍,组织袭击国民党龙华乡政府,6月4日,被地主李耀粦发现并告密,被国民党龙华乡自卫队包围而被捕,当天下午被杀害。1994年广东省人民政府追授其为革命烈士。……[详细]
李炳容 革命烈士 (19161946)
  李炳容,男,1916年4月出生,龙门县龙华镇水坑村人,是东江-纵队增龙博独立大队金龙大队战士。1946年5月8日,李炳容服从组织,发动群众扩大革命队伍,准备袭击国民党龙华乡政府时,被地主李耀粦发现,并告密于国民党龙华乡政府。国民党龙华乡政府即派人追捕,李炳容不幸中弹牺牲。1994年广东省人民政府追授其为革命烈士。……[详细]
  梁桂明(1934--1999),男,广东省龙门县平陵镇祖塘村人,1953年参加工作,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平陵镇祖塘乡乡长、村党支部书记、龙门县农业银行农金股股长、龙门县饮食公司经-理、平陵镇水利会主任等职务。1983年起任平陵镇民政办公室主任期间,把民政岗位视为党和政府关心爱护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对来信来访者百问不烦,亲切接待,热情相助,共接待来信来访2660人次,其中处理信访289……[详细]
  林树荣(1906--1985),又名林培根,祖籍龙门县沙迳镇西族访角布村人。早年投身军旅。于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十四期毕业后,曾任国民党军某部部长、国民党广州站站长等职。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到台湾,后定居加拿大,曾任加拿大中华总会馆理事长、侨务委员会侨务委员、美洲中华会馆公所联谊会常务理事、温哥华华侨公立学校常务校董-、华侨福利协-会副董-事长、加拿大林西河总堂顾问等职。1970年,中国与加拿……[详细]
  邱皖(1929--1982),广东省惠阳人。1943年在中共惠阳大队小鬼班任副班长。1944年参加东江-纵队二支队侦察班,1945年在战争中负伤。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任两广纵队司令部侦通连连长等职,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立大功一次、二等功三次、三等功四次。1950年任珠江-专署公安处侦察队长,多次破获大案要案。1953年任番禺县公安局侦察股长、副局长,期间,曾独自破案。1956年任……[详细]
  张铭勋(1865~1918),字砚香,博罗柏塘石花山人。光绪初年任提标中营尽先补用分府,钦加五品衔。1884年(光绪十年),统领马介棠,调用管带介字营后哨。1911年(宣统三年),辛亥革命时自动统率民军,由同盟会派员杨耀指挥,联合平陵刘济乾民军共数百人,呼噪攻入龙门,击溃清兵,又三昼夜,攻克长宁。1914年(民国三年)被选为博罗县议会副议长。……[详细]
  李丹麟(1840~1910),字仁薮,号星阁,清博罗下村人。1884年(光绪十年),以县丞候补于福州,闽浙总督何璟委任丹麟办理澎湖南路粮台事务兼总查。璟降职后,丹麟请假返家。1891年(光绪十七年),随惠州知府杨霁之弟杨儒出使秘鲁,被保举任知县。回国后,因母死返家。随后游历欧洲,途经安南、暹罗、南洋群岛再至美洲。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在福建谒选,任永定知县,调任宁德知县,均为地方人民称颂。……[详细]
  廖锡思(约1833~1887),字枢仙,一字枢垣,清博罗公庄梅州围人,1861年(咸丰十一年)拔贡。八旗官学教习。1877年(光绪三年),跟从何如璋出使日本,任神户正理事官兼管大阪事务。光绪五年他被何如璋奏请保举为知县。1885年(光绪十一年)跟从鸿胪寺卿邓承修勘定中越边界,邓承修力争国土,咨商驳斥,须发变白。锡思担任文书,劳绩甚著,任四川崇宁知县。此地土地贫瘠,风俗落后,锡思劝农兴学,废寝忘餐,……[详细]
  关镇邦(约1832~1865),字弼臣,清博罗鹤薮下村人。年青时随兄镇国从军,积功至都司。1865年(同治四年),太平军康王汪海洋由长汀进入龙岩、南靖、永定之间,闽督左宗棠下令镇国与延津邵道康国器,严防永定之湖雷、抚溪一带,打败汪海洋部之苦竹、梅林诸军,是年四月至五月间,镇邦率清军乘胜追至湖坑大溪,直抵潮州、大埔。此后,镇邦及清军其他将领与汪海洋太平军,反复拉锯式剧战,历经连塘冈、新铺圩、蓝坊等战……[详细]
  李宝芳,原名冠芳,字春甫,清博罗城渡元坊人,1861年(咸丰十一年)举人。历官长宁、封川、长乐教谕、德庆学正,士人十分敬重他。秉性豁达,热心奖励后进。擅长赋诗,在省城举行的举人考试中,宝芳写的“僧归三径晚,木落一天秋”之句为主考官所激赏。晚居寄园,常为文宴。他论述作诗认为格律性灵,不可偏废。要在性灵中体现格律,而后不流于浮滑;在格律中体现灵性,而后不流于矫揉造作。论者称其诗在少陵放翁之间。有《退思……[详细]
邹渐鸿 [] (1826~?)
