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人物 > 安徽 > 淮南 > 寿县历史人物介绍3

寿县历史人物介绍3

更新时间:2023-12-30

蒋休 [三国] 三国时期吴国名将
  蒋休,扬州九江郡寿春(安徽六安市寿县)人,三国时吴将领蒋钦少子。兄弟宣城侯蒋壹。父兄卒,代领兵,后因罪失业。 二宫之变,孙权大杀群臣,毫不手软,像周瑜之子周胤、甘宁之子甘瑰、潘浚之子潘平、蒋钦之子蒋休、凌统之子凌烈、顾邵二子顾谭及顾承等,均因犯罪而徙放或免职。……[详细]
蒋壹 [三国] 三国时期吴国名将 (?~222)
  蒋壹(?-222年),三国吴国大将蒋钦之子。蒋钦去世后,蒋壹凭借父亲的功绩被后封为宣城侯,领兵拒刘备有功,还赴南郡,与魏交战,临阵卒(可能是临阵战死)。蒋壹死后无子,弟蒋休领兵,后有罪被免职。……[详细]
吕文焕 [] (?~1299)
  吕文焕(?—1299年?),中国南宋后期著名将领。号常山,小名吕六,吕文德之弟,安丰(今安徽寿县)人,活动年代是宋末元初。吕文焕在宋蒙襄樊之战后期任宋朝守将,相持达6年之久。1273年,襄阳兵尽粮绝,吕文焕投降元朝,并立刻为元军策划攻打鄂州(今湖北武汉),自请为先锋。随后攻破及招降沿江诸州,并为伯颜向导,引元军东下。1276年,元军破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吕文焕与伯颜一起入城。官至中书左丞,……[详细]
  茅延桢(1897——1925),字致祥,安徽省寿县正阳关人,出身中医世家。1905年入正阳关丙等学堂读书。1911年私自离家,徒步到南京报考陆军学校。1914年考入安徽省立第三师范学校。,未毕业即考入陆军第一预备学校,后因生活所迫,在安庆当水上警察。1920年升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编入9期工科班。人物生平茅延桢烈士,中共早期党员优秀军事干部,我党在黄埔军校早期组建者之一,首批红色教官,史誉“红色拓……[详细]
  方振武(1885~1941),原名方运策,字叔平、寿县瓦埠镇人。出生于贫寒家庭,母早逝,父靠挑担卖油为生。方振武十五、六岁时,即以挑水为业。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 年),考入安庆武备练军学堂。毕业后,投安庆马炮营当兵。光绪三十四年,参加熊成基领导的马炮营起义,事败被俘,在押送六安途中脱险。不久,即投奔南京清军第九镇统制徐绍桢所属冷御秋部当兵。辛亥革命时,徐绍桢在南京举行起义。方振武在与清……[详细]
  曹少修(1886~1947),名正宽,寿县小甸集人。自幼勤奋好学。在读私塾期间,受前辈张树侯先生的影响,向往民主革命。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投考安徽陆军小学,因视力不良未中,后在上海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期间,曹少修召集乡民参加淮上军,随军先后光复寿县、颖上、阜阳、太和等地。后回家设馆教书。1913年7月,孙中山先生号召讨袁,他奉安徽都督柏文蔚之命,联络地方千余人,参加讨袁斗争。失败后,遭……[详细]
  沈默君,笔名迟雨,安徽寿县人。1924年出生于江苏常州,中-员。1938年参加新四军。1944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后一直在第三野战军从事部队文艺工作,曾任团文工队长,纵队文工团戏剧股长、艺术指导员,师宣传队长,野战军卫生部文工队长,1949年后历任第三野战军办事处文工团长,文艺科创作研究员,第三野战军解放军剧院编剧,总政文化部创作组创作员,广播电影电视部专业作家,一级编剧。中国剧协第一届理事,中……[详细]
  钟泯 (1921—1987) 男,编导。原名孙以钟。籍贯安徽省寿县。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大学肄业,学生时代爱好文艺。后在中华歌舞剧团、大中话剧团等艺术团体从事编、导、演工作。1943年7月,进入大来剧场参与袁雪芬从事的新越剧改革工作,后为雪声剧团剧务部基本编导。1944年第一次独立编导了《貂蝉》。嗣后又导演了《梅妃》、《珍妃》、《魂断蓝桥》等剧目。1946年2月,加入尹桂芳、竺水招领衔的芳华越剧团……[详细]
  邱传德(1919~)寿县人。民国25 年(1936 年)考入安庆省立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土木工程科学习。抗日战争爆发后,历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政治部政治队队员,第五战区第四游击司令部第九支队教官,河南省经扶县政府技士,安徽省寿县政府监印。民国29 年被保送安徽省干部训练团建设组学习,结业后一直从事道路工程建设。1950 年至1990 年,历任合肥市人民政府、建设局工程师、市政管理处高级工程师(1981……[详细]
金克木 未名四老,著名的梵语文学家、语言学家、翻译家 (19122000)
  金克木(1912年8月14日—2000年8月5日)字止默,笔名辛竹,安徽寿县人,中国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梵学研究、印度文化研究家,和季羡林、张中行、邓广铭一起被称为“未名四老”。20世纪三十年代后到北京求学,曾在北京大学图书馆任职员,同时还掌握了英语、法语、德语、世界语等多种语言。1941年金克木经缅甸到印度,任一家中文报纸,同时学习印地语和梵语,后到印度佛教圣地鹿野苑钻研佛学,同时跟随印度著名学……[详细]
孙多慈 著名国画家 (19131975)
