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人物 > 电视剧《芈月传》历史人物介绍

电视剧《芈月传》历史人物介绍

更新时间:2023-12-30

  芈月
1、屈原 [春秋战国] 中国古代十大文豪(前339前278)
  • 屈原
  屈原(前340年-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人,芈姓,屈氏,名平,字原,以字行;又在《离骚》中自云:“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省宜昌市境内 ),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是一个黄老之学的传播者[2-3] ,屈原是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的爱国诗人。 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唱的新时代。屈原是“楚辞”的创立……[详细]
2、商鞅 [春秋战国] 战国期政治家,法家代表人物(前390前338)
  • 商鞅
  商鞅,战国期政治家,法家代表人物,又名公孙鞅、卫鞅,卫国(今河南濮阳)人,约生于公元前390年,死于公元前338年。商鞅是战国时没落贵族的后裔。他从小就好刑名之学。所谓刑名之学,即指建立和巩固地主阶级-的一套法家学说。年轻时,商鞅在魏国进一步研究了法家思想,总结了李悝、吴起的变法经验,完善了自己的法家理论。公元前361年,秦孝公下令求贤,商鞅应召入秦,进献富国强兵之策,便提出变法重点放在两面个方面……[详细]
3、白起 [春秋战国] 战国四大名将,中国古代著名的将领、军事家(?~前257)
  • 白起
  白起(?—公元前257年),又称公孙起,战国时期秦国郿县(今陕西省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中国古代著名的将领、军事家。白起在秦昭王时征战六国,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曾在伊阕之战大破魏韩联军,攻陷楚国国都郢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功勋赫赫,白起是继中国历史上自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统帅,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首。展露头角白起出生的年代,秦的国力……[详细]
4、张仪 [春秋战国] (?~前309)
  张仪(?-前309),魏国大梁(今河南开封市)人,魏国贵族后裔,曾随鬼谷子学习纵横之术。其主要活动应在苏秦之前,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谋略家。战国时,列国林立,诸侯争霸,割据战争频繁。各诸侯国在外交和军事上,纷纷采取“合纵连横”的策略。或“合众弱以张仪攻一强”,防止强国的兼并,或“连横”,“事一强以攻众弱”,达到兼并土地的目的。张仪正是作为杰出的纵横家出现在战国的政治舞台上,对列国兼并战……[详细]
5、秦宣太后芈月 [春秋战国] 中国十大太后(?~前265)
  宣太后(?―前265年),芈(mǐ)姓,又称芈八子、秦宣太后。战国时期秦国王太后,秦惠文王之妾,秦昭襄王之母。秦昭襄王即位之初,宣太后以太后之位主政,执政期间,攻灭义渠国,一举灭亡了秦国的西部大患。死后葬于芷阳骊山。早年经历宣太后本是楚国人,后成为秦惠文王的姬妾,称芈八子。 前306年,秦武王因举鼎而死。因秦武王无子,他的弟弟们争夺王位。 赵武灵王派代郡郡相赵固将在燕国作为人质的公子稷送回秦国……[详细]
  秦惠文王(公元前356—公元前311年),一称秦惠王,嬴姓,赵氏,名驷,秦孝公之子,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37—前311年在位。秦惠文王年十九即位,以宗室多怨,诛杀卫鞅。公元前325年改“公”称“王”,并改元为更元元年 ,成为秦国第一王。 秦惠文王当政期间,北扫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南下商於,为秦统一中国打下坚实基础。车裂商鞅嬴驷为太子时,一度触犯了禁条。当时正值有人反对新法,法令行不……[详细]
