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人物 > 袁姓名人堂 - 姓袁的名人介绍(2)

袁姓名人堂 - 姓袁的名人介绍(2)

更新时间:2023-12-30

21、袁允行 []
  袁允行,字克修,明,潜江(今浩口镇)人。明正统十年(1447)考中举人,官至铅山(今江西铅山县)知县。(一)袁允行任职的铅山位于江西东部,靠近福建,属武夷山脉多山地带,因盛产铅而得名,明朝乃至今日仍属于偏僻较落后地区。据有关史志记载,他到任后,得知铅山贫穷落后,府衙欠外债,民众多贫困。为了减轻黎民百姓负担,他经常脚穿草鞋,身着便服,不坐轿子,更不要衙役们前呼后拥,鸣锣开道,打着“肃静、回避”的牌子……[详细]
22、袁遗 [] (?~192)
  袁遗,字伯业。袁绍堂兄。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西南)人。初为长安令,出任山阳太守,参与征讨董卓联盟。后袁绍任以为扬州刺史,为袁术所败。虎牢关之役时从军,营救了败给吕布军的王匡。袁遗字伯业,袁绍从兄,初为长安令,后任山阳太守,昔河间张超尝荐遗于太尉朱儁,称遗“有冠世之懿,干时之量。其忠允亮直,固天所纵;若乃包罗载籍,管综百氏,登高能赋,鷪物知名,求之今日,邈焉靡俦。”,记载于三国志张超传记。曹操评价:……[详细]
23、袁恕己 [] 唐朝宰相(?~706)
  袁恕己(?~706)唐朝永静军人。武则天称帝期间,袁恕己仕累司刑少卿、知相王府司马。唐长安四年(704)武则天病重,袁恕己同宰相张柬之等乘机发动兵变,诛杀武后宠臣张三易之、张昌宗,废周国号,迎唐中宗李显复位。袁因功右迁中书侍郎,封南阳郡公。袁恕已为官刚直廉洁。中宗之女安乐公主怂恿家奴强抢良家女子,袁恕己支持刑部将恶奴逮捕归案。安乐公主大怒,到中宗处告状,中宗下了一道放人手诏,袁恕己竟不奉诏,据理力……[详细]
24、袁天禄 [] (13311367)
  袁天禄,又名智,字礼文,号东山,福建福宁州柘洋(今柘荣县城)人,元至顺二年(1331)出生。兄弟5人,他排行第四。父袁隐君,勤劳致富,乐于扶贫济困,在乡间颇有声望。当时,常有“寇盗”骚扰乡邻,隐君组织乡兵2000人,守护乡里。天禄身材魁梧,小时从名士黄宽读书,年青时以文武双全而知名。元至正十二年(1352),福州路池细领导的红巾军攻打松溪、政和、宁德等地,福宁州尹王伯颜檄召袁天禄,命他训练“义兵”……[详细]
25、袁韶 [] (11611237)
  袁韶(1161—1237),字彦淳,庆元府(今宁波)人。南宋大臣。简历淳煕十四年登进士第。嘉泰年间,任吴江县丞。任上重新定立户籍、徭役制度,与苏师旦对立。后迁桐庐知县,任上上 书免除了桐庐不必要的石料之征,受当地百姓爱戴。嘉定四年,召为太常寺主簿,桐庐百姓夹道欢送,直送至富阳。曾任右司郎官,接待陪同金国来使,不失国格。任临安府尹近十年,擅于处理复杂案件,平反很多冤假错案,百姓称他作“佛子”。绍定元……[详细]
26、袁璋 []
  袁璋,男,东汉陈郡阳夏人,袁良次子,袁滂之父,袁安叔父。如果说在东汉政坛上汝南袁氏大放异彩,上演由盛极而衰悲喜剧的是袁良的大儿子袁昌的后裔的话,那么在以后的岁月里,则由袁良的小儿子袁璋一系的子孙陈郡袁氏再创袁氏家族辉煌。袁璋一系子孙自曹魏至唐,显达五百余年。袁璋从阳夏迁居扶乐(治所在今河南太康西北),他的儿子袁滂也在东汉时任司徒,关于袁滂,《汉记》中说:“(袁)滂字公熙,纯素寡欲,终不言人之短。当……[详细]
27、袁晁 [] (?~764)
  袁晁(?—764),临海县(今临海市)人。本为台州胥吏,奉派捕捉反-征的农民,因同情农民而遭鞭背刑罚。唐宝应元年(762),朝廷追征租调,搜括粟帛,农民不堪负担,纷起反抗。率众在唐兴县(今天台县)起义,攻占台州,建立政权,建元宝胜。起义军连克衢州、越州、明州等地,又取温州、处州、信州(江西上饶),占领浙东、浙西广大地域,江西、皖南农民纷起响应,拥众近20万,成为唐中叶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在翁山(今……[详细]
28、袁说友 [] (11391204)
