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人物 > 公元1930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公元1930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更新时间:2023-12-30

41、周狷之 (19031930)
  周狷之(1903~1930),原名周天瑜,化名尤迟、尤赤、如迟等,今六安市陵波乡百浒圩人。周狷之出生于封建剥削阶级家庭,其父是六安西南乡有名的大地主。他幼时聪敏好学,初读私塾,后入安庆江淮中学。民国9 年(1920 年),转入当涂省立第十中学。在校读书期间,因受“五·四”运动新思潮的影响,阅读了大量进步书刊,并通过参加“六·二”-,反对三届省议会贿选和反对曹锟贿选总统等实际斗争锻炼,周狷之开始了世……[详细]
42、唐克 (19031930)
  唐克(1903-1930) ,原名绍尧,曾用名良智、哲夫、赵逸名。1903年旧历7月20日出生于湖南省零陵县蔡家乡三庙唐家。1924年,在长沙岳云中学读高中时,阅读了《新青年》、《觉悟》等进步书刊,于是,他放弃了原有的科学救国的想法,决心投笔从戎。1925年春,唐克从长沙奔赴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二期学习。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9月,唐克任国民党革命军第1军第3师第8团2营5连-表。参加了攻……[详细]
43、黄维翰 (18661930)
  黄维翰(1866-1930.6)黄维翰,字申甫,号稼溪,江西省崇仁县稼溪村人。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举人,次年中进士,曾任兵部职方司主事、陆军督练公所参议。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任呼兰知府。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黄以垧捐过重为由,把呼兰府内乡镇警捐从原来每垧收江钱800文减为650文,并把由乡董征收改为府署代收,防止了乡绅在征收警捐时挪移侵蚀,00。又取消了晾网地租和津贴地租(官署办公……[详细]
44、冯世江 (19041930)
   冯世江,海南琼东县长坡文坎市村(今琼海市长坡镇)人。1904年10月26日出生于一户中农家庭。父亲冯振义,母亲吴氏,都是勤劳朴实的农民。1924年秋,冯世江在长坡高等小学毕业后考入广东省立十三中学。此时正值第一次国共合作,主农革命运动蓬勃兴起。冯世江在中学读书期间,广泛接触嘉积农工职业学校的进步师生,经常阅读进步刊物,接受新思想、新文化的熏陶,思想上得到很大的启发。他开始认识到社会的黑暗、世间……[详细]
45、林权民 (19111930)
  林权民(1911~1930年)林权民,清宣统三年(1911年)2月1日生,东岭镇辛地头村人。父亲余招弟以农为业,三餐难度,忍痛把3岁的次子权民卖给涂寨乡大坝内村林伦为养子。由于林伦是弱房小姓,林伦之女被恶霸污辱而上吊自尽。故居难住,经人引荐,全家4口搬迁到东岭前林村,继承一个缺房族亲的祖业和田地。由于养父是技艺颇高的木匠,又辛勤耕作,家道转趋小康。但终因是外来户,常受土豪林甘泉叔侄的欺凌。权民7岁……[详细]
46、冯济川 (18591930)
  • 冯济川
  冯济川(1859—1930),字秋航,孝义石像村人,自号“石像山人”。清末民国,为三晋杰出的教育活动家,亦是山西省著名的藏书家之一。幼年聪颖好学,7岁入学,9岁学《孟子》。15岁父殇后,“尊母教读书兼理农商”,后就学于汾阳西河书院和省城晋阳书院,寒窗十载,博学成才。光绪二十年(1894)甲午科中举。冯秋航一生以兴学为己任,认为“欲振兴庶务,非人才众多不可;欲培养人才,非教育得法不可。”光绪三十年(……[详细]
47、何坤 (18981930)