7、穰侯魏冉 [春秋战国] 战国时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前264)
  魏冉(?—前264) 战国时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先世是楚国人。秦昭王时期,曾任大将军、丞相之职。公元前295年,赐封于穰地,加封陶邑(今定陶西南、曹县西北),称为穰侯,前264年,病死于陶邑。今韩集镇北有魏冉墓。魏冉是秦昭王的母亲宣太后同父异母的弟弟,帮助秦昭王继承王位,凭着他与昭王的特殊关系,在秦国独揽大权,被封为穰侯,四次为相,起用名将白起,连年东伐,攻城略地,战绩卓著。昭王的母亲原是宫内女官……[详细]
8、春申君黄歇 [春秋战国] 战国四公子(?~前238)
  (?—前238)战国时楚国贵族,战国四公子之一。名黄歇,号春申君。楚考烈王时任令尹,封地淮 北12县,后改封于吴(今江苏苏州)。门下有食客3千。曾派兵马联合魏军救赵攻秦,后又灭鲁。考烈王死 后,内讧中被舍人刺杀。春申君 (前320~前238)本名黄歇,东周时期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曾任楚相。黄歇游学博闻,善辩。考烈王元年,以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赐淮北地12县。 春申君明智忠信,宽厚爱人,以礼贤下……[详细]
9、苏秦 [春秋战国] 战国时期纵横家(前337前284)
  • 苏秦
  苏秦(前337-前284),字季子,东周洛阳轩里人据(今洛阳东郊太平庄一带),战国时期的韩国人,是与张仪齐名的纵横家。可谓“一怒而天下惧,安居而天下熄”。他出身农家,素有大志,曾随鬼谷子学习纵横捭阖之术多年。 与赵秦阳君共谋,发动韩、赵、燕、魏、齐诸国合纵,迫使秦国废帝退地,至乐毅破齐前夕,《汉书·艺文志》著录有《苏子》三十一篇,今佚。帛书《战国策》残卷中,存有其游说辞及书信十六篇,与《史记》所载……[详细]
10、华阳君芈戎 [春秋战国] 秦国四贵(?~前262)
  芈戎(?-公元前262年),又称辛戎,楚国人,秦昭襄王舅父。初封华阳,号华阳君。周赧王十六年(公元前299年),秦取楚新城后,又封新城,号新城君。其被封侯主要是因效力于其姐秦宣太后,与异父兄弟穰侯魏冉(楚人),其姐秦宣太后芈氏长期执政秦国,形成亲党-格局,打破秦国重用客卿的惯例。与高陵君嬴悝、泾阳君嬴芾、穰侯魏冉并称四贵。其事迹多见《战国策》。其姐秦宣太后芈氏乃秦惠文王八子(八子乃秦妃子品阶),与……[详细]
  惠文后(?-公元前305年),战国时期秦国国君秦惠文王的王后,秦武王的母亲。公元前334年,惠文后来到秦国与秦惠文王联姻,称魏夫人。惠文后与秦惠文王于公元前329年生下秦武王。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因举鼎而死,因秦武王无子,他的弟弟们争夺王位 ,惠文后支持公子壮,公子壮僭立,号季君。但在掌握朝中实权的魏冉的支持下,秦昭襄王继位,魏冉担任将军,保卫都城咸阳。公元前305年,公子壮与惠文后遭诛杀。善……[详细]
12、赵武灵王赵雍 [春秋战国] 赵国君主(310295)
  赵武灵王(约前310—前295年),名雍,战国时期赵国国君,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军事改革家。他所推行的“胡服骑射”政策,对于当时和以后中国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公元前326年,年方12岁的赵武灵王继位时,正处在战国中后期,列国间战争频仍,兼并之势愈演愈烈,赵国四面强敌环视,周围被齐、中山、燕、林胡、楼烦、东胡、秦、韩、魏等国包围着,时人称赵为“四战之国”。而国土中间又横插着一……[详细]
13、秦昭襄王嬴稷 [春秋战国] 秦国国君(前325前251)
