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30
彭德怀(1898-1974)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湖南省湘潭县人,原名彭得华,1898年10月24日出生在湘潭县石潭乡乌石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小饱受苦难,养成倔强、刚直的性格。1916年春,他怀着扶弱救贫的理想,投入湘军当兵。1922年考入湖南军官讲武堂,历任连长、营长、团长,参加了北伐战争。 1928年4月,在中国革命处于低潮……[详细]
|
彭雪枫 (1907~1944),原名彭修道,乳名兴隆,曾化名望敏、彭雪峰,河南镇平人,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高级指挥员、军事家。2004年,彭雪枫殉国60周年。彭雪枫4岁即跟祖父念书习字,稍长,先后在本村私塾和县仓房及察院高等小学就学,1921年小学毕业。他14岁只身投奔在天津教书的伯父,考进天津南开中学。1923年,进入陆军第十六混成旅军官子弟学校就读,追求革命真理,接受马克思主义。1925年投身……[详细]
|
在清代丹棱彭氏诸兄弟中,名气最大、成就最高、影响最广的,是排行0的彭端淑。对他,也许我们并不陌生,因为很多人上小学时就读过他的一篇议论小品文《为学一首示子侄》,也就是《为学》。 彭端淑(1699年-1779年),字仪一,号乐斋,眉州丹棱高桥翠笼山(今四川眉山市丹棱县双桥镇桂香阁)人。著名文学家,蜀中知名教育家,清代“蜀中三才子”之一。 彭端淑出生于一个富庶家庭。其祖父彭万昆为明未怀远将军,……[详细]
|
彭时(1416年—1475年4月27日[1-2] ),字纯道,又字宏道,号可斋。庐陵安福(今江西吉安市安福县枫田镇松田村)人 。明宪宗时名臣、内阁首辅。明英宗正统十三年(1448年),彭时状元及第。景泰年间,授翰林院修撰,次年即入阁参预机务,累官太常寺少卿兼侍读。英宗驾崩后,与李贤力争钱皇后名位,迁吏部右侍郎,兼学士。宪宗成化年间,升任兵部尚书、太子太保兼文渊阁大学士。成化四年(1468年)四……[详细]
|
彭肇洙,字仲尹,清代丹棱县高桥翠笼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丹棱县双桥镇桂香阁)人,1699—?,约清高宗乾隆年间在世,著名文学家彭端淑孪生弟弟。 彭肇洙出生于一个富庶家庭。其祖父彭万昆为明未怀远将军,清初任四川都督佥事。彭肇洙的8位叔父,多为举人、知县。他自幼聪悟过人,情志酷似兄端淑。常受先辈“崇实黜浮,又宜力学,毋自弃”的教诲,与兄端洪、端淑、弟遵泗等苦读于翠笼山紫云寺,五六年不曾下过山,得学……[详细]
|
彭教(1438—1480),字敷五,号东泷。江西吉水人。生于明英宗正统三年(1438年),明英宗天顺八年(1464年)甲申科状元。授翰林修撰,预修《英宗实录》,进侍讲学士。成化十三年(1477)为顺天府乡试副主考,选拔了不少有用之才,人称拔擢公平。侍讲经筵,锐意辅导。他曾-,阐述“修身是治国平天下之根本。”后死于任上。年仅43岁。著有《泷江集》、《东泷遗稿》四卷。彭教自幼颖悟出群,还不会说话时,父……[详细]
|
彭端徵(1715——1759),彭端淑弟,字子徹,今四川省眉山市丹棱县双桥镇桂香阁人。 彭端徵性倜傥,幼时读书,仅观其大意,不屑事章句,但聪敏绝人,每下笔,千言立就。乾隆九年(1744)乡试中举,出宰山东栖霞县(今山东栖霞县)。 其时登(州)莱(州)地区大旱刚过,米价昂贵,人民生活困苦。前令曾请粜常平仓储之粮赈灾。当开仓粜粮之时,有人趁男女纷杂、秩序混乱之机抢夺,官服竟不能制,遂斥饥民……[详细]
