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人物 > 公元1923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公元1923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更新时间:2023-12-30

21、方君瑛 (18841923)
  方君瑛,字润如,侯官(今福州市)人。出生于光绪十年(1884年)八月初三日。父亲方家湜,曾在其兄家澍任秀水县令时协助处理政务,后来到湖北汉口经营公信存转运公司,承办转运业务,自任经理,被称为是一个“有远识,教育子女得风气先”的开明人士。方君瑛有堂兄弟4人,姐妹7人,她是二姐,声涛、声洞都是她的弟弟,君璧是她的小妹妹。方君瑛小时候没有念什么书,到10来岁时,伯父见她聪明好学,便送她到家塾里念书。不久……[详细]
22、姚永概 (18661923)
  姚永概(1866-1923),字叔节,号幸孙,城乡(今城关镇)人。近代作家、诗人。姚永概系桐城派著名作家姚莹之孙,古文家姚永朴之弟,幼承家学,后师事徐宗亮、方宗诚、吴汝纶、张裕钊等桐城派名家,又与伯姊夫马其昶、仲姊夫范当世、兄姚永朴等名士相砥砺,博采众长,学识精粹。十八岁补诸生,二十三岁中乡试第一名。初在长沙王先谦署中,校勘《续皇清经解》,继在两淮盐运使扬州江人镜署充幕僚,深受王、江二人的器重。光……[详细]
23、俞明诗 (18651923)
  俞明诗(1865—1923),字麟洲,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父俞文葆曾任湖南知府,兄俞明震,官至台湾布政使。俞明诗十八岁嫁给陈三立为继室。善操琴,自号“神雪馆主”,操琴雅室为“神雪馆”。癸亥年(1923年)六月二十九日卒于金陵散原别墅。有《神雪馆诗》。有子陈寅恪。俞明诗的父亲俞文葆,与陈寅恪的祖父陈宝箴同为咸丰辛亥年的恩科举人。俞明诗有兄弟三人,长兄俞明震,字恪士,号觚庵,他的《觚庵诗集》由上海古……[详细]
24、刘炳宇 (18691923)
  刘炳宇(1869—1923)刘炳宇,字统成,河马乡下莲塘村人。清光绪中叶考取武举。光绪三十一、二年间,在合山开采煤矿,是广西合山煤矿最初开采人。后因开矿亏本,回乡任团局副局长。后又在乡招募,组织剿匪队伍,受浔州府升为管带。辛亥革命成功后,刘古香任陆军第五统领,刘炳宇任帮统,驻柳州,不久刘炳字调任浔防统领兼桂平镇守使加少将衔。民国6年(1917年) ,刘炳宇任广西讨龙(济光)军司令,开赴广东作战,会……[详细]
25、陈涛 (18661923)
  陈涛(1866~1923)字伯澜,本县人。幼年在刘古愚任教的三原东关胡子周古月斋就读。1887年又随刘古愚到泾阳味经书院。1889年乡试,中陕西第一名举人。甲午战争爆发,中国惨遭失败。陈涛在京参与公车-,痛陈对日割地、赔款的严重后果,提出拒和、迁都、变法三项主张。后受刘古愚委托,与杨凤轩、孙晴帆三人前往武汉、苏州、上海等地,参观了织布、轮船-制造、印刷等近代工业;与梁启超、汪穰卿、龙积之等人多次聚……[详细]
26、隋理堂 (18701923)
  隋理堂(1870—1923)名文燮,字理堂。诸城县隋家官庄人,清末秀才。光绪末年,考入济南政法学堂,毕业后,回到家乡诸城。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秋,参加中国同盟会。从此,便全身投入到中国革命事业中。当时,隋理堂家便成了革命党人秘密开会的地点和联络站。诸城独立时(1912年2月),他负责文教工作。后来,为了保卫革命,曾发起成立“敢死队”,并担任领导工作。诸城独立失败后的一段时间里,一部分幸免遇难……[详细]
27、颜穆闻 (18801923)
