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人物 > 公元1924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公元1924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更新时间:2023-12-30

41、区家彦
   区家彦(? ~1924),字立三,号笠翁。梧州市人。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科举人。奉派署理广西平南县知事,辞不赴任。光绪三十一年,区家彦加入中国同盟会。次年春,同盟会执行庶务长黄兴(化名张守政)秘密来梧,召见区家彦等同盟会员,要求在梧州各界人士中开展宣传发动工作。三十四年,区与甘绍相(日三)等创办《梧江日报》和《广西日报》,区任《梧江日报》主笔和《广西日报》主笔。《梧江日报》传播孙中山的……[详细]
42、陈光纯 (18531924)
  陈光纯(1853~1924年)陈光纯,南安梅山蓝园(今新蓝村)人。清咸丰三年(1853年)生。幼年随父旅居菲律宾马尼拉,后继承父业,逐步发展成为马尼拉著名华侨富商。创办马尼拉华侨小学。光纯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极力主张发展实业和教育、科学以救国救民。孙中山在南洋宣传民主革命时,他积极拥护,慷慨认购孙中山发放的国债券。民国元年(1912年)起,投资100多万银元,在泉州市区购买大量房地产,购建房屋1……[详细]
43、刘锡麟 (18821924)
  刘锡麟(1882~1924)字舜天,张家坡人。民国六年(1917),护法军兴,锡麟积极响应。驻防渭南时,与耿直密谋,派廉安儿刺杀北洋政府陕西督军陈树藩未遂。新疆某部以驼群运军械过陕,枪3,000支,子弹40万发,押兵200有余,行至临潼华清池食宿。锡麟闻知,拔营渭南,先擒陈树滋,后领兵西往。到临潼,乘押兵方食不及反抗而缴械。耿直在西安举义时,锡麟率领部队援耿,攻城之役,苦战四昼夜,后退守岐山一带。……[详细]
44、甘棠 (18421924)
  甘棠(1842~1924)原名大霖,号醉霞。祖籍四川城口(城口今属重庆),生于陕西砖坪厅(今陕西岚皋)。9岁时母亲去世,由舅父詹惠堂带到平利抚养。甘天性聪明,喜爱绘画,放牛、砍柴之余,常用树枝在地上比画山、水、树、竹、鸟、兽、虫、鱼之类。15岁随泥瓦匠学徒,18岁出师。不久,又回砖坪,拜王忍泰为师学画。清光绪元年(1875)到平利洛河为翰林学士李联芳修建祠堂,竣工后,白墙上有污渍,他遂用靛水就渍印……[详细]
45、范卓甫 (18651924)
  范卓甫(1865~1924)名克立,字卓甫,本县人。清光绪辛卯(1891)中举后,任三水县教谕,后辞归,主讲本县学古书院。清末改书院为高等小学,任校长。嗣充省立高等工业学堂教习,荐充监督(校长),1912年,该校改为省立甲种工业学校,仍任校长,至1924年卒于任上。范从事教育事业20余载,其门生多为军政要人。靖-时期,胡景翼延聘范为第四路军秘书长及总指挥部秘书长。1920年关中大旱饥,华洋义赈会募……[详细]
46、林翼支 (18841924)
   林翼支(1884—1924年) 民主革命烈士。号增辉。安居下街人。清末秀才。1903年入汉口武官普通军校,不久到保定陆军速成学堂就读。毕业后在湖北新军四十二标二营任排长,驻扎汉口,并参加“文学社”,为营代表。武昌起义时被汉口、汉阳方面革命党人拥为特别干事员、前敌总指挥。湖北军政府成立后任民军第二标统带。10月19日升任混成协统领兼前敌总指挥;28日在指挥武汉黄家庙战斗中失败,逃回随县,再次举……[详细]
47、伍梅 (18741924)