|
彭玉麟(1816—1890)清,湖南衡阳人。字号,雪岑、雪琴。 早年曾参与镇压新宁李沅发起义。1853年(咸丰三年)从曾国藩创办湘军水师,并购洋炮。次年于湘潭之战击败太平军,任知县。后随军攻陷岳州,在武汉、田家镇连败太平军水师。1855年2月在江西湖口为石达开所败。于是整顿水师,配合陆军于1856年败太平军于樟树镇、临江等地,升广东惠潮嘉道。1857年,同杨载福等攻湖口,继夺九江、安庆,升安徽巡抚……[详细]
|
彭宣,字子佩,淮阳阳夏人。师从张禹。他深通易经,学识渊博,很有名气。几度官场沉浮,历任光禄大夫,御史大夫,又转任大司空,封爵长平侯。后王莽掌权,彭宣见险而止,告老还乡,回到了自己的封地,几年后去世,谥号顷侯。早年经历彭宣字子佩,淮阳阳夏人。研究《周易》,师从张禹,被推荐做了博士,又升做东平太傅。后来张禹又因彭宣是皇帝的师傅的关系,对他格外尊重信任,向朝廷推举彭宣说他明经有威严,可任政事,由此进入京……[详细]
|
彭晓(?~954)为唐末五代著名道士。本姓程,字秀川,号真一子,西蜀永康人。少好-,与击竹子何五云善。五代后蜀时,明经登第,迁金堂令。据传遇异人得丹诀,-于县内飞鹤山,自称“昌利化(二十四治之一)飞鹤山真一子”。常以篆符为人治病,号铁扇符。能长啸,为鸾凤声。蜀主孟昶屡召,问以长生久视之道,晓曰:“以仁义治国,名如尧舜,万古不死,长生之道也。”昶善其言,以为朝散郎、守尚书祠部员外郎、赐紫金鱼袋。主要……[详细]
|
彭谊,字景宜,号正庵,广东东莞莞城市桥人。出生于明永乐八年(1410)。宣德十年(1435)以邑庠生举荐举人,赴京参加会试,在太学中深造。正统十年(1445)除工部司务。彭谊好古博学,通律历、天文、水利、兵法,很有才干。他敢于直抒己见,不阿谀逢迎,甚至与工部尚书发生争辩。工部吏员中有私自批示公文越级上呈的,尚书石璞决定按-受贿之罪将其开除。彭谊了解到吏员所为不属-受贿,坚持不同意,石璞终于听从其言……[详细]
|
原名彭桂梁,曾用名彭陶、彭平等。1914年 7月生,大竹县二郎乡人。1927年考入大竹县立高等小学。1929年考入大竹中学,读新十二班。读高小和初中期间,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当是时,县立高等小学和大竹中学都有较为浓厚的革命氛围,各有一批追求真理、献身革命的进步教师。在高等小学,早年在外地受过革命洗礼的进步教师文传隆热情宣传反封建思想;在大竹中学,共产党员教师张为铸不仅在学生中宣传共产主义,而且积……[详细]
|
彭越(?—公元前196年),字仲,昌邑(今山东金乡西北)人。楚汉战争时汉军著名将领。在辅佐汉高祖刘邦灭楚建汉中,功勋卓著,被封为梁王。后因被告发谋反,为刘邦所杀。彭越出身渔家,以在巨野的湖泽中捕鱼为生。他为人机智果敢,重信守义,很受当地青少年们的尊崇。秦朝末年,秦始皇、秦二世兴土木、行苛政,残酷压榨劳动人民,举国上下,矛盾纷起;四海之内,民怨沸腾。陈胜、吴广以及项梁等相继起事反秦。这时,有人劝彭越……[详细]
|
彭汝砺中状元后,历任保信军推官,武安军掌书记,潭州军事推官。被王安石举荐为国子直讲,改大理寺丞,擢太子中允。不久,神宗以汝砺为监察御史。彭汝砺首陈十事,言他人不敢言。当时宦官王中正受宠,神宗甚至让其统兵,彭汝砺知道后,直言极谏,援引汉、唐祸乱之事作比较,使神宗很不高兴,但彭汝砺并不退缩,仍拱手侍立不动,伺机再行劝谏,神宗终于被感动,在场臣僚无不叹服。元祐二年(1087),任起居舍人。三年,迁中书舍……[详细]
