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30
韦杰三(1903——1926) ,壮族,新圩乡新圩街人。他岁余丧母,由祖母抚养,8岁就读于村里私塾,10岁入新圩初等小学,12岁升县立高小。在高小学习期问,他阅读了《少年》、《学生》 等进步刊物,受民主革命思想的启蒙教育。毕业后,到县古排国文专馆就读一年.后因家庭经济困难.便到古排村小学任教员,时年16岁。1919年秋.他考入梧州道立师范,学习一年后毕业。次年春,他筹借数十元,前往广州,先就读于慕……[详细]
|
林诗谦,字益光,海南琼山县(今属海口市)大坡镇后湖村人。1898年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林运保、母亲郭氏,一贯在家务农,主要经济收入靠农业,有一胞妹。他七岁开始读书,小学毕业后任本乡后湖小学教师一年,1921年考取广东省第六师范学校,1924年秋季毕业(第十五届)。毕业后又回到家乡,在谭文乡清泉小学当教师,1924年末考取广东省测量学校,在校读书时,加入共青团,后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不久,……[详细]
|
刘亨赙,又称侯鲍,号纯青,菲名何塞·伊格纳西奥·宝华(JOSEIGNACIOPAWA)。清同治十一年(1872)出生于南安码头刘林村。18岁时,随伯父刘元系往菲徘宾首都马尼拉谋生,初在他伯父铁铺里当学徒。学艺完成后,在马尼拉哈波内洛斯街开铁铺。亨赙经营有方,同当地居民也和睦相处,铁铺生意发达。公元1896年菲律宾爆发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的独立战争,亨赙立即响应,带动三千名华侨子弟参加菲律宾革命军,同……[详细]
|
卞荫昌(1866-1926)工商界爱国实业家,隆聚洋布庄铺东,天津巨富之一。字月庭,1866年出生。天津人。清末任职户部、工部、法部。1904年任天津商务总会协理,后任天津-联合会体育社评议员。1911年辛亥革命后,出任天津商团军团长、天津红十字会执行委员。1913年任直隶商务联合会会长,同年以中国代表团团长名义参加巴拿马博览会。又任直隶都统冯国璋的参议顾问。1914年任直隶巡按使公署参议。191……[详细]
|
高焕章(1870~1926),字华唐,青中埠村(今属七级镇)人。清末贡生,后毕业于山东高等农林学堂,曾任江苏省元和县周庄司巡检。辛亥革命前夕,弃官回乡,立志兴办教育事业。1912年秋,高焕章倡议将原即墨县公立育才高等小学堂和即墨县官立高等小学堂合并成立了即墨县立高等小学校,并任校长。与此同时,他还在青中埠村筹办了壮武男、女小学各一处,并亲自为学校大门题写了“本中西教育学理,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对联。……[详细]
|
陈玉成(1864-1926),字燠人,今太芝庙乡人。清同治三年(1864)八月生,附贡生,应举不第,弃学习医,名阉遐迩。戊戌变法前夕,协助樊锥组织南学会邵阳分会。变法失败,受清廷查禁,与樊锥、石公溥赴金陵-两江总督刘坤一,得刘资助,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留日,在东京商业专科、千叶医科、明治大学警政科、法政大学特科学习近九年。他留日较早,邵阳人受其影响留日者多。他在东京与蔡锷、黄兴、杨度、秦力山……[详细]
|
邓洁民(1890~1926),原名邓居民,生于黑龙江省宾县。幼年就读于私塾,1912~1914年在天津南开学校读书,1915年去日本留学,在早稻田大学政治系学习。1917年,邓洁民从日本回国后,抱着教育救国的思想倡兴教育。他在一段自述中写到:民国六年秋,余归自东瀛。目击吾国学术之不振,人才之萎弱。怒然忧之......先拟创中学。以为之倡......。他与赵禅堂、周义亭、吴子青诸先生开始筹办滨江东华……[详细]
|
刘永春,男,京剧净角。字鉴衡,顺天府人。幼年拜刘万义为师,后入嵩竹城科班拜刘明久为师,又受教于沈德奎,后拜师何桂山。入四喜班与孙菊仙合演。故于上海,享年65岁。出生:1862年,同治元年(壬戌)逝世:1926年,农历丙寅年……[详细]
|
陶静轩(1890~1926年) 陶静轩,原名鑫元,又名静仙、经轩。湖北江陵陶家嘴人。民国12年(1923年)4月来沪入内外棉十五厂当挡车工。民国13年夏进沪西工人补习学校学习,参加筹建沪西工友俱乐部工作,深入日商各纱厂进行工人的组织发动工作。在项英、徐梅坤等影响下于同年12月参加中国共产党,次年初任基层党支部书记。这个支部为党培养输送的骨干有沪西纠察大队长鲍孝良,参加红军的孙启山……[详细]
|
金亨稷(1894-1926.6.5),朝鲜已故领导人金日成的父亲、现任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的曾祖父。金亨稷是以光复祖国为目标的革命战士,也是朝鲜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者。生平1910年,朝鲜沦为日本的殖民地,金亨稷立下“志远”的座右铭,投身抗日运动。 1917年,金亨稷在平壤组织了地下反日组织朝鲜国民会,并多次遭到日军的逮捕,-离开家乡,带着妻子康磐石向中国转移。金亨稷希望儿子将来成为国家的顶梁柱,……[详细]
|