  秦昭襄王(前325年-前251年),一称秦昭王,嬴姓,赵氏,名则,又名稷 ,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异母弟,战国时期秦国国君。早年在燕国做人质。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去世,秦昭襄王与其弟争位,遂立。公元前306年—前251年在位,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之一。在位时,秦国继续扩张。最著名的、决定秦赵两国命运的长平之战,就是在秦昭王在位晚期发生的。秦昭襄王在位初期,由其母宣太后当权 ,外戚魏冉……[详细]
14、孟赢 [] 芈月传
  孟赢秦哀公之妹楚平王正妻太子建预定中的妻子(秦楚联姻计划)楚昭王生母周景王十九年、楚平王三年(公元前526年),楚国王室发生了一起0的丑闻。当时楚秦联姻示好,楚平王为儿子(太子建)娶来秦国公主(秦哀公之妹)孟赢。孟赢十分美貌,这使荒淫无度的楚平王馋涎欲滴。以谄佞得宠的大夫费无极乘机进言:大王既然爱慕孟赢,何不取而自享!”于是施调包计,先将孟赢迎入王宫,另选一名随嫁宫女冒充孟赢让太子建娶入东宫,费无……[详细]
  郑袖,战国时期楚怀王的宠妃。郑袖姿色艳美、性格聪慧,但善妒狡黠、阴险恶毒、极有心计,深得楚怀王的宠爱。一日,魏惠王送给楚怀王一名魏国美女,楚怀王很宠爱魏女,郑袖因此而失宠,这立即引起郑袖的嫉妒,于是她便想出一个毒计,来陷害魏女。郑袖告诉魏女,楚怀王不喜欢她的鼻子,于是魏女见到楚怀王都要掩着鼻子,楚怀王见状向郑袖询问缘故。郑袖说魏女是讨厌楚怀王身上的气味。楚怀王大怒,命人割掉魏女的鼻子,郑袖于是得到……[详细]
16、靳尚 [春秋战国] (?~前311)
  靳尚(?-前311年),战国楚臣。受封于靳江(湘江支流,源于宁乡白鹤山寨子冲,自西向东流经宁乡县、湘潭县、望城县,然后于长沙岳麓区的柏家洲村附近汇入湘江),世称靳尚。《通志氏族略》:“楚大夫靳尚,汉有靳歙,又汾阳侯靳强。”其子孙以封地为氏,今宁乡花明楼镇有大夫堂,传说这里曾是楚怀王赐给大夫靳尚的养老宅第。在正史中,靳尚是一个小人。王逸《离骚经序》说:“(屈原)入则与王图议政事,决定嫌疑;出则监察群……[详细]
17、楚威王熊商 [春秋战国] 楚国国君(?~前329)
  楚威王熊商(?―前329年),芈姓,熊氏,名商,楚宣王之子,战国时期楚国国君,继承其父楚宣王救赵伐魏与开拓巴蜀的格局,战国时代,楚国继楚悼王以后,使楚国国势发展最强的君王,他一生以恢复楚庄王时代的霸业为志业,力图使楚国冠绝诸国之首。楚威王七年(前333年)打败越王无疆,尽取吴地,在长江边石头山(今清凉山)上建立金陵邑(南京城)。宋代有所谓威王埋金的故事,楚威王觉得南京“有王气”,吩咐在龙湾(今狮子……[详细]
18、楚怀王熊槐 [春秋战国] 楚国国君(前328前299)
  战国时楚国国君(前328—前299)。名熊槐。曾被山东六国推为纵约长。又乘越内乱,攻灭越国,设郡江东。但他排斥改革派,误信秦说客张仪,毁坏齐、楚联盟;先后败于秦、齐,失去汉中等地。前299年入秦被扣,死于秦。【熊槐】(?—前296年)楚怀王,(公元前328~公元前299年在位),楚威王之子,楚顷襄王之父亲。楚国本来是六国中的强国,拥有强大的国力,但楚怀王贪婪成性,屡次中秦国相张仪的计谋,得不偿失,……[详细]
19、秦武王嬴荡 [春秋战国] 秦国国君(前329前307)
  秦武王(公元前329年—公元前307年),嬴姓,秦氏,名荡,亦称秦武烈王(《世本》)、秦悼武王(《秦记》),秦惠文王之子,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10年—公元前307年在位。公元前310年,秦惠文王去世,秦武王即位。秦武王生而有神力,自幼身高体壮,勇武好战,喜好跟人比角力,大力士任鄙、乌获、孟贲等人都因此受到重用。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出巡周都洛邑时与乌获、孟贲比赛举鼎,结果两目出血,折断胫骨。……[详细]
20、蒙骜 [春秋战国] (?~前240)
  蒙骜(?—前240年),齐国人,战国后期秦国名将。秦昭王时自齐入秦。秦庄襄王元年(前249年),蒙骜为秦将,率师伐韩,夺取中原要地成皋、荥阳,置三川郡。三年,攻赵榆次、新城,狼孟等地,取三十七城;又攻占赵重镇晋阳,合置太原郡。秦王政三年,领兵攻韩,取十三城。前247年,蒙骜率军东向攻魏。屡败魏兵,后被魏公子信陵君率联军击败。五年,秦闻魏公子死,使蒙骜攻魏,取二十城,置东郡,使秦国土与齐相接,对韩、……[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