  袁说友字起岩,宋建宁府建安(今建瓯)人。生于绍兴九年(1139年)。隆兴元年(1163年)进士。淳熙四年(1177年)任秘书丞兼权左司郎官,后调任池州知临安府。累任太府少卿、户部侍郎、文安阁学士,吏部尚书。袁说友有才识,忠于国事,为官30年,奏疏多切时弊,发扬正气。淳熙五年(1178年)上疏指出:自绍兴末迄今,宿将多死亡,幸存的也都衰老,新进后生想献身而无门路,朝廷应令内外将帅推举,凡武艺高超,谋……[详细]
29、袁买 []
  袁买,生卒年不详,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人。字显雍(王粲《为刘荆州与袁尚书》中称“贤兄贵弟显雍”一句可推断,袁熙为袁尚之兄,故不得称“贵弟”,这里的贵弟显雍只可能是指袁买)东汉末年大将军袁绍幼子(一说是袁绍子袁尚之侄)。《三国志·魏书六·董二袁刘传》裴注引《吴书》曰:“尚有弟名买,与尚俱走辽东。”同书曾载袁绍因孺子之病不伐曹操,但袁谭、袁熙、袁尚三子皆已成年,可知袁绍有幼子。《曹瞒传》曰:“买,尚……[详细]
30、袁保庆 [] (18251873)
  袁保庆(1825-1873),字笃臣,号延之。河南项城人。袁树三次子,袁世凯的嗣父。他幼承家教,学业突出,于咸丰八年(1858)中举。后跟随叔父袁甲三在鄂豫皖苏一带,参加对捻军作战,战功卓著,官至江宁盐法道(二品)。同治十二年(1873)6月,袁保庆病故于任所,终年48岁。谥“中义”,生平事迹被宣付国史馆,附祀于临淮袁甲三专祠内。袁保庆少年时代,袁家尚三世同堂,全家八口人,仅有土地三十多亩,家计窘……[详细]
31、袁国平 (19061941)
  袁国平(1906——1941),名裕,号醉涵,邵阳县东乡(今邵东县)范家山人。生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五月。其父务农,兼弹棉花为生。袁6岁读私塾。聪颖好学,10岁考入宝庆循程学校,学业优异,擅吟咏,曾随师登佘湖山吟诗而抒怀:“万山围绕乱如麻,何处登临望眼赊,堪羡高峰能独立,巍然不被晚云遮。”感触时世,抱负不凡。民国11年(1922),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积极参加-,被选为一师的学生代表、湖……[详细]
32、袁山松 [] (?~401)
  袁山松(?—401年) 袁山松或作袁崧,东晋人,原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少年时博览群书,好作文章,有才名,曾著有《后汉书》百篇。性好音乐,旧歌有《行路难曲》,曲辞极粗犷质朴。山松爱好此曲,因修饰辞句,往往乘着酒兴纵声歌唱,听的人无不流泪。曾任显职,最后担任吴国内史(郡守)。隆安三年(399年),孙恩率领农民起义军攻打上虞、会稽一带。翌年冬十一月,袁山松在青浦县境的青龙江海口外重修……[详细]
33、袁励衡 银行家,中国银行业之父
  据清史《灵璧志略》记载,乾隆二十一年,江苏江阴人贡震任灵璧县知县。时值大清“康乾盛世”,国富民强,国库充裕,贡震利用本县丰富石材资源,大兴土木,在灵璧县城原有明代所建土城墙基础上开山取石,烧土为砖,修建了在淮河以北各县中最气派、最坚固、外青石上大砖垛的城墙,并在东西南北关上修建了飞檐陡壁楼阁式“墙门楼”,非常壮观。清朝末年,常州武进人袁励衡受朝廷委派,任灵璧署知县(1908-1909)。江南水乡,……[详细]
34、袁隆平 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学部
  • 袁隆平
  袁隆平,男,汉族,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1930年9月7日生于北京,现居湖南长沙。1953年8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无党派,研究员。 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被称为中国的“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2006年4月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2010年荣获澳门科技大学荣誉博士学位。2011年获得马哈蒂尔科学奖。 袁隆平是曾任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湖南省科协副主席。……[详细]
