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人物 > 福建 > 三明 > 明溪历史人物介绍3

明溪历史人物介绍3

更新时间:2023-12-30

  揭凤喈,字叶雄,号桐冈。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生于兴善里(今瀚仙镇)瀚溪村。嘉庆十三年(1808年)中进士。揭凤喈青年时在县学读书,目睹官绅朋比为0,欺压百姓,他曾仗义执言,被县令邓谦拘留定罪,后经老师斡旋才获释。从此,他发奋读书,中进士后,于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出任湖南新田县知县。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揭凤喈初到新田,受理第一桩罗氏人命案时,他细心审理,明察案情,准确量刑。士民……[详细]
  李际隆,字于赓,别号鲁传,生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盖洋镇温庄村人。天资聪异,文章在县内超群,但乡试落第。他毅然到江西继续攻读,学有长进,于乾隆丙辰(1736年)及丁巳(1737年)两科相继中举人、进士。乾隆十年(1745年)到湖南任永安司马。此后,历任江华、安福、武陵、龙阳(今汉寿)、桃源等县代理知县、知县。所到之处,政声卓著,对民间诉讼,无不听断详审。尤其以武陵、龙阳百姓互争中心湖一案……[详细]
  李鉴,字与参,号环溪,盖洋温庄村人,生卒年无考。清代岁贡。他自幼聪明,学识广博,经史百家无不涉猎,尤以文思敏捷,作文每每震惊师友。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归化县令陈仕敷、门子陈雷、生员陈庄互相勾结,巧立名目0百姓,当时人称“三陈之害”。陈仕敷用重戥(每两加二加三,渐至加五加六)征收田赋银。除原有田赋正额外,又加派“衙需”每石廿文,“考校”每石九分八厘;同时还规定:“必先缴杂派,方许完纳正额粮银……[详细]
  妙莲和尚妙莲,俗姓冯,讳地华,生年无考,城关西门人。18岁在南平开平寺出家,后至福州鼓山涌泉寺拜住持奇量为师。他聪慧勤快,协助奇量兴建寺宇,博得众僧敬仰。咸丰四年(1854年),被推举为涌泉寺住持。咸丰九年(1859年)退席。光绪九年(1883年)再度继任,前后共任26年。为修葺涌泉寺这座鼓山名刹,他多次远渡印尼、新加坡、暹罗、缅甸等国讲经-,募回大量的捐款扩建禅房、僧舍,使寺貌日臻雄伟壮观,香火……[详细]
  原文锡,字伯躬,号简庵,城关乡下汴原厝坑人;生卒年无考。幼年聪颖超群,人们称他“神童。”他12岁父亲去世,事母40多年,孝敬如一日,对族中困难户,无不尽力支持。与人交往尤重信义。原文锡身居农村,对全县应兴应革的事,甚为关切。建义仓、立社仓、造南北水关等都由他发起倡议。而最突出的是迁县学和改革纳粮总责制。旧学原在北门外,环境不适合于办学,县内多年科场未出人才,原文锡为此忧虑,建议得到县令黄易采纳后,……[详细]
  李世英,城关人,明代附生。生卒年不详。精于中医,尤擅长针灸。为人治病不计报酬,听凭患者自付。出诊也不分贵贱,随请随到。遇家贫者不仅免收诊费,还施赠药品。有一次,一跛脚乞丐到他家乞食,世英详观其病脚说:“你这腿病,针灸能医好。”乞丐激动地说:“如真能医好,愿为您背一辈子药囊!”说完,李即动手针灸。约一顿饭久,针灸毕。世英掷拐杖于2丈外,叫患者拾起,乞丐果然行走自如,仓惶而逃。李世英笑对丐者说:“我只……[详细]
  赖世澄,城关人,生于明天启二年(1622年)十一月,字登如,别号巅庵,明庠生。赖世澄赋性乐善好施,见义勇为。清顺治元年至二年(1644~1645年),盗匪蜂起,到处掳掠,县城屡被围困,赖世澄捐重金雇勇士守城,百姓得以安居。康熙二十三年至二十四年间(1684~1685年)闹饥荒,很多人缺粮,有的已断炊,赖世澄非常关切这事,对人说:“吾恨不能遍济耳。父母之邦痌□弥切,岂忍坐视哉?!”他拿出自己的粮食,……[详细]
  揭春藻,字元玉,龟山乡(今瀚仙龙湖村)人,生于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少年时,才华横溢,为县内最受崇敬的秀才。崇祯元年(1628年),揭春藻以恩贡资格赴京会试,不幸落第,适遇驸马王丙,被聘为西席(家庭教师),在京城王府执教5年。在此期间,他常与黄道周、曹能始、余希之兄弟、李元仲、董其昌等名流吟诗作赋,著有《香玉斋诗集》,名噪一时。后参加会试,再次落第,只获做县丞的资格,他原想弃职,再奋力攻读续……[详细]
