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人物 > 公元1861年出生的名人

公元1861年出生的名人

更新时间:2023-12-30

61、秦树声 (18611926)
  秦树声(1861―1926年),字宥横,一字晦鸣,号乖庵,出生于河南固始南乡乐道村耕读家庭,曾两中进士。秦树声是清末民初有名的书法家,其墨迹收入《民国书法》,北京颐和园亦有收藏。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官工部主事,不久充会典馆绘图处《地理钧稽图志》总纂,后晋秩郎中、外务部传补御史。光绪二十九年(1903)再中经济科进士,后任云南曲靖知府、云南按察使、云南提法使,又调任广东提学使。辛亥革命起,秦……[详细]
62、王春林 (18611929)
  王春林 (1861—1929) 王春林,字蓉清,号海滨居士,排衙镇人,清末秀才。1913年曾任县政府第三科(教育科科长)。1918年8月王在县城东门外李凤苞宅创办崇明县甲种师范(劳苦师范),收贫苦子弟入学。王春林在学校传播进步思想,引导学生追求真理与光明,还要求学生适当参加农业生产劳动。1925年,王与蔡申甫筹备成立国民党崇明县党部,并任国民党江苏省党部监察委员。王热情拥护孙中山关于“联俄、……[详细]
63、牛兰亭 (18611933)
  牛兰亭(1861~1933年),字楔堂,克井乡灵山村人,清末秀才。自幼聪敏好学,一生誓不为官。自清光绪七年(1881年)起,在乡塾执教三十余年。兰亭酷嗜书法,苦练不辍。每天寅时(3~5时)起床,手提狼毫,以红土为墨,木板代纸,站写五百字,从不间断。融王、欧诸家书法于一炉,遂成自家书风。其书法清秀高雅,神形俱佳。常被邀请书写牌、匾、碑、楹,在城西贾庄所书牌坊志矢共姜芳百代,印心妙善壮千秋,路人观之,……[详细]
64、泰戈尔 印度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8611941)
  泰戈尔(1861~1941)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家。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写了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及大量文学、哲学、政治论著,并创作了1500多幅画,诸写了难以统计的众多歌曲。文、史、哲、艺、政、经范畴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精。他的作品反映了印度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种姓制度压迫下要求改变自己命运的强烈愿望,描写了他们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充满了鲜明的爱国主义……[详细]
65、廖基棫 (18611946)
  廖基棫(1861~1946)字次峰,宁乡人,廖树衡子。曾就学于父执隆观易。光绪二十二年(1896)主管常宁水口山矿务,母丧归。辛亥革命后,协助其父选辑陶密庵、刘复园遗诗,继续辑录《廖氏五云庐志》,并亲为校雠。1932年撰修宁乡县志。抗战时避居山间,撰写不辍。后于矿场汤泉间成立诗社,友朋唱和,成《瞻麓堂集》数卷。另有《石芙山馆文》100余篇。所辑《沩山诗选》120卷,录名篇佚文,有功于保存湖南文献。……[详细]
66、陈兆绪 (18611946)
  陈兆绪(1861~1946)字玉锋,人称陈八先生。世居老君河畔之陈家村,清光绪秀才。宣统二年(1910),为倡修龙驹寨河堤卖尽祖业。河堤尚未竣工,被一场大水冲光。生计无度,遂肩挑两女携妻逃荒山外,在西安满城看管桑园,为人洗衣。尽管日月艰窘,仍供女儿珍玉、宝玉上学。后珍玉(陈建晨)从日本学成归国,历7所大学教授。解放后任全国政协常委。陈八先生于民国三十五年(1946)在西安逝世,终年85岁。……[详细]