35、袁子钦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中将(19091968)
  • 袁子钦
  袁子钦(1909~196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1955)。又名袁致卿,学名从行。1908年12月13日生于福建省上杭县白砂区厦洋村 。9岁入私塾,次年入本村初级小学,14岁入上杭县高级小学 ,17岁考入上杭县县立中学。上中学时,在进步教员的影响下开始认识马克思主义。1929年夏,朱德、毛泽东率红4军二次入闽作战,先后占领龙岩、永定县城和他的家乡白砂等地,他毅然终止学习参加红4军 。1930年……[详细]
36、袁升平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中将(19122003)
  袁升平(1912-2003)江西省吉安县人。一九二九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游击队班长,赣南独立团排长、连长,红军卫生学校政治教员、政治指导员,红一军团第一师十三团总支部书记,一团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独立团副营长,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一、二、三团政治委员,第一支队政治委员,陕甘宁晋绥联防教导第二旅……[详细]
37、袁不约 []
  袁不约[唐](约公元八三五年前后在世)字还朴,新登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太和末前后在世。长庆三年,(公元八二三年)登进士第。太和中,以平判入等调官。李固言在成都,辟为幕官,加检校侍郎。不约著有诗集一卷。生平事迹散见罗隐《东安镇新筑罗城记》、《云溪友议》卷中、《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唐诗纪事》卷六〇等。名句“愁声秋绕杵,寒色碧归山。”(《秋深》)“送将欢笑去,收得寂寞回”(《客去》),张为取入……[详细]
38、袁粲 [南北朝] (420477)
  袁粲(420-477年),初名愍孙,字景倩,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人。南朝宋大臣,太尉袁淑侄子。 少孤好学,颇有清才。跟从宋孝武帝刘骏,除尚书吏部郎郎、太子右卫率、侍中。孝建二年,起为廷尉,太子中庶子,领右军将军。累官尚书令,领丹阳尹,封兴平县子。 宋明帝临崩,粲与褚渊、刘勔并受顾命。平定桂阳王刘休范逆乱,授开府仪同三司,尚书令,加侍中。宋顺帝即位,迁中书监,司徒、侍中如故。升明元年,起兵反对……[详细]
39、袁绩懋 [] (?~1858)
  袁绩懋(?-1858年)清代官员、学者。字厚庵,一字厚安,顺天宛平(今北京丰台)人,祖籍阳湖(今江苏常州),道光二十七年一甲二名进士,历官刑部主事、福建延建邵道,因太平天国之乱,死守顺昌县城,于咸丰八年城池陷落而死于军阵之中,清廷追赠福建按察使衔,世袭骑都尉,谥号文节。袁绩懋出身官宦人家。其父袁俊为道光九年(1829)进士,官河南知县,为政有声誉。绩懋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中一甲二名进士(榜眼……[详细]
40、袁昶 [] (18461900)
  袁昶(1846—1900),原名振蟾,字爽秋,号重黎,清桐庐坊郭(今桐庐镇)人。同治四年(1865)举乡式。光绪二年(1876)登进士,授户部主事。九年,考取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历充会典馆、方略馆、天文算学馆诸差。十八年,以员外郎出任徽宁池太广道。任内整顿吏治,奖励农商,提倡教育。督修芜湖西南滨江圩堤12里,昶捐资5000余两,逾年竣工。从此,堤内田庐数万顷,蓄泄有资,旱涝无患。皖人设生祠于中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