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人物 > 广西 > 贵港 > 桂平历史人物介绍2

桂平历史人物介绍2

更新时间:2023-12-30

  卢汝翼(1879—1919),又名云邨、云川、天游。请秀二里罗秀圩边贤塘村人。汝翼13岁入县学,后东渡日本,改读于东京政法大学。在日期间,与马君武、蒙 经、李应元等一道加入同盟会,参加-、-等革命活动,旋为日本当局所禁止,-回国。汝翼回国后,与刘崛同为同盟会广西分会主盟人。1908年与罗佩珩在桂平组织秘密机关,开展革命活动。1910年,卢汝翼到桂林任广西自治讲习所教员,是当时桂林同盟会支部的活动……[详细]
  曹启光(1875—1915),字贡田,上秀里井塘村(今下湾乡甘井村)人。没落官宦家庭出身。曹启光从小好学上进,爱吟诗作对,有活动能力。26岁时为知府张某赏识,列为案首。1901年被委为广西铁路筹备员,在桂林工作。旋自费赴日本法政大学速成科学习。翌年,因家庭经济困难以及其他原因退学回国,在乡里承揽乡曲诉讼,为人告发地方不平之事。1909年,因灾荒和社会秩序混乱,县内匪患严重,曹启光被委任桂平南区八里……[详细]
  李应元(1867—1914),号青霄,罗秀长塘表村人。父延舒,得授知府衔,是当地有名缙绅。应元自幼好学,入庠后勤奋攻读,博通经史,尤其爱好新学。后留学日本,1905年在东京参加孙中山创建的兴中会。清宣统年间,李应元由日本归国,在家乡办学。他与卢汝翼等力排众议,拆罗秀城隍庙兴办小学。辛亥革命前夕,李应元率先剪去辩子,以示与清政府决裂。还与卢汝翼等发动青年,于罗秀圩期将少数劣绅拉到肉台边,用肉刀砍去他……[详细]
  黄熊祥(1867—1912) ,原名缵先,别字绪昌,笔名起东。吉一里三家岭村(今石咀乡嘉荷村) 人。家清贫。父儒彰是塾师,故熊祥稚龄即随父习文。12岁应童试,14岁入府学。以成绩优异,送广州广雅书院肄业。除学经史之外,兼习西洋科学,接受民主思想,有富国强兵之志。光绪十九年(1893年),熊祥赴桂林应乡试,中举人。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与邑人程大璋一同在桂林听广东举人康有为讲学,接受维新思想。……[详细]
  赖鹤年,字耘芝,城厢人。父亲早亡,靠祖母和母亲抚养成人。少时家贫无法上学,便天天坐在书房外听课。塾师黄德俊发现他聪明灵悟,勤奋好学,遂免费收他为弟子。赖鹤年刻苦学习,十多岁考补博士弟子。光绪元年(1875年)中举,十八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甲午中日战争发生时,赖鹤年调任台湾派驻上海督办粮台兼营务处。中日议和后。又调四川,先后任洋务、金矿、商务、保甲等局督办。由于他平日留心国际形势和国家时务,熟识……[详细]
  周溯贤,桂平城厢人,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中举。因办团练有功,被选拔为安徽英山知县,旋调江西任东乡、丰城、贵溪等县知县,升吉安府知府、督粮道道员、按察使。曾参加镇压太平军和大成国农民起义。任职江西期间倡建拦河堤坝,疏浚河道,以利灌溉农田,通行舟楫,办书院、育婴堂以教化人民,建义仓积谷以防饥荒,灾旱年平粜谷米以安民心,并带头捐献薪俸资助社会福利事业。同治三年(1864年)因母死,周溯贤停职回原……[详细]