|
彭湃 (1896-1929)出生于海丰县海城镇的一个大地主家庭。1921年5月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回国后在广州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转为中国共产党员。1921年夏天创办了“社会主义研究社”;1922年组织“赤心小组”,出版“赤心周刊”;同年7月29日组织了中国第一个农会组织__著名的六人农会。曾任海丰县总农会长,广东省农会执行委员长,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第一届和第五届主任,广东农民自卫军总指挥……[详细]
|
彭耜,字季益,世为三山人,奕世显宦。自其少时,早有文声。自中铨后,恬不问仕。事海琼先生白玉蟾,得太一刀圭火符之传,九鼎金铅砂汞之书,紫霄啸命风霆之文。归作《鹤林赋》 ,复作诗曰:买得螺江一叶舟,功名如蜡阿休休。我无曳尾乞怜态,早作灰心不仕谋。 已学漆园耕白兆,甘为关令候青牛。刀圭底事凭谁会,明月清风为点头。其所居立鹤林靖,日以孔老娱其心。以符治疾,多所全济。乡邦得之,一时寓贵多勉其仕,牢不可破。然……[详细]
|
彭宠,(?-29年),字伯通,南阳郡宛县人。王莽政权时期曾任大司空士,刘玄称帝后任命他为渔阳太守。刘秀、王郎争夺河北时,彭宠经过两三考虑决定归顺刘秀,并为刘秀平定河北提供将领、士兵、粮草,立下大功,后因幽州牧朱浮构陷,失去了刘秀的信任,公元26年(建武二年)起兵反汉,自称燕王。公元29年(建武五年),彭宠被家奴杀死,首级被献给刘秀。镇守渔阳彭宠出身官宦之家,他的父亲彭宏在汉哀帝时任渔阳太守,因为不……[详细]
|
彭仲修(622~709年)号北山,出生虎浿熟洋村彭家墩,后定居城关。彭仲修幼时喜爱武艺,其父彭康智送他学武,15岁考上武秀才,23岁考中武魁,并留任武教官。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年),26岁的彭仲修赴京考上武探花,在兵部任职。永徽元年(650年)唐高宗李治下诏封他为武毅大夫。彭仲修暮年告老还乡,在城关西山半山腰置山场一所,设书院名“西山草堂”,是宁德最早的书院,院边挖水井一口,名“定泉井”,以供村……[详细]
|
彭绍辉(1906-1978)中共中央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副总参谋长。湖南省湘潭县(今韶山市)人,1906年7月18日出生于湘潭县西乡西二区上七都一个雇农家庭。因家境清贫,仅读了两年半私塾。辍学后给地主放牛,打过短工。1926年参加农-动。1927年马日事变发生后,他去长沙、武汉寻找毛泽东,未果,即投入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五军第一师一团(后改为湘军独立第五师第一团)。1928年7月,随团长彭德怀参……[详细]
|
彭遵泗,1702—1758年,字磐泉,号丹溪生,丹棱县高桥翠笼山人。清代诗人、学者,与兄端淑、肇洙齐名,并称“丹棱三彭”。 彭遵泗自幼颖异,孩提时即表现出极高的文学天赋。7岁时,偶濯手水边,随口吟出“素手濯长渠,扬波混太虚。还将指上沥,惊散水中鱼”。语压同辈,大有力追匠手之势。后在外祖父夹江名儒王庭诏的教诲下,博览古今,涉猎甚广。12岁时,与众学童聚玩,有人指扇为题作诗,立就《咏扇上美人吹……[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