  何坤(1898—1930)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军长,革命烈士。 湖南省永兴县人, 化名李维森,1898年9月生于永兴县金龟乡牛头下村一个农民家庭。幼年读私塾,做店员,习武强身。1924年考取黄埔军校第四期预习生。1926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毕业于黄埔军校南宁分校第一期。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政变后,他逃出关押地,到广州寻找党组织,参加广州起义,率三水县石硖农民武装攻入广……[详细]
48、邓熙农 (19011930)
  邓熙农(羲农)(1901年~1930年),原名邓遂安,金本云塘村人,1901年出生于一个富裕家庭。熙农少年聪慧好学,能言善辩。1917年以第二名成绩考入新办三水县立中学。两年后考入广州政法学堂。在学期间,受五四-的影响,接触进步人士,研读马克思著作和革命书刊,逐步接受新思想,开始确立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信念。当时很多进步青年为寻求救国之路,赴国外求学,熙农也想去苏联,因父亲反对而未成。但他追求真理的……[详细]
49、黄实 (18901930)
  黄实(1890—1930),原名树滋,字秋士,号笃生。生于宜山镇黄良村。4岁丧父,赖寡母陈氏以针线收入抚养成长。他从小聪颖好学,清光绪末年,受乡里推荐赴杭州受试,崭露头角,颇为时人赏识,遂留钱塘高等小学任教。第二年回温州,应省立温州第十中学校长刘绍宽邀约,任监学兼国文习字科教员。黄实关心国事,。每谈及清廷腐败,便义愤填膺,以为非革命无以救中国,遂加入孙中山组织的中国同盟会,主办《上海史学报》与《杭……[详细]
50、曾伯龙
  曾伯龙(? ~1930年) 壮族。原名曾如松,号伯龙。奉议县田州镇人。出身于豪绅门庭,父亲曾象贤曾任田州丙等小学校长,广西省参议员。曾伯龙早年就读于广西省立第五中学(今百色中学),没到毕业就被开除。民国5年(1916年)任县立第二小学校长。13年6月任县知事,将县署从那赖村(今田州镇兴城村)迁到田州镇(今盐业公司内)。曾家在田州街开什货店、“公益”当铺,仗势霸占街上良田鱼塘。曾伯龙生性奸诈,残暴毒……[详细]
51、胡少海 (18981930)
  胡少海(1898—1930) 红二十军、二十一军军长,革命烈士。 湖南省宜章县人,1898年1月生于宜章县岱下胡家村一富绅家庭。1915年秋,随长兄赴武汉,在汉口读中学。后又考入广东乐昌中学。1921年投入李国柱部当兵,先后任连长、独立营长。鄂军讲武学校第五期毕业后任团长。1926年入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参加北伐。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毅然脱离旧军队。在中共党组织的影……[详细]
52、宛旦平 (19001930)
  宛旦平(1900-1930) 工农红军第八军参谋长兼第二纵队司令员,革命烈士。 湖南省新宁县人,1900年12月27日出生于新宁县杨溪宛家岔一农民家庭。1922年,由其舅父和宗祠族产资助,考入长沙私立岳云中学读书。在长沙求学期间,得到毛泽东、何叔衡、夏明翰等共产党人的教育帮助,他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并于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即被中共湘区委员会保送黄埔军校第二期步兵科学习。毕业后……[详细]
53、陈启科 (19061930)
  陈启科(1906-1930) 中共早期军事干部,革命烈士。 湖南省长沙县人,1906年1月29日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1920年考入长沙县开物农业中学。两年后考入长沙广雅中学。积极参加社会进步活动,阅读了《共产党宣言》等书刊,思想更趋进步。1924年春,广州陆军讲武堂秘密来长沙招生。他通过考试被录取。与陈赓等取道武汉、上海,经香港赴广州入学。学业成绩优异,深得教官赞许。孙中山到校检……[详细]
