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30
徐泰昌乳名丁兴,字峻臣,浦城城关人。生于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少时家贫,中途辍学进入南货店当学徒。17岁经友人介绍,本县锦城刘拜勋收他为“封门第七弟子”。徐泰昌在其门下两年余,因父病逝,暂回家中奉养0,但每隔三五天往返80余里到锦城,向刘拜勋问疑求解,持续4年之久。22岁,在县城后街(今民主路)开业行医。40岁时医名已噪,授布政司理同衔、奉直大夫。他致力内、妇、幼科,尤擅长麻痘的医治。辨症精……[详细]
|
王兆芳(1861~1898),字漱六。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出生于通州兴仁项家桥(今属通州市)。清末学者。祖籍兴仁项家桥,世代务农。他早年丧父,为家境贫寒所迫,母子给一成姓富户作佣工、放牧,借以糊口。一天,他牧牛经过村塾前,为塾内琅琅书声所吸引,伫立窗外潜听默记,好久未肯离开。日复一日,渐能成涌,后为塾师发现,塾师见他求读心急,且天资聪颖.便劝他入学。他说明正为人放牧,无力就读,但内心十分向往……[详细]
|
23、曾庆湘
曾庆湘,原名庆潢,号祥发,字子亿,县下庄村马甸(今科头乡)人。清咸丰十一年(1861)九月生。湘家赤贫,13岁时,其母将纺纱攒下的千文钱,交其外出作小贩谋生。此后20年间,凭其信实、勤劳,陆续在宝庆(今邵阳市)新化两地及资水沿岸各埠分设18家商店,牌名均称益美祥号,经营钱业(存、放、汇款)、棉布、南杂。曾庆湘无常住处所,稽核各店亦无定期,不论寒暑,着蓑笠芒鞋往来各地,遇日暮路远无宿店,即在树下藉草……[详细]
|
孔繁慈(1861~1911年),字和亭,号和成,山西省太谷县人。孔子七十四代孙。国民党四大家族代表之一孔祥熙父。是一名贡生,以教书为生。自幼就饱读诗书,写得一手好字。曾考得前清贡生,后因祖训束缚,才弃学经商。后一直以教书为生。在北京义合昌任文书以及后奉父命返乡主持太谷义源盛和三晋源期间,孔繁慈念念不忘的仍是读书和做学问。1879年,18岁的孔繁慈迎娶南张村庞宝恒的女儿庞三奴为妻。孔繁慈非常推崇康有……[详细]
|
何宗莲(1861—1931) ,字春江,号澄溪。1861年生,山东平阴县平阴镇南门村人。其幼年家贫,父母早亡,与兄嫂及侄子何丰林、何锋钰一起生活。为谋生计,1880年,他至长清县投清军吴长庆部当兵,后历任什长、把总、千总。曾随吴长庆赴朝鲜,镇压兵变。1885年入李鸿章办的天津武备学堂学习。毕业后毕业后历任新建陆军左翼步兵第二营哨官及管带、北洋常备军左翼第一营营长、北洋陆军第六镇第十二协协统、第一……[详细]
|
梁如浩(1861—1941) 原名滔昭,号孟亭、梦亭,字如浩,香山县唐家(今珠海市香洲区唐家镇)人。清同治十二年(1873)与唐绍仪、周长龄等为第三批中国公派赴美留学幼童,先后入读哈德福中学与史梯芬工学院。1881年5月归国,任天津西局兵工厂绘图员。曾与唐绍仪一起,任德籍顾问穆麟德的随员,赴朝鲜筹设海关。1885年袁世凯出任驻朝鲜通商事宜大臣,任其为幕僚。1894年袁世凯奉召回京,就任直隶总督,其……[详细]
|
丁子清(1861—1931年)丁子清,又名丁文选、丁树森,男,汉族,1861年2月24日生于热河平泉州丁杖子一个没落地主家庭。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考中秀才,常客游于北京、天津、承德等地,谋图官职。因政局动荡,终未得志。后经平泉州长官褚某邀请,入州府教书。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出现了兴办实业热潮。丁子清想走实业救国之路,故辞去教职,再次出游北京、天津,广交商界大亨、金融巨头。不久,在天津结识了日商……[详细]