  伍梅(1874-1924),字占昌,号小,今坑口镇人。生性聪明,读书过目不忘。幼年时参加童子试,多次名列前茅。16岁为生员(秀才),进肇庆星岩书院读书。24岁考取拔贡。民国初年任元恺高等小学校长,又被委派当县督学,不久改派为学务委员和劝学所所长。在任期间,他竭力提倡教育,主持改良私塾,组织运动会、艺学比赛会,筹集巨款,创办了国民小学30余所,两次举办宣传讲习所,又慷慨解囊捐薪金700元,创办阅书报……[详细]
48、黄驹 (18981924)
  黄驹(1898-1924),今潭布镇岩头村人。因家境贫苦,15岁到广州当童工,做油漆学徒。民国6年(1917)当榨油工人。民国11年加入省油业工会,积极参加工会领导的-斗争,取得了增加工资和补偿-损失的胜利。民国13年夏,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8月,广东工团军宣告成立,他被任命为工团军第二中队二分队队长。根据上级指示,工团军、农团军、广州农讲所学员北上韶关,参加三周的军事训练,然后返回广州驻防。……[详细]
49、程清泉 (18761924)
  程清泉(1876-1924),名玉堂,泽林镇大山村人。自幼颖悟异常,遇事寻根究底。读私塾后即钻研机械,曾在铁山矿局见习机器翻砂。期间,大冶工业学堂及黄石机布厂欲聘其为技师,被婉言辞谢。 清光绪年间,日本创制“中桐牌”轧花机倾销我国。愤于利权外溢,程清泉殚精竭虑,夙夜构思,终于研制出“赛中桐”轧花机,并投入批量生产。昌商恨其奈销路,以有碍专利为由,胁迫政府阻止生产。 张之洞督鄂时,在湖北大办纺纱……[详细]
50、雷焕猷 (18701924)
  雷焕猷,字子嘉,号退庵,清同治九年(1870年)生于宁化城关。幼孤而家贫,刻苦读书。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中举。曾主讲禾口道南书院。后赴京应试,中选,分发广西后补知县。未几,辛亥革命爆发,由京返闽。时福建已成立都督府,而宁化尚未易帜,他请派省防军一小队随同回宁,升起五色国旗,号召县人剪辫放足,咸与维新。鉴于省防军不能久留,遂倡办团防,维护治安,并倡导革新教育,兴修水利,增加积谷等。民国2年(1……[详细]
51、魏毓祥 (18681924)
  魏毓祥(1868—1924),字紫雯,云和县城前铺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五月,随魏兰东渡日本考察工业,提倡实业救国,结识陶成章,加入光复会。同年十月,旅日浙江学生会会员开会,邀请魏兰、毓祥参加,认为要推翻满清王朝,必须建立革命武装,商定以湖南、安徽和浙江作为根据地。年底与魏兰回浙江,去丽水、青田、温州联络会党。次年八月,又去缙云、永康、金华、嘉兴等地联络会党和革命志士。九月到上海,适值陶成……[详细]
52、夏曾佑 (18631924)
  夏曾佑(1863—1924),字穗卿,号碎佛,笔名别士,杭县(今杭州)人。清光绪十六年(1890)进士,授礼部主事。与梁启超、谭嗣同交往密切,参加改良派维新活动。二十二年和汪康年、梁启超等人在上海创办《时务报》宣传“变法图存”。年底,在天津与严复等创办《国闻报》,宣传新学,鼓吹变法维新。戊戌变法失败,《国闻报》-停刊。二十五年底,出任安徽祁门知县,任期满后寓居上海。不久,被任直隶知州。二十八年因母……[详细]
53、陈可祯 (18521924)
  陈可祯(1852—1924),县城吉祥街(今属恭城镇)人。家境清贫,自幼酷爱艺术,常到拱辰街朱孔嘉门第观摹名人书画,虚心求教,苦学水墨画和工笔画。他所绘人物、飞禽、走兽、花鸟、虫鱼及山水,兼重形意,风格纯朴。恭城文庙壁画中的渔、樵、耕、读、文王访贤、踏雪寻梅等,都是出自他的手笔。陈可祯还擅长雕塑,所塑恭城武庙之左右马将军像,威武雄壮,气势逼人。每逢游神赛会,他都制作“三清”、“八仙”、“十二生肖”……[详细]
54、傅维彬 (18841924)