  王作新(1810—1870),紫荆山石人村人。祖籍广东嘉应州,其曾祖达瑞于清嘉庆年间由粤来桂,落籍桂平紫荆山。其父东诚,为紫荆山首富,年收租谷数万斤。作新是个秀才。冯云山1846年进入紫荆山后,执教于大冲书房,王作新曾与之交往。翌年,冯云山在书房门旁大书一联:“暂借荆山栖彩凤,聊将紫水活蛟龙”。王作新反复揣度,觉得冯云山居心叵测,有叛逆朝廷之意,自此不再与冯云山往来, 且时刻伺机与拜上帝会作对。1……[详细]
  吴祖昌,原名启清,字澄甫,城厢人。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中进士。历任兵部主事、郎中,山西、四川道监察御史,江西抚州知府、南昌知府等职。太平天国起义期间,吴祖昌曾上 书清廷,陈述镇压太平天国,收复江南的策略十四条。任监察御史时,他不避权贵,曾检举揭发两广总督玩忽海疆以及广西藩司虚糜军饷,臬司防守不严等罪行,因而声威大振。任抚州知府期间,注意修城壕,储仓谷,募勇丁,办书院。他还针对当地溺害女婴的……[详细]
  黄体正(1766—1845),字直,号云湄,金田古程村(今莫龙村)人。父黄展,为府学优贡生,居贫积学,教授生徒。体正自幼随父学习,嘉庆三年(1798年)考取解元。后五次应考进士均未中,由大挑二等补迁江县训导,后调为西隆州学正,再任桂林府训导。任职桂林期间,广西巡抚祁竹轩命他拟订“科场条例”,执行数十年而不改。黄体正曾受聘为全州、桂林、西隆州和本县各书院山长。晚年擢国子监典籍,后因病引退,回乡建“带……[详细]
  曹厥恒(1685—1766),上秀里(今下湾乡)浪滩村人。清雍正四年(1726年)考中举人。不久选授平乐县学教谕,任职九年后升为柳州府学及庆远府学教授。后因父死回家服丧。服满时已六十二岁,以年老辞官返乡,设馆授徒。教学成绩卓著,乾隆年间考中进士的曹兆麒,考中举人的叶元[襄]、李开葱、李开白、黄阳昶、潘汉型、陆槐、潘祖训等均出其门下。后人评价说:“邑内数百年,师道之兴,自厥恒始。”曹热心乡梓,积极为……[详细]
  陈文明(1542—1584),号静轩,城厢人。明嘉靖末年中举,隆庆三年(1569年)攻读于太学,旋任福建省松溪县丞。当时东南沿海一带“倭患”严重。隆庆六年(1572年)冬,松溪附近的寿宁、政和等县以及兴化府、平海卫相继陷落。十二月初一日起,3000多名倭寇包围松溪。这时,驻闽浙江参将戚继光的平倭队伍已离闽返浙,福建地方官吏及统兵将领多是贪生怕死、平庸无能之辈,松溪被困数天竟无一兵一卒来救援。松溪知……[详细]
  姚新昌,(1827—1866)原名姚大愈,罗秀翰堂村(今新垌村)人。八岁时父母双亡,由叔婆抚养长大,12岁就给地主当童工。其时广西各地连年天灾, 吏治腐败, 民不聊生。太平天国、天地会纷纷举事。1854年(咸丰四年)春,姚新昌与同族兄弟姚大光(绰号姚烂十)、姚大英(姚十六),在中和、中断倡拜天地会,拉起一支百多人的队伍,以垌心村为据点,率队攻打地主寨堡, 开仓分粮,又分兵屯驻附近各圩,公开征收商税……[详细]
  林凤翔(1824—1855),亦作林凤祥,白沙人,青年时除务农外,常到附近城镇及紫荆山区经商谋生。金田起义前加入拜上帝会。1851年(道光三十年)1月金田起义时,林凤翔为肖朝贵部属,担任前军先锋。屡立战功,授御林侍卫,累升指挥、检点。1853年(咸丰三年),率军攻长沙、汉口,以首登武昌城有功,擢封天官副丞相。同年3月攻南京时首先攻破仪凤门。后与李开芳率部攻克扬州,截断清军南北漕运。1853年(咸丰……[详细]