  颜穆闻,原名玉辉,东平乡东山村人,清光绪十年(1880)生。少年时,南渡至马来亚雪兰莪,初在亲戚店中当伙计,后到一所学校做杂工。他为人忠厚诚实,勤劳俭朴,好学善问,在校工作三年,增长了不少知识。光绪二十六年,他离开学校,开设福美杂货商店。由于货品齐全,又善待顾客,因而生意兴隆。有一次,他到汇丰银行领取存款,回店清点,发现多给50元,即再到银行,问出纳员有无算错。出纳员听了,不问情由,高声叫嚷:“我……[详细]
28、李吟秋 (18671923)
  李吟秋(1867-1923) 名汉丞,衡山县既字十二区夏家桥(今衡东县大桥乡)人。1906年赴日留学,常与黄兴、孙中山等往来,积极拥护孙中山的革命主张。辛亥革命爆发,李吟秋举兵于乡,响应武昌起义。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李吟秋为-顾问。4月,迁都北京,补工商佥事。湖南省议会成立后,他被选为参议院议员。后袁世凯称帝,李吟秋拒不附会,避难海外。民国6年,回广州参加……[详细]
29、尚镇圭 (18751923)
  尚镇圭(1875~1923)字殿特,又字天德。陕西大荔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东渡日本,寻求强国之道,加入中国同盟会,一度是设在东京的同盟会陕西分会负责人。同年冬寒假返乡,策动当地农民以“交农”的形式同官府斗争,捣毁县城的官钱局、官盐局和福音堂。三十四年(1908)奉孙中山命归国,策动反清革命。在同州府创办中学堂,任监督。接纳同志,与井勿幕、宋向辰等人联络新军及哥老会,密运军火,准备反清起义……[详细]
30、黄树荣 (18631923)
  黄树荣(1863~1923年)又名有晬,字作敷,宁德霍童石桥人。16岁应县试入邑庠,以优异成绩名列一等廪生。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中进士,诰授朝议大夫,任户部江南司主事。值甲午中日战后清政府割地赔款,丧权辱国。黄树荣面对“庸碌无所见”的京城政界,十分愤慨,毅然辞职归里。光绪二十九年,黄树荣谒部改选,朝廷加以同知衔,授广东茂名县知县;先后调任广东阳春、龙门县知县。任内廉正奉公,深受人民爱戴。后调……[详细]
31、徐国梁 民国时期淞沪警察厅厅长(18761923)
  徐国梁(1876年-1923年),字辅洲,天津人,直系军阀。曾任上海警察厅厅长,1923年11月10日在上海爱多亚路(今延安东路)温泉浴室门前遭杀手枪击身亡,成为民国时期一轰动案件,也是江浙战争的导火索之一。徐国梁早年投效淮军,1903年12月毕业于北洋警务学堂,任职于天津警察署。1913年调上海,任第三区警察署署长。1914年1月任改组后的江苏淞沪警察厅闸北分厅厅长。同年7月,升任淞沪警察厅厅长……[详细]
32、汤铭盘 (18841923)
  汤铭盘(1884~1923年),又名箴九,号瞻耽,云霄峛屿人。清宣统二年(1910年),就读于漳州府中学堂,与同学张善兴(即张贞,诏安东峤人,后为国民党陆军上将)结为兄弟并一起加入同盟会。宣统三年,武昌起义成功,加入“漳州学生光复队”赴榕参加福州光复斗争。同年12月,应陈其美招募参加学生北伐队。民国元年(1912年)1月,随队到上海,受训后转南京,该队与浙江学生军合编为南京陆军入伍生队,又改为大-……[详细]
33、邓荫南 (18461923)
  邓荫南(1846~1923),名松盛,字荫南、有相。广东开平县人,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早年赴檀香山经营农场,后又开办糖厂。由于经营得法,成为当地著名富商。光绪二十年(1894),孙中山赴檀香山成立兴中会。邓荫南被选为8 个值理之一。他曾对孙中山说:“我生平喜猎,枪法甚准,能以身后射击飞鸟,百无一失,又有自制0、炸弹,大可以回国参加革命工作,一显身手。”又说:“本人愿以全部资产赞助革命事业,作为……[详细]