54、林珍 (19051930)
  林珍(1905—1930),乳名开宝,别号思若,四岱村(在云岩乡)农家之子。8岁上学,教师认为“奇才”,14岁以第一名成绩毕业于县立第四小学(宜山小学)。民国7年(1918)考入省立第十中学,向校方提出“应照顾贫穷学生”建议被斥,遂转艺文中学。次年,参加“五四”运动,被开除,回家自学,改名“力进”以见志。11年考入上海东亚体专。14年,“五卅”惨案发生,林珍站在斗争前列,又被校方开除。回乡后,联络……[详细]
55、卓兰芳 (19001930)
  卓兰芳(1900—1930),又名祥和,字培卿,化名李品三、李安德,奉化忠义乡松岙村(今松岙乡海沿村)人。14岁入宁波浙江省立第四中学,后因对校方有异辞被开除,在奉化、鄞县、镇海等地任小学教师。1924年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受派去和丰纱厂开展工人运动,在《新青年》、《中国青年》等刊发表文章。次年“五卅惨案”后,组织工会,发动-、罢市、-,开展反帝-,同年夏转为中共党员。1926年1月,选为中共……[详细]
56、陆定 (18731930)
  陆定(1873年-1930年),原名陆子福,字厚生,因他少时聪慧,每考必中,长辈因此替他改名为陆定。又字静安,号建三,晚清举人,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是日本名相伊藤博文的得意弟子。在日本留学期间,参加了孙中山先生的同盟会。民国初年袁世凯任大总统时,曾下令逮捕了陆定和其他很多同盟会会员。国民党南京政府成立后,陆定经同乡翰林汪洵之推荐入度支部(后为财政部)供职,历任司长、参事、赋税司长等二十余年,是国民……[详细]
57、徐茂均 (18601930)
  徐茂均(1860~1930),又名玖祥,三华村沙埒庄(即今新华镇公益村)人。他出身贫苦,父母早故,读过几年私塾,后为生活所迫,外出谋生。初在广州、香港做工,20岁左右到加拿大当铁路工人,业余自修理工科课程,后来当铁路工程技术人员,在那里工作了20多年,目睹美洲各地劳工运动高涨,痛感祖国积弱贫困,萌发了推翻清政府、振兴中华的思想。辛亥革命前夕,茂均回乡带头剪辫,公开号召村民仿效,并号召妇女“放脚”,……[详细]
58、黄琬 (19031930)
  黄琬(1903~1930) 字址丞,又名黄源,白云乡人。宣统二年(1910年)进福州西峰小学读书,后考入福州二中。“五四”运动后,他在进步师生影响下,投入革命洪流。民国14年(1925年)春,福州学生开展抵制美国渔产品在华倾销运动。他深入工厂、商店、市场,发动群众声援,实行全市性反帝-、-。当年4月1日,他与方尔灏、翁良毓等10人加入C、Y(共青团)组织,是我省第一批团员。民国15年夏,加入中国共……[详细]
59、吴敦仁 (19061930)
  吴敦仁(1906~1930年)吴敦仁,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生,原名有士,涂岭乡林角村人。7岁入鼎新小学读书。民国10年(1921年)17岁时,考上集美师范学校。在校课余时间经常阅读《前锋》、《新青年》、《中国青年》等书刊,受到马克思主义的熏陶。民国12年相继参加三次-,得到实际锻炼。民国14年,踊跃参加“五·一”国际劳动节庆祝活动,民主革命思想觉悟不断提高。民国15年秋,吴敦仁毕业于集美师……[详细]
60、关崇和 (18841930)
  关崇和(1884~1930)原籍贵州省,从小被卖到百色,养父给他取名关崇和,小名亚发并带回广东新会县寄养,直到成了亲,才从广东迁回百色落脚,先后在梁顺成烟铺和成泰和烟铺打工。1927年下半年,从南宁来的赵世俊、苏月梅到烟铺工人中宣传进步思想。关崇和等与他们接触后,思想受到启迪, 并参与了-斗争。1928年11月,南宁市总工会派人到百色,把30多家烟庄约200名工人组织起来,成立烟丝工会。关崇和加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