  黄益芸(1814—1854) ,原名益云,因避南王冯云山讳而改名,宣一里古莲村(今金田莲洞) 人。善用草药治病,尤擅长骨科外伤。他曾经当众把鸭脚砍下来,换用鸡脚驳接,敷上他泡制的草药,不久鸭子便能照样行走。因此人称“鸡脚七”。参加金田起义之后为军医,屡立军功。1852年(咸丰二年) 3月封前一军拯危急(医务官名),职同监军。12月军抵湖南岳州, 黄益芸擢升土二总制,曾率领中二军攻打汉阳,战败,被降……[详细]
  梁立泰(1823—1853),厚禄一里白沙圩人。1851年(咸丰元年)金田起义前夕,携带母亲、兄妹、 妻子儿女全家一起到金田参加团营。因战功卓著,屡获升迁。1852年8月授两司马,年内又升旅帅、师帅、军帅。1853年(咸丰三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封御林侍卫,升恩赏丞相、殿左二十三检点,率军随石达开出征安徽,为太平军安徽安军副将,不久阵亡。1863年(同治二年)被追封为吴王。……[详细]
卢六 [] (?~1848)
  卢六(? —1848年),紫荆山高坑冲人,以种山烧炭为生。清道光末叶,冯云山在紫荆山首创拜上帝会,卢六率先入会,并成为骨干。1847年(道光二十七年)秋,洪秀全、冯云山从大冲移居高坑冲,在卢六家落脚,并以此为革命活动据点。10月26日,洪、冯率会众前往象州大樟,捣毁了声名显赫的甘王庙。卢六积极参加了这一行动。接着,又随洪、冯将紫荆山花蕾、田泗两水的神坛偶像统统捣毁,远近群众受到激励,也起而效之,纷……[详细]
侯公丁 [] (?~1538)
  侯公丁(? —1538),明正德年间生于大藤峡弩滩边一瑶族山村。其兄侯胜海,是当地瑶民首领。嘉靖十五年(1536年),武靖州土官、豪绅黄贵、韦香为了霸占侯胜海和其他瑶民的田产,设计将胜海诱杀。侯公丁愤极,聚众到县城呐喊-。官府采取-,随后又在弩滩建立堡垒,设置巡检所,由黄贵、韦香带兵300前往屯戍,允许土兵随意占耕侯姓瑶民的土地。官府的倒行逆施,激起瑶民众愤。侯公丁集众200多人起事,乘夜袭击弩滩……[详细]
侯大狗 [] (?~1465)
  侯大狗(? —1465),瑶族,大藤峡罗渌洞田头村人。家境贫苦,以烧炭、打猎或帮工为生。为人正直,有正义感,深得群众爱戴和信任。明正统初年(15世纪30年代),侯大狗参加蓝受贰领导的瑶民起义。蓝受贰牺牲后,侯大狗领导起义军继续战斗。正统十一年(1446年),侯大狗领导的瑶民起义进入0。数万义军拥有步兵、骑兵、水兵三军,驰骋于黔江两岸,“攻城杀吏无虚月”,先后控制了柳州、浔州、梧州三府十多个县,曾七……[详细]
  黄雄威(1927—1950),女,原名郭肖珍,寻旺大为村人。是个充满男性气质的女青年,连家人为她安好的名字也改了。曾在国民中学读书,1949年6月,由社坡到莲塘(今龙塘) 参加桂中支队桂平北区武工队,北区群众都称呼她“八姐”。她对工作积极负责,深入细致。桂平解放初期,在北区工作队工作。1950年10月路过大宣理村时被土匪伏击牺牲。终年23岁。遗骸安葬在金田,金田镇革命烈士纪念碑记述了她的生平事迹。……[详细]
  胡沛金(1923—1948),桂平镇五甲街人。中共党员。性刚耿,待人友善,在中学读书时,喜欢阅读进步书报,接近有新思想的老师、同学,热心参加抗日救国活动,是浔州中学-的积极分子,曾担负浔中学生会主要工作。因积极带头参加爱国活动,反对学校-措施, 争夺学生会领导权,而被学校开除。1947年9月到广东参加中共领导的武装斗争,不久入党, 担任广东省广德怀-义勇军政治部主任。1948年5月在广东怀集战斗中……[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