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30
蒋贵(1380—1449年)字大富,江都人,身材高大、孔武有力、擅长骑射。早期随燕王朱棣起兵,因功官任指挥佥事,后镇守边关,战功极多,官至平蛮将军、定西伯。正统十四年(1449年)去世,追赠其为泾国公、谥武勇。蒋贵早期以随燕王朱棣起兵,高大有力,善于骑射,因功任昌国卫指挥同知。后又随大军征讨交趾和沙漠,升为指挥佥事,掌管彭城卫事务。 宣德二年(1427年),四川松潘番人反叛,蒋贵充任造右参将,跟随......[详细]
|
吕原(1418—1462),字逢原,号介庵,秀水(今嘉兴)人。吕原的父亲吕嗣芳是万泉教谕,兄弟吕本,是景州训导。父亲年老后,就养于景州。不久,父、兄相继而亡,家贫无钱归丧,只能薄葬于景州。吕原经常到墓前恸哭,引得过往之人都跟着心酸落泪。很久以后,吕原才侍奉母亲南归还乡,家境更加贫寒。一日,知府黄懋发现当地学官的文章很奇特,学官只得承认这是乡人吕原所写。因吕原家贫无钱就学,所以学官便请吕原到他家,教......[详细]
|
尹昌隆出身贫寒,年幼时常寄宿于城东慈恩梵宇。每日用纸罩住佛灯,端坐读书,至夜半时分。天一亮,又起床攻读,如此长年不懈。洪武二十九年(1396)乡试,拔得头名,解元。第二年又荣登榜眼,授翰林院编修,后改监察御史。惠帝即位(1399),每次退朝时,总要宴请朝臣。尹昌隆上疏劝谏说:“太祖高皇帝鸡鸣即起,天不亮就上朝,勤于政事,所以天下太平。陛下继承大位,应效法先帝,兢兢业业,而今,日上数刻,犹未临朝。群......[详细]
|
许泰(?~?),字号不详,江都(今江苏)人。明孝宗弘治十七年(1504)甲子科武会试第一人。此科共取中武进士35名,许泰等8人答策俱优,马、步射共中六箭以上,升署职二级。孝宗赐宴光禄寺,命兵部尚书刘健主持。在大明朝现有史料可考的52名武状元中,许泰是官职最高的一个(左都督,正一品);也是惟一被皇帝收为义子、惟一被赐国姓(朱)、惟一被封爵(安边伯,永定伯)的武科状元。祖辈荣耀 忠勇世家许泰出......[详细]
|
幼年1497年(明应6年)3月14日,在铃尾城(福原城,大江毛利一门福原広俊居城,同时也是毛利元就的外祖父)元就出生,幼名松寿丸,当地现今留存了元就诞生的石碑。1500年(明应9年)父亲弘元因卷入大内氏及幕府之间的纷争决定让位给嫡男兴元,松寿丸和弘元移居多治比猿挂城。1501年(文龟元年)母亲死亡,1506年(永正3年)弘元因酒毒逝世,元就自少在失去双亲下长大。及后松寿丸的居城被家臣井上元盛霸占,......[详细]
|
李如松 (1549-1598),字子茂,号仰城,辽东铁岭卫人。辽李如松,名将东总兵李成梁之长子,明代晚期著名将领,指挥过万历二十年的平定宁夏哮拜叛乱,援助朝鲜抗击日本入侵的壬辰御倭援朝战争,都取得了辉煌胜利。牺牲于后来打击地方土司的战争中。李如松少年时从父熟悉军事,由武进士承父荫授部指挥同知,充宁远伯勋卫。他骁勇善战,屡立战功,再迁署都督佥事,为神机营右副将。 万历十一年(1583),升山西总兵官......[详细]
|
杨宪(1321-1370),本名杨毕,字希武,太原阳曲(今山西太原)人。明朝初年大臣,属浙东集团(刘基)。元末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攻克建康(今南京市),他投奔居幕府,掌文书。常出使张士诚、方国珍,因办事干练,为朱元璋亲信。洪武元年(1368年)任中书参知政事,二年迁左丞。他任中书省执政时,专决省事,罢去旧吏,更用亲信,杀侍御史刘炳、-左丞汪广洋。后李善长劾其“放肆为奸事”,被朱元璋所杀......[详细]
|
周洪谟于正统九年(1444),参加四川乡试,夺得第一名,解元。第二年又高中进士一甲第二,授翰林编修。周洪谟博闻强记,爱好文词,熟悉国朝典故,喜谈经济。景泰元年(1450)他上疏劝谏皇帝“亲经筵,勤听政”。进而陈述时务十二条。景泰三年(1452),被选为东宫太子讲读,升左春坊左赞善,仍兼编修。修《寰宇通志》成,升侍读。天顺二年(1458),改南京翰林院署院事。天顺八年(1464),召修《英宗实录》。......[详细]
|
万贞儿(1428年-1487年),昭德皇贵妃万氏,明宪宗朱见深的至爱。后人多称她万贞儿,真实姓名不可考。成化十二年,宪宗封万贞儿为皇贵妃,让其做妃子之首。万贞儿是历史上第一位在世即被封为皇贵妃的人物,且是历史上第一个死后有谥号的妃子。宪宗为万贞儿辍朝七日,并主持她的葬礼一如皇后之例。人物生平万贞儿的父亲万贵因亲属犯罪而被谪居霸州,为了使日后有所依靠,他托付同乡把年仅四岁的女儿万贞儿带进皇宫当宫女。......[详细]
|
姚涞(?-1537年),字维东,号明山,浙江慈溪人,兵部尚书姚镆之子。明朝政治人物、学者。明世宗嘉靖二年(1523年)癸未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1524年,因“大礼议”之争失势,受廷杖、下诏狱。复官后,充经筵讲官,迁左春坊左谕德,侍读学士。嘉靖十年(1531年),姚涞上著名的《论元世祖不当与古帝王同祀疏》。曾主持北冀乡试,取士甚多,所取试文一时为天下范式。嘉靖十六年(1537年),父丧,辞官回乡,......[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