  孙多慈(1913-1975),安徽寿县人,她的祖父孙家鼐是清末重臣,历任工、礼、吏、户部尚书和中国首任学务大臣,曾一手创办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父亲孙传瑗(养癯)曾参加晚清民主革命,为一代名士,历任孙传芳秘书和国民党安徽省常委。孙多慈自幼酷爱丹青,是徐悲鸿女弟子中得其真传且较有成就者之一。20世纪40年代初嫁与临海许绍棣。1948年任台湾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后任院长。75年因患癌症逝于美国……[详细]
  孙多钰(1882~1951)寿县人。字章甫。早年赴美国留学。回国后,历任吉长铁路工程局工程师、总办兼总工程师,沪宁、沪杭甬两铁路管理局总办,湘宁铁路工程局总办、湘鄂西等铁路总办。民国8 年(1919 年)后,历任北京通惠实业公司总裁、中孚银行总经理、督办浦口商埠管理局局长、北洋政府交通部次长。民国18 年任阜丰面粉公司董事长兼启新洋灰公司常务董事、直隶滦州矿务公司副董事长。民国26 年起任开滦矿务……[详细]
  方勇(1895~1956)字景略,寿县人。幼时勤奋求学,孜孜不倦,常常夏夜看书,为避蚊咬,双足伸于凉水盆中,久之引起关节炎发作,五旬后下肢瘫痪。方勇专心研究文字学,博览史书,考证精详,曾与国学著名人士易白沙等交游。历任安徽大学讲师、教授、安徽临时通志馆编纂、国立编译馆编译、安徽政治学院教授。抗战后,历任省立、县立中学国文教员。学生质疑问难,他立即解答,并指明出处,学生尊称为“掉页辞源”。1956 ……[详细]
  毕仲翰(1897~1971),名汝藩,号晫西,寿县开荒乡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 年),先后在安庆尚志、寿县芍西学堂读书。清宣统三年至民国6 年(1911~1917 年)7 月,先后在芜湖公学、上海青年会中学、南京海军雷电学校读书。毕业后于民国7 年入日本东亚高等预备学校学习日语,主攻电力工程。民国11 年毕业后回国,住上海,筹划留欧活动,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是年,又加入中国共产党。留欧未成,经……[详细]
  王开贵(1937 ~)寿县太平乡人,1956 年3 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7年1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入伍后,曾任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干部科科长,独立第二师副政治委员等职。1976 年2 月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大学学习,1977 年学习结业,同年12 月任安徽省军区独立第一师副政治委员。1981 年6 月任安徽省军区滁县军分区政治委员。1983 年5 月任安徽省军区政治部主任。1985 年7 ……[详细]
  赵衡蘧(1939 ~)寿县城关镇人,中-员。1961 年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1961 年9 月至1963 年6 月,任安徽工学院助教。1963 年6 月至1980 年9 月,芜湖冶炼厂技术员、工程师、副科长、科长、副厂长。1980 年9 月至1983 年9 月,芜湖市副市长。1983 年9 月至1991 年4 月,芜湖市市长。1991 年4 月至1993 年3 月,安徽省外经贸委主任。1993 年……[详细]
  方瑜(1940 ~ )女,寿县人。1963 年毕业于安徽省财贸学院工业经济系,1981 年12 月评为经济师。1983 ~1984 年任中国人民银行蚌埠市支行副行长、党组成员。1984 ~1985 年任安徽省人民银行副行长、党组成员。1985 年3 月任中国工商银行安徽省分行副行长、党组成员。1987 年8 月评为高级经济师。1990 年当选安徽省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1992 年6 月任安徽省工商……[详细]
杨银声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19181993)
  杨银声(1918~)寿县人,民国21 年(1932 年)加入中国共青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民国22 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少共寿县县委执委,皖西北游击大队宣传员、皖西北独立游击师连政治指导员,中共皖西北特委青年部部长,中共庐江县金牛区区委书记,坚持了皖西北地区3 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晋察冀军区政治部组织干事,第三军分区二十团党总支书记,第一军分区十区队政委,灵(丘)……[详细]
  孙大光(1917~)寿州(今寿县)人。民国23 年(1934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共青团江苏临时省委宣传部部长、上海学生南下抗日义勇军政委。抗日战争时期,在广东、重庆、长春等地从事秘密工作。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总政治部解放军军官教导团教育长。1949 年后,历任大连海运学院院长,交通部计划司长、副部长、部长,地质部、地质矿产部部长,国家地质总局局长。是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委员。1985 年……[详细]
  鲍汝澧(1908~1971)字岷东,寿县东津人。民国13 年(1924 年)入国民革命军第五军方振武部。出师北伐,辗转于湖北、河南一带,与军阀吴佩孚部激战,屡立战功,升任连长。民国14~26 年,任国民党军四十四师少校营长,后任独立四十六旅营长。民国27 年调国民党军一一○师,参加台儿庄战役,因作战英勇,身先士卒,升任为少校团长。同年,部队调至武汉,守卫在桐柏山麓御敌,与日本侵略军作战,大败日军。……[详细]