67、唐孙善 (18611923)
   (1861~1923)唐孙善,西安团窑庄屯人(今属都安乡)。清光绪八年(1821)中举人。光绪末年任西安团团总。在任职期间,号召该团民众种植八角,成活之数10万株以上,对发展八角生产有功。经天保县及镇安府禀报,于宣统元年(1909年)得到广西抚部院授予五品顶戴官衔及奖品1件。……[详细]
68、杨怀英 (18611924)
  杨怀英(1861~1924),河源县柳城下坝人,自幼喜武,12岁随流民教师挑担学拳,练就一手好拳脚,曾在西江一带授徒。1911年秋,杨怀英参加欧阳俊在蓝口举旗起义,并与欧阳惠生、包士农、李岐山等率领队伍一举收复河源、龙川、和平、连平等县城。1914年,杨怀英参加欧阳伟(铁庵)于蓝口举行的讨龙反袁起义,后率队向龙川县衙进攻,一度占领龙川县衙。杨怀英大队进城,出榜安民,自封县长。后被龙济光派大兵剿散,……[详细]
69、杨文照 (18611945)
  杨文照(1861~1945) 生于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武进人,世居区境内青果巷东口。民国9年(1920年)起,杨任荫沙义渡局经董。从事地方救济事业多年,经办修桥、铺路、劝捐、放赈等。杨负责重修新坊桥,桥面、栏石、望柱、石碑均整修一新。翌年至民国12年,水灾严重,杨负责发放急赈,全力以赴。杨关心坊厢用水,早年城区有公井多处,均系他经办其事。杨历任救济院委员,于民国22年辞职。后仍为旌孝乡全赈……[详细]
70、黄汇 (18611934)
  黄汇(1861—1934) 俗称朱老汇,沙溪塔园村人。沙溪凉茶创制人。出身贫穷,16岁起便自食其力,曾做过轿夫。青年时喜爱收集民间中草药,利用外出四乡干活之便,自采几味草药为穷苦人家治病。清光绪十年(1884)间,总结和整理出一条专医四时感冒、劳倦伤寒验方,于是创办“黄潮善堂”药店,做起医生来,自行采药和加工,用纸袋包装成凉茶,包装上写有“沙溪伤寒圣药,黄汇制造”的字样,时人称之为黄汇凉茶,后来人……[详细]
71、田文烈 (18611924)
  田文烈(1861—1924)字焕亭。湖北汉阳人。北洋政府时期山东民政长。晚清廪贡生。曾任直隶巡警道、通永镇总兵、陆军部副大臣、袁世凯-军事顾问。1913年8月18日任代理山东民政长。1914年2月调任河南民政长兼会办军务。1917年后,历任北洋政府农商、交通、内务等部总长。1924年11月12日在北京病逝。……[详细]
72、梁盛根 (18611948)
   (1861~1948)梁盛根,号茂松,县城新街人(今城关镇南隆街)。一生为人善良诚朴,刻苦学习。二十余岁时,考录镇安府郡庠(即府学)生员(秀才)。博通经、易、史、文,不慕官途,不图权位,专心于教育工作,为地方培养人才。光绪中叶,开塾教书,启迪蒙童,循循善导,诲而不倦,深得父老们敬重爱戴。民国成立后,改设学校,地方绅士曾多次推荐他为县立高等小学校长,他始终推让后贤,只任教员,鼓励新学,从事地方教育……[详细]
73、许宗海 (18611941)
  许宗海(1861—1941)字潮升,号岱东,又号文珊,城西韩桥村(现属白马湖镇)人。自幼读书,18岁中秀才,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庚子科岁贡,授试用训导。他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宣统三年(1911年)任长清县劝学员长,在职创修劝学所,创办官立初等小学、模范小学、女子小学、初届单级养成分所、城区公立初等小学、简字学塾、半日学塾各一处。此后,在夏津县二屯、韩桥、武城县闫庄、清平县马佛寺(现属临清市……[详细]
74、沈璿庆 (18611932)
  沈璿庆(1861—1932)字东禄。福建侯官人。沈葆桢第五子。曾任海军部秘书。精篆隶,工山水、花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