  傅维彬(1884~1924年),字商霖,祖籍南安县,清光绪十年(1884年)生,父亲当石匠,因受邻村石霸欺压,避居泉州城内释仔桥。傅维彬幼读私塾,稍长,从前清进士林翀鹤受业。光绪三十年,中秀才。后往厦门英华书院任教。辛亥革命前夕,傅维彬在厦门加入同盟会,回泉州与许卓然等人在小开元寺创办西隅学堂,作为革命党人的联络点。其后泉州同盟会成立统一组织,傅维彬被推为司法股长。泉州光复前后,地方动荡不安,其时……[详细]
55、张美翊 (18561924)
  张美翊(1856-1924),浙江宁波人。清光绪二十九年夏至清光绪二十九年冬,清光绪三十年夏至清光绪三十年冬,曾两度担任南洋公学提调兼总理。清光绪三十年,他在担任四品衔直隶知县任内被盛宣怀任命为南洋公学提调兼总理。他悉心办学,聘请了数十名中外籍的教师,教育学生要学好科学知识,不要受其他思潮的影响,清光绪三十年,南洋公学改属商部,根据商部尚书载振的要求,张美翊写成了“呈报公学历年办理情形”一文,并造……[详细]
56、张鸿治 (18731924)
  张鸿治(1873-1924年),字佐平。融水乡铁坑村人。7岁入私塾启蒙,12岁入经馆。因家庭人口众多,人不敷出,-辍读在家,帮做田工小活。张鸿治自幼酷爱读书,外出放牛手不释卷,晚上在家,用线香数条扎成小束,点燃照读至深夜。父母见他如此用功好学,为了遂其求知愿望,省吃俭用,并向亲友告贷,送他到水东村私塾家攻经史,专心于科举。他20岁时参加县试中秀才,次年补廪生。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考入桂林法政……[详细]
57、朱中孚 (18491924)
  朱中孚(1849-1924) 字信鱼,浙江镇海人。幼年家贫,先后在铁业、药业学徒。后来得到同乡巨商叶澄衷的赏识,在上海华顺、协记等栈号管账,并代叶氏办理海塘工程。36岁时,被叶氏调来镇江,主持顺记煤铁号,从此定居镇江。其后自己开设义昌润药行,并一度担任镇江美孚洋行经理,成为镇江工商界实力人物。朱中孚热心公益,辛亥革命时,他赶制面包、牛肉及刍草、料豆等,供民军人马食用。讨袁战争失败,镇江驻军失去领导……[详细]
58、黄瞻鳌 (18511924)
  黄瞻鳌(1851~1924年)黄瞻鳌,字秀麒,号杭臣,官章祖荣,闽侯义序乡(今福州郊区盖山镇义序尚保村)人。黄瞻鳌12岁时到福州南台塔仔兜林心斋的恒盛布店为学徒,18岁时提为副掌柜,22岁时为正掌柜。嗣后林心斋把布店全部盘给他,他改“恒盛布店”为“恒盛布行”,迁往上杭街,没过几年,生意兴隆,独树一帜,而且还在上海办“黄丰记庄”,主营绸缎布匹,兼营汇兑;在顺昌洋口设“永成华分庄”;在福州本埠办“齐懋……[详细]
59、程大璋 (18731924)
   程大璋(1873—1924) 桂平人。少时嗜读经史,博闻强识,年未弱冠即补博士弟子。清光绪二十年(1894)举人。投身于康有为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为“公车上 书”起草者和签名者之一。二十四年清廷举行“大挑”,被选为一等举人,分发江苏以知县试用。不久弃官从文,在京赋闲。数年后到广东汕头时敏学堂任教。三十二年还乡,先后受聘为浔州府中学堂和桂平师范学堂监督,桂平县劝学所所长。1913年当选众议院议员。……[详细]
60、左孝同 (18571924)
  左孝同(1857~1924),字子异,湘阴县人。孝同宗棠第四子。捐资为道员。中日甲午战起,湖南巡抚吴大贗率湘军出战,左孝同奉调总理营务,并统领5营屯驻山海关。多次向吴建议“扼形要、固防守、戒进攻”,均未被采纳。及吴大败,仍留山海关办理营务。光绪二十三年(1897)去职回湘。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时,他应黄遵宪之约,会办湖南保卫局。仿欧美警察制度,在省城设总局,再按地段设分局、小分局数十所,召募巡捕……[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