|
徐绍烈(1861~1940),字钦岳,祖居先锋乡大徐家村,清同治时移居本市城内,出生于临夏市。绍烈幼年,其父口授文词,12岁入私塾,勤奋好学,后入兰山书院深造。光绪十七年(1891)应乡试,中辛卯科副贡生。光绪二十二年(1896)杨增新任河州知州,绍烈积极赞助,兴办教育。民国10年,襄助县政府创立导河县女子小学(原城北女校),任名誉校长,开本地女子教育之先河。民国初年,为使残疾人免遭冻饿之苦,协助……[详细]
|
张怀芝(1861—1934)字子志。东阿县皋上村人。北洋政府时期山东督军兼省长。出身寒微,少时曾讨饭、打工。18岁随族亲离家去天津谋生,后在当地从军,并以弁目选入天津武备学堂,习炮兵科。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军,遂被编入新建陆军,后任北洋常备军第一镇第一协统领,曾参加镇压义和团运动。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在慈禧太后携光绪帝和王公大臣离京西逃时,……[详细]
|
陈武定(1861~1936年),又名国定,字登垣,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生于泉州南门后山。少时读过私塾,14岁在印花纸坊当学徒,老板聘请南音名师丁梦高来坊设馆,陈武定每夜料理曲馆杂务,暗中学习南音,馆中传授的他无不通晓,甚至超过正式学员。丁梦高十分惊喜,分外器重,吩咐陈武定每日五更起身,亲自面授,城中大小曲会都带他参加。丁梦高聘约期满,特请同行柯豹先代为关照,柯豹先亦精心传授。柯病逝后,又虚心……[详细]
|
蔡廷干(1861—1935) 字耀堂,香山县上恭都金鼎(今珠海市香洲区金鼎镇)上栅村人。清同治十二年(1873)上海留美预备学校毕业后被选为第二批赴美留学幼童,入读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语文学校、新不列颠中学。 1881年回国后,受派到天津水雷学堂学习有关鱼雷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毕业后派往福建水师当士官。1885年曾参加中法之战。1888年以“守备衔尽先补用”调往北洋水师服役。1901年袁世凯出任北洋……[详细]
|
周义(1861~1920)周义,宁乡县五都朱石桥(属今花明楼镇)人,生于清咸丰十一年(1861),后迁居长沙犁头街。幼人塾读书,适对门某匠善雕刻,故常往观,归效其技,刻于自家门墙床架上,久之曲尽其妙。又邻有杨季棠者,宁乡著名湘绣画师,以善画花鸟鱼虫、人物走兽著称,受职来长定居。周义闻之喜,以同里之谊常侍杨作画,问杨其笔法。杨颇不耐烦问:“子不能画,喋喋何为?”周义回答说:“凡师之能写于纸者,我即能……[详细]
|
贺良朴(1861~1937),字履之,号篑公,别号南荃居士,今临湘市坦渡乡人。近代著名画家。前清拔贡,诗词书画造诣极深。8岁随其堂伯父、同治光绪年间任工部尚书的贺寿慈赴京读书习画,10年磨砺,丹青功底日趋深厚。光绪六年(1880)入李勉林制军幕府,旋任邮传部路政司员外郎。辛亥革命后,任北京大学美术教授、北京画院研究会导师、上海广言馆监督。贺良朴以山水画著称,也工人物花鸟。他画山水以元代王蒙为师,画……[详细]
|