  陈仁,又名觅吾,字体元,瀚仙乡洋龙村人,生卒年不详。明嘉靖元年(1522年)岁贡。曾任云南、广西府通判。代理广西府知府时,该府原交通闭塞,文化落后,陈仁到任后,积极兴办教育,革除陋俗,使读书人日多,地方文风兴起,百姓由衷感激。陈仁归里后,在家教子孙勤读诗书,教诲族人和睦相爱,并亲自主持修《陈氏族谱》。嘉靖四十年(1561年),县城被匪寇围困,城中贫民生活困难,他关心乡里疾苦,拿出米来施粥;寇攻城,……[详细]
  揭赵真,天顺二年(1458年)生,号裕轩,例授征仕郎。卒于嘉靖十六年(1537年),享年79岁。他处事严谨,为人敦厚,家中富有,仗义好施。嘉靖二年(1523年)在城内办“好善堂”济贫救荒,免费教贫家子弟读书;设养济院于城外北关,普惠鳏、寡、残疾人;又设施棺局,为贫穷人办理殡葬事宜。凡公益慈善事业,他都带头参加,令人崇敬。友人邝瑶曾将他所做较大桩的公益事写成《素行录》一集,流传民间,教育后人。嘉靖三……[详细]
  谢赐荣,号古峰,元泰定元年(1324年)生于下觉里(今夏坊乡)沂州。性刚毅、臂力超人。少时从伯兄习兵法,精通军事韬略。朱元璋在江南期间,地方豪杰归心,百姓拥护。谢赐荣率领数十骑到江苏投奔朱元璋部,并献《太平十策》。朱元璋十分欣赏此策,召见对话时发现他很有军事才能,倍加器重,遂命他为典宿卫。谢赐荣跟随朱元璋攻打常州、宁国、马驼沙,后来又取池州、金华等地,因作战智勇兼备,战功卓著,提升为指挥同知。继而……[详细]
  陈有定,又名友定,字永卿,一字安国,生于元泰定到至顺年间(1324~1332年)。有定祖藉福清市,幼年清苦,随父辈移居明溪镇归上里,即今明溪县瀚仙镇大焦村,10岁在镇盐店当学徒,15岁到罗家牧鹅。有定自幼聪明伶俐,遇事沉着,有勇善变,爱好习武骑射,喜交明友,重义气。20岁时,村内有一王姓户招他为入赘女婿,资助他经商,经营失利后到明溪寨当兵牌。元朝末年,民族压迫和阶级剥削日益加剧,农民生活困苦,纷纷……[详细]
  谢英辅,又称瑛辅,下觉里沂州(今夏坊乡李沂村)人。生于元皇庆元年(1312年),幼时广读诗书,尤其喜读兵书。元统元年(1333年)中癸酉科进士。元顺帝(惠宗)时,被诏升为谏垣。他心直口快,对当时政事议论很多,同事对他产生忌惮。同门友好余阙怕他惹祸,举荐他转入兵曹。后升至枢密副使,因遭谗言陷害,弃官回原籍沂州闲居。陈有定为福建行省左丞时,知英辅很有才学,请他出山辅助。由于元朝腐败,江南农民起义军各据……[详细]
  萧登仕,号廷光,南宋淳祐四年(1244年)五月初九日生于夏阳。幼年聪敏,读书过目成诵,并能理解其义。7岁时,与长辈对对子应答如流,令人惊叹。年少时锐意求学,博览群书。南宋景炎二年(1277年),文天祥随宋端宗赵日正由南剑州(今南平)赴汀州募兵,路经夏阳时,因穷乡僻壤,食宿困难,萧登仕出面迎驾;慷慨献粮物犒劳军队。皇帝见他犒军有功且学识渊博,品貌英俊,封他为尚书令。御赐紫袍金带,享二品俸禄,并准建府……[详细]
  杨时,字行可,后改字中立,北宋仁宗皇祐五年(1053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巳时生于南剑西镛州龙池团,即今明溪县瀚仙镇龙湖村。“龙湖者,龟山公所生之处也”。《宏农杨氏族谱》、《房谱》,日本上野图书馆万历《归化县志》和-立图书馆清《归化县志》载:“龙湖旧隶将乐县,明成化六年析创归化县(明溪),杨时亦为归化人。”龙湖有龟山,时自号龟山,学者称他“龟山先生”。杨时4岁入村学,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明溪……[详细]
朱新乾 [] 革命烈士 (?~1935)
  朱新乾(?-1935),福建省归化县(今明溪县)瀚仙镇大焦乡人。1927年3月在上杭参加国民政府主办,由共产党员主持的汀属八县社会运动人员养成所学习。1929年底在上杭参加红军,1930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7月调归化县工农革命委员会工作,任大焦乡苏维埃政府主席兼乡农会主席。积极组织苏区人民开展土地革命,组织互助帮工发展生产,为工农红军和赤卫队提供情报。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第五次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