  邹渐鸿(1826~?),字仪可,清博罗公庄南坑人,1861年(咸丰十一年)举人。由内阁中书任方略馆校对。1881年(光绪七年),授福建鹿港同知,地当台湾中路,渐鸿抑强扶弱,平息斗争,清理积案,捐俸资助书院中生徒的津贴费,治理本地土著,恩威并济,政绩为全台湾第一。1884年(光绪十年)秋,法国人侵犯台湾,基隆、澎湖相继告警,南北道路梗塞,渐鸿奉清廷之命督导运输兵饷粮食,全部没有失误,并且安抚百姓,丝……[详细]
  关镇国(1830~1883),字辅臣,清博罗鹤薮下村人。1851年(咸丰元年)应募赴广西,从军于桂林、柳州、平乐、思乐、梧州、浔州等处,屡立战功,升把总。1859年(咸丰九年),攻打英德红巾军,升千总。1860年(咸丰十年),收复仁化、南雄,至江西,解安远之围,升都司。1862年(同治元年),从耆抚军办理浙江军务,于五虎门破红巾军。同治三年驻温州,奉命调往台湾,击败叛清的台湾人戴万生,解嘉义之围,……[详细]
  聂延襄(1769~1857),号联赞,字赓墀。清博罗泰美罗村人。1834年(道光十四年)副榜。历任吴川、翁源、阳山训导,连州学正。任吴川训导时,力求正已率人,吴人都受到他的教化。解任之日,殿撰林召棠率官制锦旗饯别送行,其横额颂曰“斗山望重”,执饬颂曰“缁林雨化,绛帐风和,”曰“市槐留荫,泮藻舒文”。罢官归里,家虽富有而不骄奢,治事精密,不欺人亦不为人所欺。生平善行甚多,尤可称颂的是博罗重修文庙及登……[详细]
  聂廷期(1800~1850),字运华,号景星。清博罗泰美罗村人。平生乐于为善,凡造桥修路,施棺赈饥等一切善事,都乐于捐助。其施渡一事更为人传颂:显村通道有滩头水,水急潭深,向来以竹筏渡人,每当春夏水涨湍急,溺毙行人不少,廷期恻然于心。遂倡导集资捐置渡船,自捐六百余两。又选定近处高产田,置买为物业,永远生出利息,为船夫历年工食及修理渡船费用,从此渡船往来,行人永无灭顶之灾。凡救灾恤邻,廷期均见义勇为……[详细]
  廖售,字储阁,清博罗公庄梅州围人,1849年(道光二十九年)举人。性孝友,家贫力学,他教书所得的报酬,必先孝敬母亲,多余者分给兄弟中贫困的人。乡里有尤李二姓图谋叛乱,事件平息后,被没收家产,廖售请求当局,将该产业的收入拨给乡人用作应试的费用,名曰兴贤庄。又倡议在这个地方建书院。还在书院后面修建他自己的生圹,以表明他的志愿在于培养后贤。售生平严以律已,教育学生以敦行励品为先,著有《读史随录》、《味学……[详细]
  刘衡,字廉舫,江西南丰副贡,于1818年(清嘉庆二十三年)由教习升任博罗知县。刘自奉节俭,真心实意地做好本职工作。他一到任便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凡是群众的喜怒哀乐,风土利弊,都以家事看待。平时把钲(编者按:钲,形似钟而狭长,有长柄可执,击之则鸣,一名丁宁)悬挂于堂上,等待诉讼的人敲击;刘一听到钲声,随即坐堂讯问。判断公正清明,不留尾巴。如果出外调查核实案件,随从的人都自己准备途中所需供给,绝不打扰当……[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