赵辉(1861—1933)赵辉,字俊明,号德庵,新余市水北镇大溪桥赵家村人。他出自中医世家,父亲赵以文是著名的儒医。赵辉从小受到书香家庭的熏陶,爱学好问,勤奋图进。晚年继承家业,精研医术,隐居家乡“老鹤松巢”,自己署名“鹤巢老人”。赵辉身体颀长,记忆力强,16岁应县试名列第一,临江府试第二,豫章道试又是第一。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赵辉榜取“拔贡”,又进京应试,礼部援例授予“内阁中书”,并评议……[详细]
|
程璧光(1861—1918)字恒启,号玉堂,南蓢田边村人。15岁到福建入读马江船政局水师学堂,毕业后历任清廷福建水师,广东水师帮统、管带。清光绪二十年(1894)受广东水师委派为粤舰领队,率广甲、广乙、广丙三舰北上会操,不久被编入北洋舰队,参加中日甲午战争。1895年2月,北洋舰队被敌围困,海军提督丁汝昌殉国,其奉海军副提督英人马格禄之命向日本海军递交降书。战后,被解职还乡,后赴南洋。受其弟程奎光……[详细]
|
周寿臣(1861~1959)周寿臣,原名长龄,字寿臣,广东新安(今深圳)人,出生于香港。清同治十三年(1874),随第三批赴美国留学的幼童唐绍仪、梁如浩等赴美就读。光绪七年(1881)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肄业。同年因美国政府禁用华工,他与留美就读的幼童奉清廷之命集体辍学回国。返国后,被直隶总督李鸿章派驻往朝鲜办海关税务。光绪二十年(1894),署理驻仁川领事。光绪二十九年,任天津轮船招商局总办。光绪……[详细]
|
金家庆(1861~1921),字子善,世居全椒县城儒学巷。金家庆的父亲是个举人,去世早,母亲鲁氏,怀宁人。金家庆考中秀才后,决意弃却功名,随母迁居怀宁舅父家。成年后诗文书画无一不精,曾在清末著名的政治家、翻译家严复家中担任19 年家庭教师,深为严复器重。金家庆对清政府腐败的政治深恶痛绝,不愿为官。他一生以教书为生,拒为权贵作画,因之,粗衣素食,生活比较清苦,且家庭杂务亲自动手,无丝毫名家的架子。金……[详细]
|
苏慧廉(W.E.Soothill,1861—1935),英国哈利法克斯(Halifax)城人。清光绪七年(1881)十月来温,任循道公会传教士,寓前教士李华庆嘉会里巷口所遗旧居。首先学习温州话,半年后试以温州话讲道,以后编制温州话拉丁拼音文字,并以温州方言试译圣经。为培养教徒,居宅旁设有书院,为招徕听众,曾以随身携带奎宁、阿司匹林等常用西药治疗疟疾、感冒,稍后试行拔牙、修正倒睫等小手术,求医者日众……[详细]
|
蔡英(1861—1918),字声甫,平阳人。兄弟六人,英为尾弟。长兄参加金钱会起义,失败后不知所终,牵连所及,家属不得科举。仕进之路既绝,遂发愤致力绘画。中年以后,一度携家移居温州南门外荷花。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嘉兴创办秀水学堂,慕名聘为美术教师,其时张宗祥亦在该校任教,结为好友。次年,北洋女子师范在天津开办,得孙诒让推荐,托堂弟蔡芸生护送二女蔡巽、蔡锐及平阳毓秀女塾同学屠素侠和游素娥等4……[详细]
|
丁仁长(1861~1926),字伯厚,晚年自号潜客。原籍安徽怀宁,前辈来粤定居,落籍番禺。自幼承受家学,12 岁作古石赋,显露不凡才华。光绪八年(1882)中举,翌年中进士,入选翰林院庶吉士。光绪十二年散馆,授编修,任国史馆协修。光绪十七年任贵州乡试正考官。光绪十九年任顺天乡试同考官。翌年大考二等,以侍讲升用。光绪二十二年补侍讲转侍读,任日讲起居注官。任上疏请力崇节俭,力陈内务府积弊。搜集经史资料……[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