34、孙美瑶 (18981923)
  孙美瑶(1898—1923),枣庄市山亭区付庄乡康宅村人。因排行老五,乡间称孙五。孙氏是当地有声望的富家大族。其胞兄孙美珠,清末秀才出身,为这一带有名的知识分子。1918年,孙美珠等联络地方武装和各路“竿子”,筑寨于君山(即抱犊崮),与其族叔孙桂枝分别为大寨主、老寨主。苏、鲁、豫、皖四省数十县的饥民,相与云集,不期而聚者达七八千人。孙美珠等于1920年清明节,正式组成“山东建国自治军”,由孙美珠任……[详细]
35、陈省清
  陈省清(?—1923年)湖南祁阳人。民国10年(1921年)聚匪徒数百人,从湖南入境到梅溪、瓜里一带烧杀抢抄,拉生勒赎,骚扰百姓。时有梅溪喻家晓地团绅喻连城召集晓地、白竹、义林等村青壮团丁700余人, 攻打陈匪,其时,陈匪只有几支步枪,遂被团兵赶出境外。后团练局长吕明和带有36人枪奔陈匪, 匪势陡涨。陈省清为了报复,于是年农历7月20日,把晓地、白竹、义林等村房子烧光,并把喻连城之子喻长唤杀死,还……[详细]
36、谢飞麟 (18671923)
  谢飞麟(1867—1923),名震,号显雷,别号侠佛,嵊县(今嵊州)新市乡江夏村人。幼年在私塾读书,17岁设馆教学,自学诗文经史。后去杭州崇文书院和嵊县入县学。35岁补廪入贡。嗣后在杭州设馆授徒,结西泠吟社,向拳击名家俞渭滨学习拳技,颇有造诣。清光绪三十年(1904),与周志山、王金发、胡士俊等创大同学社,鼓吹民族革命。三十一年,在县城创办爱华女校,提倡女子教育,宣传女权解放。三十二年,任绍兴东湖……[详细]
37、严迪光 (18751923)
  严迪光(1875—1923) 南蓢濠涌村人。自幼胸有大志,18岁时被卖身到美国旧金山马哔埠做劳工。历数年艰苦,赎回卖身契约,回国娶茶西村陈氏为妻,婚后夫妻同往美国。清宣统三年(1911)辛亥革命后回乡兴办实业,见县城石岐尚无电灯照明,夜间一片漆黑,决定在石岐开办发电厂。在朋友帮助下,其购置先进的电流机器设备,其老师兼美国友人,也前来石岐指导厂房建设和设备安装。1912年,其一手创办的石岐迪光灯厂(……[详细]
38、苏从山
  苏从山(? -1923),斗门镇人,祖籍新会岗背乡,远祖来斗门经商已数代。父苏国明与郑某女士婚后到香港谋生,开设烧腊店,经营有方,渐成富商。有子女数人,从山居长,次子松德,三子松福。从山身躯魁梧,个性活泼,爱好狩猎。年青时与两弟入学校攻读英文,后转读医学,毕业后与三弟于中环开办安宁药房,生意兴隆。期间,结交郭顺、郭泉、马应彪、蔡昌、黄在扬、黄在朝等大商人,他们早期已是革命支持者。受到他们熏陶,逐渐……[详细]
39、林推迁 (18641923)
  林推迁(1864~1923年),字宝善,海澄县海沧(今属厦门市杏林区)人。少时家贫,年轻时南渡马来亚,勤奋自学,通晓华文、英文和巫文。初操舟业,以勤俭达小康。改为经营航运后,在马来半岛东海岸的丁加奴和新加坡之间转运货物。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自创瑞兴盛轮船局,购置多艘轮船,开辟新航线。同时在丁加奴开垦大农园,种植椰子和橡胶。他为新加坡洪门会“义兴帮”首领,性格沉毅,好任侠,常为人排难解纷,……[详细]
40、罗茂松
  罗茂松(?~1923年),号鹤林,壮族,思恩镇西南村南甲屯人。清光绪末年捐监生,多次参加乡试,均名落孙山,自忖与官场无缘,浪荡乡间,嗜赌,曾办过矿业,承包过温平至川山一带圩场的税收,亏空弃职。民国7年(1918年) ,龙济光之伙党林樾华派人四处招兵,号称“北军”,煽惑宜山三只羊瑶民于(河池)白土地方举事,欲牵制本省义师。河池县都铭、平林、智本各里民众多从之。罗茂松乘机随同含香官桥周万邦拉起人马,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