刘重威(1890—1926),字壁如,牛马司田家桥(今湾泥乡内)人。11岁由族人资助入循程学堂。后考入保定军官学校,习骑兵科,学业甚佳,多次演习夺冠。毕业时,校长保荐至湖南省长赵恒惕处,任叶开鑫部连长。民国4年(1915),刘随赵恒惕部北上讨伐袁世凯,曾率一连兵力,夺下烟台,擢升营长。在贺胜桥、汀泗桥等战斗中,接连获胜。随后,奉令率部于永兴整训。民国8年,永兴山洪暴发,灾荒四起。刘令军士节约粮食,……[详细]
|
张仲超(1904~1926)又名根泉,张景秋之子,“三一八”惨案烈士。他先在本县高等小学和省立三中就读,1920年考入天津南开中学。此间他与堂兄张仲苍积极参加-,与陕西进步校友成立同乡会,为《共进》杂志撰写文章,揭露军阀黑暗统治。1922年加入共进社,1924年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同年先后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和中国共产党。他初步运用马列主义原理,阐述战争与经济的关系,主张实行联合统一战线,推翻军阀。……[详细]
|
蒙仁潜(1868—1926),字若陶,蒙泉镜之子,清末举秀才。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毕业于广西陆军讲武堂。民国元年(1912年),署理上恩县知事及陆军步兵中校。民国3—4年任容县知事和广西右军第二军副司令。民国5年3月起,任广西陆军第二军第四路司令,同年11月袁世凯以大总统令补授陆军步兵少将五等文虎章。12月任广东陆军游击营帮统领。民国7年调任广西陆军游击营司令。民国9年冬,在孙中山革命势力的……[详细]
|
李传楷 (1871-1926),字式如,坪石镇皈塘村人。性格刚毅,勤奋好学,坚决拥护第一次国共两党合作,为发展乐昌的工农组织和推动国民革命运动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李传楷年青时接受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光绪三十三年 (1907) 秋,攻读于广东法政学堂行政专科。宣统二年 (1910) 毕业,后任南雄县专审员。民国 10 年 (1921), 李传楷出任民选乐昌县长。他遵从民意,严禁烟赌,惩办盗匪要犯,深受……[详细]
|
余诚格(1856—1926),字寿平,号至斋,望江县人。余诚格幼习诗书,历试连捷。光绪十五年(1889)中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钦授翰林院编修。光绪二十一年,钦派江西主持乡试,后又钦命“记名御史”主持会试。戊戌政变时,曾因他是康有为登第时座师,一度遭贬。此后历任山东监察御史、广西按察使、湖北布政使、陕西巡抚、湖南巡抚。余诚格秉性刚直,勤奋尽责,在御史任内,三月共上70余奏章,参劾时弊,一时名震京……[详细]
|
谢逸桥(1874~1926),原名锡元;谢良牧(1884~1931),原名钧元,字叔野,广东嘉应州(今梅县)人。他们是同胞兄弟,谢逸桥居长,谢良牧排行第三。祖父谢盖卿和伯父谢梦池(原名春生)都是马来亚槟榔屿的华侨富商;父亲谢可阶(名书玉),一向在家乡奉亲教子。谢逸桥成年后,感于清廷政治腐败,丧师失地,因而有志于民主革命。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当他得知孙中山与杨衢云等在香港设立革命机关,图谋在……[详细]
|
裴景福(1854~1926),字伯谦,鉴赏家,霍邱新店埠人。一生有4 部著作,皆有传世价值。光绪十二年(1886 年)登进士第,授户部主事。光绪十八年改官广东知县,先后补陆丰、番禺、潮阳、南海4 县县令,因酷爱收藏字画、古董,而得罪两广总督岑春煊,下南海监狱。终陆续缴纳10 万多元,远戍新疆。该省台宪与裴景福同榜,视裴景福为上宾,委其代理电报局长,委其子为迪化县令。其间,著《河海昆仑录》4 卷出版……[详细]
|
杨兆成(1902~1926)原名杨志涛,曾化名杨昭,怀宁县人,幼年丧父,家境贫寒,靠杨氏公堂资助入学。民国9 年(1920 年),杨兆成考入安徽省立第一师范,次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并任一师团支部书记。在安庆“六·二”-和反对省三届议员贿选、驱逐倪系省长李兆珍、抑制曹锟贿选总统等一系列反帝反封建反军阀的斗争中,他组织青年积极参加,并站在斗争的前列。民国13 年底,中共安庆支部成立,杨兆成被吸收入党……[详细]
|
郑德润 (1877~1926)又名道全,字子修,陈家坝乡孔家湾村人。幼年好学,攻读诗书,善书好画,清宣统元年(1909)中拔贡。为人忠厚,待人宽恕,好施舍,办义学,修桥梁,人称“郑善人”。据民国《续修陕西通志稿》载:“清宣统年间,拔贡生郑德润为陈家坝渡口捐建渡船一只”。民国8年(1919)以前陈家坝地区无学校,郑用四亩地家中的街房6间自费筹办“养正学庄”,私资聘师,收学生60多人,时达7年。郑还投……[详细]
|
江禹烈(1899~1926),原名江家辉,字甸之,崇安县城关人。父亲继承祖业,经营协泰盐店,兼管十几亩田产,母亲掌管家务。江禹烈上有长兄,下有4个弟妹。8岁时,他跟二伯读私塾。17岁时,他进入县立高等小学。19岁时,江禹烈遵照父命,与仙店的农村姑娘周坤娥完婚。第二年,生下一个女儿。这年夏天,他考入福州省立第一中学,苦读四年,学业猛进。他经常和崇安县同学衷志纯等人到崇安革命老前辈潘谷公家中面聆教诲。……[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